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yuwen520.com友情提供QQ:764723079 敕勒,又名丁零、回鹘,是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此民歌是维吾尔文学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部落。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 * * * 北朝民歌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富饶广阔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习目标 作品简介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的《杂歌谣辞》类。这首诗内容歌唱草原的辽阔 和牛羊的繁盛,写出了西北大草原的特殊景色。 读文感悟 1.听课文录音 2.我也想读一读 4.整体解读(说说诗句的含义)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3、试背诗文 听字音 分节奏 悟感情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下。这里的天幕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苍天是浩渺无边,草原一望无际,每当风儿吹来、草儿低伏时,就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北朝民歌 质疑交流 (1)这首民歌写了那些景物?作者是站在什么位置观赏的? (2)诗歌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3)哪些词语表现了敕勒川辽阔雄伟的气魄? (4)找出这首民歌的主旨句并说说诗歌主旨? 《敕勒歌》是一首民歌,描绘了 抒写了 说说你的看法 ,。 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 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2、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分析这句诗的意境? (提示:可从色彩、描写角度、表现内容、表达情感等方面选取角度作分析。) 色彩美: 动态美: 民族特色: 景中之情: 蓝天,绿草,白羊,黄牛 绿草起伏,牛羊时隐时现 游牧民族的特色 对大草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初中语文《敕勒歌》ppt教学课件.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