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管理资源 > 战略管理 > 战略管理word
投资日志D_2011.01.03.doc
阅读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经管语言:简体中文
经管类型:国产软件 - 战略管理 - 战略管理word
授权方式:共享版
经管大小:10.4 M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30 16:47:51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经管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经管真差劲!就请您
      0%(0)

投资日志D_2011.01.03.doc介绍

投资日志D
 —— 草案
2010.12 ~ 2011.01
dingboyuan@gmail.com
  目录
 说明 	2
 一 市场走势分析 	3
2010.12.30	 中信建投周金涛: 2011 年布局,主导与先导产业 	3
2010.12.30	 中信建投: 2011 年股票配置逻辑 	6
2010.11.30	 判断主力洗盘和出逃的方法 	7
 二 行业领域分析 	10
2011.01.01	2011 年 LED 照明领域处在爆发期示意图 	10
2011.01.01	2011 年电子元器件行业前瞻 , 转型中期,申银万国周 	11
2010.12.31	LED 产业步入黄金发展期 	20
2010.12.31	 光伏领域一睹 	22
2010.12.30	LED 产业链分析 , 国泰君安小盘股研究团队 	25
2010.12.29	 隆平高科总裁刘石:产品终极目标是让农民增产增收 	31
2010.12.29	 隆平高科总裁刘石:杂交水稻产业发展展望 	33
2010.12.29	 隆平高科总裁刘石:中国种业发展的思考 	36
2010.12.29	 隆平高科总裁刘石:生物技术改写种业游戏规则 	41
2010.12.29	 隆平高科总裁刘石论“农产品的价值营销” 	47
2010.12.26	 种业——质变量变正在进行时 	47
2010.12.25	 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商 GIS 案例 	59
 三 宏观与长期分析 	64
2010.12.30	 中信建投周金涛: 2011 年的布局,主导与先导产业 	64
2010.12.30	 中信建投:从库存周期到中周期 	64
 四 典型企业分析 	68
2011.01.03	SAI :为什么微软应该收购诺基亚? 	68
2010.12.31	 三安光电格尔木聚光 CPV 太阳能电站并网发电 	69
  说明 
虚心研习。
  一 市场走势分析
2010.12.30	中信建投周金涛:2011年布局,主导与先导产业
我们的理解:
纠结又纠结。
==========================  原文 ==========================
2010年12月29日 10:07 来源: 金融界网站
 又到了年底布局的时刻,但2011 年确实不好布局,方向正确的科技加消费泡沫不小,前途不明的周期品确也有了安全边际。所以,2011 的市场该是大盘小盘抑或是无盘,市场仍在充分的纠结,反映在年底的走势上,仍是无所适从的状态。对于策略而言,布局的前提还是两个判断,一个是所谓的风格或者理念,另一个是核心资产。 
 系统估值提升的终结 
 关于风格或者理念的问题,我们认为还是应该从基本面出发去寻找线索,在我们秉持的周期理论框架下,这个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自2009 年初以来,中国经济是一个由价格和低利率推动的库存周期,在这样的周期中,市场的上涨更多的来源于估值提升,这一点与这个周期的本质,即预期由坏变好,利率极低和流动性宽裕有关。
但根据我们对周期的划分,从2011 年开始,中国进入中周期的第二波段,即库存周期后的中周期加速到繁荣的波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周期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也就是存在效率提升、规模扩张和产能扩张的阶段,正因为这个变化是实质性的,所以反而没有单纯库存周期那么迅速和系统。这是一个预期模糊的走走看看阶段,同时由于流动性在此时边际增量的减弱以及资本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转移,估值提升的概率大大降低,而市场的推动力量由估值向业绩转变。在这样的阶段中,基本不存在估值继续系统提升的可能。 
 结构机会的新义:新老产业都不能忽视 
 2011 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所谓的核心资产问题,核心资产还是消费加科技吗?
这里面需要区别看待,显然我们前面论述的估值不能持续提升使此类资产的意义降低,但是没有人会放弃在经济转型期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只不过这种投资要更加真实可靠。但在消费和周期之间,2011 年可能会有此消彼长,而且,当中周期进入启动阶段的时刻,消费品往往会出现一定的估值回归。
那核心资产是周期品吗,这种可能性要大于2010 年,其理由就是中周期的启动阶段会带来投资品的机会。当然,这里面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个地产问题,用工业化与周期的相互佐证来看,中周期的启动极有可能需要原有主导产业的力量,根据我们对中周期的执拗理解,像中国这样的以投资为主的国家,如果没有建筑地产类行业的启动,能依靠新的产业走向繁荣吗?要么就是一个很弱势的中周期,这个可能目前仍然不能排除。所以2011年的核心资产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产生的,新老产业都不能忽视。
 在这样的经济阶段,经济增长的特征上很难说会有什么超预期的东西,这是中周期的规律,从2010 年后半期起开始直到2012 年,都会如此,所以,市场已经显示出了纠结的特征,而这两个字,相信是2011 年的主题词,除了经济的纠结之外,政策的纠结现在看来也难于避免,到底是保增长还是防通胀,还是调结构,就像经济周期的运行一样,都处于观察和讨论之中,但我们认为,保增长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必须做的,只不过出于调结构和防通胀的需要,投资的方向是要有选择的。同样出于保增长的需要,流动性的总量不会太紧,而在流动性的投放结构上可能需要指导,这就是说,对经济的总体增长不必过分悲观,但超预期也不可能。而由于保增长和防通胀以及调结构的缺一不可,且根本无法分出主次,从而机会也只能是结构性的。
 和谐投资 
 由此,还是得出了一个庸俗的结论,就是市场还是跟着政策的导向走,但政策是纠结的,所以市场也是纠结的。在我们看来,纷乱中总是有线索的,保增长和防通胀的根本目的与2009 年和2010 年并不完全一致,这是一种为了和谐和稳定为目的的保增长和防通胀,所以,一切的潜在线索都是惠民生。这就是投资的最大结构性所在。在这样的逻辑下,保障房的投资、兴修水利等等都是水到渠成的,我们认为,这才是2011 年的真正主线。2011 年中国中周期投资的触发点,极有可能是与调和社会矛盾紧密相关的,正是因为此,我们并不对固定资产投资过分悲观,相反,我们仍然坚持中周期启动中周期性行业会有机会的判断。 
 按照这个逻辑推导我们可以找出很多投资机会,同样,我们也相信,不利于和谐的投资终究不长远,比如,通胀主题在2011 年还是需要谨慎,除了农业之外,价格的上涨总是和谐的反动,所以,必然不是被鼓励的对象,显然不适合作为核心的资产。根据上面的主观推测,我们说明,核心资产不一定是以新旧来划分,而是以是否符合和谐稳定的标准,虽然这种标准过于政治化,但在结构主义看来,这是必然的结论。 
先导产业与主导产业 
 我们在七月份的报告中提出的装备制造业将是市场的主线,目前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说明,从而让大家充分理解周期意义中的装备制造业。在中周期的繁荣中,实际上存在着主导产业与先导产业之别,中周期的繁荣核心还是个主导产业问题,即能够引领繁荣的核心产业,比如我们上一轮中周期的房地产行业。实际上,什么会是主导产业,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必然性在于,无论从工业化理论还是经济周期理论,能够作为主导产业只会存在于类地产的基建领域或者是中游的装备业,这个范围是确定的。但到底谁能脱颖而出,又有可能是偶然性因素的结果。所以,我们在2010 年所追捧的实际上是基于必然性预期的先导产业,主导产业大概率是在这些产业中出现,但到底是谁,这是2011 年的核心问题。 
 到底谁是主导产业,向来都是后验的,而且我们比较担心的问题是,根据我们对工业化的理解,中国的这个中周期极有可能是没有突出的主导产业的阶段,也就是可能是新旧主导产业共同推动繁荣,也有可能是某几个新兴主导产业共同推动繁荣。正因为此,2011 年极有可能是一个预期紊乱之年,真正的领导产业还是很难出现,市场也许仍需耐心的等待,所以,所谓的2010 年整体的先导产业泡沫显然不会彻底破灭,但是基于真实业绩的行业分化和个股分化不可避免。 
所以,装备制造可以看作是先导产业启动的结果,主导产业大概率上是这些纷繁的先导产业中的一部分,但绝不可能是全部,所以,2011 年下半年之后,是一个主导产业可能会渐渐露出真面目的过程。至少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我们还没法作出准确判断,但寻找线索是清晰的,即他首先是在中游,同时他要有真实需求的启动和技术漫化的功能,同时,他还有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现在来看,信息产业更加符合上述特征。 
怎么在投资中去寻找主导产业呢,这个问题用中周期理论也可以进行解释。根据我们对熊彼特理论的理解,主导产业的出现是一个从微观到总量的过程,所以,一定是在某些产业中先出现了强大的企业,随着这些企业群体的扩大,这个产业渐渐产生了较强的前后关联作用,从而这个产业为社会所认同和树立。因此,主导产业的寻找就是一个好公司的寻找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倒反而认为2011 年的系统性风险和机会都不大。  
 纠结市场和谐投资 
 纠结和和谐,这将是2011 年市场的两个主题词,在经济周期的过程中,2011 年是一个过渡的年份,也是带有些许鸡肋的年份,这是一个孕育期,但孕育的结果还是不能确定,所以,纠结是不能避免的。因此,在这样的年景中,只能采取一种平和的中庸心态去看待投资,不要期待有过多的超预期,对政策的松紧不必过分的执拗,布局需要更加均衡,总之,一切都开始走向和谐和中庸。 
2010.12.30	中信建投:2011年股票配置逻辑
我们的理解:
摘自《 2011 年投资策略报告之宏观篇,新起点:嬗变与冲击--中周期复苏的逻辑》。
他的“中周期”,是指朱格拉周期。
全年没有系统性机会,只有结构性机会。这是不是事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保守的结论,如将此作为自己操作的起点,所得的操作策略就具有安全性;就具有稳守反击的效果。
农业,新兴产业,军工,的确值得深挖。
==========================  原文 ==========================
因为中周期繁荣没有到来,所以2011 年全年没有系统性的投资机会。
 嬗变是确定性的,因而作为嬗变基础的消费将可以获得稳定的回报,但由于制度变革的不确定性,消费的系统性机会也将会减弱,但其结构性机会将会增强,比如农业、文化产业、低端消费等。
 库存重建与流动性冲击增强带来周期性行业的复辟,由于重复不是创新,所以复辟与王者归来是完全不同的。
 中周期复苏加快,需求创新加剧了新兴产业的利润分化,技术扩散保证了传统产业的老树新花,技术比较优势保证了海外市场利润回报的可观性。强国战略为高端装备制造解决了需求与创新成本的分担,保证了军工一条龙的投资机会,军工的投资机会在不在陆地,在空中,更在海上,这是由新起点后的国际矛盾决定的。人民内部矛盾决定了农业、医疗、文化、公共安全与公用品投资的增长是确定的。
 通胀冲击使具有定价能力的资源品获得投资机会,但由于价格控制,只有价格的发起者才能获利。
 制度变革带来投资机会,布局以甩包袱为主要内容的制度红利。变革以让利为主,不对称加息对银行不利,房地产二元分化对高端地产有利。收紧信贷对能融资的企业来讲,带来了制度的机会。
若不考虑反冲击可能造成的不可预期,并考虑资本市场提前宏观经济一个季度的规律,2011 年四个季度的配置节奏应该如下:
 一季度,增长最低,通胀高峰,冲击最重,防守为主,谨慎配置通胀概念品种;
 二季度库存重建,通胀拐头,但仍高位运行,外部冲击加剧,周期性复辟,但不是趋势;
 三季度中周期复苏加快概率加大,通胀下行,基于中周期走向繁荣而配置装备等;
 四季度通胀下行,但周期繁荣并未到来,市场不得不进行修复。
 非正常节奏
一季度库存重建设中价格的紊乱、二季度价格管制继续加强,都会打乱嬗变的规律,这将使得正常节奏不得不向后延迟。中央工作会议对制度变革超预期的推动,有可能使上述节奏推前。下半年美国继续刺激将会使中国周期性行业复辟时间延长,资金外流又会使嬗变彻底改变轨迹。
2010.11.30	判断主力洗盘和出逃的方法
我们的理解:
道琼斯的趋势原理中,“趋势会延伸”和“转折不会一下形成”这两种说法,其实是一件事情的两面。“一次大涨幅之后的回调,一般不是转折”,这就是转折不会一下形成的体现,这就是说要两次三次回调,才有可能是转折(但只是可能,还不一定是转折)。
同理,下跌时也是这样,不会第一次就形成向上的转折。
这即是“第一次是假的”定律,简称“首次为假定律”。
再深入一步,上述描述,都属于描述一个上涨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一次大涨幅之后的回调,一般不是转折”描述了上涨过程的一个阶段,如果可以理解上涨过程的整体结构,就可以更清楚知道,上述所谓一个阶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暂时假设,每个上升或下跌阶段,由以下三阶段构成:
初始阶段,简称 A段:
衔接上一次调整的收尾阶段,确立起上涨(或下跌,下同,不再重复)的势头,启动本轮上升;
此阶段上涨势头可缓可猛,但大幅回调的几率较大,尤其是起始的猛涨,大幅回调的几率更大;
回调是一种确认,一般不破上涨的起点,形成低点抬高的态势。
延伸阶段,简称 B段:
这是释放本轮上升能量的主要阶段,
股价上涨速度较快,幅度较大,态势上下波幅较小。
收尾阶段,简称 C段:
本轮上升能量耗尽的最后阶段。
上下波幅显著加大,态势整体上涨速度相对减慢。
3 – 3 制框架:
上述上升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有可能由更小级别的上升和下跌过程构成;这些更小级别的上升和下跌,也是可以划分为三个如上的阶段,这样就构成了 3 – 3 制。这样就构成一个股价走势的3 – 3 制框架。
上涨和下跌的动力:
上涨下跌,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运动,需要一定的(外部)能量推动方可以形成。
技术走势本身不会产生走势运动的趋势,只能影响走势运动的波动形式,
没有外力的推动,运行最终会停止下来,限于盘局;所以我们不能由运动本身去鉴别是否会出现上升或下跌趋势,如果技术走势本身可以激发出持续的后续走势,那就成了永动机。
我们由外围基本面来确定是否有上升或的动力,这决定了是否出现上升或下跌的问题;技术走势的 3 – 3 制框架,帮助确定股价运动的节点和参考点,帮助确定买点和卖点。
外围基本面包括宏观经济、行业领域、和企业三个层面;走势的对象和单位也包括整体大盘、板块、个股三个层面。
一般来说,月线、季线或更高级别的走势,由外围基本面决定和驱动;周线、日线或更低级别的走势,由市场内部的投资者群体构造、板块构造和技术因素决定。所以,不把握月线或更高级别的走势,就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在周线、日线级别上出现该涨不涨,该跌不跌的现象。
==========================  原文 ==========================
对于多数上涨个股而言,在向上的过程中通常很少是单边向上的,往往会在上升途中进行一段时期的震荡整理,此时由于其股价已有一定的涨幅,有时也存在掉头向下的可能。当一只个股出现回调的时候,市场价格与参与的成本价会比较接近,因此,必须准确判断出股价下跌是洗盘还是机构出逃构筑头部。 
从一般的技术形态上来看,洗盘的震荡走势与构筑顶部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比较接近,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一是在进入高位震荡之前,前期的涨幅存在区别。一般而言,构筑头部的震荡在最近一次的最大涨幅有限,而属于洗盘性质的震荡在最近一次的上涨行情中,其涨幅比较可观,在经历一次较大上涨之后的个股往往不会立即形成头部,那些启动不久就开始回调的个股反而容易进入持续下跌的通道;二是成交量的变化有区别。在有涨跌幅限制的情况下,股价下跌的时候成交都会呈现萎缩态势,但洗盘的震荡,其成交会保持较高的水平。如果一次震荡是放量下跌的,则洗盘的概率极大,相反,成交持续萎缩下跌的品种当中,其股价的后市走势反而需要警惕;最为重要的是下跌幅度。一般而言,洗盘的个股回调下跌的幅度是有限的,其最大跌幅为20%到30%之间,超过了这个范围则必然是构筑头部下跌的走势。 
在实际操作当中,可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当一个涨幅较大的个股出现第一次幅度较大的下跌时,往往不会是头部,该股后期的震荡是属于洗盘性质的。特别是当其成交仍保持一定水平的时候,该股洗盘的可能性更大。相反,那些已经有反复,并且在近期的上涨中表现并不强,而成交也难以持续放大的个股,其构筑头部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那些近期涨幅巨大的个股,尤其是能够创下历史新高的品种,说明该个股具有掀掉历史盖子的上涨能量,此类个股往往会在短期调整后再度发力。所谓的强者恒强也是指这一类个股,它们是值得逢低参与和看好的品种。
