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13中九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从现实情况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导入反比例函数。 2、U=IR,当U=220V时, (1)你能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R(Ω) 20 40 60 80 100 I(A)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 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答:① I = ② 当R越来越大时,I越来越小,当R越来越小时,I越来越大。 ③变量I是R的函数。当给定一个R的值时,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I值,因此I是R的函数。 二、新授: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y=(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2、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相邻两条边长分别为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 解:y= ,是反比例函数。 三、课堂练习: P133,12 四、作业: P133,习题5.1 1、2题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作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答:图象法、解析法、列表法 2、一次函数y=kx+b有什么性质? 答: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当k 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二、新授: 1、作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 列表: X -8 -4 -3 -2 -1 - - 1 2 4 8 y= 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 连线: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结各点,即可得到函数y=的图象。 2、你认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列表时,自变量的值可以选取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一对一对的数值,这样既可简化计算,又便于描点。 3、作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 4、观察函数y=和y=的图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图象分别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它们都不与坐标轴相交,两个函数图象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自都有两条对称轴。 5、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当k 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内,当k 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 三、随堂练习 P136:1、2 四、作业:P137 习题5.2 1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y=(k≠0)的增减性质。培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质 教学程序: 一、新授: 1、观察反比例函数y=,y=,y=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内; (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 值的增大,y的值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 轴相交吗?可能与y轴相交吗?为什么? 答:(1)第一、三象限 (2)y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而减小; (3)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轴相交,因为x≠0,所以图象与y轴不可能有交点,因为不论x取何实数值,y的值永不为0(因k≠0)所以图象与x 轴不可能有交点。 2、考察当k=―2,―4,―6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回答(1)中的三个问题。 3、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当k 0时,在第一象限内,y的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 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S2,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S1=S2= | K | 5、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绕原点旋转180°后,能与原来的图象重合吗?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个以原点为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反比例函数是一个以y=±x 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二、随堂练习:P139 1、2 三、作业:P141 习题5.3 1、2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教学程序: 一、新授: 1、实例1:(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答:P=(s 0),P是S的反比例函数。 (2)、当木板面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 答:P=3000Pa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的面积至少要多少? 答:至少0.lm2。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5)、请利用图象(2)和(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做一做 1、(1)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A)与电阻R(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5-8所示。 (2)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你以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 电压U=36V , I= 2、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如果以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限制电流不得超过10A,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R(Ω) 3 4 5 6 7 8 9 10 I(A) 3、如图5-9,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2) (1)分别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2)你能求出点B的坐标吗?你是怎样求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随堂练习: P145~146 1、2、3、4、5 三、作业:P146 习题5.4 1、2 花边有多宽 教学目标: 1、经历方程解的探索过程,增进对方程解的认识,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2、渗透“夹逼”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用“夹逼”方法估算方程的解;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什么叫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一般形式:ax2+bx+c-0(a≠0) 2、指出下列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2x2―x+1=0 (2)―x2+1=0 (3)x2―x=0 (4)―x2=0 二、新授: 1、估算地毯花边的宽。 地毯花边的宽x(m),满足方程 (8―2x)(5―2x)=18 也就是:2x2―13x+11=0 你能求出x吗? (1)x可能小于0吗?说说你的理由;x不可能小于0,因为x表示地毯的宽度。 (2)x可能大于4吗?可能大于2.5吗?为什么? x不可能大于4,也不可能大于2.5, x 4时,5―2x 0 , x 2.5时, 5―2x 0. (3)完成下表 x 0 0.5 1 1.5 2 2.5 2x2―13x+11 从左至右分别11,4.75,0,―4,―7,―9 (4)你知道地毯花边的宽x(m)是多少吗?还有其他求解方法吗?与同伴交流。 地毯花边1米,另,因8―2x比5―2x多3,将18分解为6×3,8―2x=6,x=1 2、例题讲析: 例: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x+6)2+72=102 也就是x2+12x―15=0 (1)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大致范围吗? (2)x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 x 0 0.5 1 1.5 2 x2+12x―15 -15 -8.75 -2 5.25 13 所以1 x 1.5 进一步计算 x 1.1 1.2 1.3 1.4 x2+12x―15 -0.59 0.84 2.29 3.76 所以1.1 x 1.2 因此x 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 注意:(1)估算的精度不适过高。(2)计算时提倡使用计算器。 三、巩固练习:P47,随堂练习1 四、小结:估计方程的近似解可用列表法求,估算的精度不要求很高。 五、作业:P47,习题2.2:1、2 九年级上期数学教案 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2、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未能,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 3、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曾经利用数方格和割补图形的方未能得到了勾股定理。实际上,利用公理及其推导出的定理,我们能够证明勾股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图,在△ABC中,∠C=90°,BC=a,AC=b,AB=c, 延长CB至点D,使BD=b,作∠EBD=∠A,并取BE=c,连接ED、AE,则△ABC≌△BED。 ∴∠BDE=90°,ED=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四边形ACDE是直角梯形。 ∴S梯形ACDE =(a+b)(a-b)= (a+b)2 ∴∠ABE=180°-∠ABC-∠EBD=180°- 90°=90° AB=BE ∴S△ABC = c2 ∵S梯形ACDE = S△ABE +S△ABC+ S△BED , ∴(a+b)2=c2+ab+ab 即a2+ab
乌鲁木齐13中九年级数学全册教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