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管理资源 > 战略管理 > 战略管理word
企业管理箴言.doc
阅读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经管语言:简体中文
经管类型:国产软件 - 战略管理 - 战略管理word
授权方式:共享版
经管大小:99.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30 14:08:28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经管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经管真差劲!就请您
      0%(0)

企业管理箴言.doc介绍

企业管理箴言
经理人必看的10个管理网站
前身就是有名的《海浪管理》,目前网上N多的电子书,包括《哈佛管理培训全集》就出自本站。不过,改版后的中国管理传播网显得比较凌乱,但是瑕不掩瑜,其中的不少该网站顾问的原创作品,有些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但是总的感觉是鱼龙混杂,有良莠不齐之嫌。
 这个网站最大的特色是原创栏目,与不少咨询公司合作,吸引了大量管理咨询师的原创作品。其中包括合君创业、麦肯锡、经盛国际、人达方略等等。和上一次推荐的“中国营销传播网”比较倾向于案例不同,“中国管理传播网”更倾向于对管理知识的传播和讨论。因此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
 创办人:CMC
 创办日期:2002年5月
 网站特色:原创文章、管理知识
 推荐指数:★★★★
 网址:http://manage.org.cn/ 
 第二站:中国管理顾问 
 该站主要是有管理资讯顾问为主的交流实战,在线解答问题,内容丰富:在线诊断、专家互动、企业战略、区域战略,企业文化、工厂管理、市场营销、客户管理、人力资源、体系整合、广告策划、公司治理、职业顾问、资料下载(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提出要什么资料就有人提供)
 创办人:李氏春秋
 创办日期:2002年6月
 网站特色:原创文章、管理知识、专家互动
 推荐指数:★★★★★
 网址:http://www.teamdo.com.cn/
 第三站:麦肯锡中国
 之所以把麦肯锡中国放在第二位,主要原因是从网友获取资讯的丰富度着想。但是,从麦肯锡季刊中刊登的原创文章的水准和质量上看,麦肯锡中国网站绝对是最佳的。麦肯锡的文章偏重于数字分析,力求精确,图表分析也比较多。麦肯锡的写作风格干练明晰,读起来感觉非常解气,解渴,但是麦肯锡的理论水平虽然比较高,却少有结合中国管理实践的东西。
 麦肯锡季刊是麦肯锡中国网站上最有价值的一个栏目,可惜更新的比较慢。好像麦肯锡台湾的文章更全面一些。相同的文章,似乎有时候麦肯锡中国只刊登其中一部分,而且在麦肯锡台湾网站上,你浏览到的就是著名的《麦肯锡高层论丛》,在某些网站上,被制作成PDF的麦肯锡高层论丛可是要收费下载的。
 创办人:麦肯锡
 创办日期:不详
 网站特色:麦肯锡季刊(高层论丛)
 推荐指数:★★★★★
 网址:http://www.chinese.mckinseyquarterly.com
 第四站:财智在线
 第一眼看到财智在线的时候,你一定以为这是一个商业网站,但是事实上,这不过是一个个人网站而已。但是,网站信息丰富,角度多样,栏目设置非常清晰。不但涵盖管理理论和案例,还包括最新财经时讯栏目,让对于经理人把握目前市场最新动态,提供了全面的资讯。网站的创始人是中国MBA在线的原CEO易水寒,现在据说在一个企业顾问公司做咨询师,除了自己的这个网站之外,还在世界经理人“商人医院”版做版主,在网络上比较活跃。
 财智在线最重要的特点是财经资讯和案例。当越来越多的大型国企和外企不再从中国本土招聘经理人,转而将目光投向香港或台湾地区之后,我们才真正的发现我国经理人与他们的区别:我们喜欢低头干活,而他们更喜欢抬头看路。因此,丰富并且经过精选的新闻资讯对把握宏观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财智在线另一个重要的特色是案例。该站拥有一个自称是网上最新、最全的公开管理案例库。古船认为最全可能称不上,但分类科学、案例质量较高,则是比较中肯的评价。
 创办人:易水寒
 创办日期:2004年1月18日
 网站特色:精选财经新闻、丰富的在线案例库
 推荐指数:★★★★☆
 网址:http://www.wisoo.com
 第五站: 世界经理人
 据说是诺贝尔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先生受意创办的网站,资讯庞杂,感觉好像是什么都有,内容多的让人摸不着头脑。唯一的感觉就是:这个网站的内容太乱了!
 世界经理人网站近期推出了一批活动,包括中国MBA院校排名、企业排名等等,尽管各界褒贬不一,但是毕竟在管理网站中造出了一些名声。网站的运作手法感觉和原来IT业流行的“烧钱”运动差不多。但是尽管内容庞杂,资讯还算丰富,如果寻找一些金融管理资讯,来这里看看应该能够找到一些不错的内容。
 网站论坛办的不错,特别是商人医院人气很高,有一批热心的网友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些**的线上咨询。如果碰倒问题可以去问问,也许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创办人:丁海森
 创办日期:2003年中旬
 网站特色:资讯、论坛
 推荐指数:★★★☆
 网址:http://www.icxo.com
 第六站:世界经理人(月刊)网站
 非常棒的商业管理杂志的宣传网站,但是,浏览内容需要交钱,但是还是物有所值的。不过,网站内容不是推荐的主要根据,这个网站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获赠每月一期的《世界经理人》杂志。只要如实填写你的会员注册内容,你便会每月按时收到他们寄赠的一期高质量的商业月刊《世界经理人》,而且,这份杂志可以说是同类经管杂志中内容想到好的一份,因此特别推荐。
 和世界经理人网站类似的还有《财富中文》,也提供杂志**寄送。注册《哈佛商业评论》,可以**获得一期杂志。喜欢纸媒的朋友,可以过去看看。
 创办人:环球资源
 创办时间:不详
 网站特色:**刊物寄赠
 推荐指数:★★★
 网址:http://www.cec.globalsources.com/
 第七站:周云海之家
 周云海之家是网上最早出现的一批个人管理网站之一,而且文章比较精要,周云海本人的创作很不错。最难能可贵的是,周云海之家一直坚持到现在。此番精神,是推荐的理由之一。
 周云海之家的主要特色是友行天下,这似乎和周云海本人好交朋友的性格分不开,对周云海之家网站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给周打电话或者发个MAIL聊聊天。网站内容基本上都是经过选择的,定位于中层偏高管理人员。网站的论坛气氛比较融洽,是个交朋友的好地方。