  二 行业领域分析
2011.01.01	2011年LED照明领域处在爆发期示意图
我们的理解:
LED一路走来,照明将引爆LED行业。
==========================  原文 ==========================
2011.01.01	2011年电子元器件行业前瞻, 转型中期,申银万国周
我们的理解:
文中有所谓“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准备阶段之说。是否第三次不肯定,但谓之一场革命,丝毫不夸张。这是整个行业的基本面。
整个行业有两大驱动力,一是Apple iXXX 产品带动的全面信息化浪潮;二是绿色能源发展带来的巨幅产业扩张机会。
功率半导体,LED,触摸屏,太阳能发电是最收益的子领域。
对于中国来说,产业升级—》进口替代—》外向出口的巨大循环已经开始加速。行业中的中国企业,迎来巨大变迁和结构性投资机会。
LED 照明,是未来1~3年左右最具爆发力的领域。解构这个领域的产业链构成,是选择正确投资标的关键。
==========================  原文 ==========================
后景气时期,关注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2011年电子元器件行业投资策略, 2010.11 ,转型中期,申银万国周
余斌CFA、CPA A0230203100024, yubin@swsresearch.com ,张騄, zhanglu@swsresearch.com 
 大部分电子制造还是一般制造业,面临正常的产业周期
 在需求增长平缓的背景下,高盈利带来的产能扩张将导致多数领域供需紧张缓解
 最近的行业数据表明,产业实际上已进入景气回归的后景气时代
 2010年4季度业绩面临压力,开工率整体将小幅下降
 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或小幅下降,难以抗衡材料成本的上升
 策略思考: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是主要动力
 劳动力成本优势。
 简单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削弱,但技术工人的优势仍旧保持
 资金成本优势,国内电子股的估值溢价。
 聪明的公司将利用低成本快速扩张,也催生外向型增长模式。
 工艺革新能力较强,但技术创新能力仍欠缺。
 非常重要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国外技术到中国产业化,创业板和升值的积极影响
 在金融危机中这种优势更为确定
 欧美日厂商缩减产能,扩产谨慎,产能扩张主要在中国、韩国。
 产业转移的演化路径:成本→资本→技术
 “产业转移深化”:本质上是依靠成本优势,但是其前提是技术差距缩小
 途径一,大厂释放定单,国内优势厂商“剩者为王”,具有交付能力、配合开发、成本优势
–典型公司是电子制造类企业
 途径二,向中西部区域的“二次转移”,通常单纯具有成本优势
–典型公司华天科技、中环股份(内蒙光伏)、台基股份
 产业的重资本化,本质是依靠国内的资金优势,但是目前较多体现了政策意图
 高世代电视面板厂将在2011年大量投产,机会更多在于配套产业,玻璃基板、LED和背光模组
 典型公司彩虹股份
 产业的技术密集方向,本质上是对电子产品更好的理解
 IC设计产业兴起,政策态度积极(新一轮的科技专项已经在酝酿中)
–典型公司如信息安全领域的国民技术,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士兰微
 中国企业的工艺创新能力加强,国外技术涌入中国
 产业转移一旦进入外资开始退出的阶段,本土优势企业将获得销售和毛利率的双引擎增长。
 科技创新:“杀手级”应用多在低碳领域
 科技创新:电子股行情的引擎
 新产品带来更高的盈利能力,更快的增长,2010年新品上市加速
 新产品在需求复苏后加速涌现:电子书、平板电脑、智能手机
 上述产品并非重大技术创新,大多具有替代效应,影响局限领域
 “杀手级应用”具有需求创造特点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处于准备期
 PC、互联网之后,更为广泛的融合
–物联网、三网融合、移动互联
 核心:传感技术、通信技术
 战略新兴产业孕育大量杀手级应用,我们相信将集中在低碳领域和物联网领域
 低碳融合了技术创新和政府推动,具有巨大潜力
 依据成熟度排序:功率半导体、太阳能发电、LED照明、电动车、物联网
 低碳技术对于某些传统领域将意味着终结,对于新的技术主导方意味着广阔的市场
LED
 投资策略:布局LED照明,先下游,再上游
 2011年LED的产业环境
 芯片:产能投放将引起行业供应过剩,技术引进如火如荼
 材料:供应紧张,蓝宝石价格高涨,本身不具备长期的持续性
 封装:上游的过度投资将导致价格的下降,启动照明应用预期
 下游领域:布局LED照明,分享商业照明的启动
 浙江阳光:节能灯龙头,正在准备切入LED照明的
 国星光电:LED封装龙头
 芯片领域:强者生存,最佳时间在芯片价格下降预期形成后
 长城开发:与台系厂商的合作将是强强联合
 士兰微: 具有半导体经验的LED厂商,高毛利将具安全垫
 乾照光电:关注点在于色温补偿是否采用红黄光芯片,聚光电池是否具有成本优势
 功率半导体:低碳经济的基石
 功率控制是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基础
 功率器件包括双极器件、MOSFET器件、IGBT器件、GTO器件。
 IGBT材料基础是区熔硅,更高性能器件则采用GaN和SiC等化合物半导体。
 2009年全球市场规模约145亿美元,其增速明显领先于整个半导体市场。
 中国厂商:MOSFET积极扩产,IGBT酝酿集体突破
 第二代功率器件MOSFET:国内厂商技术逐渐成熟并在逐渐抢占外资份额
 士兰微、中环股份、华微电子、东光微电都成功量产,大多有产能扩张计划
 第三代功率器件IGBT也将酝酿突破
 芯片领域:华微电子、士兰微和中环股份
 IGBT突破在时间上面有比较高的一致性,估计海外技术起了关键作用
 还有其他厂商也在加入
 功率半导体基础材料是区熔硅,区熔硅市场近年来增长加快
 IGBT预计多家厂商将量产
 华微电子:量产相对更早的厂商
 耐压1200V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微波炉等消费电子产品,已量产
 士兰微:以器件为基础,目标是模块
 主要应用于变频驱动电路,考虑到器件销售金额不大,计划以模块为努力方向
 中环股份:携材料技术优势,积极研发中高端产品
 对于机车牵引市场表现了更大兴趣
 其他可能涉及的厂商:科达股份、东光微电、上海贝岭、台基股份、长电科技等
2009年全球IGBT机车牵引模组市场16亿美元
 重点关注中环股份
 中环股份:布局新能源,业绩正处于爆发增长通道
 太阳能硅片孕育爆发增长潜力
 新的拉晶技术和电费等形成10%毛利率优势,预计当前毛利率可达25%
 1期产能为110MW,2期(2011年初)预计可以达到600MW,目前产品均价5.3元/瓦
 区熔硅国内龙头,预计长期可持续增速为30%
 区熔硅是电力电子,尤其是IGBT的基础材料
 潜在的应用领域:采用特殊晶体材料的高效率晶硅电池
 MOSFET生产线和抛光片预计在2H10跨越保本点,进入盈利状态
 预计2010-2011年EPS为0.23元和0.80元。(考虑增发摊薄0.69元,对2011年太阳能销量保
守估计)
 华微电子: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专业厂商,MOSFET爬坡期,IGBT初步量产
 器件生产有扩产动力,IGBT已小规模量产
 士兰微(有特色的电源管理和驱动IC厂商,MOSFET量产稳定,IGBT研发中)
 器件生产线将有部分折旧到期,扩产的边际效率较高
 具有化合物半导体经验
公司公司股价市值 2 年 P/B 投资 
 代码简称 2009A 2010E 2011E 2009A 2010E 2011E CAGR 评级 
002008 大族激光 16.10 11210 3744 38 30 0.00 0.42 0.53 1009% 5.5 增持 
002056 横店东磁 44.26 18186 111 50 39 0.40 0.89 1.13 68% 7.5 中性 
002106 莱宝高科 53.50 22944 129 54 38 0.54 0.99 1.42 85% 13.1 增持 
002129 中环股份 21.80 10526 -115 96 27 -0.19 0.23 0.80 - 7.6 增持 
002241 歌尔声学 47.08 17692 117 64 47 0.42 0.73 1.01 94% 20.1 增持 
600183 生益科技 10.57 10116 32 20 16 0.33 0.52 0.65 40% 4.3 增持 
600360 华微电子 11.12 5800 222 61 33 0.05 0.18 0.34 159% 3.8 增持 
600563 法拉电子 28.70 6458 54 29 24 0.53 1.00 1.20 50% 6.0 中性 
600584 长电科技 12.77 10895 487 47 32 0.03 0.27 0.40 291% 6.4 增持 
600460 士兰微 21.62 9385 122 35 26 0.19 0.61 0.82 115% 10.9 增持 
002045 广州国光 18.60 5170 46 41 29 0.44 0.45 0.64 26% 5.6 增持 
002156 通富微电 17.40 6040 102 39 29 0.17 0.45 0.59 86% 5.5 增持 
002185 华天科技 10.78 4023 52 29 22 0.27 0.37 0.49 54% 4.3 增持 
002138 顺络电子 21.37 4153 68 39 26 0.50 0.55 0.82 61% 7.5 增持 
002475 立讯精密 43.18 7505 100 55 33 0.58 0.78 1.30 73% 0.0 增持 
002449 国星光电 34.00 7310 63 47 31 0.72 0.73 1.09 43% 16.3 增持 
300088 长信科技 40.52 5085 85 47 34 0.64 0.87 1.19 58% 14.8 增持 
000823 超声电子 15.39 6778 61 44 31 0.25 0.35 0.49 39% 4.3 中性
2010.12.31	LED产业步入黄金发展期
我们的理解:
“终端”发电市场存在复杂的利益博弈,在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以前,这个行业扑朔迷离。
==========================  原文 ==========================
点亮光明的未来——LED产业步入黄金发展期(附股)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0-09-14 11:08:41   
● 新兴产业系列专题报告之二:LED行业深度研究:点亮光明的未来-LED产业步入黄金发展期
  评论:
  未来5年产业步入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中大尺寸LED背光源需求快速增长,2009年LED背光在笔记本的渗透率为52%,液晶电视渗透率约3%。未来随着LED背光源渗透率的大幅提升,照明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LED行业将爆发式增长。
  近期下游应用需求强劲
  10年由于LED液晶电视渗透率的提高,LED芯片需求旺盛,导致LED芯片及其上游材料、设备等供应短缺,部分LED芯片价格甚至有所上涨。整个LED产业链都大举扩产以满足下游的需求,产业进入景气阶段。
  中国大陆LED行业发展机遇显现
  大陆LED产业面临发展机遇,未来将在全球LED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是由于:(1)下游液晶显示产业向国内转移,未来大陆厂商液晶面板用LED背光源需求增长强劲;(2)国内政府大力扶持政策,减少了企业的成本负担。(3)技术水平提高,与国外的差距在缩小。
  产能过剩不必过于担忧
  不同的机构对于LED产能过剩的判断并不一致。总体来看,10年LED芯片供应紧张,而11年会逐步缓解。而且我们认为LED产能到产量、到最终的产品应用需求并不匹配,不能简单的把产能与应用需求预测的差额作为过剩。而且过剩是新兴产业发展中都要经历的必然规律,不必过于担忧。
  长期看好LED行业
  鉴于下游需求的逐步扩散和爆发,我们长期看好LED行业的发展。我们看好长期从事LED研发和生产、具有丰富行业经验、技术领先、具有规模效益以及获得下游客户广泛认可的龙头公司。
  概念股一览
1、三安光电(600703):LED龙头,国内最大最具潜力的全色系LED厂商,主营毛利高达41.28%。在二级市场上,三安光电从35元开始启动,断断继续已经产生了四次涨停板,股价一飞冲天,成为电子信息的高价龙头。
  2、士兰微(600460):蓝、绿光LED芯片。
  3、联创光电(600363):公司列入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全国五大产业基地之一,外延片、芯片及器件应用,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
  4、同方股份(600100):高亮度蓝、绿光LED芯片,批量生产大功率LED芯片,参与了08年奥运会工程。
  5、厦门信达(000701):全色系LED发光二极管及封装,车灯、路灯及显示屏等.参股10%三安光电。
  6、方大A(000055):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大功率LED芯片。
  7、浙江阳光(600261):公司是我国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基地之一(公司技术中心已经成为国内电光源行业惟一的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前公司产品主要采用OEM外销,同时不断提升公司自有品牌的出口比重,外销占销售收入比重保持在2/3左右,多年与国际照明巨头飞利浦等合作,未来两年内公司在全球节能灯销量将可达到8亿只(占全球市场份额30%~40%)。世界上已有欧盟、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布从2010年前完全开始禁用白炽灯,我国也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推广绿色照明,未来的5至7年全球对全球节能灯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为此公司先是出资1500万人民币与印度合作伙伴在印度新德里地区成立的合资公司(公司占50%),将打开广阔而空白的印度市场。又出资298万美元在美国设立阳光美国公司,用于承担浙江阳光自有品牌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经销网络拓展。销售网积极搭建的同时公司还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池开发区征地300亩,投资2亿元设立福建阳光节能照明有限公司生产环保长效一体化电子节能灯(设计年产能是2亿只)及LED照明产品,提升生产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还以每股6元的价格认购长城证券1700万股股份,增值空间巨大。 
   8、福日电子(600203):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共同组建福建福日科光电子公司(占68.97%股权)。新公司将投资氮化镓基高亮度芯片与发光器件项目,借助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在氮化镓基高亮度材料的强大技术实力,目前光电材料正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来源。因此具备了LED概念,该公司将投资氮化镓基高亮度芯片与发光器件项目,如今此公司已经成为市场中为数不多的LED产业龙头之一而LED半导体照明技术就是典型的节能环保产业。福州即将启动“十城万盏”工程,公司LED项目列入福建发改委科技专项。
  9、上海贝岭(600171):2007年底,上海贝岭推出最新产品LED驱动芯片,此芯片可用在超薄灯箱上,能够节约近50%的能源,其清洁能源的特点相对传统芯片拥有巨大优势。在目前石油价格暴涨能源极度紧缺背景下,公司的LED驱动芯片独领风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司的RFID射频标签应用方案及系统软件开发题材也极具发展空间。RFID技术是21世纪的十大重要技术之一,到2010年全球RFID市场将达3000亿美元。因此,上海贝岭又是物联网的正宗概念股。
  10、华微电子(600360):LED节能灯中实现大幅度节约电能是功率半导体器件,华微电子(600360)拥有四十余年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研发、芯片加工、封装及销售的生产经营历史。公司现有4英寸、5英寸与6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生产线,芯片加工能力为年产220余万片,封装能力为22亿只/年,此外,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PHILIPS、FAIRCHILD公司良好的合资、合作,华微电子(600360)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制造基地之一,在国内已经鲜有竞争者。显然,华微电子(600360)已经牢牢掌握LED节能照明灯产业链中最关键也是利润率最高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生产与研发!
