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1节 科学的神秘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发展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成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 教学与
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问题法 课程资源 收集相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做成课件,并对实验做应相的改进,比如把夹气球的橡皮筋用软夹子代替,同时可以适时的提出潜水艇的概念,说此原理明从小到大都可以利用到。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备注 一、引入:科学入门
提问:什么是科学?科学与和技术的区别?
科技又叫科学技术,包括科学和技术
二、科学在我们身边: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观察各种各样变化着的自然现象(通过课件对P2,3页出现的自然现象进行生动的展示)
火山爆发,地震等用视频呈现
不明飞行物(UFO)、含羞草、间蜂猴、雨后彩虹等等用图片呈现
弯曲的铅笔、人造彩虹等用实验呈现
2、延伸:让学生分组查找一种感兴趣的奇异自然现象的有关资料,装订成一份班级资料进行交流。
(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2、提问: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自然现象吗?(同学间可以互相问答)对学生的问题只作交流,不作深入的理解或回答
3、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的学问。如果你在研究你感兴趣的自然现象,那你就是一个小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
4、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观察生活,但观察的同时也要动脑筋,不然只能称为发呆。
思考,然后用下面的实验来证明。
请两个同学上来做实验,下面的同学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和金鱼能在水中浮沉的联系,从而小结出他们的原理。
学生演示:气球在水中沉浮的类比实验。
展示鱼的标本,学生观察,找到鳔所处的位置,形态。
引导学生思考:还能什么方法来证明金鱼为什么会在水里上浮或下沉?根据金鱼的这一原理,科技上应用于哪些方面?
5、“喷泉”实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5、在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探索中,我们的社会不断的进步着。不怕问题多,就怕没有问题,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老师欢迎大家的提问,来推动彼此教学的共同发展。
三、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问明。(还有书上的几个例子)
3、我国科技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有时间介绍)
四、课堂练习:P7 课堂里做,如果来不及让学生回家去做。
五、课后作业:
1、作业本第1节第三题的实验做简单的说明:没有铁块可以用橡皮代替,假设是在做实验之前提出的。
2、课外实验:在三只相同的啤酒瓶里分别加1/4、2/4、3/4的水,用铅笔分别敲打三只瓶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反思
本学期第一节科学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科学到底是怎么样的一门学科,让大家对科学产生兴趣是最主要的。
§1—2 实验和观察(1课时)
[设计意图]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1、 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观察、准确的记录和描述。
[课前准备]
[教学手段]
[教学思路]
[板书设计]
§1—2 实验与观察
实验室里的仪器
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实验时:1、明确目的
2、仔细观察
3、规范操作
[教学过程]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引言:
同学们,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的神奇之处。
展示图1-12:请大家观察
问:图中都是直线吗?你怎样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如果学生有困难,可提示用什么方法可确定到底是否弯曲。)
展示图1-13:请大家观察
问:这两个小动物哪个大?你能用什么方法确定到底哪个大?
追问:为什么我们会观察到两条横的直线是弯曲的呢?为什么我们会观察到两个等大的小动物不一样大呢?
(导入新课)要对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可借助于仪器和工具,还经常需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研究。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第二节实验和观察。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和归纳:人的感官可观察事物,但具有局限性,有时会使我们产生错觉。
创设轻松环境,有意识引导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质疑和探究。 二、新课教学
1、实验里的仪器
展示实验仪器,引导学生观察仪器;介绍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扼要说明下列仪器的使用,若学生熟悉的仪器,让学生介绍。
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酒精灯—物质加热的常用热源。
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物。
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的质量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仪器。
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的仪器。
显微镜—可观察微小(如细胞等)的物体。图1-14电子显微镜可观察更微小的物体。
介绍观察远处的景物可用望远镜,图1-15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
追问:如何利用仪器进行实验和观察呢?
学生观察、初步认识仪器的名称及用途。
熟悉实验室里的仪器是观察的第一步,从介绍常用的实验仪器着手,使学生对实验室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我们进行实验时应有的态度。(强调):实验时,实验目的要明确,观察实验现象(和操作方法)要全面、细致,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一:“鸡蛋沉浮”的实验
问:你能说出图1-11(展示实物)中各种实验器具的名称和用途吗?
步骤:1)、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_____
2)、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_______,最后_________。
3)把生鸡蛋浸入白醋里,你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
归纳:从刚才同学的实验和大家对操作要求的讨论,可见实验操作要规范。
实验二:放大镜观察指纹
许多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得到一些具体的数值,在实验中常常要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来完成一个实验。
将学生画的指纹投影出,适当的给予评价。让学生知道实验时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听讲
学生回答
学生边观察实验、边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可先让学生猜测,实验操作可让一位学生上台做,其他同学观察操作有无错误。
学生实验:
先用眼睛观察自己的指纹,在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并把观察到的指纹画下来。看看别人的指纹与自己的指纹有什么不同。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为他人纠正错误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的组织、表达和交流能力。并体会实验操作必须规范。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能力。
小结:由学生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进行小结。
布置作业。 学生回答、概括。 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应注意及时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的总结。 [教学反思]
实验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切不可轻视了实验教学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3课时)
[设计意图]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规范使用仪器
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章 教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