 此外,周云海之家网站另外的一个特色是,兼顾思想性。很多思想类文章,对读者会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创办人:周云海
 创办时间:很早了
 网站特色:平和、扎实
 推荐指数:★★☆
 网址:http://www.zhouyunhai.com
 第八站:奥联网
 非常不错的一家管理理论和实务为主旨的网站,内容比较翔实,《经营实战》电子杂志名声在外,在希网很有影响,订户也很多。
 该站原创文章不少,以学习型管理网站为其特色,特别是“管理学习小组”,有不少新知新作进行讨论。这是本文推荐的8个管理类网站中唯一以学习为主旨的网站。对于希望在管理学方面多学习些基础知识的朋友,这个网站更加适合。
 但是,奥联网在网站内容选材上也多偏重基础和学习型文章。对于有一定经验,并且级别较高,注重实操和案例的管理人士可能并不太适合。
 创办人:北京奥联一派管理顾问公司
 创办时间:不详
 网站特色:学习型社区
 推荐指数:★★★☆
 网址:http://www.allnetcn.com/   
 第九站:栖息谷
 主要是提供资源下载和会员交流,一个人很多的论坛,需要资料和喜欢热闹的朋友可以看看。
 创办人:糊涂
 创办时间:2002年11月
 网站特色:会员交流和资料下载
 推荐指数:★★★
 网址:http://www.21manager.com/ 
 第十站:中国经理人
 主要是资料下载和中国经理人月刊的内容,该站的最大特点是会员交流都在情感交流和资料下载(该站的缺点就是灌水的文章占总数的90%以上)。
 创办人:中国经理人
 创办时间:不详
 网站特色:培训动态和杂志新内容
 推荐指数:★★★
 网址:http://www.sino-manager.com/jlrbbs/index.asp
 企业领导如何选拔“左膀右臂”
选择副手的法则: (1)参与决策有效执行法则。领导选择副手时,首先必须明确所选拔的副手不仅仅是自己的助手,而主要是决策集体中的一员,他们必须明确每一决策的背景及前景,积极参与决策。实践证明,副手参与决策程度越高,其责任心越强;执行越自觉,行为越规范,效率越高。任何只将副手当作自己的“传话筒”,或要求副手只能顺从己见不得有异议的领导,势必要失败的。 (2)发挥优势法则。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因此领导要善于发现员工的特长,然后根据自己的目标择优选 取副手。 (3)才职相称法则。被选人才的素质、才能一定要与所任职务的职权、职责、任务相称。 (4)决策权可转移法则。领导所选副手,一定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即:领导因故离职、离单位时,能担负起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或发生的重大问题的决策能力和相应的组织能力。 (5)主动结构法则。领导在选配副手时,一定要考虑所选人才与自己能否形成合理的主动结构。 (6)员工接受法则。领导所选人才,一定要考查本部门大多数员工对该人才的接受程度,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具体来说,以下几种人 才可供选拔为副手: (1)通才型人才。该类人才知识面广,基础深厚,善于集思广益,出奇制胜,有很强的综合、移植、创新能力,善于站在战略高度深谋远虑。 (2)补充型人才。补充型人才最适于作领导所不能的长处,进入班子,自然地以其之长补领导之短,强化集体优势。二是意识补充型。即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地位、作用,善于领会领导意图,明白领导的长处和短处,积极地以己之长去补领导之短。 (3)潜在型人才。该类人才年轻人居多,其才华初露,但未成熟,处于潜藏阶段,需要经过一定的培养、实践锻炼、考核,方 能脱颖而出。 (4)实干型人才。实干型人才是每个领导班子中必不可少的人才。这类人才埋头实干,任劳任怨,高效率、高质量、高节奏,是领导身边不可缺少的人才。 王永庆:中国式管理的10大关键
 比起更富有的李嘉诚,王永庆对中国企业做出的贡献却更大。因为,他通过50年的企业实践不仅缔造了一个石化王国,更真正总结出了一套对所有中国企业都有益的管理思想! 王永庆,是世界知名的中国企业家,也是民族企业“经营之神”、“石化大王”。现经王永庆之托,由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原科技部部长、现任全国人大科教文委主任朱丽兰,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和王永庆之子、台塑行政中心王瑞华副总裁,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黄德海为主编,编写了一套王永庆传记丛书,《筚路蓝缕》是第一本。 我因受朱 丽兰主任之托,有幸先睹为快!这本书使我看到了台塑这个跨国经营的民族企业创新发展的全部历程,也使我知道王永庆是通过什么思路和办法应世界之变,使台塑获得50年长期持续大发展的丰硕成就的。 一、什么是中国企业管理之魂 王永庆对此做出了明确回答:只能是中华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具体说,就是要靠中华民族的“勤劳朴实”、“止于至善”的精神来办好企业,这也是民族精神的精髓。只要以这个民族精神为“根”,经过不断实践和思考,再实践再思考,没有企业办不好的。“什么时候,企业经营偏离了民族信仰和文化,什么时候我们 在竞争对手面前就彻底忘记了自己是谁。”这就是一位中国企业前辈的情愫与人文关怀。 王永庆动情地说:“我若能为整个民族文化做几件重要的事,这一生也算没有白活,即使是血本无归,又何足惜之。”“我们的祖先是从大陆到台湾,今日其子孙又从台湾回大陆,此亦人之道也。” 二、什么是企业家的做人准则 王永庆说:“这就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也就是要“利己利人,回馈社会”。此时我想起茅于轼说的两句话:“人为什么活着?七十多岁才想通,不外乎让别人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享受幸福。” 具体说, 王永庆强调了四个善待:“善待客户、善待员工、善待社会、善待自然”。为此,他把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作为经营企业的主旨。 三、什么是发展企业的依靠 本书用大量故事说明,王永庆发展企业有两大依靠:第一是靠不断演进的领先理念带动企业员工行动;第二是以实践为本,不断探讨实践,使之发现新理念,引领企业的进步。企业的文化,就是在理念与实践持久互动中形成的。 此时,我想到原乐凯杜昌焘总经理对我说的话:“中国企业家里我最佩服张瑞敏,只有他能做到不断总结实践,提新理念,再贯彻到员工群体行动中去,以形成 同心同德的新企业文化氛围。” 王永庆发展企业依靠的是创新文化,而创新文化的灵魂是持久执著的“创心”。 四、什么是企业家的风范 王永庆身边人都对他的风范有深刻感受。他的风范是:永远用平民语言向员工、干部讲管理的道理。