2010.12.31	光伏领域一睹
我们的理解:
“终端”发电市场存在复杂的利益博弈,在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以前,这个行业扑朔迷离。
相比之下,这个市场的中期前景,没有LED明朗。
三安光电投资CPV领域,同时具有前瞻和赌博性质,或许这就是所谓企业家精神。
==========================  原文 ==========================
聚光光伏产业投资看好 核心企业占先机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7-15/2403195.shtml 
2010年07月15日 09:12 来源:证券时报 
聚光光伏(CPV)是指将汇聚后的太阳光通过高转化效率的光伏电池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技术,CPV是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中最典型的代表。
使用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进行光电转换,分别是第一、第二代太阳能利用技术,均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光学元件将太阳光汇聚后再进行利用发电的聚光太阳能技术,被认为是太阳能发电未来发展趋势的第三代技术。
优势与短板
 我们对CPV的发展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主要基于如下三点原因: 
 第一,极高的规模化潜力:CPV技术因其光电转化效率高等特点,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时间里能用于建造大型支撑电源的最理想的太阳能发电技术。
 第二,成本下降空间巨大:与晶硅和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相比,CPV目前3~4美元/Wp的建设成本并无优势,但作为一项新兴技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电池效率的提高、聚光模块的改进等,成本有巨大的下降空间。
 第三,技术和规模化进度存在不确定性:作为一项正在由实验室走向工程化的新技术,CPV的技术路线尚未定型,产业链也未形成。对于相关企业,我们需要关注其技术或成本取得优势地位。
 未来重要洁净电源
 与晶硅和薄膜型平板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相比,CPV因其高转换效率和小得多的半导体材料用量,是最具有发展成为大型支撑电源潜力的太阳能发电方式。通过简单复制的规模化部署,单一CPV电厂可以轻易达到MW级规模,未来这一数字甚至有望达到100MW。
 占地面积小:在同等发电量的情况下,CPV电厂的土地占用面积比平板式太阳能要小得多。CPV系统由支柱承载其主要结构体,占地面积极小,且由于系统在地面产生的阴影面积是移动的,所以对电厂所在地的生态影响也较小,面板下方的土地仍然可以用于畜牧等用途。
 耗水量极低:通常具有高太阳辐射的地区都比较缺水,CPV系统的整个发电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水,仅需少量水用于清洁光伏组件的玻璃外壳。与聚光光热(CST)、核电、IGCC等清洁发电技术相比,CPV有着明显的节水优势。
 按照目前的认识,CPV的技术特性要求其安装地的全年太阳辐射强度达到1800kWh/m&sup以上,全球满足这一条件的地区主要包括:美国西南部、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南部、中东地区以及澳大利亚,我国西北部也有一些地区具有建设CPV系统的较好自然条件。
 在目前CPV系统产量仍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许多系统及部件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仍然使用着大量的人工操作,尤其是在组件装配等环节,未来一旦量起来了,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将是必然的趋势。
 然而,这一工程化CPV系统萌芽的特殊时期,或许会是国内企业发挥“中国制造”成本优势的大好机会,一些具有相关技术能力的国内企业若能借此机会在这一新兴市场上确立先发优势,未来的成长空间巨大。
 投资机会分析
涉及CPV系统及部件制造的A股公司有多家。
 东山精密(002384):精密钣金件是公司的主导产品。公司已经通过SolFocus全面的供应商体系认证,作为其全球唯一的精密制造服务商,为其提供全面的CPV发电系统精密钣金组件及系统组装“一站式”精密制造服务。
 万家乐(000533):公司控股25%的新曜光电是一家以第三代高聚光型(HCPV)太阳能发电模组和发电系统的开发、设计和产业化为主要业务方向的高科技公司。目前,新曜光电已完成10mm电池模块的工艺改进和优化,封装测试和模块批量生产工艺也基本完成,是国内唯一有高倍率核心模块研发和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单位。
 三安光电(600703):天津三安三期扩产完毕后,MOCVD总数将达到100台以上。已实现年产外延片65万片,芯片200亿粒的生产规模。目前三安能提供单机规格为25kW的聚光光伏发电机组。
 新华光(600184):镧系光学玻璃获湖北省新产品奖,光学材料市场占有率30%以上,是EPSON、3M、ZEISS、凤凰光学等公司的光学材料主要供应商。公司控股子公司天达光伏主要产品为晶硅太阳能电池,在云南昆明石林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20兆瓦实验示范项目中负责提供7.1MW太阳能组件。
 水晶光电(002273):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规模化生产光学低通滤波器的企业,全球排名第四;红外截止滤光片及组立件年产能1.5亿片,全球排名第三。公司之前的主要客户为索尼,目前已经进入佳能、奥林巴斯等厂商的供应链。公司在镀膜上拥有核心技术,反射镜镀膜产品可能成为公司新的业务方向。
 利达光电(002189):我国装备水平最高、规模化生产能力最大的光学镀膜产品生产企业之一。其关联公司河南中光学集团自主开发的模组与阵列经过验证,研发出的KW级新一代高倍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具备了由工程化研究向示范站建设的基础条件。(国金证券研究所 张 帅)
2010.12.30	LED产业链分析,国泰君安小盘股研究团队
我们的理解:
LED这个领域,还真TMD多变和复杂。
上游原材料瓶颈迟迟打不开,中游芯片一窝蜂冲上去,下游含苞待放,格局未明。
此领域有冲天的机会,也有无尽的陷阱。待细察之。
==========================  原文 ==========================
LED产业链分析,国泰君安小盘股研究团队,2010.12.24
 王成
 021-38676820
wangcheng6461@gtjas.com	
S0880209110653
 王稹
 021-38676720
wangzhen@gtjas.com
S0880208020326
 金润
 021-38676277	
jinrun@gtjas.com
S0880108043315
 孙金钜
 021-38674757
sunjinju008191@gtjas.com
S0880110090087
 王丽妍
 021-38674623
wangliyan008084@gtjas.com
S0880110024672
 张昂
 021-38676434
zhangang@gtjas.com
S0880210090029
 张赟
 021-38676053
zhangyun007589@gtjas.com
S0880109054283
 张堃
 021-38676641
zhangkun@gtjas.com
S0880108023064
 林博
 021-38674710
linbo008456@gtjas.com	
 王欣艺
 021-38674759	
shane.x.wang@gmail.com
 陈宗超
 021-38674759	
chenzongchao@ gtjas.com
 汤志彦
 021-38674759	
chenzongchao@ gtjas.com
 近年来LED 行业蓬勃发展,尽管LED照明市场并未启动,但是市场上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数却呈现直线增长,从国内最大的LED厂商三安光电今年1月120亿元建LED基地,到扩产高亮度LED芯片的士兰微,再到“半路出家”的德豪润达,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LED产业的火爆缘于2009 年9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半导体节能照明产业发展意见》,该意见对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目标进行了规划:到2015 年,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30%左右;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功能性照明达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达到50%以上,景观装饰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大型MOCVD 装备、关键原材料以及70%以上的芯片实现国产化,上游芯片规模化生产企业3-5 家;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拥有自主品牌、较大市场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10 家左右;初步建立半导体照明标准体系;实现年节电400 亿千瓦时,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4000万吨。我们也注意到,如像做LED照明的浙江阳光,往往会出现家电研究员不看好,电子行业研究员推荐的情况,说明不同行业观点看LED产业还是有较大分歧的,基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再对LED产业链作一梳理,表1列出了国内LED产业相关上市公司。
近年来 LED 行业蓬勃发展,尽管 LED 照明市场并未启动,但是市场上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数却呈现直线增长,各种新旧公司讲 LED 故事的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基于此,本次专题部分我们对 LED 产业链作了一次梳理,但遗憾的是相关公司估值都比较贵,我们暂没有推荐品种。 
表1:国内LED产业相关上市公司
公司	主要业务	业态	LED业务规模	LED业务状况		三安光电 
600703 	全色系高亮度LED外延片和芯片、聚光太阳能电池	全产业链	厦门三安(50万片外延片、180亿粒芯片)、天津三安(达产后85万片外延片、200亿粒芯片)、芜湖三安(达产后530万片外延片、1170亿粒芯片);同时设立合资公司 从事LED封装 600460 	蓝绿光LED外延片和芯片、IC设计、分立器件	全产业链	目前有 8 台 MOCVD 设备,月产 LED 芯片 5 亿粒,月产外延片 1.25 万片(另有部分外延片为外购台湾的产品),计划购置20台MOCVD,已订购6台。2009年成立的美卡乐从事 LED 芯片封装业务,主攻 LED 高端产品市场。	国内唯一一家从半导体拓展到 LED 的上市公司,芯片质量最好,但是规模较小。应用上已占据 LED 户内外全彩屏等中高端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欲进入大尺寸液晶背光和通用照明领域。		德豪润达
 002005 	小家电、LED芯片、封装、应用	全产业链	采购130台MOCVD,同时于今年10月募集 15.26亿元用于全资子公司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公司LED产业化项目 包括LED照明、LED封装、LED芯片等3个项目 EPIVALLEY 公司合作生产 LED 外延片及芯片。		同方股份
 600100 	计算机、数字城市、建筑节能、数字电视、LED 	全产业链	三大基地: 北京LED芯片基地 沈阳LED电视背光源产业基地 高亮度LED应用综合性产业基地 同方北京LED芯片基地近期将实现量产,月产能约10亿颗。 未来三年力争成为全国最大、全球前三的 芯片供应商 切入液晶面板背光源 000021 	 硬盘相关产品 内存条等OEM 产品 智能电表 台商合作投资建设LED项目 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LED光源模块、灯源及灯具 可形成年产高亮度GaN蓝光外延片72万片,背光芯片46亿颗,照明芯片3.9亿颗的生产规模。约20台MOCVD 在蓝光LED技术 LED 光电器件及应用产品、光电线缆等	全产业链	年产 20 万平方英寸液相 LED 外延片, 5 万平方英寸蓝绿光 LED 外延片, 60 亿粒 LED 芯片, 6 亿只片式 LED 及高亮度、超高亮度 LED , 1500 万只 LED 平面显示器件, 1500 万块 LED 手机背光源。	公司已形成从 LED 外延片、芯片、器件到全彩显示屏、半导体照明光源等应用产品的较完整产业链和规模化生产。		方大集团
000055	幕墙、地铁屏蔽门、复合铝板及单层成型铝板、LED产品	全产业链	沈阳方大公司一期LED项目 2010 年下半年投产。	拥有从LED外延片、芯片、封装、萦光粉到半导体照明应用产品的全产业链,在半导体照明 LED 拥有专利 145 件(其中发明专利 38 件),是我国在 LED 领域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		天龙光电
300029	单晶硅炉、多晶硅铸锭炉、蓝宝石炉	上游	蓝宝石晶体生长炉,用于生产晶棒,而晶棒为蓝宝石衬底基片的上游,蓝宝石炉有望明年供货,首期40~50台。	蓝宝石炉上市公司唯一标的,兼具拉晶法和泡生法两种蓝宝石晶体生长技术。		天通股份
600330	磁性材料、粉末成型等专业设备、电子表面贴装产品、蓝宝石基板制造	上游	赴日本接受 KDN 培训,学习 4 英寸蓝宝石基板制造,计划未来 2-3 年内购买 100 台晶体制造炉, 2011 年 1 季度实现小批量蓝宝石基板投产。	公司于今年5月宣布与日本第一机电 (KDN) 、株式会社 MAT ,上海日进机床合作,进军 LED 照明用蓝宝石基板制造业务,目前处于中试阶段。		天富热电
600509	电、热、房地产销售、碳化硅及碳化硅芯片	上游	已安装碳化硅长晶炉33台,碳化硅业务全年有望突破万片, 2 、 3 寸的良品率分别达到 80% 、 50% 。 
 	旗下天科合达技术国内唯一、并打破了国际上 Cree 公司的技术垄断,价格比 Cree 低 20%-30% ,但是碳化硅衬底制造成本相比蓝宝石衬底仍高出很多。		水晶光电
002273	红外截止滤光片、窄带滤光片	上游	未来两年计划投入 1.09 亿建成年产 360 万片蓝宝石 LED 衬底生产线,预计明年2季度开始可以调试完第一批设备出量,做到10万片/月,11年底360万配套的生产线可以完成安装调试。 	 目前由于原材料价格比较高,此业务将占用比较大的流动资金同时此业务的毛利润也将会显著低于公司目前其他业务的毛利。公司前身水晶集团拥有长水晶的一些技术,不排除向上游蓝宝石长晶拓展的计划。		乾照光电
300102	红黄光LED芯片、三节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及芯片	中游	现有 8 台德国 AIXTRON 公司的 MOCVD 外延炉,其中 7 台用于生产四元系红、黄光 LED 芯片,已经形成年产近 158 亿粒芯片的产能。募投项目的8台设备还有4台没有到位;超募资金投入16台设备;现有设备以49片机为主,新订购的设备预计为60片机。 	 是目前国内四元系红黄光 LED 芯片产销量最大的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能够批量生产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的企业之一,红黄光芯片可以同太阳能电池芯片设备共用。公司红黄光芯片质量好,且有从事蓝绿光的能力。		国星光电
002449	LED封装	下游	 2009年年底SMD LED产能为25.5亿只/年,2010年达到36亿只/年,2011年将达到60亿只/年。未来计划五年投入100台MOCVD,均为4英寸炉子 / 受话器、蓝牙耳机	下游和应用	已有 2 条 LED 封装线建成。	09年切入LED领域,在 LED 上已储备 40 多名研发人员, LED 业务获得了晶电等芯片大厂的技术支持。		大族激光002008	信息标记设备、激光切割设备、数控设备、、LED设备及产品等	下游和应用	公司LED投资项目:深圳市国冶星光(封装)、深圳路升光电(封装)、元亨光电(照明)	公司的 LED 封装设备团队主要来自于 ASM 和 ITM 公司,现有设备主要是固晶机、分光机和装带机,焊线机已经设计出样机,有望明年量产出货,焊线机目前已投产。		东山精密
002384	精密板金、精密铸造、LED背光模组	下游和应用	2011年LED封装会有十条线,完全达产后可以做到25-30亿收入。 
25-30亿收入拆分:10个多亿LED背光源,2个多亿LED背板,10个多亿LED照明。	 公司 主要做直下式, 倒装技术,特点是不用金线。 LED 的核心封装,其后的 LED 工序(掩模、划片及 SMD 等)在东山精密,最后将封装好的 LED 进一步制造出背光模组销售给下游客户。		证通电子
002197	加密键盘、自助服务终端、电话 E-POS 等	应用	 设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证通光电 入股湖南中科恒源 4.192 亿元,投产后,将形成 LED 光源产能 2000 万只, LED 灯具产能 500 万套	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商,正在积极布局下一代照明产品LED灯,厦门基地已于今年9月竣工。有向上游封装延伸计划。		佛山照明
000541	电光源	应用	 高流明LED灯泡、灯具 与美国Bridgelux(普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普瑞 
 白电	应用	公司推出 7 个系列的 LED 背光液晶电视新品,同时与友达合作的 LED 背光模组生产线于今年 8 月份实现量产,年产能为 360 万片,使 LED 电视模组将能得到稳定供应。	自去年开始不断完善LED上游模组的配套能力,计划推出多款LED背光液晶电视新品。		海信电器
600060	电视机	应用	具备大尺寸液晶模组、 LED 背光模组和液晶电视的一体化、规模化生产能力, LED 电视占有率达到 21.3% ,稳居行业首位。	海信从08年就在本土品牌中率先切入LED领域, LED 彩电市场份额第一。		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010.12.29	隆平高科总裁刘石:产品终极目标是让农民增产增收
我们的理解:
“刘石:中国的农业市场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但由于中国农业的开放时间比较晚,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方面是落后的。但反过来说,中国在研发技术方面其实并不落后,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是比较先进的,落后的是在产业化和市场化方面。就拿玉米行业来讲,产业化程度发展比较低,这么大的市场有2000多个公司参与市场的生产和销售,太分散了。每个公司的实力都是不够的,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几个关键环节都没能做到产业链的整合,因而没有办法提供农民需要的服务,所以我们面临着不仅仅是营销的问题,还有产业化集中的问题。中国种业要想做大做强,在加强研发能力的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技术推广和售后服务体系,同时在产业化、市场化和集约化方面应该作出比较重大的改革和调整。通过产业化的发展最终使中国的农民受益,使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农民日报 杨曙光)”
业务模式与体系,行业和市场集约化,刘石以企业运作的方式,对此作出了巨大的推动。这说明其它企业也可以做出巨大的动作。更何况政府政策也开始助力。
==========================  原文 ==========================
中国种业商务网 http://www.chinaseed114.com 日期:2009-06-01 【字号:大 中 小】 
先锋公司2003年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合资公司,2004年才在市场上卖出了第一笔种子,到现在也就是四五年时间。作为杜邦先锋中国区掌门人,刘石要面对的不仅是竞争激烈的玉米行业,而且还有中国政策、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小农经济和传统种植方式等巨大挑战,但是先锋做到了后来居上,成为玉米行业中的佼佼者。用他的话说:先锋业务获得非常快速的发展,而且已经赚钱了,从盈利、投资和回报的角度来讲也是非常令人满意的。2008年先锋公司获得了《环球企业家》2008中国年度创新公司20强,《商务周刊》2008年100快公司快速变革10强等荣誉。“创新和变革”准确地诠释了先锋公司这几年来在中国快速成长的原因。
在不久前北京举行的“第二届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上,刘石就“种业市场开放与粮食安全”作了深刻的阐述,独特的思考角度和新颖的见解,得到了与会中外学者、企业家的共鸣。在经营先锋公司的同时,刘石一直关注着中国种业的发展,对中国种业如何由弱变强进行着认真的思索。日前记者就种业市场发展、公司成长、商业运作理念等话题进行了访谈。
记者:先锋公司这几年成长很快,除了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外,您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刘石:先锋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我们首先把基础打好,让我们的产品、技术获得中国老百姓的认可,这是我们将来成功的基础。其次先锋公司对于市场运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最好,讲究综合优势,一个公司成功发展并不能指望单项能力的突出,讲究的是综合能力。就单项能力而言,国内有些公司的一些产品表现上能和先锋公司媲美,但在涉及到市场推广、产品营销、农民的技术培训教育等方面时,其综合能力就不行了。再比如产品的售后服务,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售后服务对农民的生产和收益非常重要,这个虽然我们也刚刚开始做,但是比国内公司还是要领先一些。最后是善于学习,我们看到国内公司在某一方面做得好,就虚心学习,先锋这几年快速发展的经验有三分之一是从国内学来的,有三分之一是从国外学来的,还有三分之一是自己实践中创造的,这一切都推动了先锋公司在中国的成长。
记者:先锋公司为国内市场带来了什么样的营销理念?
