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 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 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 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进入操作原子的阶段 2、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证明了( ) ) 6、上海市是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我们不仅要节约每一滴水,同时还应防止水的污染。在以下列举的防治水污染的措施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①禁止使用农药和洗衣粉,②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③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④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6、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泡在一块洗,可能会是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其主要原因是因为( ) A. 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D. 染料发生了化学变化 17、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化学反应的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构成 18、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防治建议 生活中 含磷洗衣粉 少用或不用 生产中 ? 24.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据统计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三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举出一例你在生活中合理用水的具体做法________。 (2)研究表明,一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为了避免水资源受到污染,防止废旧电池的危害,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怎样做? 三、实验探究发现题: 25、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在他的著作《化学哲学新体系》中提出了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观点:“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的、极其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的,这些粒子间通过引力作用而相互结合成物质。人们不可能创造出新原子,也不可能将原子进一步分割。人们所实现的变化只能把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将原子重新组合起来。”这一学说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当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后,有人对道尔顿的上述观点作出了如下修正: ①“一切物质”应该为“有些物质”; ②“人们所实现的变化”应限定为“化学变化,不包括其他变化”; ③“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为“用何种方法都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 ④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上述论述中错误的是(填序号) 。请分析错误原因。 26、右图是一个验证水的组成的装置。A、B是两个连通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带开关的尖嘴管),C为连接在A、B中间的长颈漏斗,A、B下端是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在向上装置倒入水前开关均为关闭状态。按下列的实验步骤填空: (1)向装置倒入水的操作是先将开关 ,然后从 处倒入装置中,当水位高度到达 时,将 。 (2)打开电源开关,几分钟后在A、B管中生成和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则A管中的气体是 。证明A管中的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27、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已作了简化),将其经除渣去臭处理后可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问: ①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沙? ②用什么物质,可除去臭味? ③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 28、据报道近年来太湖流域某些河道水葫芦(一种水生植物)过量繁殖,泛滥成灾,后又腐烂,造成河道堵塞、养殖的鱼类大量死亡。造成水葫芦过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 ,而养殖的鱼类大量死亡的直接原因是 。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除了在农田中施用化肥要适量并防止流失或人工打涝水葫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举出一种即可)。水葫芦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质,如何化害为利、加以利用,也是人们思考的问题。请举出一种利用水葫芦的方法 。 29、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约71%,每1000g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约35g,所以海水是咸水,但可以变成淡水“跑”到陆地上来。 (1)海水“跑”到陆地变成淡水形成天然水循环,这个过程主要包含了水的那几种物态变化? (2)运用理化知识鉴别从海水中“跑”出来的水是淡水而不是咸水的方法有多种,请列举其中两种作答。 30.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 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D D B A C B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D C D B D C D D 二、简答题 21、 冰糖块 筷子 (1)把冰糖块放入盛水的烧杯当中,记下刻度数; (2)用筷子不断搅拌,使糖块完全溶解,静止后,记录糖水的体积数。 现象:糖块溶解后,总体积减小。 结论:水分子间有间隔。 22、 (1)水沸腾,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故开水了会将壶盖顶开。 (2)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常温下,水分子的运动速度较慢,故水分子向空气中扩散较慢,一杯水需要一周时间,水分子才扩散到空气中;若将水烧开,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扩散的就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最终全部变为气体。 (3)因为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加油站周围肯定有汽油分子,当遇到明火,就会引起燃烧而导致油罐爆炸。 23、 生活污水→处理排放 人畜粪便→集中处理 农药化肥→合理施用 工厂废水→达标排放 实验室废液→集中处理 24、 (1) 使用节水龙头;洗菜水、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冲厕等。(只要举出一个能达到合理节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的具体做法均可得分) (2) ①不乱扔废旧电池; ②废旧电池放入指定的回收箱; ③探究治理废旧电池造成危害的方法; ④建立防治废旧电池污染的研究机构。等(只要写出一种合理答案均可) 25、根据原子——分子论,对“修正”内容进行如下判断: ? ① ② ③ ④ 正误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原因 有些物质中没有分子,而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但核反应中原子发生变化。 通过核反应可分裂和创造原子,如重核裂变、氢核聚变。 原子并非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而且还可分成更小的粒子。 26、 (1)打开 C 开关位置(或玻璃管充满水) 开关关闭 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
化学自然界的水检测题.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