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小学
小学科学第07册教案(苏教版).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小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20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2-16 10:13:17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小学科学第07册教案(苏教版).doc介绍

教         案            (序号  1  )
课 题	1、测量物体的温度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9 月 12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温度表的基本构造。
2、使学生认识温度表上的刻度。
3、使学生学会表示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
准备	杯子、水槽、温度表模型或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引新
二、温度表的初步认识
三、认识温度表上的刻度及表示温度的读法。
四、温度的读法与写法训练
五、总结、结束本课
	1、师:(出示两杯冒热气的水)如果要判别这两杯水,哪杯水温度高,有什么方法?
生:(讨论)(可以凭眼观察)
师:如果这里又有两杯水都不冒热气,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别哪标水温高呢?
生:(讨论、试验)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感觉器官来判别水温的高低,这办法不错,但以后要注意,只有在先知道物体的温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才能用手去感觉物体温度的高低。如果是加热过的油,从外表看不出它温度很高,随便用手摸,就会出事故的。
2、 师:刚才经过讨论,我们知道用手能感觉出温度的高低。但是,这方法是否很可靠呢?(出示三盆水:泠水、温水、热水)请一同学上来,用两只手分别放进冷、热水中,请同学说说两只手对两盆水温度高低的感觉。过了一会儿请这同学将两只手同时放入中间一只水盆中,然后让他说说对这盆水温度高低的感觉。
师:同一盆水,这两只手对它温度的高低的感觉,为什么会有不同呢?说明手对温度的感觉是否可靠?
生:(讨论)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使我们知道了,人的手有时可以判别物体的高低,但有时也不可靠,要精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用温度表来测量。这一单元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测量物体的温度。(板书课题)
师:(出示温度表)这是温度表,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它的构造,温度表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生:观察桌上的温度表并讨论。
师:(小结)一般我们把温度表分成封闭的玻璃管和管内的水银两部分,玻璃管的下端是球形的玻璃泡,管上还有刻度。
师:温度表上的刻度有什么作用?
生:观察、思考。
师:(出示温度表模型或投影片)温度表的球形玻璃泡内有水银,水银液柱随温度的高低会上升或下降,有了刻度就能、显示出温度的高低了。
师:那么有谁知道单位是什么呢?(生答)现在我们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如今天的气温就读成(板书)20摄氏度(具体数字可根据上课当天的气温)。如果要书写就写作“20℃”(板书)。
1、师:谁知道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正确的读法是怎样的?应该怎样写呢?
生“读100摄氏度  写100℃(板书)
师:那么水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怎么写?
生:读0摄氏度  写0℃(板书)
师:有时温度比零度还要低,该怎么表示呢?
师:(指导)零下温度要标以“零下”多少摄氏度,写时在数字前面用“—”符号表示。例如零下5摄氏度写作“—5℃”。
师:(出示温度表模型或投影片)移动“液柱”的高低位置。(多次变化)
生:(根据“液柱”的位置进行读、写练习)
2、师:刚才通过练习,大家知道了表示温度的读与写的方法,但有时温度表里的液注不是正好在刻度线上,那怎么读呢?(出示模型)由于我们在数学课还未学到小数,现在我们就采用这个方法来表示温度:当液柱超过半格时,我们就加一度(举例);当液柱不足半格时,就不要加(举例)。
师:(在模型上拉动“液柱”出题)
生:进行练习
			课后感受	学生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水温。多数同学测量较准确。		教         案            (序号  2  )
课 题	2、研究温度计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9 月 19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
准备	1、装有酱油、酒精的模拟温度计各一支,水槽2个,冷热水水槽各一个,橡皮圈2个(做标记用)。
2、演示温度计1支,每实验小组摄氏温度计1支。
3、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水和其他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指导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测量标准。
3、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1、谈话:温度计放到热水中,红色液柱上升,放在冷水中红色液柱下降了。温度计的液柱为什么会上升或下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温度计的科学。(板书课题)
2、提问:进行科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实验)
(1)提问:出示模拟温度计与演示温度计,比较它们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们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液柱有什么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把模拟温度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槽中,观察液柱的变化。
(3)讨论:瓶中的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液柱却上升或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呢?
(4)学生讨论、汇报。
(5)小结:水受热体积会膨胀,所以液柱上升;水受冷体积缩小,所以液柱下降了,水的这种性质,我们把它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6)提问: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7)学生实验并讨论、汇报。(参照课本第6页进行)
(8)师生小结:液体都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性质,可以推断,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学生看课本第7页阅读部分。
(2)提问:摄氏温度测量标准是谁制定的?刻度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3)学生讨论、汇报。
(4)小结:同学们要注意,在不同的地区水烧开的温度并非都是100摄氏度,水结冰也不绝对都是0摄氏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课后感受	通过实验研究,同学们对于温度计的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         案            (序号  3  )
课 题	3、物体的热胀冷缩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9 月 226 日		教学目标	1、在学生了解液体有热胀冷缩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一步通过对固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研究,归纳出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固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
准备	1、酒精灯、火柴、固体膨胀实验器;瘪乒乓球一个;烧瓶、气球、水槽2个、冷热水。
2、热胀冷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指导学生认识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提问:什么叫液体的热胀冷缩?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问题。(板书课题)
(1)提问:固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2)讲述:(出示固体膨胀实验器)金属球是一个固体,现在它刚好可以通过铁环的孔。你能不能用这个装置来证明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3)学生讨论汇报。
(4)讲述:为了使金属球受热,我们要用酒精灯给它加热。
(5)学生分组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金属球在什么条件下通过或不通过圆环。
(6)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并汇报。
(7)师生小结: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提问:谁又能证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空的烧瓶、气球、橡皮筋、热水、冷水及水槽等,你会设计实验证明吗?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汇报。
(3)师生小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提问:通过上节课和本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准能归纳一下得出一个结论?
(5)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课后感受	学生认识到了不只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和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         案            (序号  4  )
课 题	4、太阳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10 月 10 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太阳的概况。引导他们通过实验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获取的太阳的光和热的不同。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比实验的能力。		教学
准备	    1、不同情景中的太阳和太阳像个大火球的近景挂图或投影片、录像资料。
2、温度计若干、玻璃板、木反、反光玻璃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研究太阳的光和热。(在室外进行)
2、指导学生学习太阳的一般知识。
3、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1、猜谜:“早晨东边出,傍晚西边落,永发光和热,万物离不了。”这个谜语你知道是说的什么吗?(太阳)
2、提问: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太阳是什么
小学科学第07册教案(苏教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小学科学第07册教案(苏教版).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