刘石:先锋在市场营销理念和国内公司的差异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一是我们的产品销售首先考虑的是农民。先锋市场的营销重点考虑的不是经销商这个初级客户层面,产品如何让农民增产增收,这才是我们要考虑的最核心的问题。如果农民对产品不满意,公司和经销商的关系再好、再下功夫,对公司的持续发展也不会有什么帮助,这是我们和国内公司最大的差异。所以市场营销要分清主次,分清因果关系,产品不是通过经销商卖出去就万事大吉了,要看农民对它的评价和反映。
二是独家经销体系的建立。把公司和经销商的关系从买卖关系转变成合作伙伴关系。在开发新市场时,我们找的经销商不一定是当地最大的,但一定是最好的。这个经销商的理念要和我们接近,给它独家经销权,做到谁栽树,谁乘凉。我们告诉经销商刚开始2年是要投入资金开发市场的,不能抱着一开始就赚钱的想法,公司也会帮助经销商做好这个市场,当市场开发成功后,别的经销商给再多的钱,公司也不会卖这个市场的经营权,这样做不是为了先锋的利益最大化,是为了保证经销商的利益,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独家经销这个营销模式以前国内也有公司尝试过,但是没有形成整套体系,先锋完善了这个体系,也是目前市场上第一家这样做的公司。
三是服务是考核经销商的重要指标。经销商的返利不完全取决于它做了多少销量,经销商产品服务做得越多,返利就越高。这样才能在机制上保证经销商为农民做好产品的技术服务,避免经销商的短期投机行为,使产品售后服务真正落实到实处。
记者:您一直强调产品的售后服务,这也是中国种业和农业发展最薄弱的方面,先锋在这方面有什么创新?
刘石:售后服务这个工作在国外主要是由相关公司提供,公司对产品的使用方法进行全程跟踪,更大的公司会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不仅在种子方面,还有化肥、农药、种植方面的建议和支持,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了效率,调动了社会资源,符合市场的运作机制。中国目前提供售后服务全面解决方案的公司还没有,对玉米种植农户而言,先锋目前还只是做了一些套餐式的服务,但是还很难做到像美国、巴西那样的个性化的服务。因为中国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模式,要把服务做好还存在效率问题,面对成千上万的的分散农户做好售后服务必须探讨新的方式和进行创新。这个工作难度很大,但是必须做,因为从长远看对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先锋在售后服务方面正在尝试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希望能为国内的同行闯出一条道路。现在很多公司没有提供售后服务,一是认识问题,二是能力问题。目前国内一些大的种业公司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接下来是要解决服务效率的问题。
我们也看到这方面的一些好的现象,前些年我们在推广种子时,发现中国的播种机没有办法单粒播种,中国过去的种子都是质量相对较低的种子,我们推广种子的时候发现这个问题,播种机无法适应需求。我们最早和一家公司,现在和四家公司合作,帮助他们研发和推广,推广先进的播种技术,在过去时间里,我们补贴给农民购买种子机械的款项达到2000多万元,作为企业来说,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对于农民接受新技术效果非常好,现在精量播种的理念在农业行业广泛接受了。国内的一些同行也在跟进,像奥瑞金、德农、金色农华等公司也在做同样的工作,这对整个产业来说是个好现象,因为大家都在为农民的利益着想,在这个过程中,种业公司不仅是在卖种子,还在商业活动中把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去,这个良好的氛围一旦形成的话,对中国种业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记者:您觉得国内种业如何才能由弱变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刘石:中国的农业市场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但由于中国农业的开放时间比较晚,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方面是落后的。但反过来说,中国在研发技术方面其实并不落后,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是比较先进的,落后的是在产业化和市场化方面。就拿玉米行业来讲,产业化程度发展比较低,这么大的市场有2000多个公司参与市场的生产和销售,太分散了。每个公司的实力都是不够的,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几个关键环节都没能做到产业链的整合,因而没有办法提供农民需要的服务,所以我们面临着不仅仅是营销的问题,还有产业化集中的问题。中国种业要想做大做强,在加强研发能力的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技术推广和售后服务体系,同时在产业化、市场化和集约化方面应该作出比较重大的改革和调整。通过产业化的发展最终使中国的农民受益,使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农民日报 杨曙光)
2010.12.29	隆平高科总裁刘石: 杂交水稻产业发展展望 
 一,历史
中国是水稻的故乡,据说在一万多多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就开始学会了种植水稻和不断改良水稻品种的技术。这也就是从神农时代开始,水稻就是中国的“五谷”,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到现代中国人的主粮了原因之一吧。因此,也便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随着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爆发增长的高峰,社会需求与粮食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然而,我国过去的水稻栽培和育种技术一直是沿着传统和循序渐进的路线进步的,沿此思路发展下去,解决所有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一情形直至袁隆平院士直至上世纪的六十年代的伟大的发现才得以彻底地得到改观。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袁隆平院士就从实践上发现和配套,并且从理论完善的三系杂交水稻的育种体系,并且成功地领导了中国水稻育种领域的革命。1972年袁隆平先生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这一技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的南方水稻产区逐步推广和普及,为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的极大提升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一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随着三系杂交水稻技术的进步,袁隆平先生于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并从此开始了水稻两系杂交技术的探索和完善。终于在本世纪初,以温度敏感和感光敏感为主要技术路线的两系杂交水稻到成为杂交水稻产业的主流。虽然“两系杂交稻”在制种生产上还有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制种的稳定性方面也还不如“三系杂交稻”稳定,但是,其育种方面的灵活性和广阔前景,以及在制种方面总体效率的提升,都显示了巨大的潜力。
 二,发展
育种研发的进展仍然是当前杂交水稻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据个人观察,未来杂交水稻产业的发展大致会受到以下主要技术的影响:
1. “两系”杂交稻技术继续发展和成熟。它不仅在产量上比“三系杂交稻”和常规稻具有优势,而且在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抗逆性方面也将更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制约”两系杂交稻更快发展的主要瓶颈,制种技术的提高和稳定性的加强。随着“两系”杂交稻育种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于温敏和光敏种质资源育性能力的不断提升,对于气候变化规律的深入掌握,以及田间生产技术的精细化管理,“两系杂交稻”生产的稳定性方面将会取得全面的突破,逐步成为市场上绝对的主流,并最终取代“三系杂交稻”;
 2. 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及其在农作物,包括水稻育种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成为必然。生物技术在农作物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单双倍体技术和转基因技术。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提升传统育种研发的效率,而且提升了研发的准确率、减少盲目性和重复浪费,大大丰富了传统的育种手段,使杂交水稻的产业发展水平迈向新的台阶。生物技术不是对于传统育种技术的取代,而是基于传统育种技术之上的价值的进一步提升。转基因育种不仅仅在抗逆方面大有作为,而且通过内源基因的转育和加强,未来在产量提升和品质改良方面前景广阔;
3.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技术的深度开掘,杂交育种技术的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粳稻由于自身遗传特性的制约,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多年来进展缓慢。通过发现、转育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到不同的粳稻品系中,并获得有效和稳定的表达,就可以在粳稻之间和粳稻与籼稻之间实现广泛的杂交,而且在杂交一代的种子中并不含有转育的外源基因。这样就不但大大扩充了水稻育种资源和手段,而且也减少了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担忧。这对于全面提升中国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发展杂交水稻产业开辟了巨大的舞台。
 三,展望
然而,杂交水稻产业的发展仅仅有育种技术发展是不充分的,它还将需要综合管理水品,产业链的完善和市场化的成熟来支撑。因此,根据本人预测,世界包括中国杂交水稻产业将沿着下列方向进一步发展和延伸:
第一, 市场化催生高品质育种和特色育种。中国过去由于要解决吃饭问题,水稻育种是以单纯追求产量为主要目标。随着市场化的发育和完善,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高品质的育种和特用杂交水稻的育种将会逐渐成为未来杂交水稻育种和产业发展的主流。根据经济学规律,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人们会愿意对于食品的安全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付出超额的成本。这也就是品质育种和特色育种为什么会成为杂交水稻产业未来发展的亮点和增值点的原因;
第二, 以高产、优质杂交稻品种为核心,与综合配套技术结合为一体的全面解决方案的推广和普及。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发展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问题,它更是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因为它必须解决的是在各种复杂土壤、气候、栽培、技术和管理条件下农民增产增收的问题。世界主要水稻种植区域内都是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分散式农业。随着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的转移,优质劳动力和“技术型农民”就逐渐会成为农业生产的“稀缺资源”,因此,提供综合、轻简、套餐式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深度服务就成为杂交水稻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第三, 产业化的完善。目前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家的经济都不够发达,产业化发育程度低。这就需要这些国家在大力发展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同时,推进水稻产业集约化的发展,提升产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并以此为基础上推进从研发到生产和营销领域各个环节的现代化。只有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实现从基础研发到一体化育种体系,从规模化田间生产到现代化后期加工,从普及化的技术推广到规范化售后服务的“一条龙”式的产业化;
第四, 杂交水稻技术在全世界的推广和普及,还需要打破传统观念、贸易壁垒和政治隔阂。只有这样,这一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才能够真正为全人类造福,也才能够在全世界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把这一技术和产业推向更高的高峰。
2010.12.29	隆平高科总裁刘石:中国种业发展的思考
我们的理解:
隆平高科是刘石的新职业平台。
先移至已经成功的“价值营销”,是否可以做的更透彻一些。服务在水稻方面也许价值更大。
==========================  原文 ==========================
来源:本网论坛 2010-5-20 13:38:48 中国种子网
5月20日,在第三届国际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现场,以打造北京种业总部经济、促进区域农业发展为主题的圆桌会议在北京裕龙国际大酒店举行。
出席论坛的嘉宾有:
北京市农业局总农艺师郑渝、
北京市昌平区副区长苏卫东、
北京市顺义区副区长陈光浩、
先正达亚太区生物技术研发总监/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王迅、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石、
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邓兴旺、
美国驻华使馆农业处专员Mark.petry、
西班牙艾诺斯种业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尹淑萍、
北京种子管理站站长赵山普、
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
北京国际种业技术园区总经理王玉忠、
亚太种业协会第一副主席黄瑞清、
孟山都大中国区战略总监汪泓、
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耕丰种业分公司总经理宋玉杰、
新疆康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保民、
利马格兰(中国)植物生物技术高级经理飞利浦.拉萨等。
刘石:谢谢大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跟进一步大家交流想法。
现在提倡换位思考,就最近的思考跟大家共同探讨。我的题目是关于中国种业发展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在全球粮食供求关系方面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我们知道在需求方面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所带来消费习惯的改变。对于全球的食品供应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外一方面人均耕地面积下降、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我们都深深体会到压力。特别是技术创新的难度在不断加大,这使我们更多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营销方面有更多、更新的追求。
 粮食安全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大家所面临的问题。粮食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和谐和政治的稳定。
 过去我们抓粮食,主要在供销关系上面下了很多的工夫。如果我们从粮食收购、提高价格,能力刺激粮食的生产,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产业发展来看,这只是一个标而不是本。真正的本是什么呢?是加强它的科技含量、提高它的生产效率,这才是真正的本。我们知道在国外经过统计,在农业生产提升方面,种业贡献率达到60%。在中国只是达到百分之三十几到四十几,各个作物情况不太一样。这说明中国在种子资源创新方面、在种子贡献方面,和世界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是我自己研究的一张图,我也比较喜欢的一张图。这张图说明一个基本数量关系,就是在所有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方面,我们所看到的栽培技术、农机、化肥、农药、种子、生物技术,它们的提升效率是不一样。越靠右边提升效率是越大的。
 同时在另一个纬度上边,就是纵向纬度上边,我们可以看到,就是所有的这些农业生产的措施,对于环境的影响、环境的破坏作用,或者是资源的消耗程度是不一样的。越下端的,它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大,比如说农药的使用,还有包括化肥的使用。
 像灌溉这样虽然对环境没有破坏作用,但是它不断要消耗水资源,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云南大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在节约水资源方面、节约水的利用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在这张图里可以欣喜的发现,在图的右上角是种子技术和生物技术。这两项技术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提高极大的作用,而且它并不消耗资源。种子技术和生物技术和中国以及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
 中国种业面临的挑战:
 1、商业环境:市场化在刚刚起步。
 (1)市场准入门槛低、技术标准低,种子企业多、乱杂;
 (2)行业行为不规范;
 (3)管理部门少有作为;
 (4)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2、自身:产业化尚未起步;
 (1)集约化程度低;
 (2)技术水平低; 
 (3)生产效率地下;
 (4)产业链没有贯通;
 3、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从事商业化运作;
 (2)起点高,技术储备充分,资金实力强;
 (3)行业整合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强。
 以下是一些建议:
 1、加大国家对于种业产业的投入。
 中国过去产业政策,当然有历史的原因,我认为在粮食安全方面是做的有些本末倒置,为何如此?我们看三大环节,种子产业和农业生产以及粮食储运这三大环节。中国过去把所有精力和财力,都集中在储运方面,就是中国的粮食系统。但是我们并没有认真思考,如果粮食的生产效率不能够提高、粮食没有生产出来,储运花再多的工夫实际上是事倍功半。当然这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在刚解放的时候,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实行了统购统销,统购统销之后就要有粮食储运,所以把精力都放在那里了。 
 相反对于粮食生产这个环节不但没有补贴、没有资助。过去是通过城乡之间的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之间剪刀差和农业税是在剥削农民。这一点我们国家政策方面研究人员也是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也是承认这一点的。而且通过这种剥削完成了中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获得长足的进步,有了很强的实力。现在已经到了返补农业的阶段。通过粮食补贴和各种优惠政策开始不断的返补农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非常好的方向。但是仍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我们知道种子在所有农业生产的投入之中,它的效率占到了60%。我们过去国家对于种子产业的重视程度,和资助程度微不足道。就是把优先的资源放在了无限的广阔空间中去,没有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
 我们拿手机来做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比喻。过去几十年中国政府资助都是放在手机的仓储运输方面了。现在基本上资助在手机的制造方面。但是相反在芯片技术方面没有任何的作为。从产业政策上来讲这是本末倒置的现象,我们应该改变这个方向。
 2、结束科研双轨制
 科研双轨制的弊端
 (1)资金投放:
 ①蜻蜓点水,无法集中资金,形成合力;
 ②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③很大部分进入人头费,管理费用;不能发挥科研效用。
 (2)科研定位:
 ①常以发表论文、项目验收为导向,对应用的实质重视不够;
 ②与产业不对接,不能迅速形成生产力;
 (3)科研成果:
 ①在市场上随意定价,缺乏价格依据;
 ②不规范经营较多;公共资源收入合法地流入个人和小集体腰包;
 ③干扰市场化运作,妨碍产业化形成。
 在发展种子产业就必须结束科研双轨制,它在源头上破坏了产业链的形成。
 3、发展种子产业,市场化和产业化是关键
 (1)主体:以产业的龙头企业为主;
 科研部门成果转化生产力速度较慢;分散投资形不成核心竞争力;
 小企业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无法完成产业升级换代;
 必须由龙头企业操作完成并带动整个行业进步、发展;
 (2)投入重点:加强核心竞争力和体系建设;
 研发:大循环、流水线;
 生产:基地建设(效率,质量);加工设备(抗风险能力);
 销售、服务:建设城乡为主的基层网络;制定标准,形成规范流程;农民服务回访率,农民满意度;
 配合下游产业,有的放矢;
 (3)行业整合,淘汰一批皮包公司;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提高行业技术标准;
 4、相关政策配套
 1、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加强行业感觉和执法;
 3、减少行政干预;
 4、加强公共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
 5、加快转基因重大专项商业化,国内企业优先;
隆平高科的愿景:
 1、做中国种业领跑者;
 做强水稻、全面发展;
 2、做服务农民的旗帜;
 脚步实地,从基层做起,然后进行探索和创新。
 我也非常感谢隆平高科的大股东武先生几次诚意邀请我加盟。隆平高科在国内拥有很好的平台和一些比较著名的商标。很多都在全国和省里是驰名商标。隆平高科、湘研、屯玉。
 隆平高科在企业发展战略:以杂交水稻为核心发展种业,构建以技术为核心农业服务体系。而且在农产品的收购和深加工方面也有所动作。
 关于未来业务发展战略的思考:
 1、整合产业内部的资源,提高效率;
 2、把中国目前种业,现在已经开始引入并取得成功经验的价值营销方式,也引入水稻产业;
 3、发展生物技术。
 同时在横向方面,我们也注重拓展我们的业务,在其它作物,以及在国际业务方面也应该有所作为。
 最后想表达一点意愿,交流、合作、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唯一途径。我个人因为新进入隆平高科、新进入水稻这个产业,所以要行业内的同仁们,包括公司内各个部门的同仁们要不断的学习、磨合、适应,和融入新的团队,提高和创新。
 对外也和欢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沟通,探讨在各个领域合作的机会。谢谢大家!