他善于用自己的经验、体会和逻辑,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听过之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简而明的哲理,因为真理就应当是简单的。 白沙集团原总裁卢平多年矢志提倡“简单管理”,就因为只有简单管理才是管理的高境界。 五、什么是企业成功的信条 很多学 者都在总结王永庆的经验、信条,经研究汇总为两条: 第一条,是尊重知识,对“知识就是权力”这个铁律深信不疑。表现在王永庆身上,不只是尊重有知识的人,而是他那炽热的求知欲。他相信:知识是工作前进的动力源。有了这一条,就能做到遇事有“三预”;一是预感(感性),二是预见(悟性),三是预谋(胆识)。有了这“三预”,就有了应变决策的能力。王永庆50年的巨大成功在此一条。 第二条,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追求“合理化原则”,一切遵守“止于至善”的严细要求。实现“合理化原则”与“止于至善”的要求在于认真负责 、实事求是。王永庆在管理上几乎永不改变的目标,就是把企业引向永无休止地追求合理化的长河之中。 六、如何认识管理的本质 王永庆毫不含糊地说:“管理学的本质是实践。”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实际体验、用心追求,才会有自己的经营理念”。 在此,我想到鞍钢的刘总经理与我谈话结尾时说的几乎相同的一句话:“实践是管理之本”。美国管理大师邓肯更说过一句极端的话:“管理没有原理”。我记得,在GE公司前CEO韦尔奇来京开讲时,在同一天上午张瑞敏拒绝主办方邀请与其对话,而接受了我的采访。他在回答为何不 去时,只是说:“世界球星贝克汉姆给中国国家足球队讲三天三夜,就能解决多大问题吗?”果然,那天拿着两万元入场券的老总,出场时无不摇头。这也大致看到管理的本质是个性化、人性化的企业经营,主要是靠“以我为主”的实践。 七、如何认识IT管理工具 早在1966年,王永庆就提出企业管理要实施电脑化管理,并且特别重视“企业再造”新思想的应用。 他说:“电脑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最大原动力”,“因为虚拟数据较易被电脑识别,企业可以从漏税痛苦深渊中抽身。实现电脑化管理是企业重大改革措施。”“一个能实现 电脑化管理的企业,一定是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企业。” 而台塑的电脑化管理,又必然与企业程序管理再造分不开。 八、大企业如何“活化”机制 台塑的管理体制与西方不同,王永庆根据中国文化传统采取了决策集团体制——集团虽不是法人,但却凌驾下属各法人公司之上,集团绝对是决策与指挥全局的大脑。集团通过一系列工作制度和行政命令,有效地掌控各公司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台塑本身就带有“虚拟组织特征”。王永庆既是集团董事长,又是下属公司董事长,对下属公司实行以事业部为单位的产销一元化经营责任制 。二级公司或事业部是制度、指令的执行主体。它的职能有二:一是设定经营目标;二是实施盈亏自负的独立核算。每个公司或事业部全权负责完成产销各项任务,形成台塑集团所属的250个利润中心和500个成本中心。 为了有效执行集团决策,从集团到事业部都设总管理处、总经理室,王永庆称之为“行政幕僚机构”的行政管理系统。其职能特征是支持性服务,对产销业务没有直接指挥权,但有绝对的建议权和稽核权。这就从上到下形成业务与行政两条线,二者是互动关系,形成台塑特有的“集权决策、分权执行”的基本框架。 台塑管理经过 电脑化试装之后更有力地加强了这种管理体制的效能,发挥着管理操控上的整体化基础作用。 台湾企业界、学术界评价王永庆所创的管理体制,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决策集权、执行分权的管理体制”。其特点是:寓理念于权力之中;寓权力于管理之中;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九、大企业如何“活化”日常沟通 人们常说:“沟通就是管理。”因为如何实现上下持续有效地沟通,至为关键。 王永庆的办法,就是“午餐汇报制度”。尽管不少企业老板也这么做,但谁都没有王永庆坚持得好。王永庆认为:沟通制度决定着执 行的结果和质量。只要领导或部属发现有“异常现象”,领导就要在午餐会上追根问底,问几个“为什么”,一直到提出有效解决办法为止。干部们反映每次午餐会的印象,多是“追问在情理之中,而答案则往往是在意料之外”。 此制度不在本身,而在于坚持与彻底的“止于至善”的认真态度。台塑就通过“午餐汇报”等制度消灭管理上的疏漏和死角。外界人们说:“台塑的绩效是吃出来的”。 实际上,沟通是基础管理,但基础管理决定着企业的成败,更是决定着能否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最重要标志。 十、什么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管理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多地表现在人与人关系的矛盾问题上。王永庆如何对待矛盾? 除了强化沟通,加强上下左右互相理解与支持外,王永庆的成功很重要的在于对化解矛盾的基本认识。王永庆认为人与人对立与矛盾是“划分你我给划分出来的”。如劳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斗争的关系,应该是为公司长远发展共同努力的伙伴,是为消灭贫困共同努力的朋友。要看到彼此的矛盾是分则斗,合则和,“分则两败俱伤,合则共赢”。一切只要认真贯彻实事求是的合理化原则,人或群体之间的矛盾是可以化解的。矛盾是绝对存在的,但斗争则是不可取的。 在合理化原则指导下,取双方共识之长,通过协商与检讨,矛盾不仅没破坏性,还会形成共存共荣的动源。 至于就业矛盾,作为一个企业永远解决不了社会就业问题,但它有责任创造就业机会。如果在企业内部一个人干的事交给三个人去干,似乎做了好事,实际是坏事,长期它将成为企业的灾难。 王永庆认为:对员工只讲“仁慈”,不讲“竞争”与“奉献”,那是虚伪表现。企业领导人要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员工不把注意力放在当前一两年的薪资待遇上,要引导员工为更长远利益去努力,这才是对自己、对企业都是有利的正确的员工薪资观。否则只能 使矛盾激化,影响企业与个人的成长。 他意识到:企业领导重在创造高工薪的工作岗位,让每位员工对自己的责任、使命清清楚楚。只要有了“切身感”,什么都有了。 在王永庆眼中,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给每人发展空间、发展目标、发展希望,实现在企业内要让每个人有“切身感”。这与海尔集团张瑞敏说的“人人当老板”、万向集团鲁冠球说的“每人都有自己的天地,每人都是一把手”不谋而合。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世界十大管理思想精解!
