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一练 1、中小学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的挥发性物质氯化甲烷(CH2Cl2),吸入后会引起慢性中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氯甲烷由甲烷和氯气组成 B 二氯甲烷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 C 一个二氯甲烷分子中有一个氢气分子和二个氯原子 D 一个二氯甲烷分子由碳元素、氢元素和两个氯元素构成 练一练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一个氢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 C 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确定 D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练一练 3.下列符号中,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 ( ) A. 2H B. H2 C. 2H2 D. H 课题3 离 子 结构 性质 一、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关系非常密切。 核外电子排布就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布规律。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它的排布比较简单。 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离核距离 近 远 电子能量 低 高 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1、定义: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离子结构示意图 4、离子符号及意义 b、离子符号的意义 右上角的数字和符号表示每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小结: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Fe) 固体非金属(P) 稀有气体(He)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NaCl) 活动与探究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 2、说出构成下列物质的粒子的名称:①氩气 ② 二氧化碳 ③ 氯化钠 * * * * B D D 决定 电子的能量不同离 原子核的距离不同 能量较低的电子在 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 能量较高的电子在 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这些离核远近不同,能量高低不等的电子运动的区域,叫电子层 1、排布规律 ⑴核外电子先排布在离核最近、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 ⑵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⑶无论核外有多少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⑷第一层作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核内质子数 电子层 各层电子数 已知钠、硫、氩的核电荷数是11、16、18,你能写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吗? S Na Ar 二、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 1、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所有都具有稳定结构,一般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稳定结构 氖 氦 2、金属元素的原子: Mg Al 最外层电子数<4个,容易失去电子, 性质不稳定 3、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4个,容易得到电子, 性质不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钠原子 Na 失去1个电子 钠离子 Na+ 带电荷的原子称为离子 带正电的原子称为阳离子 氟原子 F 得到1个电子 氟离子 F_ 带负电的原子称为阴离子 离子是由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至少有2种离子(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 2、分类 质子数>电子数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原子 阴离子 阳离子: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阳离子: H+ Mg2+ Al3+ Na+ Ca2+ NH4+ O2- Cl- S- SO42- CO32- NO3- OH- 阴离子: a、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 ,数值在前,符号在后 Ca2+ 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Ca2+ 2个钙离子 三、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钠离子带正电荷(阳离子)、氯离子带负电(阴离子),它们互相作用,构成了氯化钠 相互联系 因电子层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故性质一般比较稳定 在反应中易得失电子 性质 带负电荷 带正电荷 不显电性 电性 质子数 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结构 区别 阴离子 阳离子 离子 原子 四、原子和离子的区别 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分子 原子 离子 氩原子 氯离子和钠离子 二氧化碳分子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A D * *
九年级化学离子课件3.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