2010.12.29	隆平高科总裁刘石:生物技术改写种业游戏规则
我们的理解:
剖析了种业,企业的体系,行业的体系,是竞争的主线。
一体化服务体系,集成创新是种业的主导?这是刘石的强项。
隆平高科以后几年的发展脉络,已经基本上清楚了。
==========================  原文 ==========================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8日 17:53 新浪财经
“齐鲁证券2011年投资策略报告会”在上海浦东星河湾酒店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隆平高科(30.05,-0.87,-2.81%)总裁刘石在演讲中表示,世界种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第一是种业迅速集中,逐步形成了技术和资源的垄断,第二生物技术将改写传统种业的游戏规则。
以下是隆平高科总裁刘石演讲全文: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我一直做产业没有做过投资,我一直没有买过股票,我知道股票很赚钱,但是我觉得做熟悉的比较好。
我今天讲如何评价种子产业和种子企业。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怎么分析种子产业未来的发展和如何评价种子企业,我在这里不做各种买入和卖出的建议。
今天介绍内容主要是中间这两部分,前面有一页介绍我自己,中间介绍种子产业和种子企业。自我介绍一下,我在农业行业里误打误撞了很多年,作为外行我自己并不十分惭愧,因为我并不会受到行业里面固有思维模式的约束,我师傅怎么干的我就怎么干,第一我没有师傅,第二别人干的事情我很多搞不明白,干脆一边学着干一边看看有没有新的干法。我过去加入过孟山都,在我加入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技术,在中国我当时做他们的农化产品,四年做下来业绩还是非常不做,但那时候美国上市了,然后要做主业,没人懂这个东西,然后把我调到那个行业。非常荣幸公司技术非常好,结果我们通过谈判合资公司建立新的营销模式等等业绩非常突出,把抗虫棉首先推向中国市场,而且非常成功,刚开始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后来非常成功。第二段经历在2001年底加入了杜邦先锋,然后建立团队,经过八年发展,每年业绩都是翻番,复合增长率超过100%,这是很不容易的,我想在任何一个行业这都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业绩。我们在整体营销里面我自己总结他不叫原始创新,他是集成创新。今年四月加入到隆平高科,我对自己总结是任重道远,很多事情要从头来过。
下面介绍如何看待种子这个行业,首先我介绍一下其实行业和行业之间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我们讲营销基本上两大类产业,一类是B2B,一类是B2C。B2B面对的是企业,B2C直接针对个体消费者如何进行营销,然后他买到这个产品以后直接用来消费,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划分。真正说营销上面研究比较透彻做的比较好的我是B2C的。我在做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向很多行业学习,其实农业我们非常落后,师傅告诉我们怎么做就怎么做,通过向其他的行业学习,向其他国家学习然后再加上自己创新这个东西很容易成功,我觉得成功其实挺容易没有那么复杂,只不过我们的眼界是打开的。
种子行业他的不同之处是他既有B2B又有B2C,他的产品不是用来直接消费而是进入再生产过程,和B2B一样,但是面对购买者是每一个个体,他在信息获得的渠道方面,在决策过程方面最重要是这两个因素和B2C非常相近。这里红色的部分就是它比较接近的,它正好具有这两个行业的特征。如果不了解这两个行业的特征对它的营销手段,它的目的和所起到的作用不了解的话,我们就有可能很多盲目性或者根本就是说不想去了解师傅怎么干或者硬性模仿,没有了解到每一个营销手段真正的含义是什么,所要达到的作用是什么。那么具体再讲一点农资,种子只是其中一个行业,还有农药和化肥,化肥和农膜基本上是一致的,我这里没有必要过于追究细节,大家也不是具体搞营销的,里面我把利润率和风险这个地方标了一下,利润率和风险是不一样的。每一个行业都有每一个行业自身特点,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特点按照原来的思维模式做很容易犯错误,种子行业犯的最大错误是对于他的风险了解的不够。在计划经济时代下基本上生产多少销售多少,按照国家计划不用进行风险控制,但是实际上真正进入市场化,种业风险非常高,因为我们在种子生产过程中,种子本身受到天气的影响,我们产品表现,不是说产品好一定表现好,因为它受到环境的因素,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产品。更重要的风险是你在生产的时候你的种子卖向市场的时候还要生产来年的种子,就是我赌我这个产品今年销100万,我赌明年表现好生产300万,但是如果一旦表示出了问题就是积压,前面做的几年的盈利都赔出去了,传统的模式是低价格,低利润率的营销模式,20%几的毛利率。基本上种业过去10几年来从行业上讲是一个净亏损,赚钱的是个别公司个别厂商,大部分是赔钱的,所以在改制之初有大约2000多个小公司基本上赔干净。
 接下来,我们如何认识种子产业的地位?我们看一下失衡的粮食供需的平衡。我觉得这是一个老生常态的问题,仁厚增加、经济发展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这些问题我们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讨论,在供应上也是失衡天平的。供应方面恶化的因素都是不可逆的,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还有环境的恶化,还有淡水资源的减少。举一个简单例子,华北地下水在过去40年开采下降到50米,按此速度发展去在未来40年还要下降100米,等到地下水到200米的时候就很难开采,这个资源损失不不可逆的,将来对我们整个农业产业影响非常大,但是现在国家对此认识不够。唯一在天平上起一点点制衡作用的就是种子和生物技术,只有这两个技术可以在天平上稍微起一点作用。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关于中国玉米未来需求的挑战,我们最上面这条红线是玉米种植面积,中间一条绿线是玉米总的产量,粉线是中国肉类产量的变化,最下面的是玉米的单产,我们通过这几条线组合可以看到几个结论,第一个结论中国过去15年来玉米总产量是绿颜色的,增加的净增值部分50%由于单产的提升得来的,50%是由于种植面积增加得来的。如果这条线继续画下去单产增加还会提升但是它的提升速度会逐渐下降。但是种植面积增加基本上是以牺牲大豆种植为代价,大豆种植越来越少,80%都是进口。我们看第二个结论,我们玉米总体变化不是由于单产决定,而是由于种植面积的增减决定的。第三个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看这两个括弧,这是左边的比例之间的变化,玉米生产的80%进入饲料行业,我们看左边玉米生产当时虽然比现在还要低一些,但是它相对于我们那个小括弧是1:3.6的关系。但是20年以后你看右边这个比率发生巨变,虽然都在增加,但是动物蛋白增加幅度远远大于玉米,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系数。
那么我们再来看关于种子技术和生物技术与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个人做的一个研究。我们把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放到这一张图里面,横坐标叫增产效率,越靠右的这些要素它对于农业生产的增产效率所起到的作用是越大的。那么我们看最靠左边说明他的增产效率有限,栽培技术的演变需要数十年的时间,中等偏低的比如说农机,农机可以提升生产效率,但是对于单位种植的增产提升幅度也是有限的。接下来是化肥,化肥曾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农民使用化肥是美国的1.7倍,以后再增加化肥他对于增产所起的作用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农药控制病毒草害曾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出现作用是在下降的。灌溉非常重要,但是仍然没有办法和种子技术和生物技术进行相比。我们最重要要看纵坐标,我们把它起名叫资源或环境指数,越靠下的措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越负面的,或者说他所消耗的资源要越多。农药化肥是毫无疑问的对环境起到破坏作用,农机其实也是一样,农机制造和使用对环境也是有影响的。灌溉虽然不直接造成环境破坏,但是他不断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未来没有任何一个产业在农业领域里能和种子技术和生物技术来相比。从可持续发展来看种子和生物技术在未来数十年都是可以持续发展的产业。
如何认识中国种子业的现状,这是世界主要种子公司的一览表。全面认识中国种子产业现状的三个视角。我们还要从整个产业发育程度进行比较,小孩虽然长高了内脏是否发育健全,我们看我们整个产业根本没有一个整体的布局,产业链也并不健全。你的小孩虽然长高了,但是你能不能适应说国家未来栋梁的需要,这跟下游产业需求相比,我们现在产业整个从能力上讲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们从另外三个角度去看,除了纵向比较,这是产业链和供求关系比较,中国种子产业实际在处在非常非常落后的阶段。
未来一些发展趋势。中间这条线是传统种业在未来15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下面这条主线是生物技术这些年的变化,最上面是两个加在一起,可以看出来过去15年世界种业市场上真正增量都来自于生物技术产业而不是传统产业,给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重点是什么。
   归纳下来世界种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第一是种业迅速集中,逐步形成了技术和资源的垄断,这个是非常明显的现象,世界上能够被收购的公司基本上被孟山都收购了一大被,先锋收购了几个,基本上能被收购的都被收购了。第二生物技术持续强势,改写传统种业的游戏规则,包括打破了作物、品种和地域的隔阂,有生物技术和没有生物技术的竞争不在一个档次,而且他进一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美国一个农业经济学家在几年前通过他的详细研究做出这样的结论,他说根据前十年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研究发现,他的出现给世界整体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带来的变化超过了当年电脑技术出现所带来的变化。对生物技术相对来讲可能了解有限,但是他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最后是种业整体发展提速,产业分化明显。这是我们未来大的机会所在。
如何认识种业产业链。我们种子产业链在我们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国外包括了除了零售以外的所有部分。我们国家基本上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打破了以后缺乏真正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方面基本上没有形成链,搞研发的可能研发还行,制种基本上委托别人制种,然后批发给其他公司,基本上没有售后服务。所以在中国目前还是一个非常初级阶段。
如何发展种业产业化,现在国家也在提,大的公司也都在提,但是我认为现在只是炒作概念,实际上我们整个产业发育概念不成熟,真正的产业化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产业化需要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集约化,如果是小作坊的分散经营不可能形成产业化。第二是现代化,只有集约化了以后现代的科技手段管理才会真正到位,规范化的操作才能被实施。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才能够把整个产业串起来,所以在现在我认为国内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做到产业化,必须要客观公正看待这样的问题。
关于评价中国种业基本结论。与发达国家和过类其他产业相比,我们还是比较落后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其他的一些产业包括刚才介绍的一些快速消费者包括家电和医药,我们农业整体都是落后的。但是落后同时带来了机遇,种子产业未来发展和增值机会较大,在世界上全球范围里都在发展,社会需求非常强劲,但是这个机会看大家是不是能够抓住,本身的投资标的有待考察,目前如果按照国外的行业标准,我们国内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整体讲差距还是非常大,说哪一个公司好,哪一个公司我不敢说一定好,说问题很多吧他还有自己的优势,所以总体讲看各位深入评价一些现有的上市公司和将来可能上市公司的机会。
下面进入如何认识种子企业的能力,如何评价种子企业,这是我个人总结了一下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可能和其他的行业评价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个我会一一介绍。包括研发能力,战略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还有团队能力。
首先研发能力,现在中国研发有一些有经验,很认真的科学家研发出了还不错的品种,中国科学家非常聪明但是整个研发体系不平。左边是国外的研发体系,它有一个信息中心,所有的组合和测试,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数据交换最后材料交换都是围绕数据中心进行大循环。国内基本上以育种家为单位形成了一个一个独立的小组,比如说吉林省或者河南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或者研究室它里面有多少个育种人就形成多少个小单位,基本上都是游击队的作风,每一个人各自为战,然后请几个农民工搞。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有一个人发了微博(http://t.sina.com.cn),现在浦东掉了一袋货款,大家盲目的去找,每一条路都跑了一遍,如果大家做分工协作,我们做一个分工的话,很快就能够形成地毯式的搜索,如果大家没有协同作战,都是在同样的地方转圈,这个地方你打井我打井,他也打井。
所以中国不断形成这样的怪圈,整体的社会资源被浪费掉了,一个公司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现在中国整体科研体系上面出现问题,而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我们在考察公司的时候,要看科研体系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只要在这一方面做好,它将来的发展前途近期一两年出品种不敢说,但是从长远来看它的潜力更大。质量控制体系这是最重要的,第二个是计划实施能力,目前在中国也比较重要。成本控制能力,在许多行业并不重要,而在我们那里是次要的问题,关键营销能不能把价格和利润率提升,那么成本问题就是小问题。主要讲前面两个质量控制体系和计划实施能力,质量控制,首先看一下国内和国外的质量差异,国内举一个例子,85%的芽率,国际是95%,这个中间的差异是多少,比我们的质量标准高,高了10%,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概念,它的标准比我们高绝对不是10%,而是3倍的概念,我们作为一个客户去想一个问题,关注不是合格率,而是不合格率、残次率。如果一个医院医疗事故率是1%,另外一个是10%,另外一个医院可以自豪的说我的事故率只不过比他高了9%。我们必须从客户的角度考虑,如果国内种子也专家都有模糊的认识,我们种业是一个朦胧的阶段。我自己做一个评价,估计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管理问题,不要小看三分之一,如果我们每年都能把三分之一的损失避免掉,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的净利润增加。
如何评价战略能力,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讲,但是从我们种业讲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是整合能力,第二个是创新能力。整合能力包括两项内容,一个是战略结盟的能力,战略结盟是我跟外部,我们每个企业实际上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是不是能够跟国内一些科研院所达成战略合作,跟国外一些有相关技术的公司形成一些战略的结盟,这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完全靠自己去白手起家做事情有很大难度,虽然精神可嘉。我们种业一方面受到语言方面的限制,可能很多人,很大公司的高管都没有出国,还有思维方式和胸怀的问题。还有内部整合,有些分子公司运作本身衔接的不好,自己就有很多内耗,还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当然包括原始创新还有集成创新。原始创新最主要是研发方面,我对研发方面一窃不通,我也不期望原始创新我们能够达到多好,我更看重的是继承创新,就像苹果,他开发出这么多的好产品很多都是集成创新,原始创新是其他公司做的,小公司买回来,其他一些公司把他的技术拿过来用,真正他在市场取得优势竞争地位靠他的继承创新,其实我们种业也应该走这条路,完全靠着你的品种比别人好才能卖的好,那我们的营销和管理人员做什么。那如果品种不好,一个地区按道理说一个品种最好,那其他所有的人都可以回家了?绝对不是。每一个品种,每一个公司它一定会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其实我们在集成创新方面可以做很多事情,实际上先锋在这方面也是这样成功的。
举一个例子,这就是一个原始创新,更重要是一个集成创新的例子,这是先锋成功的窍门之一。中国一直做粗放式的播种,每年播种耕地是350万亩到400万亩之间。每年下来大概会是100亿以上。但是这项技术推广起来有难度,手工播种的农民比较容易,基本上两年可以改变农民的习惯。担子小的播两粒,但是他到地里面一看每个种都出苗,第二年他就相信了。但是中国一半土地用机器播种,基本上三四粒种子一个槽,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一定要联合开发单粒播种机,联合开发找到了一个厂商,他仿制了一台放在展览式没有用过,我们说我们将来帮你推广,他半信半疑的做了,第一年我们买了20多台,第二年又订购了100多台给农民使用,而且请了有经验的播种机到场里座谈再进行改良,改良以后我们推出了单粒播种机,农民每买一台我们公司补贴1千块钱,原价也就3千多块钱,我们补贴了1千多块钱变成2千多,厂商在推广期间把它的毛利500块让出来,他说我为了推广这个东西不赚钱,结果农民1千多块钱就能买一台最新播种机。第一年推广了2600台。第二年继续推广,推广了8千台,第三年推广了12000台,每台机器补贴1千块钱。
如何评价团队?我认为有四个方面,专业能力、职业化程度、核心领导人、大股东,看一个公司,专业能力在它的这个行业还可以,但是要看全局,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都要看。职业化程度,有些公司家族式的企业缺乏管理能力,对于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还有一些国企,领导人都是指定的,相当于什么副处级等等。还有核心领导人、道德水准,大股东,企业的愿景、企业激励机制。
如何评价营销能力?国内产业一般走下面这条路线,基本上打价格战,降低成本,血汗工厂和偷工减料,国外基本上是通过创新提升价值,然后满足客户,品牌忠诚度然后超强竞争力,最后是蓝海。
举个例子,如何进行价值营销,国内种子基本上是6块钱一公斤,但是每亩大概是3公斤的种子,先锋说我们种子质量高用一年就行了如果我跟你同等收入可以卖18块钱,能不能做到呢?当然做到了,但是实际的成本大家看国内基本上是在4块钱左右,国外会高一些,但是高也高不到哪去,但是毛利率要高很多,我们现在知道大概是70%还多,国内大概是20%到30%的样子,而且还发现增产了。实际上不断充分价值的创造获得涨价和盈利的空间。
最后总结一下关于营销,营销层次与境界基本上靠这几个方面,一个是劳动力,包括富士康他追求的是劳动力的效益,再接下来是资源效率,还有西北的瓜果和蔬菜。再往上是靠能力来得到,包括技术和产品,包括品牌的价值,其实更高层次追求的是产业结构效率和品牌价值。或者在下游你控制的渠道包括一些布局网点,包括中粮到南美想进行粮食生产结果发现港口和铁路都是四大粮行控股。还有标准,像高通它在专利布局等获得的领先。
并购种业公司的考虑因素,我们觉得在很多方面它的价值别的公司看起来比较好,认为是有限的,其实我们在研发方面,第一我们看购买了什么样的好品种,还有是不是有好的研发能力,这个是更深入的。那么生产方面,现在生产基本上委托农民去做,实际上生产基地本身不是公司专署的,你获得一个公司并不能获得生产基地。中国现在的加工能力基本上为零。加工技术现在除了国内的加工技术层次非常低,通过并购来获得加工计划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最后是营销,网络现在基本上是公共的网络,经销商既卖你的也卖他的,通过并购获得网络的话基本上是不限制的,只要是好产品都会抢着帮你销。还有品牌,品牌要看每个公司的不同,所以从我们整个种业看跟其他行业不太一样,我不反对但是并不欣赏这种并购,因为你拿回来的东西实际上价值是有限的,因为它的特点是轻资产重流动。
变化的特点是进步如抽丝,溃败如山倒,当前产业发展的不足是过于依赖品种。
最后介绍一下隆平高科未来发展的战略,第一我们要进行产业内部的整合,刚才我讲到公司内部我们的效率并不是很高,这是我们自身要做改进要加强的。第二走价值营销的路,不是追求量而是追求价值的提升,价格和利润率的改观。第三是生物技术,整体讲纵向提升价值是三大步,基本上做三个工作。横向讲要拓展玉米产业,这是我们要重点发展的,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另外一方面是国际业务,中国水稻在世界上是领先的。
谢谢大家,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0.12.29	隆平高科总裁刘石论“农产品的价值营销”
我们的理解:
 “刘石价值营销”,推广“预繁推服”一体化体系,这可能是未来3年种业的一个主要操作方向。
==========================  原文 ==========================
 61.187.55.45 2010/12/13  
 12月8日,隆平高科总裁刘石应商学院邀请做客“商贸论坛”暨商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闭幕式,此次论坛主题是“农产品的价值营销”。
论坛上,刘石就“如何认识价值”、“农产品价值创新”和“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理”等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他强调,价值营销是中国产业的出路,应向农业产业化、现代化、集约化发展。另外,他认为推广“预繁推服”一体化体系,学习国外创新理念也可以有效带动国内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
最后,刘石回答了学生代表提出的问题。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论坛,使他们对于农产品的价值营销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商学院 胡晟姣)
2010.12.26	种业——质变量变正在进行时
我们的理解:
种业的市场基本面,其中长期趋势极其确定,这是第一个推动力。
国家政策助力推动,这是第二个推动力。
“刘石价值营销”,这是第三个推动力。
==========================  原文 ==========================
施剑刚 食品饮料/农业行业资深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S0860210020003
周学帆 联系人
8621-50366888×6077
 zhouxuefan@orientsec.com.cn 
种业——质变量变正在进行时
 研究结论
 质变:中国种业的生物技术时代即将到来。
1) 客观上,粮食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决定了发展生物技术育种是大势所趋。转基因种子在全球主要国家已得到普遍应用,且发展迅速。
2) 我们应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理解转基因种子在中国商业化发展的必然性。明确的政策路线或转基因粮食作物试点或将破题。
3) 立足传统育种技术研发优质品种依然是种子企业发展的根本。
 量变:种子行业将步入高盈利时代。
1) 国内种子相对价格远低于国际水平。种子质量、服务和良种补贴水平的提高都将为种子价格上升打开巨大空间。制种地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决定制种成本上升空间有限。
2) 种子行业盈利模式类似于软件研发产业,应给予估值溢价。
