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理化生
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 实验与探究.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理化生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2.21 M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2-24 09:12:58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 实验与探究.doc介绍

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实验与探究)
1.(烟台)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1)大理石(或石灰石)  铁网被腐蚀,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H2    Fe+2HCl=FeCl2+H2↑
    (2)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发生反应,瓶内气压降低  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气压降低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同样的实验,看现象是否有差别。  ②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或加氯化钙溶液  有沉淀生成等)
   2.(烟台)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
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1)
实验一			反应慢   2H2O2=2H2O + O2↑		实验二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2)对比(或对照等);  (3)第一方面:比较MnO2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  第二方面: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人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MnO2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化学性质没变) 
3.(南京)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CO是从煤的气化或合成气得到的。
(1)煤的气化主要反应有:①2C+O2=2CO  ②C+H2O=CO+H2   ③CO+H2O=CO2+H2
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填序号)。
(2)合成气可通过天然气的重整得到,如CH4+H2O=CO+3H2    合成气可制二甲醚,二甲醚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合成气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部分生产过程示意如下:
①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的。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常温为液态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合成气在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Ⅰ.甲同学取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粉与过量的木炭粉混合后,用下图所示装置以合理的操作步骤测定(假设杂质始终不发生变化)。
①实验中持续通入干燥的氮气。加热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其作用是            。
②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以防止倒吸?为什么?
                                                                    。
③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那么甲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最变化测定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原因是              。
 Ⅱ.乙同学取矿石样品10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109.5g过滤得到滤渣2 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请你和乙同学—起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			②                       。	        的猜想正确。			③                          。	       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1)NaOH+HCl===NaCl+H2O   (2)气球胀大    (4)【交流讨论】① NaCl   ②氢氧化钠(合理答案均可)    【实验设计】 ①小林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小云 ③ 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红 【反思拓展】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合理答案均可)   
    ▲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	对比结论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①    ▲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②    ▲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③    ▲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           。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 实验与探究.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 实验与探究.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