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化石吟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1.化石所重现地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为什么说“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3.“海枯,石烂,日转,星移……”指代什么?从诗句中找出与之相适应的句子。 4.“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有什么含义? 5.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第十七课 看云识天气 (一)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1.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5.文段中的最后一句引出了节选的全文的说明中心,联系全文,说说全文的说明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6.这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说明 是现象,说明 是本质。 7.这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一个例子。 平实说明: 生动说明: 8.文中⑸⑹两句中“一般”和“常”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两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三)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再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 2.这段文字为我们介绍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几种云彩,它们依次是 、 、 、 。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在光环的大小以及云彩颜色的排列上。 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 C.文中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断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晕”有什么特征? ? 5.“华”有什么特征? ? 6.“-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说明了什么? ? 7.“华环”的变化预示了什么???? ? 8.“东虹轰隆西虹雨”说明了什么? 9.“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同天气有什么联系? 1.语段选自 ,作者 , 国 家。 2.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窃窃自语 。 (2)喑哑 。 3.概括此段内容。 4.从文中至少找出两句拟人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此段中作者用那些词语描写蝈蝈的声音的?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对蝈蝈的什么感情? 第十九课 月亮上的足迹 (一) 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 (喊、救、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 (均速、减速、加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了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 (安稳、平稳、很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1.按照原文在短线上选词填空。 2.解释加短线的词语。 (1)凌晨: 。 (2)神往已久: 。 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写了登月前夕哪几个工作程序: 4.这段文字交待了三个关键数字,分别标识三个关键的工程程序,请把两者用连线标出。 7月29日晚上9点23分 登月舱平稳降落月面上 7月20日上午7点32分 从飞船换乘登月舱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中心发来呼叫准备登月 5.“7月21日5点17分40秒”和“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是本文中两个精确到秒的时间数据,这是为什么? 6.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受,请实话实说。 (二) 一到月球表面, A 和 B 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4个小时。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 B 从登月舱申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球上。这一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1.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 2.为A和B选择正确的人物。 美国宇航员共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文中A指___________,B指____________。 3.列举出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事情有哪些?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公里,历时195个小时。 B.两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索。 C.踏上月球的“一小步”对整个人类而言,是巨大的飞跃。 D.这一伟大的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第二十课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内阅读庭树飞花.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