1、德鲁克的思想 为了准确地了解“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过去60余年中对世界的贡献,我愿意和读者一起分享2000年9月我在美国德鲁克档案馆发现的彼得·德鲁克关于《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一文。这篇定论性文章的原件打印在德鲁克的私人信笺上,并有他的亲笔签名。 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 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 官,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 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 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 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200年以前。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其开创的年代应是1954年,彼得。德鲁克所著《管理实践》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彼得。德鲁克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并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 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1973年,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浓缩到一本书中。这本共达839页的浩瀚巨著以其简洁而浓缩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据此,我们可以把管理诠释为:管理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令人惊奇的是,当我在这本书中搜索“责任”这一词条时,发现该书索引中有多达36处谈到“责任”,而竟无一处谈到“权力”。 “权力和职权是两回事。管理 当局并没有权力,而只有责任。它需要而且必须有职权来完成其责任——但除此之外,决不能再多要一点。”在德鲁克看来,管理当局只有在它进行工作时才有职权(authority),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权力”(power)。 德鲁克反复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经理人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 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并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 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和所在单位的事务承担起责任来。 要使员工承担起责任和有所成就,必须由实现工作目标的人员同其上级一起为每一项工作制定目标。此外,确保自己的目标与整个团体的目标一致,也是所有成员的责任。必须使工作富有活力,以便员工能通过工作使自己有所成就。而员工则需要有他们承担责任而引起的要求、纪律和激励。因此,进入德鲁克管理世界的捷径就是从认识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和企业的责任开始。 2、波特的思想 作为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和竞争战略方面公认 的权威,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可称作“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商学院教授”。事实也是如此,在2002年5月埃森哲公司对当代最顶尖50位管理学者的排名中,迈克尔·波特位居第一,可谓声名赫赫。 迈克尔·波特对于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在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他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所谓的“五力模型”,认为: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新进入者的威胁这五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 利能力,并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相应地,迈克尔·波特也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包括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注化,并说明由于企业资源的限制,往往难以同时追求一个以上的战略目标。 中国企业家已经非常善于以低成本的方式进行竞争。按照大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的说法,中国企业在成本方面的固有优势和以低成本方式为主的竞争手段,已使得在某些行业中国内的产品价格决定了其在全球的价格。正如波特指出的那样,成本领先战略的主要风险之一就来自于后来者的模仿。 而出于种种原因,中国企业目前大多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比较低的制造环节,企业的模仿者过多,产品与服务过于同质化,从而形成无奈的竞争格局。 成本竞争的苦果使很多企业家认识到需要新的竞争方式,如产品、技术或者经营模式创新来提高盈利能力与水平。波特为这类战略提供了系统化的思考方式,阐述了企业应该在哪些点上建立竞争力,对于经营实践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对于中国的管理实践者而言,波特战略理论的意义更多在于阐明了企业战略性思考的重要性。企业经营并不是具有杰克·韦尔奇所说的勇气就已足够,中国企业家缺的不是 勇气,而是大胆决策前的谨慎思考,怎样选择最有利的战场、时机和方式进行出击。 波特战略理论被视为80年度主流的战略理论,而商业社会日新月异的化使得其理论在某些方面已经不太适合当今管理实践的需求。如他的战略观念将现有的产业结构视为既定,较少考虑产业变革以及相应如何建立长期竞争优势方面没有论述。 也正因为他假设的产业结构是比较确定的,“五力模型”很难用来分析迅速变化或前景不确定的某些行业。电信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标准的不断变化、政府管制政策的调整,使得产业充满不确定性,很难用波特 的框架预测行业的竞争格局。 
3、哈默尔的思想 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是 Strategos 公司的董事长暨创办人,也是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他是战略研究的最前沿大师,被《经济学家》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 1990年,加里·哈默尔和普哈拉(C. K. Prahalad)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的核心能力》。他认为和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不同,核心产品是企业最基本的核心零部件,而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中的知识和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核心竞争 力实际上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但是如何将这种核心竞争力转化为竞争优势,需要一定的条件。 在两人合著的《竞争大未来》中,哈默尔指出,企业必须打破旧有的思想框架,以积极开放的胸怀去思考、接受不同的经营架构,把握未来趋势、建立战略架构、组织核心能力,从而在创新中掌握竞争优势。在另一本著名的著作《引导革命》中,哈默尔提出企业的创新不是传统上所认为的开发新产品或采用新技术,而是要产生“新概念”。