 重点布局玉米种子细分市场,以“拿来主义+自主创新”赢得品种争夺战。
1) 玉米种子的遗传特性和玉米市场的容量和潜力决定了种子企业把玉米种子业务作为战略发展方向符合企业长期利益。
2) 出色的企业会积极购买优秀新品种的使用权,以品种养研发—》研发新品种的模式,兼顾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战略。
 延伸下游产业链,以“全方位的服务”带动利润增长。
1) 通过向产业链横向和纵向延伸,为农户提供农资和技术配套服务,将最大限度地发挥种子的产量潜力并节约种植成本,促进种子的推广销售。
2) “种子+农资技术服务”的商业模式是种业未来发展方向。
 选择具备优势玉米品种的公司,推荐敦煌种业、登海种业。关注具备生物技术研发能力和存在潜在引进技术可能的公司,建议关注大北农(未评
级)、奥瑞金(未评级)、隆平高科(未评级)。
 风险因素:种子制种关键期出现大规模自然灾害,导致种子大幅度减产,提升种子成本;粮食价格大幅度下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少种子需求。
 一、生物育种将破题
1、生物育种是时代主题和大势所趋
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表明,未来20 年,全球粮食单产必须在现有水平上提高至少50%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各领域对粮食的需求。上世纪40 年代至70 年代第一次绿色革命期间,人类通过杂交育种技术的运用、农业栽培技术的改良以及农药、化肥和农业机械化使用率的提高暂时缓解了粮食生产和需求的矛盾。然而迈入21 世纪的头一个十年,人们再一次惶恐地发现,现有的粮食生产增长速度根本无法满足迅速攀升的粮食需求。日益突出的粮食供求矛盾呼唤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到来。
 第一次绿色革命 发生于20 世纪40 年代和70 年代之间,国际农业科学领域运用杂交技术培育出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并配合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高产,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过程。其代表品种为日本“农林10 号”矮化基因与墨西哥抗锈病基因的杂交品种,及台湾的“低脚乌尖”矮杆基因与印尼的高产基因的杂交品种“国际稻8 号”。
 生物育种产业化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转基因作物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诞生,并于1994年首次被批准商业化生产以来,由于其高产、优质、抗病虫害,减少农药投入等多种优点,已经在世界各地普遍得到了推广。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统计数据,截止2009年,全球已有25各国家批准推广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中15个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5万公顷。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加拿大这四家农业生产和出口大国的种植面积总量超过了1.1亿公顷(即16.5亿亩,超过我国玉米、水稻、小麦和棉花的总种植面积)。而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发展中大国的种植面积也达到了1200万公顷。2009年,中国农业部给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基因植酸酶玉米颁发了生物安全证书。尽管颁发生物安全证书并不意味着水稻和玉米在中国的商业化生产,但中国政府的这一行动被普遍视为对主粮的产业化生产具有里程碑意义。
 生物育种 = 国家粮食安全
我们认为,农业生物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推广是必然的,因为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已经被提高到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来审视。为什么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也是世界上对转基因技术研究最为深入,掌握转基因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因为长期以来,中央政府极为重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从一开始就对生物技术在农业增产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有着明确的定位。
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第一次系统总结和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和主要应对措施。2009年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计划。在这两份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政府把利用农业生物技术作为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强调支持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的政策思路。
 扶持政策就在前方拐角处,或有突破性进展
在发展生物育种产业的具体政策方面,我们发现,近五年来国家几乎每年都有重要的相关政策出台。仔细研究政策的演变过程使我们有理由猜测,国家对生物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领域的具体产业规划正在积极酝酿之中。一旦具体政策和路线图出炉,对于整个生物育种产业来说将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对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带来制度层面,资金层面和技术层面的种种利好。目前由发改委所拟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提交国务院报批。我们认为,此次规划将比以往的任何一次规划都有更为具体的政策和路线图出台,并将从资金、技术和税收等方面给相关企业带来实质性有利的发展机遇。
目前,具备一定生物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包括大北农(A股上市),北京奥瑞金种业(纳斯达克上市)和深圳创世纪(未上市,奥瑞金参股)。
 传统育种还是老大
虽然转基因育种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在中国的棉花种子产业,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并且正在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扩张着它的领土,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对于中国的种子企业来说生物技术育种在主要的大田作物品种领域(除转基因抗虫棉之外)还主要停留在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内,并不具备商业化生产的政策依据以及足够的研发技术和资金。转基因农作物产品的生物安全性还需要一个试验和论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生物技术育种从本质上来讲只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的一种技术手段,最终都要通过传统育种技术和栽培技术来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因此,我们认为种子行业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除了期待和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所带来的生物技术主题投资机会以外,对具有优秀成长潜力公司的发掘依然要从传统杂交育种栽培技术和传统种子行业的产业链中入手。
 二、种子行业将步入高盈利时代
追寻着种子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我们发现种子行业运作的主要成本可以概括为研发成本,制种成本和营销成本三大块,而种子行业的收入来源则是种子销售收入,因此对成本和收入的趋势判断有利于我们对种子行业的总体盈利水平发展趋势有一个整体的判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行业整体的利润率水平将呈上升趋势,
1、种子价格存在巨大上升空间
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种业市场中种子价格的整体水平处于相当低的水平,随着行业的发展,种子价格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
1.1、种子品质提升为种子价格打开上升空间
种子质量主要包括种子的水分、纯度、净度、和出芽率等指标(农业部种子质量抽查的检验项目)。种子质量的好坏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单位面积的用种数量,种植成本和最终产量的高低。过去农民常说“三分种,七分管”,指的是在农作物收成的决定因素中,种子品质占30%的作用,而栽培耕作技术和农药化肥等其他因素占70%。随着我国种子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种子品种改良和质量的提高,这句老话应该改为“七分种,三分管”,意味着种子对产量的决定作用将大大提高,相应的种子的价值也将水涨船高。更直接的是,高质量的种子减少农户的单位面积种子投入量和其他成本,为种子价格提升打开空间。
最典型的例子是,先锋种业通过提升种子发芽率实现种子的“单粒播”,由传统的一穴三粒减少为一穴一粒,使单位面积的种子投入数量减少了2/3。同时通过单粒播大幅度减少了农民间苗的人工成本。因此,简单的计算,即使种子价格为过去的3 倍,农民依然通过节省间苗成本减少了种粮的总成本。
 1.2、种子的价格严重偏离价值
据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农作物种子对产量的贡献率约为 40%,而其他因素约为60%,即“四分种,六分管”,这意味着种子占农资投入的价值为40%。与此极为不匹配的是种子在农资成本中普遍约5%的比例。因此我们坚决认为,种子的价格必然要从这种严重偏离状态回归价值。另一方面,从种粮比的角度来看,种子在农资成本中的比重也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以玉米为例,玉米种子的价格约为15 元/公斤,而玉米在东北的收购价格约为 1800 元/吨,即种粮比约为8。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种粮比约为2-8 倍,而国际市场上的种粮比普遍超过25 倍,美国约为40-50 倍。
 1.3、种子企业农资和技术配套服务的完善将大幅增加种子产品附加值,
大幅降低种植成本,为种子价格提升腾出大量空间从主要农作物种植成本构成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决定农作物种植成本的主要部分是农药化肥、农业机械费用和人工成本等。因此,如果种子企业能够在销售种子之后,对农户进行关于施肥和施农药的时间和数量的技术辅导和帮助。同时通过农机配套服务解决农民单个租赁机械设备费用高的问题,帮助农民在农资的使用上更科学,更有效率,帮助农户节省农资费用,则种子企业卖的不再仅仅是一粒种子,而是整个农作物种植的全过程服务,是种子及其附加价值的总和。其他农资费用下降了,而种子的附加价值增加了,所以种子的销售价格一定会上一个台阶。
1.4、良种补贴提升种子价格上限
不同于一般观点的是,我们认为良种补贴对于特定品种(所谓的达到良种标准的种子)不存在任何支持和扶持作用,却客观上为种子价格进一步打开了上升空间,空间的大小为良种补贴的力度,即每亩补贴的金额。
(1)主要作物水稻和玉米的良种补贴方式已改为现金直补,农民自愿选择品种,因此农民对作物品种的选择不受政府推介的良种的限制。
(2)良种补贴金额相应减少了农民购置种子的费用,进一步减少了种子在种植总成本中的比例,为种子价格的提升腾出空间。
(3)政府对良种补贴投入的加大将从补贴覆盖范围的扩大逐渐转变为补贴标准的提高(金额增加)。历年来,国家对良种补贴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主要是通过补贴覆盖范围的扩大来实现的,随着我国主要作物品种水稻、玉米、小麦、棉花的全覆盖,我们预计未来良种补贴力度的增加将部分通过补贴金额的增加来实现。从而部分抵消种子价格上升部分,动态提升种子价格的上升潜力。
 2、行业成本可控
种子行业的成本主要有种子新品种研发成本,制种成本和种子营销成本三大块。我们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三项成本不存在大幅上升的可能性。
2.1、研发成本不会大幅上升
现阶段种子企业的新品种研发主要采用常规育种技术,即杂交育种技术。由于杂交育种技术主要依靠育种专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育种田间的观察,实践和总结。在育种基地的建设方面虽然需要一些资金投入,但数量有限。因此杂交育种技术的成本主要体现在育种家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基于此,我们判断在企业不大幅度增加育种家人力资本投入的前提下,企业的研发成本没有大幅增加的可能。
 2.2、制种成本可控,涨幅远低于种子价格涨幅
种子企业生产种子的过程被称为制种。与大规模大田生产不同的是,制种成本高低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制种田的供求关系和人工成本。我们认为,制种田供求关系发展的趋势是供应不断增加而需求基本不变甚至逐渐减少,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据不完全统计,随着机械化作业的推广,人工成本的涨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因此,种子企业的制种成本可控,预计涨幅将远低于种子价格涨幅。
首先,制种田供应规模不断扩大。玉米制种规模的2/3 以上集中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原因是那里有天山融水的天然水资源,同时拥有昼夜温差大,日照强烈等极为有利的气候条件。目前玉米制种基地呈进一步向新疆地区延伸的趋势。新疆东部地区拥有与甘肃河西走廊同样的优越地理条件,更重要的是新疆地区的生产建设兵团采取国有集中化管理,更有利于制种企业大规模生产。
水稻制种过去主要为当地制种的模式,近几年国家重点扶持四川水稻制种田建设,使水稻制种田规模呈扩大趋势。
其次,对制种田的需求将基本保持不变,甚至逐渐下降。对制种田的需求取决于种子播种数量,而种子播种数量取决于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播种数量。我们认为在农作物种植面积不增反降和单位面积播种数量下降的前提下,对制种田的需求也将呈下降趋势。
 2.3、种子行业的营销模式极其简单,营销成本很低
我们认为当前种子企业成本极低的营销模式还将持续。当前种子行业的营销模式极其简单,基本为业务员模式,即每个区域市场分派一些业务员,由这些业务员负责当地市场的种子品种销售。种子企业的销售对象多数为当地较大的一级经销商,一旦产品销售给一级经销商以后种子企业就完成了其产品的营销过程。然后一级经销商会将种子再卖给当地规模较小的二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或直接卖到农户手里。这样一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成本极低,业务员在当地不需要建立任何固定的网点,每年种子销售季节经销商和业务员通过电话联系确定业务并完成销售。
 3、种子企业的盈利模式 ≌ 微软盈利模式
我们认为种子企业高研发投入,低生产成本的盈利模式与软件开发类企业非常相似。这种盈利模式意味着高额的前期研发投入,一旦新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则后期的生产成本极低,产品利润率极高。
举玉米种子企业的例子,企业前期培育新品种的研发投入可历时数十年,耗费数千万元的研发费用。但是一旦玉米新品种研发成功,制种成本约为3 元/公斤,而种子的销售价格平均为15 元/公斤。优秀种子品种的售价可高达40 元/公斤。这种研发高投入,投产后低成本的盈利模式往往给成功获得优良品种的种子企业爆发式增长的机会。种子企业的这种盈利模式特点有理由让我们赋予其高成长性企业的估值溢价。
 三、品种战略:玉米为王,水稻潜藏机会
1、种子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进入玉米种子领域
(1)最近几年随着下游饲料产业的发展和玉米深加工工业的发展,玉米种子市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播种面积最广,市场容量最大的种子细分产业。由于玉米杂交种子本身不具备稳定的遗传特征,导致农民无法自留种而必须每年购买种子企业生产的玉米杂交种子,因此整个全国的玉米种子市场都是种子企业的潜在市场,玉米种子市场是种子行业中的最大一块蛋糕。所以,每个有野心做大做强的种子企业都必然会把玉米种子产业作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传统水稻、蔬菜、棉花种子公司都已经或正在建立自己的玉米种子部门。
前先锋种业总裁刘石入主隆平高科就是对种子市场这一发展趋势的最好诠释。
 (2)另一方面,我们认为玉米种子市场是最可能继棉花之后下一个从政策上开放转基因技术产业化的领域。首先,国内玉米供不应求。中国的玉米下游产业发展迅速对玉米的需求日益上升,而玉米的供应量由于播种面积的限制和近几年单产上升速度的放缓跟不上需求增长的步伐,玉米供求状态日益趋紧,预计今年中国进口转基因玉米的数量将超过150 万吨达到历史记录。相关研究表明,假如保持目前的供需增长速度,到2020 年我国将需要进口3000 万吨转基因玉米,达到玉米国产数量的20%。其次,玉米的主要下游需求是饲料加工业和深加工工业。因此不同于水稻,玉米不是中国人的口粮,在转基因技术应用领域的争议和阻力较小。
 2、杂交稻VS 常规稻—“两分天下”,潜藏机会
目前中国市场上杂交水稻种子和常规水稻种子是“两分天下”的格局,其市场份额各自为约50%。
为什么水稻种子市场上存在常规种?最根本的原因是水稻种子的遗传性状可以稳定的通过自留种保留,因此农民并非一定要购买种子公司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也可以选择常规水稻种子。之所以形成今天两分天下的格局,是因为(1)在常规稻和杂交稻的竞争中双方势均力敌、各有利弊。具体来讲就是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产量更高,抗性更好,但是杂交水稻的品质不如常规水稻因此杂交水稻大米售价低于常规水稻。(2)水稻生育期较短,市场细分程度很高,适应不同纬度地区光热和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各自形成一个细分市场,把水稻种子市场进一步细分为早中晚三季,根据生育期长短细分为早熟、中熟和迟熟,且根据水稻营养成分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差异将其细分为粳稻和籼稻。这些品种分别适应在不同区域采取单季、双季和三季种植。所以单一水稻种子相比其他品种更难形成具有大规模推广面积的单一品种,而是较小范围的竞争。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我们认为现阶段水稻种子市场的成长性不如玉米,因此相对于以水稻种子产业为主要方向的企业来说,我们更看好把玉米种子作为战略性发展方向的企业。
但是杂交水稻也潜藏击败常规稻“一统天下”的机遇,其中的关键就是杂交水稻在技术水平上的突破使其生产的大米在品质上接近或超过常规水稻。一旦杂交稻的品质超过常规稻,则杂交稻在产量和抗性方面的优质就会使其迅速占据水稻种子市场的大半边江山,从而极大的扩展杂交稻种企业的市场空间。据了解,目前水稻种子企业正在努力提升杂交水稻的品质,因此我们也密切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四、“拿来主义”+品种自主创新
我们认同市场把品种作为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判断,因为客观事实清晰地证明拥有强势种子品种的企业在强势品种迅速推广的过程中将获得极为漂亮的盈利增长曲线,也就是所谓的一个品种创造一个企业的辉煌,如几年前郑单958 快速推广时期的万向德农和2007 以来依靠先玉335 的快速推广而盈利迅速增长的登海种业和敦煌种业。但是与大众不同的是,我们强调淡化品种创新能力在中国种子企业盈利预测中被高估的权重,而强调一种更为务实的“拿来主义”+自主创新的模式。
因此,我们重点关注和推荐种子企业中具备如此务实态度和长远眼光相结合的企业。
1、为什么要淡化品种创新能力
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当前中国种子企业进行新品种培育所用的技术主要为杂交育种技术,而决定杂交育种成败的不仅仅是育种家的经验和大量田间实践观察,还有或许更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偶然性”。我国历史上最为出色的玉米品种农大108 和郑单958 的诞生都是育种科学家在科研工作岗位钻研十年而不获,却在退休后的尝试性实验中培育成功的,其中必然有老育种家多年经验积累的功劳,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偶然性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杂交育种技术在中国目前靠经验方法进行种子新品种培育的前提下,偶然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不论一个企业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如果在研究的过程中始终缺少那么一点点“偶然性”,那么企业可能数十年都无法培育出真正具有开拓性的新品种。因此我们的观点是,种子企业种质资源的多少,育种家的经验和水平以及企业对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视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企业培育出优良新品种的概率,但是无法改种子新品种创新中的高度不确定性,所以不能过度强调企业的创新能力。
 2、用“拿来主义”+自主创新提升品种竞争力
在新品种培育具有较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前提下,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种子企业必然将选择一条拿来主义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所谓拿来主义就是在每年新审定的种子新品种中挑选高产,高抗,适应性强的种子,购买其品种使用授权进行生产销售。所谓自主创新则是聘请经验丰富的育种家在自己的试验田里进行杂交试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走品种审定后商业化的流程。
 2.1、“拿来主义”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种子企业购买新审定的作物品种使用权用来生产销售,其品种使用权相当于一笔固定资产投资,而其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在一个销售周期内是基本稳定的,因此利用盈亏平衡点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做出判断,“拿来主义”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举玉米品种的例子,一个被市场看好的种子新品种的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大约为1500 万元,种子的制种成本约为每公斤3 元,销售收入约为每公斤15 元,以每亩平均用种量2.5 公斤计算每亩的销售利润为30 元,因此企业购买该新品种的盈亏平衡点为累计50 万亩的推广面积。任何一个种子新品种都可以轻易达到并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例如郑单958 在推广的第一年突破300 万亩,最高推广面积超过6000 万亩,又如先玉335 在推广的第一年就突破200 万亩,目前年推广面积已经超过2000 万亩。
 2.2、忽视自主创新将“坐吃山空”
拿来主义虽然可以为企业的短期发展取得足够的品种支持和现金流,但是一家想要做大做强并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依然需要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我们主张企业聪明的采用“拿来主义”的策略,是为了让企业获得足够的现金流,并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时间以从容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新品种。为什么企业必须拥有自主创新能力?
