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序号 1 ) 课 题 1、大气压力有多大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2 月 27 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大气压力很大。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 准备 1、注射器、弹簧、玻璃杯、吹塑纸片、吸盘挂钩、报纸、细线、钮扣、缝衣针。 2、有关“马德堡半球实验”录像,越往高空大气压力越小的投影片、地球大气层的挂图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1、认识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注射器吗?今天,我们就用注射器和弹簧来做个有趣的实验。 (1)注射器实验: ①让学生照课本第二页的图做用手指压活塞,放手后活塞被弹簧推出来的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只有用手指压住活塞时,活塞才不会被推出来。 ②提问:是什么把活塞推出来的?怎样才能使活塞不被弹簧推出来? ③结合实物讲解用手指堵注射器口的实验。 ④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⑤讨论:你认为是什么力压住了活塞,活塞才没有被弹簧推出来? 将堵住口的注射器朝向不同方向,观察活塞能不能被弹簧推出来。 猜想、讨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小结:活塞的周围只有空气,是空气产生的力压住了活塞,这个力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2)讲解(出示地球大气层挂图): 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它叫做大气层。处在大气层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力。(板书:大气压力) 解释“讨论”中的问题:是什么力压住了活塞? 覆杯实验: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2、认识大气压力很大。 3、总结结束本课。 ①讲述:大气压力来自什么方向呢?下面我们就用玻璃杯、水和纸片来做一个实验进行研究。 ②利用实物讲解实验方法。 ③学生分组实验。 ④提问:是什么力托住了纸片,使杯子里的水不流出来?把杯口朝向前后左右等各个方向,水都不会流出来,这又说明了什么? ⑤学生讨论。 ⑤教师小结,学生在课本第3页填空。 (1)马德堡半球实验: ①讲述: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压力,你想知道大气压力有多大吗?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亲自来试~试。 ②讲解实验方法和实验要求。 ③学生分组实验:用力拉吸在墙上的吸盘挂钩,对拉吸在一起的吸盘挂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④讨论: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⑤讲述:其实,科学家在300多年前就做过类似的实验了,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下面请大家观看有关这个实验的录像。 ⑤学生看录像。 (3) “提纸”实验: ①讲解实验方法和实验要求。 ②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③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又一次体验到大气压力确实是很大的。 课后感受 大多数学生都能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是很大的。 教 案 (序号 2 ) 课 题 2、大气压力与人类生活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3 月 6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和研讨认识大气压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 教学 准备 1、钢笔、墨水、带木塞玻璃吸管、汽水、清水、塑料吸管。 2、有关大气压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的大气压力的应用。 1、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大气压力有多大”,谁来说说你学到了大气压力的哪些知识? 2、讲述:地球周围包围着的一层厚厚的空气,它对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大气压力。大气压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1)、用钢笔“吸”墨水实验。 ①提问:用钢笔“吸”墨水时,你是怎样做的?墨水是怎样进入笔内的? ②分组实验:将钢笔尖插入墨水中,先压瘪橡皮管,再放开橡皮管。 ③汇报实验结果:压瘪橡皮管,看到了什么?放开橡皮管,看到了什么? ④讨论:墨水是怎样进入钢笔内的? ⑤小结:(边讲解边出示图)用钢笔“吸”墨水时,先把钢笔看人墨水中,压瘪橡皮管,使管内空气减少;放开橡皮管时,管内压力降低,墨水面上的大气压力就把墨水压进橡皮管内。 (2)“吸”汽水实验: ①提问:同学们都喜欢喝汽水,汽水是你“吸”出来的吗? ②分组实验:塞紧瓶盖用力吸汽水。 ③讨论:汽水为什么吸不出来?要怎样做才能吸到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2、指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3、指导学生认识测量大气压力的仪器——气压计。 4、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喷雾器。 5、总结结束本课。 汽水? ④学生尝试汇报。 ⑤小结:瓶盖将瓶口紧紧塞住,再用力吸吸管,汽水就是吸不上来。这是因为瓶内没有大气压力的缘故,把瓶盖旋松或在打一个孔,再吸汽水时就很容易把汽水吸上来,这是大气帮了忙。把汽水压进吸管里了。(结合图示) (1)讲述:大气压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下面列举的就是应用大气压力的一些例子。 (2)师生共同研究:①茶壶盖上为什么都有小孔?②医生输液时,输液瓶上为什么有两根管子?③印刷机是怎样氏张的?说一说它们分别是怎样应用了大气压力。 (3)谁还能说出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大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页中有关气压会变化的知识。 (2)提问:气压计是用来测量什么的仪器?测量气压、绘制气压图有什么用途? (3)小结: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知道,在气压力与我们关系很密切,只有掌握了有关大气压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它为人类服务。 (1)出示挂图或实物,认识各种各样的喷雾器。 (2)谈话:人们应用大气压力制造出了喷雾器来杀灭害虫,浇灌花木,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喷雾器呢? (3)到讲解制作简易喷雾器的方法:把塑料管剪折成两段,一段插入杯中的水里,另一段叼在嘴上。让两根管子形成一定角度靠在一起,朝塑料管里吹气,水就会沿插在杯中的塑料管上升。(注意:插入水中的一段宜短些) (4)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易喷雾器并玩一玩。 (5)讨论:为什么能把水“吸”上来,并喷出管口? 课后感受 许多学生都能举出大气压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的例子,并解释。 教 案 (序号 3 ) 课 题 3、水的浮力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3 月 13 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 准备 平衡尺、铁块、木块、绳、水槽、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导人新课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观察研究平衡尺的变化,认识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谈话:同学们,你们在二年级学过《船》一课,谁来说说哪些;在水中是浮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沉的? (1)我们已经在第四册学过《平衡架》一课,请你们用实验的实验材料使平衡架平衡。 学生猜想:当平衡尺一端的木块浸人水中,你将观察到什么现象? (2)(学生猜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将平衡尺一端的木块浸人水槽的水中。 (4)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结你的猜想是否一致? (5)提问:当平衡尺一端的木块浸入水中,平衡架不平衡为什么? (6)小结:当平衡尺一端的木块浸人水中,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使木块变“轻”了。(板书:木块浸人水中,变“轻”了) (7)提问:当平衡尺一端的铁块浸人水中,平衡尺还平衡为什么? (8)学生分组实验:把平衡尺一端的铁块浸人水槽的水中。 (9)汇报实验结果:平衡尺一端的铁块侵入水中,平衡尺还平衡吗?你的猜想对吗? (10)小结:当平衡尺一端的铁块侵入水中,它也受到一个向上的托力,使铁块变“轻”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的多少有关。 3、指导学生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铁块侵入水中,变“轻”了) (11)师生小结:通过以上实验发现,放入水中的物体,不管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中,都会变“轻”,那是它们都受到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水的浮力。(板书:都受到一个向上托的力)(板书课题) (1)指名说一说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介绍测量浮力实验的方法。(要求先用测力计测出铁块在空气中的读数,再测量出这一铁块浸入水中后的读数,最后比较两次读数并思考,水使铁块变“轻”了多少?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怎样测定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6)小结:前后两次测定铁块读数的差,就是铁块变“轻”多少,也就是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板书:物体浸人水中,变“轻”了多少,就是受到浮力的大小。) (7)学生填写第9页上面的实验结果。 (8)讲述测量浮力大小变化的实验要求:用测力计依次测出铁块在空气中,刚浸入水中,大半侵入水中,全部浸人水中的
小学常识08册教案(苏教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