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序号 1 ) 课 题 1、测量物体的温度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9 月 12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温度表的基本构造。 2、使学生认识温度表上的刻度。 3、使学生学会表示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 准备 杯子、水槽、温度表模型或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引新 二、温度表的初步认识 三、认识温度表上的刻度及表示温度的读法。 四、温度的读法与写法训练 五、总结、结束本课 1、师:(出示两杯冒热气的水)如果要判别这两杯水,哪杯水温度高,有什么方法? 生:(讨论)(可以凭眼观察) 师:如果这里又有两杯水都不冒热气,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别哪标水温高呢? 生:(讨论、试验)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感觉器官来判别水温的高低,这办法不错,但以后要注意,只有在先知道物体的温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才能用手去感觉物体温度的高低。如果是加热过的油,从外表看不出它温度很高,随便用手摸,就会出事故的。 2、 师:刚才经过讨论,我们知道用手能感觉出温度的高低。但是,这方法是否很可靠呢?(出示三盆水:泠水、温水、热水)请一同学上来,用两只手分别放进冷、热水中,请同学说说两只手对两盆水温度高低的感觉。过了一会儿请这同学将两只手同时放入中间一只水盆中,然后让他说说对这盆水温度高低的感觉。 师:同一盆水,这两只手对它温度的高低的感觉,为什么会有不同呢?说明手对温度的感觉是否可靠? 生:(讨论)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使我们知道了,人的手有时可以判别物体的高低,但有时也不可靠,要精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用温度表来测量。这一单元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测量物体的温度。(板书课题) 师:(出示温度表)这是温度表,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它的构造,温度表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生:观察桌上的温度表并讨论。 师:(小结)一般我们把温度表分成封闭的玻璃管和管内的水银两部分,玻璃管的下端是球形的玻璃泡,管上还有刻度。 师:温度表上的刻度有什么作用? 生:观察、思考。 师:(出示温度表模型或投影片)温度表的球形玻璃泡内有水银,水银液柱随温度的高低会上升或下降,有了刻度就能、显示出温度的高低了。 师:那么有谁知道单位是什么呢?(生答)现在我们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如今天的气温就读成(板书)20摄氏度(具体数字可根据上课当天的气温)。如果要书写就写作“20℃”(板书)。 1、师:谁知道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正确的读法是怎样的?应该怎样写呢? 生“读100摄氏度 写100℃(板书) 师:那么水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怎么写? 生:读0摄氏度 写0℃(板书) 师:有时温度比零度还要低,该怎么表示呢? 师:(指导)零下温度要标以“零下”多少摄氏度,写时在数字前面用“—”符号表示。例如零下5摄氏度写作“—5℃”。 师:(出示温度表模型或投影片)移动“液柱”的高低位置。(多次变化) 生:(根据“液柱”的位置进行读、写练习) 2、师:刚才通过练习,大家知道了表示温度的读与写的方法,但有时温度表里的液注不是正好在刻度线上,那怎么读呢?(出示模型)由于我们在数学课还未学到小数,现在我们就采用这个方法来表示温度:当液柱超过半格时,我们就加一度(举例);当液柱不足半格时,就不要加(举例)。 师:(在模型上拉动“液柱”出题) 生:进行练习 课后感受 学生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水温。多数同学测量较准确。 教 案 (序号 2 ) 课 题 2、研究温度计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9 月 19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 准备 1、装有酱油、酒精的模拟温度计各一支,水槽2个,冷热水水槽各一个,橡皮圈2个(做标记用)。 2、演示温度计1支,每实验小组摄氏温度计1支。 3、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水和其他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指导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测量标准。 3、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1、谈话:温度计放到热水中,红色液柱上升,放在冷水中红色液柱下降了。温度计的液柱为什么会上升或下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温度计的科学。(板书课题) 2、提问:进行科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实验) (1)提问:出示模拟温度计与演示温度计,比较它们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们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液柱有什么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把模拟温度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槽中,观察液柱的变化。 (3)讨论:瓶中的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液柱却上升或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呢? (4)学生讨论、汇报。 (5)小结:水受热体积会膨胀,所以液柱上升;水受冷体积缩小,所以液柱下降了,水的这种性质,我们把它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6)提问: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7)学生实验并讨论、汇报。(参照课本第6页进行) (8)师生小结:液体都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性质,可以推断,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学生看课本第7页阅读部分。 (2)提问:摄氏温度测量标准是谁制定的?刻度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3)学生讨论、汇报。 (4)小结:同学们要注意,在不同的地区水烧开的温度并非都是100摄氏度,水结冰也不绝对都是0摄氏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课后感受 通过实验研究,同学们对于温度计的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 案 (序号 3 ) 课 题 3、物体的热胀冷缩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9 月 226 日 教学目标 1、在学生了解液体有热胀冷缩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一步通过对固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研究,归纳出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固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 准备 1、酒精灯、火柴、固体膨胀实验器;瘪乒乓球一个;烧瓶、气球、水槽2个、冷热水。 2、热胀冷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指导学生认识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提问:什么叫液体的热胀冷缩?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问题。(板书课题) (1)提问:固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2)讲述:(出示固体膨胀实验器)金属球是一个固体,现在它刚好可以通过铁环的孔。你能不能用这个装置来证明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3)学生讨论汇报。 (4)讲述:为了使金属球受热,我们要用酒精灯给它加热。 (5)学生分组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金属球在什么条件下通过或不通过圆环。 (6)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并汇报。 (7)师生小结: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提问:谁又能证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空的烧瓶、气球、橡皮筋、热水、冷水及水槽等,你会设计实验证明吗?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汇报。 (3)师生小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提问:通过上节课和本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准能归纳一下得出一个结论? (5)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课后感受 学生认识到了不只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和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 案 (序号 4 ) 课 题 4、太阳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10 月 10 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太阳的概况。引导他们通过实验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获取的太阳的光和热的不同。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比实验的能力。 教学 准备 1、不同情景中的太阳和太阳像个大火球的近景挂图或投影片、录像资料。 2、温度计若干、玻璃板、木反、反光玻璃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研究太阳的光和热。(在室外进行) 2、指导学生学习太阳的一般知识。 3、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1、猜谜:“早晨东边出,傍晚西边落,永发光和热,万物离不了。”这个谜语你知道是说的什么吗?(太阳) 2、提问: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太阳是什么
小学科学第07册教案(苏教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