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文言特殊句式复习.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928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4-08 08:28:52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文言特殊句式复习.ppt介绍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max.book118.com情提供QQ:764723079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 ?定语后置“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廉》) 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 马之千里者(《廉》) 能日行千里的马 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 中心词+而+定语+者式结构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天下之大, 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人,…… 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 铸以为金人十二。 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五、疑问句:  文言文中借疑问代词或否定词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一般要用疑问代词“谁、何、盍曷、胡、安、孰、焉”或疑问语气词“乎、欤、耶、哉”  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⑵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⑶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⑷楚王叱曰“胡不下?” ⑸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⑹且焉置土石? 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 · · · · · · · ⑻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⑼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⑽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⑾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⑿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⒀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 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 · · · ·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    1)表示疑问: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例如:王曰:“何以知之?”  B、何所……?(所……的是什么?)     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例如:未辞也,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例如:如太行王屋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E、孰与……?(与……相比,哪个……?)   例如:吾孰与城比徐公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F、安……乎?(怎么……呢?)   例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G、独……耶?(难道……吗?)   例如: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 H、何为……?(为什么……?)   例如:君何为生我家? (2)表示反问: A、何……哉(也)?(怎么能……呢?)   例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何可胜道也哉? B、何……为?(……干什么呢?)   例如:何辞为?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C、何……之有?(有什么……呢?)   例如:宋何罪之有? D、如之何……?(怎么能……呢?)   例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E、岂(其)……哉(乎,耶)?    (哪里……呢?……哪里呢?)   例如:岂若吾相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未报秦施而代其师,岂为死君乎? F、安……哉(乎)?(哪里……呢?)   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将军迎操将安所归乎? G、不亦……乎?(不是……吗?)   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H、……非……欤?(……不是……吗?)    例如:子非三闾大夫欤? I、宁……耶?(哪里……呢?)    例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J、顾……哉?(难道……吗?)     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K、独……哉?(难道……吗?)     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例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B、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例如: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G、不亦……乎?(不是……吗?)   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H、……非……欤?(……不是……吗?)    例如:子非三闾大夫欤? I、宁……耶?(哪里……呢?)    例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J、顾……哉?(难道……吗?)     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K、独……哉?(难道……吗?)     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C、惟……耳!(只是……罢了!)     例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D、一何……(多么……啊!)     例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E、亦……哉!(也真是……啊!)     例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鸣呼,亦盛矣哉! F、……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例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A、无乃……乎(耶)?(恐怕……吧?)(兼表反问)     例如:求,无乃尔是过欤?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B、得无……乎(耶)?(该不是……吗?)(兼表反问)     例如:若辈得无若贫乎? C、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例如:其可怪也欤? D、……庶几……欤?(……或许……吧?)     例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A、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例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B、……欤(耶),抑……欤(耶)?(是……,还是……?)     例如: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 C、其……,其……也?(是……呢,还是……呢?)     例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贤哉,回也!(   ) 2、君何以知燕王?(    )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4、豫州今欲何至?(  ) 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 6、会于西河外渑池(   ) 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8、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今以钟磬置水中。  11、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1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1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4、父母唯其疾之忧  15、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和疑问句五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判断句: 1、用“者”、“也” 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 ……“者” ……也 (3) ……者,…… 。 (4) ……者也 (2) …… , ……也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⑶夫战,勇气也。 ⑷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 · · · · · ⑸粟者,民之所种。 ⑹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⑺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⑻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 · · · · · · · ·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 · · · · ·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问今是何世。 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⑸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 · · · · ·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⑴荀卿,赵人。 ⑵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⑴予本非文人画士 ⑵有司、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⑷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⑸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⑹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 · · · · · 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二、被动句: 1.“于”表被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⑶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 · · 2.用“见”“见…于…”“受…于…”表被动。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⑷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 · · · · · 3.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⑸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⑺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 · · · · 4.用“被”表被动。 ⑴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⑵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 · · 5、意念被动句(无标志) 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⑵人
文言特殊句式复习.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文言特殊句式复习.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