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写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 2.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3.P2页的花的结构 4.有性生殖: 5.P3讨论 6. 无性生殖: 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从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 扦插:甘薯、葡萄、菊、月季 嫁接:苹果、梨、桃等果树 8.嫁接成活关键: 9.P4——P5紫背天葵扦插技术 选择茎段15---20厘米,保留2个节,上面的节,去掉部分叶片,减少水分散失;下面的节,去掉全部叶片,促进生根。 10.P5练习 11.仙人掌类植物是通过嫁接的方法得到的。 12.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 过程:选取植物的组织——培养成愈伤组织——让愈伤组织长出丛芽——让愈伤组织长出根——移栽到土中 13.P9观察与思考图的顺序,正在产卵的蚕蛾---max.book118.com----蚕吐丝作茧---蚕蛹----正在羽化的蚕蛾----雌雄蛾交尾 P10页的图表、讨论 14.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其中一种是完全变态发育、一种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举例:蜜蜂,菜粉蝶,飞蛾,蝇,蚊,瓢虫,家蚕 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举例:蟋蟀、蝼蛄、螳螂、蟑螂、蜻蜓 15.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不同点:家蚕: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显著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1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青蛙鸣叫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蛙鸣叫 青蛙鸣叫的意义,吸引雌蛙。 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17.同青蛙一样,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登上陆地。 18.鸟卵的各部位名称及功能 卵细胞包括:( )( )( ) 卵黄的表面中央有一个小白点,称为( ),里面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 )而( ),已受精的卵,色浓而略( )。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丹顶鹤跳舞、孔雀开屏属于求偶行为。 几处早莺挣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了鸟的繁殖行为中(筑巢)行为。 19.鸟卵孵化的时间长短与卵的大小有关 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的鸟有杜鹃。 20.昆虫: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完全变态发育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类: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 ,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2.性状:遗传学中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人的OBA 血型以及各种先天性行为是性状。 3.相对形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4.培育转基因鼠,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到(核未融合的受精卵)中,之后将受精卵注入输卵管中,还要将正常的受精卵注入雌鼠的输卵管中,正常受精卵发育成的小鼠起(对照)的作用。 5.在这项实验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6.P28页练习 7.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 基因在细胞里并非一盘散沙,大多有规律的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8.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是基因。 9.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个DNA分子。 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10.基因是如何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的?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镜子或卵细胞中。 11.已知玉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0条,它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有多少条? 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4条,它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有多少条? 马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60条,它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有多少条? 11.已知豌豆髙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形性状,用字母D表示; 则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或Dd;隐形性状基因组成为dd; 12.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13.近亲结婚的危害? 课本34页倒数第二段。 14.1902年,美国麦克郎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后来进一步研究,这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二者在形态上的区别: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15.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不可遗传变异:由于环境的影响,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16.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很多,首先决定(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但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17.P 45页练习。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1.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机物)和(能量),还需要一些其他条件。关于生命的起源,可以通过有关的研究进行(科学的推测)。 2.科学的推测三要素:确凿的证据;严密的逻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那时候地球(温度很高),原始大气层主要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而没有(氧气)。 4.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模拟闪电,合成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max.book118.com.3.4。 6.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实验说明,(原是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将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海洋)。 7.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 8.原始海洋想一盆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相互作用,大约在地球形成的(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9.生命起源的假说有: 10.P50页技能训练,要求看一遍。 max.book118.com. 12.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13.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 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 14.始祖鸟是爬行动物进化为现代鸟类的中间过渡类型。 15.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常常用到的是(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推断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16.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食物加以对照,确定她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17.生物进化问题研究,建立在许多科学领域(地质学、遗产学、胚胎学和分类学),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 18.动物进化历程:单细胞动物 → 腔肠动物 → 扁形动物 → 线形动物 → 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 → 鱼类 → 两栖动物 → 爬行动物 → 鸟类、哺乳类 植物进化历程:藻类植物 → 苔藓植物 → 蕨类植物 → 裸子植物 → 被子植物19.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有简单到复杂,有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在漫长的进化就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max.book118.com.3. 21.保护色: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作用: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22.布料作为“生活环境”;不同颜色的小纸片作为“猎物”或“不同体色的某种动物”;小组同学作为“捕食者”或“某种动物的天敌”。 23.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4.P63页长颈鹿进化过程: 25.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的进化。 max.book118.com.max.book118.com. 27.达尔文;英国人,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在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这以巨著。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
八年级下生物期末复习.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