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理化生
第4单元 水资源(8课时).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理化生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851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2-29 08:41:01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第4单元 水资源(8课时).doc介绍

时间:2010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编号:1
班级:九年级                                       教师:王川
课题: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
3.巩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
4.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用具
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6V低压直流电源、用氧气饱和的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木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盛氧气的干燥集气瓶、蒸馏水一瓶。
【引言】在第一章里,我们学过氧、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元素?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哪里?
【讨论】物质的简单分类
【讲述】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水的组成              地球上水的分布
【讲述】地球表面约3/4的地方被水覆盖,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可直接供人类生活、生产用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十分有限。因此保护水资源十分重要。
【提问】根据生活经验,请学生自己归纳水的用途。(提问2~3人。)
【讲述】水是如此重要,那么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师: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
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师: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生: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
师:片刻后,用准备好的划有刻度的纸,比较两支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
生:接负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是按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两倍。
【讲述】水电解后两支玻璃管中得到的气体是同一物质,还是不同物质?电解得到的物质究竟是什么?我们通过实验来鉴定。
【演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
师:注意观察现象。
生:木条燃烧得更旺。
师:这种气体能使木条余烬复燃,当燃着木条远离尖嘴口时火焰渐灭。这种能使余烬复燃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生:氧气。
【演示】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
师:注意观察现象。
生:看到微弱的浅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
师:这种气体能燃烧,说明不同于上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氢气。
【板书】水 氢气(H2)+氧气(O2)
【讲述】实验表明: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变化是什么变化,这种反应属什么类型。(学生议论后,教师提问1~2名学生。)
生甲: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生乙:这种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讲述】水电解时发生分解反应。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转变成跟水的状态和性质都不同的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讲述】要作出正确选择,必须理解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元素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分子既分种类又计个数。
【讨论】学生讨论略。
【讲述】泛指的物质是宏观概念,它由元素组成。分子、原子都是微观概念。在表述分子的组成时,必须指出组成一个分子时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演示】点燃简易氢气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氢气,将点燃氢气的尖嘴导管伸入充满氧气的干燥集气瓶内。
[评注:教师在这里补充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实验。这样,可以从另一侧面来加深学生对水的组成的认识。]
师:展示集气瓶,请学生仔细观察集气瓶内壁发生什么现象。
生:原来干燥的集气瓶内壁蒙上一层水汽。
【讲述】实验表明: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板书】氢气(H2)+氧气(O2)  水
【提问】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什么?
生: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讲述】用一般的加热方法,水很难分解,因此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把它当作一种单质,直到18世纪末,才证明水是化合物。
【展示】展示一瓶蒸馏水。【提问】纯净的水有哪些物理性质?
【讨论】先让学生议论,然后请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生甲: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透明液体。
生乙:水的沸点是100℃,水的凝固点是0 ℃。
生丙:水的密度是1 g/cm3。
【讲述】教师纠正、归纳并联系自然现象、生活实际适当作些拓展。
【投影】
【讲述】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讲述】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有相同的分子数。”实验测得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可以认为水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目约为2∶1。氢和氧的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可推测1个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也约为2∶1。
[评注:教师在这里运用了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来导出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这样做,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会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推理的能力。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可能会不易理解。]
【讲述】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精密测定,证实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应写成H2O。
【小结】这节课学习了水的组成。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是维持生物生存、营造和谐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物质。水能造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既要充分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又要预防因水而引起的天灾人祸。
教学后记:
时间:2010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编号:2
班级:九年级                                       教师:王川
课题: 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发展目标: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重    点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难    点	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
教学方法	实验启发式与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仪器药品	仪器:锥形瓶、烧杯、注射器、集气瓶、量筒、烧杯、小型喷雾器、胶头滴管等。
药品:氨水、水、醋酸(酸醋)、酚酞、品红、方糖、酒精等。
其他教学用具:黄豆、芝麻、酚酞染过的小花、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
读古诗,品自然,通过趣味实验切入学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
设疑:一汪“清水”,习习“微风”吹开了“桃花”的笑脸?
激发:看来桃花并非只开在春风里。今天是桃花盛开日子,用你们智慧头脑,灵巧的双手,映红课堂这一片“桃花”。
提供实验用品:棉签、水、氨水、酚酞、品红等
引导实验验证假设,做好学生活动可能性预测和应接准备
追问: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
激趣:氨有“无影脚”,“跑”到棉花上?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播放氨分子在从水中向空气扩散的微观过程)
得出结论: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
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向同学展示各种分子、原子的照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
边听、边看、边疑:是“清水”?是“棉花”?
各人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活动可能性预测:
*棉花沾水
*棉花沾酚酞
*沾有酚酞的棉球移近氨水
*棉花沾品红
*验证氨水使酚酞变红
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寻找 “清水” 映红桃花答案
得出结论:氨水、酚酞等物质中有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粒子,这些粒子能运动。微粒聚集在一起构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	学生置身于特定文化背景的学习情景中,被新鲜、生动的实验所吸引,获得情感的激发,顺利切入主题内容的学习。
活动与探究二:微粒的特征
问题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 
推论一:分子的特性
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 10-26  kg
一滴水中约有1.67 × 1021个水分子
类比说明:人们常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来比喻事物或物质的如芝麻之小。可是在微观世界里芝麻的小却无法与分子比拟的,芝麻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细胞由无数个分子组成

第4单元 水资源(8课时).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第4单元 水资源(8课时).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