因此企业要积极开发新的概念,并将概念转为现实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哈默尔的主要战略思想在于积极建立并 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尤其要重视这方面的学习。 WTO之后,中国的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从更深的层次上说,这实际上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如何定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前提;在合理定位核心竞争力之后,则是如何发挥这种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充分发挥竞争优势。这需要一种大的战略眼光,哈默尔的战略思想无疑很有指导意义:在具体的战略选择上,人们多关注技术上的创新,哈默尔则认为,概念上的创新要优先于技术上的创新,概念创新可能更有效果。这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4、克里斯坦 森的思想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是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教授,他不仅是个杰出的管理学者,而且是身体力行的管理实践者。 克里斯坦森在研究中发现,许多优秀的企业——曾经被人们崇拜并竭力效仿——最终却在市场和技术发生突破性变化时,丧失了行业领先地位。而导致这些领先企业衰败的决策,都是在它们被普遍视为世界上最好的企业的时候做出的。 克里斯坦森指出,良好的管理是导致这些企业衰败的原因。这一结论出人意料,但却非常合理。这些企业被顾客的意志所左右,勇于投资 新技术,用这些技术向其顾客提供更多他们所想要的那种更好的产品;它们认真研究市场的趋势,系统地将资本投向那些可以保证最佳回报的创新上面。在这样的原则下,积极投资于突破性创新不是这些企业的理智的财务决策,所以绩优企业反而难以应对突破性创新。 克里斯坦森提出了一套突破性创新原则,主要内容是:创建一个围绕突破性技术的新的独立事业部门,不受主流客户的左右,而把自己融入那些需要突破性技术的产品的客户中。 把实现突破性技术商业化的责任,下放给规模恰好与目标市场相匹配的一个小一点的组织,从而更容易对小型 市场上出现的成长机会做出反应。既定的思维模式和已有的知识不足以支持对突破性变化进行判断,因此要有计划地学习所需要了解的东西。 组织潜能(组织运行程序和价值观)的可塑性是有限的。分析组织现有的潜能和缺陷,并创造一种新的潜能来解决新的问题。密切关注市场趋势,了解主流客户如何使用产品,才能在所服务的市场上抓住竞争基础变动的关键环节。 这一管理思想对中国经理人有三个主要意义: 1 突破性创新是宏观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个体经济动力。 2 被广为接受的良好的管理原则,实际上是因时而异 的。克里斯坦森的思想可以帮助经理人员判断,什么时候应该遵从那些广为接受的优秀管理原则,什么时候采用其他原则更合适。 3 在突破性创新原则的指导下,企业管理者可以同时做好两件事情,一方面保证企业近期内的健康运行,同时动员足够多的资源,关注那些最终可能导致企业走下坡路的突破性技术。5、彼得斯的思想 “市场变得像时装、流行色一样不可捉摸,产品更新必须跟上这个‘毫微秒’时代。”被《财富》和《经济学家》誉为“管理学大师的大师”的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学博士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如是说。  彼得斯认为:成功的企业各具特色,但其成功经验却都浅显平常,人人皆知,没有什么“新式武器”。他主张面向市场、面向顾客。企业的所有活动都要围着市场和顾客转,而且要把顾客当成有血有肉的人,热爱顾客,满足顾客越来越特色化的特定需求,对顾客偏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一切以顾客的感觉为依归。 客户服务的思想已经在中国企业中受到重视,这一思想也将成为中国企业生产销售的主导思想。中国的市场已不再是过去的需求单一的市场。顾客需求的多样性要求企业在进行所有经营活动时,从顾客角度出发,秉承顾客至上的信念进行决策, 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企业增长。 竞争的白热化。愈演愈烈的竞争中,产品差别将不再是竞争的主要焦点。客户服务质量将成为竞争的关键,企业的客户服务做得越好,越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上风。 全新销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销售战略强调的更多是“我们的产品与竞争对手不同”,而未来销售时代将是与顾客合作的时代,要合作,就要和顾客站在一起,为了顾客的利益销售,达成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战略,共同分享回报。 6、明茨伯格的思想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zberg)是加拿大著名 管理学家,其管理思想也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和战略管理方面。 组织管理学方面,明茨伯格的主要贡献是对于经理工作的分析,《经理工作的性质》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明茨伯格强调经理工作对组织的巨大作用,指出经理在工作中担任的10种角色: 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明茨伯格第一次从实证角度分析经理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将经理的类型分为:联系人、政治经理、企业家、内当家、实时经理、协调经理、专家经理、新经理。 目前,中国职业经理 人队伍还处在初创期,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作用逐步被认同。这种背景下,明茨伯格关于经理工作对组织作用的分析,非常有助于职业经理人认清自己的价值。同时职业经理人应依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准确定位自己的类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经理在信息方面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的工作占用的时间少了。7、柯林斯的思想 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Collins)曾获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杰出教学奖,先后任职于麦肯锡公司和惠普公司。与杰里.I.波勒斯合著了《基业长青》一书。书中提出了他 的主要管理思想。 “造钟,而不是造时”。柯林斯指出,“伟大的公司的创办人通常都是制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他们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时钟,而不只是找对时机,用一种高瞻远瞩的产品打入市场;他们并非致力于高瞻远领袖的人格特质,而是致力于构建高瞻远瞩公司的组织特质,他们最大的创造物是公司本身及其代表的一切。”大多数中国企业的领导人在“造钟”上都不成功。“造钟”就是建立一种机制,使得公司能靠组织的力量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而不必依靠某个人、产品或机会等偶然的东西。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与规范,企业必须越来越依 靠一个好的机制,包括好的组织结构、好的评价考核体系、好的战略管理等。 “利润之上的追求”与“教派般的文化”。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基业长青》中写到,“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对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利润之上的追求在伟大的公司里,更是被“教派般的文化”灌输。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利润之上的追求”不明确、不具体,动辄就是空洞的大口号。