(1)“拿来主义”不具可持续性。中国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种子新品种的研发主体逐渐由科研院所单位转变为种子企业,因此未来优秀的作物新品种成为种子研发企业的自有品种,获取优秀新品种的难度逐渐增加,没有优秀的种子品种,种子企业在竞争中必然落后于人。
(2)“拿来主义”的成本日益增加,风险增大。优秀种子新品种日益受到市场的追捧,其授权拍卖价格也水涨船高,种子企业“拿来主义”的盈亏平衡点逐渐右移,通过拿来主义获得可观利润和现金流的难度和风险逐渐增加。据了解,万向德农公司和中国种子集团最近购买的郑单958 的品种使用权费就已经增加到4000 万元。
 五、以小搏大,用服务助推单产赢得市场
我们认为提升种子市场接受度的关键因素是单产,而单产的决定因素是品种和服务。种子行业当前竞争中“服务”的普遍缺失导致市场对品种的重要性赋予过高的权重。我们不否认品种的关键性地位,但是认为在企业绞尽脑汁研发新品种的同时,若适当增加对农户服务的投入和意识或能起到以小搏大的作用。种子企业通过农户服务赢得市场的内在逻辑是:通过农资配套和栽培技术服务提高种子的单产,而单产高的种子品种将赢得农户的青睐并最终赢得市场。
1、赢得单产就是赢得市场
在农作物种子的众多品种当中,农民最关心的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解读能力决定了种子企业对其消费者的了解程度。从一个理性分析者的角度来看,农民一定会选择给自己带来最高收益的种子品种,因此分析种子的潜在需求问题演变成了一个成本收益问题,即什么种子能给农民带来最大的收益,同时尽可能的节省成本?事实上,由于中国农民普遍的文化教育程度不高,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往往更为简单直接。据权威研究机构研究表明,其实农民对种子好坏的最关键判断标准就是单产。只要是单产水平高的种子品种就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因此,我们认为种子企业促进其种子产品销售和市场推广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提高种子的单产水平。
 2、“不走寻常路”,以服务提升单产
种子品种虽然决定了农作物的潜在产出能力,但是其实际单产水平却要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如合理的施肥,科学的农药使用时间和数量等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决定农作物单产水平的主要因素及其先后顺序依次为:生物技术、种子技术、灌溉、农药化肥、农机、栽培技术。根据美国对上个世纪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调查发现,种子技术的改良占到了农业增产贡献率的大约60%,而其它所有技术的提升大约也占40%之多。在中国,种子对于农业增产的贡献率目前大约为40%,而其他技术对增产的贡献率可达到60%。对于限制农作物单产的主要因素,在对全国各地的农户进行抽样调查以后发现,品种的好坏并没有被排在第一位,而是排在了缺乏科学技术、土壤质量差,气候变化影响等因素的后面。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重视种子销售环节下游的农资配套和栽培技术服务的种子企业,其种子的最终单产平均水平一定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大幅度增加其种子对农户的吸引力,促进种子的销售推广。因此我们在考察种子企业的盈利增长潜力时,不仅重点考察其主推种子品种的市场推广潜力,更强调种子企业的农户服务意识和水平的高低。
 六、投资策略
我们认为种子行业存在长期投资机会。主要理由为:业绩持续改善,行业整合蓄势待发、生物技术产业化即将破题、政策制度调整和创新不断、自然灾害多发,粮食基本面存在不确定性。
1、推荐具备优势玉米品种的企业
在新品种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前提下,我们强调淡化创新能力在判断企业盈利能力中的权重,而侧重于更务实的考察企业现有品种的增产和推广潜力。同时由于玉米种子遗传性状不稳定,不能自留种的特性和玉米工业需求持续增长的预期,我们认为玉米种子是种子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市场上主流的玉米品种为先玉335,郑单958 和浚单20,其中先玉335 的品种特性使其具备最大推广潜力。因此我们推荐已经具备优势玉米品种的企业,敦煌种业和登海种业。
 2、关注分子育种技术潜力企业
在国家持续关注粮食安全战略和全球转基因作物技术和应用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认为粮食作物的转基因技术产业路线图和具体发展规划即将出台,相关政策将从技术、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给拥有生物技术研发能力和存在潜在技术引进能力的企业带来外部推动力,提升其盈利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关注拥有一定生物技术研发能力的大北农(002385.SZ)、奥瑞金,存在潜在技术引进可能的敦煌种业(600354.SH)、登海种业(002041.SZ)、隆平高科(000998.SZ)。
  2010.12.25	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商GIS案例
我们的理解:
GSI 和 怡亚通有一定的关联和类似之处。
“中国电子商务处于爆发式增长的阶段”,美国亦如此,其本质可能是新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主导体系走向所谓“黄金阶段”的前奏,电子商务是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主导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是一项重大主题,其中包含众多、重大的投资机会。
新主导体系可能分为“产品与服务研发”、“生产制造(尤其是个性化、大规模定制,虚拟生产,上游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供应链服务”、“市场营销”几个关键模块。
新体系是网络化的,即个体专业化,社会网络化。一个个体企业适度跨越不同的模块是有益的练习,但真格追求跨越不同模块,可能会模糊自己的定位和核心能力。
==========================  原文 ==========================
GSI作为美国领先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外包服务企业,从1999年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外包业务,迄今已经有11年的历史了,目前已经积累了500多个客户,近二十个商品品类,服务能力很强,运营经验丰富,2009年实现1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增幅有所放缓,但是发展依然强劲。本报告将对GSI的发展进行解读,希望能够分析出其成功的核心要素,为市场各方的发展提供参考。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处于爆发式增长的阶段,除了京东、卓越、当当等电子商务平台外,传统的制造商和品牌商也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布局网络销售渠道。但是传统企业缺乏相关的电子商务运营经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企业应运而生,它们为传统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及营销服务等。
 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战略咨询、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网站推广、电子商务营销策划、电子商务培训辅导、电子商务运营托管、企业网络营销策划等方面内容。
 GSI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1 、具有零售背景(前身是体育用品经销商,后转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 
 2 、运营经验丰富( GSI 于 1999 年即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外包服务业务); 
 3 、具有资金支持( 1999 年就已经上市,利用募集到的 1 亿美金扩建仓库、研发技术等); 
 4 、不断收购企业提高服务能力(收购的企业类型包括国内外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公司、电子商务营销服务公司、广告技术提供商等); 
 5 、选定知名品牌客户,提高运营能力(目前有 200 多家知名品牌客户,提高了大客户的运营能力和经验)。 
 收入结构变化:GSI的营业收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商品销售收入,另一方面是提供的服务收入。从营业收入结构的变化情况来看,商品销售收入的比例逐渐下降,服务收入逐渐上升。艾瑞分析认为,追求成本下降及客户需求转变是导致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GSI全名Global Sports Inc. Commerce,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普鲁士王市,是一家为传统品牌商、制造商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的外包服务商。企业主要提供包括技术服务、仓储物流服务、客户服务、互动营销服务等电子商务相关服务;
创立时间: 1995 年成立,当时是传统的体育用品经销商; 1999 年, GSI 开始试水电子商务,独立成立 GSI Commerce ,帮助体育运动为主的服鞋品牌做电子商务; 2002 年,正式将整个公司的名称改成 GSI Commerce ; 
 上市时间: 1999 年底于纳斯达克上市; 
 服务类型:电子商务相关服务、营销服务、高端会员服务; 
 运营商品类目:体育用品、家居、消费电子、娱乐影碟、护肤品、服装等近二十个品类,客户数量超过 500 家。体育用品为其优势品类, GSI 几乎垄断了美国所有体育联盟用品的网上销售; 
 企业发展数据: 2009 年全年营业收入为 10.04 亿美元;截止到 2010 年 2 月,全球员工规模约为 5500 人,其中美国员工约为 5200 人,海外员工约为 300 人。 
 GSI业务能力:
  前端运营渠道:可帮助客户提供 eBay 、 Amazon 、企业官网以及其他行业 B2C 网站的各种前端销售渠道; 
 仓储配送能力:拥有 7 个物流配送中心,共计 260 万平方英尺,支持先进的系统,每年可以处理 2000 万个包裹; 
 营销能力: GSI 拥有 Trueaction 、 e-dialog 、 Fetchback 等五大营销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种营销方式,并且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工具。 2010 年 6 月收购了广告技术厂商 Fetchback ,整合其“行为重定向广告技术”,该技术能把已经离开某网站的用户吸引回来,在用户离开电子商务网站后,仍然可以把已弃臵购物篮里的物品以广告的形式再次推荐给用户,提高用户的购买率; 
 客服能力: GSI 结合专有的和领先的第三方技术,提供一个强大,可扩展的客户服务平台。其平台接口具有自动呼叫分配、计算机电话集成、交互式语音应答、电子邮件、录音、监控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将 GSI 的技术、平台与客户的技术、平台进行对接,可以实时看到商品的信息、库存及订单状态,给用户提供多渠道预订的服务。 
 国内电商外包商的发展策略:
重点培养某一商品品类,进而扩展到其它品类 
 电商外包服务商们应首先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专注于某一品类商品,摸索零售经验及提高服务能力,确定在这一品类领域中的优势;由于不同商品品类的毛利率不同,因此后续需要逐渐涉足其它品类商品,将优势不断扩展。
由全包商向分包商转变 
 随着传统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它们在电子商务运营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会逐渐收回一些核心业务,加强对电子商务渠道的控制,减少对服务全包商的依赖,因此全包商业务的发展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传统企业对外包服务的需求不会消灭,反而需要更加专业的指导,专业的服务分包商将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另外,在现阶段,国内真正具有实力的全包商数量很少,但是每家外包服务商基本上会有自己在某一服务领域的独特优势,在用户需求转移及自身资源的限制下,分包商的业务会更加的高效与专业,全包商向分包商转变将是一大趋势。
  三 宏观与长期分析
2010.12.30	中信建投周金涛:2011年的布局,主导与先导产业
我们的理解:
这
==========================  原文 ==========================
。
2010.12.30	中信建投:从库存周期到中周期
我们的理解:
这段论述,对于不同级别的周期,做了深入的阐述。
但是理论和实际的配套,是最艰难的一步,这一方面要开放吸收他人的成果,要谨慎做出自己的决定。
==========================  原文 ==========================
自2010 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进入过渡期。三季度后政策刺激的惯性效应消失殆尽,二次刺激终被证明是黄粱一梦,外生性增长就此结束。10 月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决议不仅对此盖棺定论,而且指明了未来宏观研究关注的核心。当最高决策层在保增长与调结构二者是一对矛盾方面达成共识时,中国经济未来的繁荣只能来自于市场自身,内生性增长已然开始,宏观经济进入过渡期的新起点。
这意味着2011 年投资的宏观背景与2010年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经济复苏的主力已经从政府悄然转向了企业。据此可以认为,宏观分析的微观基础应该加强,依样画葫芦将是投资的大忌。
人到中年的中国,过渡刺激后因疾致病,在药物依赖性并未真正消除之际,被动停药必然面临着种种反复。这预示新起点的中国经济首先要面对的是不确定性的冲击,因而创新之路是曲折的。只要市场成为经济复苏的主力,如小草一般坚韧的力量将会让我们看到未来。于是,纷乱便变成了嬗变。嬗变者,一种相对稳定的有步骤的状态也。于是投资也便变得有路可寻,柳暗花明。
但是,必须明确,山重水复不是创新,新陈代谢也非触动利益不可。在从增长到分配的宏观背景下,在新的政治周期到来的转折期,利益的让渡直接决定着创新的成败。不仅如此,创新收益分配与创新成本分担机制的不稳定造成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与这种不稳定相比,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的冲击显然在外,而不在内。即便如此,整个上半年,嬗变的周期也可能因此而偏离了轨道。
整个 2011 年的宏观经济是嬗变的,创新是明确的投资标的,其路径的曲折也是明确的。投资思维需要创新,
研究同样需要创新。基于此,我们完善了通胀、周期与冲击的研究框架,并通过一个政治周期、紧缩周期、变革周期与资本支出周期渐次到来的逻辑来解释前述的复杂。
 花开花又谢,言冬须及春。
2010 年二季度之后,是中国经济走向成熟的过渡期;三季度之后,政策刺激的惯性效应消失殆尽;十七届五中全会之后,决策层在保增长与调结构之间达成共识。至此,经济主体的发展阶段、外部环境、决策者思维,这三者共同决定了在未来的数年里,中国经济的繁荣只能来自于市场自身。
然而市场的繁荣,有其自身的规律。实际上,在结构主义者的视野里,三周期的循环演绎,更替着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勾勒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图景。根据我们一贯的研究,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全球长波(康德拉基耶夫周期)衰替的平稳期、中周期(朱格拉周期)的复苏阶段、短周期(基钦周期,又称库存周期)的库存重建阶段。很显然,中国经济要进入新一轮的繁荣,需要库存周期和中周期的配合与接力。
在我们看来,库存周期的循环类似于一种“简单再生产”,而中周期的循环是一种“扩大再生产”。只不过,简单地重复不是创新;而中周期的启动恰恰是以创新为原动力的。如此说来,库存周期和中周期看起来是有些背离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冬去春来,依然可望而不可及呢?
