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课文《七律 长征》 (1课时)
课文《长征组歌》两首 (1课时)
课文《老山界》 (2课时)
课文《草》 (2课时)
课文《长征》节选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一 七律·长征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一时ín山 难 nán 困难,难能可贵 横 héng 横竖
nàn 苦难,难兄难弟 hèng 蛮横
更 gèng更加 蒙méng 乌蒙,蒙昧,蒙混过关
gēng更新 mēng 蒙骗,欺上蒙下
měng 内蒙古
磅 páng磅礴 尽 jǐn尽管
bàng磅秤 jìn尽心
形:崖 悬崖 岷 岷山 逶 逶迤
涯 天涯 泯 泯灭 诿 推诿
睚 睚眦必报 萎 萎缩
义:逶迤 磅礴 走泥丸 开颜
等闲——(把困难、复杂的事物看得)平常、寻常。(悠闲:主要用于态度从容、闲适,有悠然自得之意。两者都可表示自在的心态和神情。)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地翻腾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崖,山石的陡立的侧面。(悬崖:主要形容山势陡峭。两者都有山势陡峭险峻的意思。)
颜——脸,脸上的表情。
明确本单元各篇课文的文体,介绍本课文体常识
(一)
《七律·长征》——七言律诗
《 两首》——歌词
《老山界》——回忆录(回忆性叙事散文)
《草》——短篇小说
《 节选》——电视文学剧本(节选)
(二)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格律较严,偶句要压韵,颔、颈两联要对仗/对偶(即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相互成对),字的平仄(平[阴平、阳平]、上、去、入[仄])也有规定。
背景介绍
关于长征,你知道哪些?(让学生交流已有的资料)
观看长征影片,了解历史: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我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跋涉千山万水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毛泽东主席,刚到陕北的第二天,就在全军排以上的干部大会上,满怀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无数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只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那样在脚下滚。金沙江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激流拍岸,泸定桥的铁索高高悬挂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寒气逼人。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千里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跟随范读,充满感情地大声朗读诗歌
具体研读
诗的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的“难”是何含义?在下面的诗句中,红军的远征之“难”有哪些具体体现?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这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原意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诗中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图”的表述形式概括一下颔联、颈联、尾联中展现的红军征服困难的场景,并选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幅谈谈感受。
〖〗〖〗慷慨激昂、高亢有力·长征》歌曲,学生学唱歌曲。总结全课: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形成了举世钦佩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真可谓,天地英雄气,浩然固长存!
作业:
词语积累
预习“诵读欣赏”: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如:作者是何许人;诗中化用的诗句(“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望断南飞雁”“梅花漫天”“北国风光”等),分别出自毛泽东的哪一首诗词。
二 《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
教学目标:
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过程:
字词检测:
音:黔 皑皑 毡 炊chuī 毯tǎn 侵qīn
似 sì 水似银 似乎 重 chóng 重飞渡
shì 似的 zhòng 重兵
扎 zhā 扎营盘 乘 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
zā 包扎 shèng 千乘之国
行 háng 行情,欺行霸市 奇 qí奇怪
xíng 行囊,行云流水 jī 奇数
解 jiè 解送
jiě 解嘲
xiè 跑马卖解
形: 渴 解渴 渴求 渴望 饥 充饥 饥饿 饥荒
喝 喝水 喝彩 肌 肌肤 肌肉 肌体
皑 皑皑 袭 袭击
铠 铠甲 垄 垄断
锤 千锤百炼 钢 钢铁
捶 捶胸顿足 刚 刚强
义:皑皑
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
压——逼近
境——边境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
高于天——于,比。
创作背景
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套】.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