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人称 表达方式 描写方法 修辞方法 写作手法 人物描写方法 ①外貌描写 ②动作描写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⑤神态描写 题型类举: 8、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形式(写作方法、修辞、语言特色); 二种语言类型:通俗口语、典雅书面语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等) 返回目录 看文题 断定文体 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 断定文章感情倾向(赞、批、引人思考等) 断定主人公 提炼主旨:通过记叙了……,表现(表达了)……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法: 答题前思路准备 阅读记叙文应该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整体把握: 其一、断定文章的感情倾向(是批是赞,还是引人思考等)。 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所读文章。 其二、断定主人公。 由上一步延伸而来,通过情节内容,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 答题“进行时”: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读文不少于三遍)???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注:平时,要注意阅读的方法、速度的指导、训练。 例: 文章第三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2007年我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中考)语文试卷 第20题(3分) 注:特别是要对局部关键性文字进行反复推敲。所谓关键性文字,主要是指“题眼” 。 第二、审清题干(题型、考点、范围等), 正确理解题意(快速读题干不少于三遍) 。 参考答案: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赞美了 (“武昌柳”)的风姿,表达了对陶公的怀念之情。 (如主谓短语类试题中的谓语,偏正短语类试题中的修饰语,动宾短语类试题中的动词等) 日常不可忽略语法的教学。 第三、确定区域 ,圈点勾画。 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去编。(要坚信,大多数题目在文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 第四、靠船下篙,摘取原文。 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答案)。 (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第五、明确答题语句的主语。 表述时要注意,主语应为主人公或题干所提对象。 第六、先拟草稿,再写全写顺。 答阅读理解题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踩点”得分,二是要文通字顺。 在答题时要有层次地陈述自己的见解。还要看此题的分值。如是4分,可能至少要答2、3个要点,不能少写。 需要强调的是,简答题实际上和作文一样,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因此提高答题质量的唯一有效办法是先拟草稿再反复修改。 返回目录 整体感受 1、理请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文章中心意思。 综合理解 3、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 4、欣赏作品中的形象。 5、根据语境合理想象,补写语言、动作或心理描写。 * * * * * * * * 退出 记叙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所占的份额较大(12-25分),所考察的知识点及相关能力也比较集中。 (2)中考,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较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重其内容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相贴切。 (3)中考选题全部出自课外选文。 引言: 复习记叙文阅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和顺序; 分析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理解文章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并可以辨析拓展。 总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运用能力、概括表达能力、质疑思辨能力。 研讨内容: 一、记叙文文体知识 二、阅读能力 三、记叙文阅读基础考点归纳 四、记叙文的阅读答题技法 五、题型类举 六、08中考备考启示与对策 ★ ★ ★ ★ ★ ★ 返回目录 此部分是根基,需要“砸实” 现代文阅读能力 理解 分析 鉴赏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筛选信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与文段的中心乃至整篇文章的主旨直接相关,是使用修辞方法或写作方法的关键,在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等。 外部语境(社会背景、文化背景) 内部语境(文章中心、上下文) 理解重要词语 语境义 理解能力 理解重要句子 ⑴点明主旨,或与文章主旨有直接关系 ⑵具有提示引导性或总括性作用(文眼) ⑶运用了修辞方法或写作方法 ⑷结构上有特殊作用,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理解重要句子 具体 概括 抽象 阐发 含蓄 解说 分析能力 把多变少 把少变多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 ①“兽类”的含义是什么? ②哪个词说明书籍的作用?这样应用有什么好处? ①“兽类”指还没能摆脱野蛮庸俗步入文明崇高的人类。 ②“梯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书籍对于人类摆脱野蛮庸俗、走向文明崇高的重要作用。 例: 返回目录 记叙文阅读基础考点归纳 : 1、八种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2、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作用 3、重要词、句的理解 4、文章结构作用 5、记叙顺序及写作人称的好处 6、记叙线索的形式 7、常用写作手法 8、句段赏析 返回目录 作用、好处题答题要求要素: ⑴ 识清语文专用术语及其本身的常规作用 ⑵ 结合句子语境 1、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形象鲜明突出,使说理形象化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虚化的事物具体化。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使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灵性,具有激动人心的色彩。 答题格式: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对象+特点,使语言内容丰富,……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给人鲜明的印象。 ④排比——使语言内容丰富,有气势,抒情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⑤对偶——使语句简练工整,音韵和谐、铿锵悦耳。 ⑥反复——突出思想,强化感情,增强旋律。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⑧反问——发人深省,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区分:设问、反问都是无疑而问。设问是自问自答,而反问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返回上一层 2、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 A 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时令和场景 B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C 预示人物命运、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 A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时代背景 B 揭示社会本质 C 铺垫下文内容、为中心服务 “五词”答题法: (交代、烘托、渲染、铺垫、预示(暗示)……,表现了人物的……心情、……品质。) 运用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生动形象(细腻准确)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更好地反映作品……的主题。 返回上一层 3、重要词、句理解 品位词语可分为三类: ①准确理解并表达出在语境中的独特含义; ②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 ③理解词语所蕴含的不同人物不同的情感。 理解、分析句子: 要注意从句子表现出的人物品质、品赏精妙的词语、品赏修辞等角度入手,表述力求做到具体、准确。 3、重要词语理解 代词:承前或承后去找相关指代内容(一般引用原文) 其它词语:比较区分语境作用、弄清情感蕴含 浙江宁波卷《莫扎特的力量》 : 2、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其”在文中指 __________。 文章第⑤段中加点的“此种疗法”在文中指 __________。(2分)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分别表明了什么。(4分) (1)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2)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 参考答案: 2、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或80%的癫痫症患者因为病房内播放莫扎特D大调交响曲,其痉挛的强度减弱,频率降低,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音乐疗法 3、(1)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其他作曲家的乐曲对治疗癫痫症效果不佳。 (2)准确地说明了音乐疗法见效快,效果好。(答出“见效快”或“效果好”均给2分) 3、重要语句理解、赏析 从理解句子的内涵、分析句子表现出的人物品质、品赏精妙的词语、品赏修辞等角度入手,表述力求做到具体、准确。 如重庆卷第5题: 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9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3分) 荆州卷第6题:从文中自选一个写景的句子,品析它的妙处。(3分) 返回上一层 4、文章结构作用 ①题目的作用: 概括文章内容; 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象征; 双关; 是感情的出发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A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营造氛围,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B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③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00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课件(共38张)..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