一切,从库存重建开始。
 1.1 库存周期的逻辑起点
1923 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通过总结美英两国1890-1922 年的利率、物价、生产和就业等统计资料发现:每隔2-4 年,大部分的厂商都会陷入“过多生产—存货积累—减少生产—存货不足—过多生产……”这样的一种周期性循环之中。这种平均时长为40 个月的有规则的上下波动,被命名为基钦周期,或称之为短周期。
 为了理解库存周期的形成机制,我们需要明了存货存在的意义。一般认为,存货的作用有三个:
 对于个人而言,防范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这个尤其是体现在粮食这样的生活必需品的储备上,但这部分库存的占比应该是越来越少,在这里我们基本上对其不做讨论。
 对于企业而言,维持日常生产经营的持续性。这不仅体现在生产的正常运转需要一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储备,更重要的是,一定量的库存的存在,保证了产品价格水平的稳定,从而保证了供给的平稳性。
试想如果保持产品库存为零是怎样的一种局面?这时,任何供需的变动都会导致价格的剧烈变化,反过来,又会促使供需更剧烈的变动,从而导致经济的不稳定。
 从宏观层面而言,库存的更重要意义在于满足投资性需求。我们常说,储蓄是为了满足投资的需要,而实际上,储蓄在实体经济层面的主要体现就是存货。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这就要求必须拥有足够的物质积累,即存货。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库存仅够维持日常的生产和消费,投资又从何谈起?
由此我们不难认识到,库存是依附于主体需求的边际增量。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边际增量对于价格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因此,库存量的波动,对价格将构成了显著的影响;而价格的波动,反过来又通过产量调整和库存行为,对库存量构成显著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我们观察到,经济的增长,引发了投资品需求的增长,促使投资品库存的增长;进一步,价格不断上涨,生产不断扩张,库存不断增长,而这种正反馈的机制,终将引致供需的大幅失衡,如此就带来了非常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即所谓,“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
如是,在“鸡生蛋、蛋又生鸡”式的无限循环中,经济增长并波动着。这在经济学上,首先让我们联想到的是没完没了的稳定型“蛛网模型”——是的,没完没了,如永动机——因为在其间起着主导作用的,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1.2 库存周期的宏观表象
以上,我们从微观的角度上阐述了库存周期的形成机理。为了观察并确认库存周期的转化,我们需要知道库存周期的宏观表象,为此我们需要构建库存周期的宏观观测指标体系。在我们看来,有以下四个概念至关重要:
价格水平的波动。很明显,价格水平是影响企业库存行为的中枢。随着产品价格的上涨,一方面,企业或提高产能利用率,或投资新的产能,用以扩大产量,以应付现实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主动地增加产成品的库存(囤积),以应对潜在的需求(当然,这种合意库存的增加,颇有投机倒把的嫌疑,在这里,我们很难把投资和投机区分开来)。然而,一旦供过于求、价格转为趋势向下,那么多余的库存就变为非合意库存了,此时的企业,也就不得不开始被动地去库存了。从逻辑上讲,价格引导着库存变动,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产能利用率的变化。产能利用率,是企业库存行为的助推器。如上所述,去库存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明显放低,可能会去产量,并进一步向去产能演进;库存重建之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则明显提高,此时产量放大,并会刺激对新产能进行投资。逻辑上讲,产能利用率和库存也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库存行为和库存水平。库存水平,是企业库存行为变动的结果。它最直接,但是也是相对滞后的指标。因为库存水平是个存量概念,是由生产行为和库存行为共同决定的。根据距离需求端的远近来推论,库存行为的变动要领先于生产行为的变动,而两者的变动相叠加,就构成了企业库存的结果。
 货币资金的流向。货币资金的流向,从另一个角度反映着企业库存行为的变动。存货和货币之间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所谓对立,即要持有存货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不可得兼。更重要的是,存货则代表着一种潜在的供给能力,货币代表着一种购买能力——现实的(M1)或潜在的(M2-M1)的购买力。所谓的统一,指的是从资产的角度来看,存货与M1、M2-M1 三者之间存在这一定的转换关系,而促成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利率。从逻辑上讲,当利率较高之时,持有M1 不如持有M2-M1,不如持有存货。因为高利率一般与高价格相伴随,这时企业会预期价格(利率)的上涨空间大,因此投资未来要比选择现在划算。从这个角度上讲,M1 和库存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准货币M2-M1 则和库存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四 典型企业分析
2011.01.03	SAI :为什么微软应该收购诺基亚?
我们的理解:
Matt Rosoff的确有洞见,微软在手机领域,最大的问题是这个领域的产业链已经基本成型,微软处于软弱的位置,远不能和它在PC领域的位置相比。
供应链、产业链!
==========================  原文 ==========================
http://www.ifanr.com/29490,张恒 于 2011-1-3,09:00 Comments (7) 
归类于:Microsoft & WinPhone, 业界趋势 标签: Nokia & Symbian & MeeGo, windows phone7. 
 Matt Rosoff 是 SAI(Silicon Alley Insider)的撰稿人,他跟微软打了 10 年交道,最近他写了一篇文章,分析微软在手机市场上的短板,以及未来的收购策略。
如果微软要通过大手笔的收购来提升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它就该收购诺基亚,而不是 RIM。
有人会争辩道,诺基亚可算不上是“真正的”智能机制造商,Symbian也算不上是“真正的”智能机操作系统,而 RIM 与微软主流业务的契合度就要高得多。
其实这些说法也对,但我觉得,微软可以从诺基亚那里买来的,并非软件。
硬件原因 首先,微软自己有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智能手机软件平台,Windows Phone 7 的全新界面,打破了iPhone 的传统。而且这个精心设计的平台易于开发,易于使用。
尽管微软有些奇怪的限制,但未来一定会放开的——比如说复制粘贴——微软正在努力赶上 iOS 和 Android。
因此,微软不需要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它需要什么?
微软需要制造和分销的渠道,需要强大的供应链,制造商,硬件设计和全球品牌,而不是挨家挨户向制造商推销 Windows Phone 7 ,微软可以自己控制出货。在未来五年,市场的主流将会从功能手机转向智能手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是微软公司性质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它将借助诺基亚闯入手机硬件领域。在历史上,如果微软想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都是靠收购的手法来完成的。
为什么不收购 RIM 呢?因为 RIM 主要的价值是软件,是企业服务,是数据中心——其实这也是微软擅长的领域。其实如果微软在两年前收购 RIM 来取代自己的WIndows Mobile 平台,那将会占据现在 Windows Phone 7 的位置——仅仅是节省了软件开发的时间而已。
在硬件设计上,诺基亚领先 RIM ,但它们两者的市值是差不多的,诺基亚 380 亿美元,RIM 304 亿美元。诺基亚市场份额高,如果微软要收购其中一家,一定是挑 No.1 的那家。
软件原因 当然,另外一个问题是,微软是否真的需要进入硬件制造领域?毕竟,Google 也不制造手机,只靠 Android 就占据了 25% 的市场份额。
答案是:微软别无选择。
 Google 抢先起跑,获得了两年的宝贵时间。当 Android 刚出现时,它简直就是各手机厂商的救世主,用来对付 iPhone 的利器。所以 Android 捕获了大多数厂商。
Android 手机至今已经出货了数千万台,市场上也有近 20 万款应用程序。如果微软的份额不大,那就很难说服开发者从 Android 迁移到 Windows Phone 7 平台(更别提如日中天的iOS 平台了)。更少的手机意味着更少的开发者,更少的开发者意味着更少的程序,更少的程序意味着更少的消费者…这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而且 Google 的商业模式跟微软不同,它更懂互联网,它能用免费的 Android 赚到钱。微软的模式呢?每台 Windows Phone 获得 15 美元的授权费(甚至更少)。
所以微软必须在短期内快速提高产量和销量——如果在未来六个月 Windows Phone 7 制造商仍然打不开局面,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收购诺基亚。
退一步说,就算微软丢失了手机操作系统这块市场,也可以退守软件服务——把 Office, Exchange,SharePoint, Bing,Hotmail,Azure 推广到其他手机平台。
但是,我们知道,微软历来就是一家以不轻易放弃而闻名的公司。
2010.12.31	三安光电格尔木聚光CPV太阳能电站并网发电
我们的理解:
“终端”发电市场存在复杂的利益博弈,在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以前,这个行业扑朔迷离。
相比之下,这个市场的中期前景,没有LED明朗。
三安光电投资CPV领域,同时具有前瞻和赌博性质,或许这就是所谓企业家精神。
三安光电的确具有在光电领域称王称霸的气势。
==========================  原文 ==========================
国信证券
新兴产业研究小组分析师: 陈 健 chenjian7@guosen.com.cn 电话 010-66022025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980210030018
新兴产业研究小组分析师: 李筱筠 lixiaoyun@guosen.com.cn 电话010-66026326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980210080002
 事项:
近期我们参观了三安 光电在青海格尔木的聚光太阳能电站,并与公司交流了其运营和并网发电的情况。
前期的相关报告:
2010 年8 月13 日,《调研简报:四年产能将扩10 倍,LED 龙头地位难撼》
2010 年9 月14 日,新兴产业系列专题报告之二:《LED 行业深度研究:点亮光明的未来-LED 产业步入黄金发展期》
2010 年9 月30 日,《三安光电:创新推动成长》
 评论:
 聚光太阳能发电( CPV )的发展 
 太阳能发电经历了第一代的晶体硅电池、第二代的薄膜电池,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的聚光太阳能发电。由于刚处于起步期,全球聚光太阳能装机容量还很少。来自EPRI 统计数据显示,2007-2009 年全球每年新增聚光太阳能装机容量分别为2MW、10MW 和2MW,目前全球装机容量不到200MW。未来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提高,以及聚光太阳能性能的不断提升,聚光太阳能的成本和技术优势将逐步显现,将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CPV Consortium 预计,2010 年全球新增CPV 装机容量将达到150MW,2015 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8GW。
从相关公司来看,2009 年,SolFocus、Amonix、Concentrix 和Emcore 等公司在CPV 研发和建设中较为领先,其中美国公司SolFocus 具备50MW 左右的年产能,排在第一位。近年来中国企业也开始介入CPV 领域,除三安光电外,还有乾照光电、万家乐、水晶光电、利达光电和东山精密等公司,在不同程度上介入和研发CPV 及相关产品。
聚光光伏发电的优势 
 与前两代电池相比,第三代多结太阳能电池采用三种不同半导体材料构成PN 结,即3 个子电池;不同的子电池分别对应太阳光谱中不同的光谱成份,从而提高整个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高倍聚光光伏发电系统(CPV)利用菲涅尔透镜把太阳光聚焦到面积更小但效率更高的多结太阳能电池上。高精度的自动追日跟踪技术提升了系统的发电量,从而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芯片的使用率。
三结砷化镓聚光电池具有良好的耐热、耐辐射等特性,已广泛应用于空间领域。目前多结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到40%,而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相对仅有27%。硅电池只针对一部分太阳光谱波段吸收,多结太阳能电池对绝大部分的太阳光谱响应。马德里理工大学太阳能研究所主任Antonio Luque 认为目前硅太阳能电池已经到达其理论效率的极限,但他相信单片集成的III-V 族电池的效率至少能达到50%。
聚光太阳能系统具有众多优势:
太阳能电池效率每年以1-1.5% 的速度稳步增长,2015 年可达到50%,理论极限70%。多结电池具有优良的温度特性。利用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半导体芯片使用量远小于传统光伏。可广泛利用传统原材料(塑料,钢材,铝板等),进一步降低成本。模组生产线前期投入少,扩充产能快。单位面积发电量大,系统占地面积小。利用太阳追踪系统可进一步提高发电量。适合大规模并网发电站的建设。可在项目地点附近组建模组组装厂,进一步降低成本。低耗能,无污染,环境影响小。
不同的太阳能发电技术有不同的使用领域,各种光伏技术将长期共存于不同的细分市场,CPV 技术主要应用于大规模光伏电站和太阳辐照强烈的地区。目前从太阳能电池产量来看,晶硅电池仍占据主导地位,2009 年晶硅电池占78%左右的市场份额,薄膜电池22%的市场份额。但随着聚光光伏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建设成本将不断降低,聚光太阳能系统将是太阳能发电的又一重要选择。据三安光电预测随着聚光技术的成熟和产业规模化,CPV 成本将低于硅基和薄膜太阳能技术,在2012 年达到或接近平价上网的水平。
公司 0.9MW 聚光太阳能建设和并网情况 
 三安光电与美国Emcore 公司合资3000 万美元组建日芯光伏公司(三安光电持股60%),合资公司将在芜湖设立,负责聚光太阳能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技术合作方面,Emcore 公司将无偿授权许可其所拥有的地面太阳能应用HCPV接收器、模块及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流程相关的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
三安光电在青海格尔木3MW 聚光光伏太阳能示范项目于2009 年9 月开始建设,其中的1MW(按新的标准为0.9MW)于2010 年9 月底并网发电。本次建成的0.9MW 电站使用的是500 倍的透镜,双轴追日系统,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5%。从10 月初并网发电情况统计,平均每天发电4500 度左右。从电站运行情况来看,比晶硅发电出力效果好,对电网冲击小。
剩余2.1MW 将采用新的三代系统,11 年4 月开始全面建设,计划于11 年7 月建成。计划用1000 倍聚光透镜,从而减少电池芯片使用量。模组体积减少,使太阳追踪系统更加轻便,安装及维护更加灵活。系统原来一个组件重400公斤,未来新的系统每个组件只重50 公斤,使用的材料大大减少。同时,系统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模组体积减少,使太阳追踪系统更加轻便,安装及维护更加灵活。新系统成本的下降,将促使发电成本进一步降低。
公司未来聚光太阳能业务发展日芯光伏未来将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公司计划2011 年聚光光伏太阳能系统的产能达到100MW,2013 年达到500MW,2015 年达到1000MW。日芯光伏与神光新能源合作开发国内聚光光伏发电市场,重点在青海格尔木和中国西北地区。
格尔木阳光充裕,年均日照3500 小时,同时大量的荒漠化和半荒漠化土地有利于光伏电站建设。同时,青海省和格尔木市政府对发展光伏产业在土地、基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格尔木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已经达到1000MW,能够适应新能源发电的介入。随着日芯光伏聚光太阳能示范工程的成功并网发电,CPV 发电方式已经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我们预计,各太阳能建设主体未来将逐步尝试使用和推广聚光光伏发电方式,2012 年后日芯光伏的订单将可能出现大幅增长。
结论 
 聚光光伏太阳能技术发电效率高,适合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在多种太阳能技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市场接受度的提高,未来产能扩张并伴随大规模电站招标,聚光太阳能预计将实现从无到有、从示范走向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道路。届时,三安光电的子公司日芯光伏将会获得快速发展,并成为三安光电的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我们预计公司10-12 年EPS 分别为0.61、1.72 和2.62 元,对应市盈率(按照2010 年11 月2 日收盘价43.62元计算)分别为71 倍、25 倍和16.6 倍,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1
 投资日志D
 第 1 页 / 共 73 页
 投资日志D 人
第 0 页 / 共 73 页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上一经管:投资定律.doc
·下一经管:投资项目管理培训.doc

下载说明

* 为了达到最快的下载速度,推荐使用快车下载本站软件,千万不要使用迅雷下载,因为迅雷下载有很多问题。
* PDF文件请使用foxit pdf阅读,PDG格式为超星阅读器格式DJVU格式,电子书制作视频教程,如何将电子书放在手机上看,重复下载不会重复扣点的前提是:用户登录后不能退出去。如果退出去,就有可能重复扣点。
游客每天只能下载50个免费电子书(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会增多下载免费个数,因为每人下载阅读50本书已足够)。如果要继续下载更多,必须进行游客下载点数充值
下载前请先启动迅雷软件,如果还没有下载,那就请赶快安装迅雷。这样才能顺利快速的正常下载。
* 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 版权说明:所有电子书均为3~10年以前的电子书,大部分为5年以前的电子书,本站绝无最新出版的电子书。但仍旧存在很多经典、精彩之著作。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