大部分的中 国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教派般的文化”指的是伟大公司必须有很强的共同价值观,这是中国企业成为伟大公司的最大挑战。 “自家长成的经理人”。柯林斯经过研究后发现,“18家伟大的公司在总共长达1700年的历史中,只有四位CEO来自于外部”。“自家长成”的经理人熟悉了解公司文化,更易带领公司进行变革。从国内一些企业的经验来看,内部经理人容易接班,相反“空降兵”即外部经理人接班都不通畅。中国企业应在如何建立内部晋升的机制、如何进行人员培养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使得“自家的经理人能成长起来”。  8、汉默的思想 1993年,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汉默(Michael 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在《公司重组:企业革命宣言》中定义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相对“劳动分工原理”和“制度化管理理论”等传统管理思想,BPR强调 企业内充分发展与合作。核心内容可归结为: “重组”:实行横向集成,实行团队工作方式,纵向压缩组织,使组织扁平化,授权员工自行做出决定,推行并行工程。强调顾客导向:以顾客为中心考虑经营目标和战略导向,根据顾客需求考虑应设置哪些经营过程。 BPR中国企业实施,必须首先具备三个主要条件: 1 管理者和员工素质必须提高。领导者要勇于革新,有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能与公司内外进行有效沟通,深入领悟 BPR的内涵。在实施 BPR后,员工拥有更多决策机会,必须有相应的高素质。 2 技 术层次必须提高。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层次低,生产技术落后。而BPR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也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 3 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营造。BPR也在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而要求营造适宜的企业文化。9、科特勒的思想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是现代营销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他几乎成了营销学的同义词——其经典著作《营销管理》一书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商学院首选的营销教材,其本人也被公认为“20世纪50位最佳管理大师之一”。 科特勒致力于营销战略与规划、营销组织、国际市场营销及社会营销的研究,其最新研究领域包括高科技市场营销,城市、地区及国家竞争优势研究等。 科特勒大约在10年前推出的《营销大未来》(原名《社会营销》)一书将营销理念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营销观念最终推进到“社会营销”阶段。在经济日益全球化、世界更趋多极化、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20世纪末和今天,人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副景象:环境严重恶化、资源日益短缺、人口急剧增长、全球经济紧缩、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公共服务水平下降、艾滋病蔓延、电子垃圾花样百出,等等,所有这些 都是社会营销学面临的课题。科特勒提出的“社会营销”观念,将营销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在中国市场全面向买方市场过渡的情况下,科特勒的营销理论对推动营销普及和企业营销水准的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如今,顾客需求、顾客价值、顾客忠诚、整合营销、营销定位、全球营销等概念在国内已经流传很广,并逐步深入人心,许多企业已经或正在向“顾客导向型”企业转变,一批优秀的企业在全面提升营销能力后已经成功走向了国际市场。 10、科特的思想 约翰·科特(John P. Kotter)是世界领导与变革领域 的权威,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科特最重要的思想有下列两项: 1 领导和管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管理者的工作是计划与预算、组织及配置人员、控制并解决问题,其目的是建立秩序;领导者的工作是确定方向、整合相关、激励和鼓舞员工,其目的是产生变革。 2 企业文化对长期经营绩效有巨大的正相关性,文化变革是耗时且极端复杂的八步骤流程,包括:A.建立更强的紧迫感; B.成立指导联盟; C.形成远景和战略;D.传播变革远景;E.授权员工行动; F.创造近期成果; G.巩固成果并推行更多的变革; H.深植变 革于文化中.以上8个步骤必须依顺序执行,否则成功机会非常微小。 中国企业管理者一向对“领导”和“管理”区分不清,大家口中的“我的领导”或“本公司领导”,其实指的都是管理者,对于名词认识不清,自然扮演不好对应的内涵。 中国企业少有长久的企业文化,当强人退休后,企业随之走向败亡之路,“富不过三代”。科特有大量数据支持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之间关系,值得我们深思反省。 大多数职业经理人对变革的认识仅停留在《谁动了我的奶酪》程度,远远不足以真正推动变革,科特提出的变革的八个步骤是我们必须了 解的。
 现代企业管理的12件法宝
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企业创新中的人性化管理的启示,文中的例子都来自于西方,要真正与我国的企业管理相适应,还需要我们进行适当的改造,先贴在这里和各位一起讨论和思考。 一、抛弃旧管理观念 1、数字指标唯一 旧管理观念的主要表现是:榨干员工的能量,以此创造更多的收入、获取更大的利润。你会听到这些人喋喋不休地谈论数字指标,仿佛那是企业的惟一目的。 2、员工只是经济人 传统管理中,那种把人只看作为一种资源,是管理的对象,被指挥者、执行者的理论。其 实质是只崇拜物,不崇拜人的思维的体现。是建立在把员工设想为经济人的前提下的。 3、干部是一群家长 在企业管理中,传统的“组织人”模式是建立在管理人员的权威性基础上的,这种管理模式主张:只有将员工变成像他们管理的资产一样可以进行预测和控制后,企业管理才是成功的。家长式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奉行上述管理模式的企业也是俯拾皆是。然而实践证明,在选择这种管理模式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注重员工对企业管理的一致性和服从性,不会倡导员工的个人创新意识和能动精神,也不会鼓励员工去承担风险,久而久 之,企业就会陷入一种死气沉沉的管理状态中。这时,有才能的员工往往倍受压抑和排挤,他们的才能和专业技能也受到限制;基层管理者失去了寻求企业发展机遇或创造新设想的激情与动力,他们不关心会发生哪些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做完必须要做的活。现代企业正面临着一种新的竞争环境——不间断地变革和高度不确定性。企业一旦陷入死气沉沉的管理状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然会逐步走向死亡。 二、尊重和关心员工 1、第一条规矩 BMC公司副总裁维尔森强调管理时说:”企业确实需要规矩,但规矩的第一条规矩 就是尊重个人,如果把这一条规矩做好了,一切也就好办了”。 2、员工同时是社会人 其实,企业员工既有经济人,劳动是为挣钱生存的一面,还有社会人寻找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一面。管理也就存在着制约与自律两个方面的作用。积极创造使员工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在全面提高员工素质的前提下,变指挥型、命令式的管理思维为引导型、协调式的管理思维,是高明的选择。 3、关心员工的前途和未来 世界上最大的咨询公司安德森公司原掌门人温白克说”我喜欢那些最善于鼓励企业所有的员工去实施他们自己的目标 的人,而不喜欢向国王一样只会指挥发布命令的独裁者,因为管理真正亲和于员工,不仅要在表面上要于员工的距离拉进,还要真正的关心员工的前途和未来,这包括员工的薪水和股票,也包括员工的学习机会、发展机会。 