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屈原列传.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1.05 M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4-11 10:06:34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屈原列传.ppt介绍

简介屈原的生平和影响: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屈原的作品  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本文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刚正不阿的正直品德。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的黄帝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两千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的这种体例。《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情性。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掌握“令”、“伐”、“疾”、“使”等多义词。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重点: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 第三段)      感受屈原  屈原形象就是一个殉道者的形象,这个“道”就是理想和信仰,就是祖国和人民,就是人格的神圣与精神的绝对纯净。  实词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6、屈平既绌。 7、亡走赵,赵不内。 8、齐与楚从亲。 9、厚币委质事楚。        A、本: 1、父母者,人之本也(      )       2、人穷则反本。(  )       3、今背本而趋末(  )      4、此之谓失其本心(   )      5、本在冀州之南(  )      6、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B、伐: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  2、其后秦欲伐齐(    ) 3、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  4、此五霸之伐也(    )。  5、坎坎伐檀兮(      ) 6、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  C、离: 1、离骚者,犹离忧也。(    ) 2、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 3、约从离衡(   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D、志 1、博闻强志(  ) 2、其志洁,其行廉(     )  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6、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                       E、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   )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               3、有情人终成眷属(    )                   4、属予作文以记之(    )                 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               F疏: 1、王怒而疏屈平(      )  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  3、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  4、   (    )  5、仗义疏财(     )                   G、约 1、其文约,其辞微(       )  2、决负约不偿城(      )  3、怀王与诸将约曰(        )  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              H、见 1、信而见疑(      )  2、靡不毕见(      ) 3、举类迩而见义远(       )  4、夫子有何见教(      )  5、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                            (三)、古今异义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2、颜色憔悴              3、形容枯槁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6、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7、然终无可奈何                                       二、虚词                         为:  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3、竟为秦所灭(        )  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6、为其不可得而法(       )   7、闻秦王善为秦声(      )  8、我为赵将 (            )  9、为刎颈之交(           )                                                                               乃  1、乃令张仪佯云秦(     )  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4、今君乃亡赵走燕(      )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       )   9、家祭无忘告乃翁(       )   焉 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 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3、姜氏欲之,焉辟害(    )  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  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 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  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三、翻译  1、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2、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 3、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 4、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5、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    “传评结合”的写法  有人称它是“太史公之变调”,亦即史传中的“变体”,其原因可能有四: 其一、先秦史籍皆不传屈原生平事迹,有关屈原的史料太少(可能与秦始皇焚书有关),单靠叙事不容易写出屈原光辉的一生。 其二、屈原史料虽少,但其作品犹在,通过作品感其精神是最好的办法,而将阅读所得见诸笔端就离不开“评议”。 其三、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写个人幽愤,所以“评”就显得尤其重要。         其四、“评议”利于表现屈原的性格。  屈原为何一定要选择“自沉”这种解脱方式  首先,楚王的屡次疏远及小人使奸是屈原自沉的客观原因,他实在幽愤难解,所以自沉以求解放。其次,屈原自沉也有他主观上的原因。他太热爱楚国,他爱国胜于爱“志”,所以他不能像孔子那样周游列国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另外,在古人的思想意识里,人死魂去,死亡是对肉体的否定和对灵魂的驱逐,灵魂可以离开肉体开始新的漫游和寻找新的存在方式。因此,死亡的可畏性被灵魂的延续性冲淡了,这属于情感的自慰和精神信仰所带来的诗化的自我欺骗。屈原也是相信神灵的,他的很多作品都通过神游的方式与先圣交流,与仙女对话。在虚幻的梦游之境,他可以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所以死后灵魂的存在是解脱死亡可畏的一剂良药。他留念生命,也留念香草美人,但当生命之中不可能得到香草美人之时,惟有死亡才可以将他拯救。死亡是对无意义生命的强烈否定,是对无聊生存的冷漠与藐视,惟有“自沉”才可以实现对人生价值的肯定,达到对生存意义的高扬,才可以在异域实现自己的社会
屈原列传.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屈原列传.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相关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