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小学
小学常识第12册教案(浙教版).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小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813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2-17 10:05:25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小学常识第12册教案(浙教版).doc介绍

楼塔小学常识学科教学计划
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                               任课教师:章建峰 
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本册教材的技能目标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历史地理的能力,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初步培养运用假设、实验、图表、模型、资料、调查等科学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适应变化了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本册教材的情感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积极探求新知的兴趣和细心、耐心的科学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初步具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革命英雄主义,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培养关心全球性社会问题的意识,培养向往共产主义社会,并为其奋斗的思想意识。
教
材
分
析
本册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本册课本的中国历史部分,精选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的重大事件作为认知对象。
第二,本册课本将学生对历史时空的认识,从中国扩展到世界,同样也选取了一些世界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中的著名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广泛。
第三,本册课本中对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认识,主要是了解一些岩石化、山川形成、火山、地震和天体运动待方面的浅近知识。
第四,本册课本还引导学生认知指向未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培养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单
元
要
求
     本册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能分为以下几个单元,第一单元历史篇,从第一课到第十四课。在本单元中,要求学生理解一些历史知识,如“卢沟桥事变”、“百团大战”、“三大战役”、“抗美援朝”等,特别是一些历史重大事件。
第二单元地理篇,从第十五课到第二十二课。要求学生知道一些岩石化、山川形成、火山、地震和天体运动待方面的浅近知识。如“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月球”、“日食”、“火山与地震”、“山川的形成”等
第三单元世界历史篇,从第二十三课到第四十一课。在这个单元中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既有人文的、又有军政的。如“斯巴达克起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明治维新”、“联合国”、“奥运会”等,这些知识无不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本册教材总计授课43课时,其他教学时间可用于制作动物标本、参观厂矿企业、调查人物事迹及乡土教材的教学。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二个班的学生,六(1)班50人,六(2)班46人。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自然科学,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已对自已不严格要求。从去年的期末成绩来看,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成绩均在优秀或优秀以上,只有一两位同学成绩在六七十分之间。希望在本学期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能有更大的进步。		
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2、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以科学的态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4、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常识第十二册实验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章建峰     六(2)、(4)班                          2003年2月11日
序
号	课  题	实验名称	所需器材	能力培养	实验类别		1	15、地球的自转	昼夜交替	地球仪、蜡烛、大头针	实验、推理能力	分组		2
	16、地球的公转	四季成因	地球仪、蜡烛、手电筒等	实验、推理能力	分组		3	17、月球	月相变化	毛电筒、皮球	观察、推理能力	演示		4.	18、月食和日食	日食、月食成因	地球仪	观察、推理能力	演示		5.	21、山川的形成	褶皱	厚纸(或书本)	实验、推理能力	分组		6.	22岩石的风化	岩石的风化	洒精灯、石块、冷水	实验、推理能力	分组		
杭州市楼塔小学常识科课时计划
                           任课教师:章建峰
课 题	1、卢沟桥事变	教时	1		教
学
目
标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知道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培养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培养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难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卢沟事变的险恶用心。	
学法指导	通过讲解讨论分析读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指导。	
教具准备	全国政区图、卢沟事变形势示意图、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侵略军的挂图		教
后
感	通过讲解、讨论、分析、读图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基本了解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认识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卢沟事变的险恶用心,培养了学生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时间	备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引入。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进攻卢沟
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
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掀起了抗
日热潮。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新授。
 1、卢沟桥事变的发生。
 (1)教师提问:谁知道卢沟桥在哪里?
   等学生回答后,教师借助全国政区图,简单介
   绍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在北平西南
   15千米处,有一座横跨永定河的大石桥即闻名
   中外的卢沟桥。由于国民党政府推选反动的“攘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时间	备注		   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至1937年上半年,华北
   重镇平津一带已成为国防前线,北平的东、北、
   西三南都北日军和伪军控制,只有西南一角仍
   由中国军队驻防,于是卢沟桥成一北平唯一的 
   门户。
 (2)学生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师提问:卢沟桥事变是在什么时候爆发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中国守军奋起抗战插图。
 (3)讲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要求进入卢沟桥附近
   宛平县城内搜查所谓失踪的士兵,被中国地方
   政府拒绝后,借故以重兵包围了宛平城。8日
   凌晨悍然炮轰宛平城,进攻卢沟桥。面对日军
   的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一部奋起反抗,经一
   天歼灭了来犯的全部敌人。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
 2、全国人民大力支援卢沟桥抗日的活动。
学生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师提问: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
   出了什么号召?号召起到了什么重大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说说全国人民支援卢沟桥抗日的活
  动,然后,小组汇报,教师作补充讲述。
 3、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国内外形势。
教师出示卢沟桥事变形势图,讲述对日军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抗战,卢沟桥失而复得的过程。
教师提问:什么到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教师指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政策所导致的,同时,也要揭露日军的狡诈嘴脸。
 (3)教师提问: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时间	备注		   在北平反击日军侵略中,谁以身殉国?
   教师简单介绍佟麟阁的生平事迹:佟麟阁河北
   高阳人,原为爱国将领冯玉祥的部下,1931年
   代理察哈尔省主席,兼抗日同盟军第1军军长,
   与吉鸿昌等配合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卢
   沟桥事变爆发时,任29军副军长,积极主张抗
   战,率部抗击日本侵略军。7月28日,亲临北
   平南苑前线指挥抗战,在与日军激战中壮烈牺
   牲。
教师阐明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华民族全面搞战的开始。
四、教师课堂小结。
  提问:卢沟桥在哪里?
     为什么会发生卢沟桥事变呢?又是怎样发
     生的呢?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内外的形势怎样?
五、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六、板书。
1、卢沟桥事变
  一、卢沟桥事变的发生。
    时间:1937年7月7日 地点:卢沟桥
    借口:日军谎称搜查所谓失踪的士兵
  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卢沟桥抗日的活动。
   中国共产党发出号召,全国各界人士进行抗战。
三、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国内外形势。
 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幻想和平解决
 日军:趁机增兵,加紧侵略,攻打天津北平
杭州市楼塔小学常识科课时计划
                           任课教师:章建峰
课 题	41、我们走向未来	教时	12-41		教
学
目
标	
1、知道共产主义社会是最理想、最美好的人类社会。
2、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共产主义的内涵。
难点:共产主义的认识。	
学法指导	教师借助讨论、分析等方法指导学生。	
教具准备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相关资材料。		教
后
感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共产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未来美好社会憧憬和向往。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时间	备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少先队的誓言是什么?
    这誓言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三、新授。
1、共产主义社会是最理想、最美好的人类社会。
(1)学生自学课文。
(2)学生分组讨论: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
全班讨论。
(3)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时间
小学常识第12册教案(浙教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小学常识第12册教案(浙教版).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