日本西武集团的“员工自我申报制度”,每年都要填写自我申报表,对自己深造、工种调换、晋升职务的要求,以及对现在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意见。其企业文化是激励员工追求自我实现。 4、关心员工的家人和家庭 尊重员工,不时地关心一下他的家人,问候一下他的家人。只要让他觉得你很真诚,他就会以极大的忠心 和热忱来回报你和你的企业。 雅马哈集团的托儿所……美国里特公司的老幼日托中心,60岁以上和6岁以下的编在一起,互有益处……美洲银行集团设立了家庭事务经理,员工找保姆、父母有病、生日等都找他,聘用条件非常严格…… 员工自助援助队 5、进行一定的文体活动 保健不只是福利,而是竞争力之大问题……三菱电机,每天跳绳三分钟,比赛……旭成化工的周末赛跑,一半以上的参加……微软总部如一个大学校园,运动场、室外就餐区、蓝球场……在著名风景区建疗养院,员工休养……三菱商事,冬滑雪、夏游 泳、31个运动队、17个文化活动小组、俱乐部、体育中心、合同体育馆…… 美国坦丁公司总裁为员工创造了极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公司总部设有专门的橄榄球场地,游泳池,图书阅览室,还有供职工休息的花园和宁静的散步小道等。他规定每周五下午免费为员工提供啤酒。公司还经常定期举办各种酒会、宴会、员工生日庆祝会,同时还举办由女工为裁判的男员工健美比赛等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倾听员工对公司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6、批评莫伤自尊心 尊重员工,不仅仅反映在赞扬方面,当你必须批评你的员工时,你必须考虑时间 和场合,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员工,这样会极端伤害他的自尊心。一般最好在电话中批评员工。这样的“批评”也是尊重,不仅不会使员工产生怨恨心理,还会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努力改进,报效企业。 三、给员工与公平感 1、心理上的公平感 海尔企业文化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给人以公平感,如果不是事实上的公平感,起码也是心里感受的公平感…… 2、政策上的保证 美国联邦捷运总裁史密斯在每个办公室的墙上都张贴了一份新的布告——保证公平对待的政策,该政策具体要求所有主管的 办公室大门应该全天候的敞开,属下可以随时找上司沟通,在他们之间的冲突与问题闹到更高层的主管的面前之前,就可以获得私下的协调。另外,员工有任何不满也可以把它写在意见书上,公司的申诉委员会就会定期加以公平的处理。沙图恩也不断地对所有主管人员提出警告,说该委员会一真密切注意着他们,一旦发现他们以不合理的手段对付属下时,就一律开除,决不定待。 3、公平比公正更重要 只要公平,有些不合理的东西也能忍受。
四、多用表扬与奖励 1、管理的头等大事 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建立自己正确 的(即符合企业、组织根本利益的)、明确的(即不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的)价值标准,并通过奖罚手段的具体实施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应该是管理中的头等大事。 拉伯福说,他在管理实践中有两大发现: 1、你越奖励的行为,你得到的越多。你不会得到你所希望的、要求的、渴望的或哀求的,你得到的是你所奖励的。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可以判定人和动物会做对他(它)们最有利的事。 2、在尝试着要做正确的事时,人们很容易掉入这样的陷阱:即奖励错误的行为,而忽视或惩罚正确的行为。结果是,我们希望得到A,却不经意 地奖励B,而且还在困惑为什么会得到B。 2、经常夸奖 尊重员工,不时地夸奖一下你的员工,肯定他最近的工作,这是促使一个员工更加努力工作的最简单最实惠的方法。 电话与便条。 3、设立爱心奖 在奥克斯,骨干管理、技术人员的自动流失率每年都较低,原因是奥克斯一方面注重人本管理,给予人才以充分的尊重和良好的成长空间,一方面用高待遇打造了一条留人的“长命锁”,终使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 奥克斯的员工待遇一般都不低,为使员工感到“好戏还在后头 ”,公司还采取了额外的激励措施:规定凡是在奥克斯工作满一年的骨干员工,在年终奖发放时,均可同时获得以集团总裁名义赠予的“爱心奖”,以表彰其为企业作出的贡献。员工在奥克斯服务年份越高,爱心奖累计数就越大。像2002年,公司赠予员工最高的一笔爱心奖金额高达30万元。 但是,获赠爱心奖是有前提的:员工必须在本职工作中表现突出,诚诚恳恳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违反公司的的廉政规定,当然最关键的一条,是不能“中途退场”。所以,爱心奖好比是“长命锁”,既能留住员工的心,又可“拴”住他们试图跳槽的脚。 五、运用实在的工具 1、会议纪要 碧玉七星剑最大的“卖点”,是剑身上镶着七颗翡翠;而会议纪要之所以能成为奥克斯“兵器谱”上的第一种“武器”,不仅因为它象刀剑一样是种应用极广的“常规性武器”,而且还由于它在布置工作任务时,特别强调了“七大明确”,使责任人无法敷衍了事。 小程是新加盟公司市场部的一位年轻人,这天早上,他参加了销售部门召开的一个会议,会上提到由他统计一组数据。下午的时候,小程就接到了一份会议纪要。令他大开眼界的是,这份会议纪要与他以前看到的同类文件都不一样,开头很简短 地把本次会议的目的和过程说明了一下,下面就是一张满满当当的表格,详列了一长串会上布置的工作内容及其对应的责任人、完成日期、评审人、评审时间等项目,再加上整理转发人和电脑监控考核人,共组成了七大要素。小程的名字,也在责任人一栏中,规定他必须在2天内完成全部数据的统计汇总并形成书面报告,然后经主管部门的评审人评审合格并签字确认后,交至监控考核人处,作为完成工作的依据。 “这项工作的实施结果,若在评审时未获通过,将仍按未按时完成工作进行考核。所以在经办过程中谁敢掉以轻心?”小程说,“经过这事,我深切地体 会到,一项工作任务如果明确了七要素,责任到人、狠抓落实,就没理由不完成得既快又好!” 在我们的印象中,会议纪要本是一种用得很滥的公文体裁,里面充满了大段的空话和套话,文字拖沓,现实指导意义不大。但它到了奥克斯管理者手中,从目的、形式到文字风格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体现了简效、务实、规范的管理风格。所以,本文讲的第一个故事,第一种“武器”,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一种官样文件,改造成一种很有威力的管理“武器”! 2、工作联系单 工作联系单,适用于公司内 两个地位相仿的部门或个人之间的工作分配,任务的接受过程是平等、友好和非命令式的。但你若拒绝受理或逾期不办,它就会显示出其柔中带刚的强硬一面。这一点使工作联系单很象是武器中的软剑,一旦施展开来,绕指柔顿成百炼钢,教人不好招架。 正如没多少人敢领教软剑的威力一样,工作联系单也轻易不会遭到拒收。因为单子上除印上了被联系部门名称、填单部门名称、联系事宜、处理意见等填写项目外,还强调了一点:对工作联系单,任何被联系部门都不得拒绝处理。如果拒绝,则必须在“处理意见”一栏上注明“该工作事宜非本部门工作责任范围内 ”字样。如果既不处理也不注明,则填单部门可向上级部门投诉。 公司技术部的小魏接到了一份来自开发部的工作联系单,请他在3天内提供一项技术方面的援助。小魏表示他答应接手这项工作的原因,倒不仅仅是担心不这样做会遭到投诉,而是“公司各部门之间总免不了会有工作联系,即总会有一些工作需要在其他部门协助下才能完成。今天技术部找我联系工作,明天我或许也会有工作需要得到他们的协作。这种协作是相互的,目的是共同把公司的事情办好!” 所以,本文所说的第二种“武器”,也不是工作联系单,而是协作。在一个提倡协作精 神的企业里,许多繁复、涉及面广的工作,通过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积极配合,总是能很顺利地得到解决。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协作的威力就有这么大! 3、“三分析三不放过”活动 怎样才能彻底解决企业内暴露的产品质量问题或管理缺陷呢?奥克斯集团的绝招,是祭出“连环炮”——三分析三不放过活动,一“轰”到底,务使最终水落石出、显现成效。 近期,该公司生产的某批次奥克斯空调被发现存在压缩机配管一致性较差的问题。公司遂召集有关职能部门和责任人,深入分析此起质量问题的危害性,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不合 格品一旦出厂,不仅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将损害用户利益,接下来分析配管一致性差的原因,层层追溯,明确质量责任,找出漏洞;在此基础上,分析应采取的措施,经技术部的评议通过后,即付诸实施,及时改进不足。整个活动过程真正做到了“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质量责任未明确不放过,纠正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一举使成品抽查合格率达到100%。 三分析三不放过活动也被用来医治一些管理上的“痼疾”,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缜密。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到,它整个的实施过程是循序推进、环环相扣的,有“连环炮”的绵厚后续力和强劲攻击力 ,故尔使问题的处理不致浮于表面或半途而废。 4、一本20页小册子 这些关键词汇出现在海尔员工随身携带的钱夹般大小的小册子中。小册子有20余页,内容简练而清晰,远比咨询顾问撰写的冗长的报告更能体现公司的竞争战略和经营方式。 六、倡导走动式管理 1、日本企业的例子 这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种创新管理方式,它主要是指企业主管身先士卒,深入下去,体察民意,了解真情,与部属打成一片,共创业绩。 这种管理风格,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如: 主管动部属也跟着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名誉长士光敏夫采用“身先士卒”的做法,一举成为日本享有盛名的企业家,在他接管日本东芝电器公司前,东芝已不再享有电器业摇篮的美称,生产每况愈下。士光敏夫上任后,每天巡视工厂,访遍了东芝设在日本的工厂和企业,与员工一起吃饭,闲话家常。清晨,他总比别人早到半个小时,站在厂门口,向工人问好,率先示范。员工受此气氛的感染,促进了相互间的沟通,士气大振。不久,东芝的生产恢复正常,并有很大发展。 投资小,收益大。当今世界,人们都在努力提高企业效率。走动式管理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技术,就可能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看得见的管理。就是说最高主管能够到达生产第一线,与工人见面、交谈,期望员工能够对他提意见,能够认识他,甚至与他争辩是非。 现场管理。日本为何有世界上第一流的生产力呢?有人认为是建立在追根究底的现场管理上。其实,日本企业的主管及其幕僚们每天要洗三、四次手,原因是这些人的手是在现场东摸摸、西碰碰弄脏的。主管每天马不停蹄地到现场走动,部属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 “得人心者昌”。优秀的企业领导要常到职位比他低几层的员工中去体察民意,了解真情,多听一些“不对”,而不是只听“好”的。不仅要关心员工的工作,叫得出他们的名字,而且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这样,员工觉得主管重视他们,工作自然十分卖力。一个企业有了员工的支持和努力,自然就会昌盛。 2、麦当劳的例子 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克罗克是美国有影响的大企业家之一,他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走动式”管理上,即到所属各公司、各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麦克唐纳公司曾有一段时间面临严重亏损 的危机,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官僚主义突出,习惯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划脚,把许多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于是克罗克想出一个“奇招”,要求将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都锯掉,经理们只得照办。开始很多人骂克罗克是个疯子,不久大家悟出了他的一番“苦心”,纷纷走出办公室,开展“走动式”管理,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为盈,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七、知道员工的错因 员工做了蠢事,是因为: (1)、管理层不知道更好的办法,要他们这样做。 ( 2)、他们蓄意想这么做,因为他们不知道有更好的办法。 (3)、他们糊里糊涂地这么做了,因为他们不知道有更好的办法。 “他们不知道有更好的办法”这一共同因素,既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谁要是摸清了员工(包括企业业主和经理)不知道的东西,谁就得到了解决这一导致企业失败的共同根源的钥匙。 八、好干部的新标准 1、三个“办”字 各级管理干部都应首先抓好自身作风建设,树立“由我来办”的工作态度,“马上就办”的工作效率,“办就办好”的负责精神,为员工创造一 个言路畅通,有话敢讲,有求必应,求而有获的环境。 2、亲自当老师 国外的大公司如CE电气、通用汽车等公司总裁都直接为企业员工编写教材,亲自讲课。 在三尺讲台上,许多优秀的企业家展现出教育家的风采,如海尔总裁张瑞敏在哈佛讲台上讲授海尔“激活休克鱼”的企业疗法,就是其教育家风采的展现。在这些讲学内容中,企业领导者们通常都跳出了企业自身的狭义领域,在世界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的范围中来描述自己的企业,并从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的高度来理解,使员工们往往产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之感。 3、定期接受批评 为了提倡高科技企业所需要的领先文化,英特尔公司的首席行政总监安迪 格罗夫对经理们说:“如果在过去两周,没能好好挑剔老板,你就没有好好工作。” 九、好员工的高标准 1、罗文式的员工 只要指出任务是什么,他就能千方百计地完成。 2、“五美元一桶” 从小事做起,爱企业……成了董事长…… 3、35个电话 负责到底的精神…… 4、员工解决的大问题 仪器裂纹……多功能文具盒……小狗伸 舌……积极参与员工建议活动(下面专谈)。十、建设相应的文化 1、具有共识力和凝聚力的人事环境 正如美国管理学家法兰西斯所言:“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却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奉献。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企业家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设置而做到”。实际上,人们进入企业,并不是简单的来挣一份工资,寻找一份收入,而是把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最有价值的生命奉献给了企业。因此,人们实际上是在寻找一种氛围,寻找一种人事环境,寻找一种价值理念 ,寻找一种能够发挥自己长处的环境。因此,如果不能构筑一个具有共识力和凝聚力的人事环境,就不可能是一种成功的管理模式。 2、从狭义的文化建设开始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最重要的体现方式之一,是企业形象策划中最富有魅力的内容之一,公认的企业文化有以下几个内容要素: (1)、企业共同价值观。它有效地制约着一个企业的经营决策、领导风格、员工作风。 (2)、企业礼俗。它是一个企业公认的常用的礼节和仪式,可以起到明确职责和行为规范的作用,可以营造出一个优良的企业内部环境。 (3)、企业英雄人物。他与外界社会公认的英雄人物是有区别的,他主要是体现企业价值观及企业礼俗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员工心目中纹路清晰的的精神支柱。 (4)、企业文化传播网络。指企业通过自己的广播、电视、报刊及“小广播”、“消息灵通人士”,将企业文化及它所引发的一切消息动态及时传达给每一个员工,必要时外界传送。 十一、全员脑力大开发 1、成本很低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花费数千或数万元的奖励金若能带动全公司员工脑力激荡的风气与文化,且做好提案效果的评估与资料库的运用,这些 成本是微乎其微的,只有员工积极提出创意,公司才能获得突破性的成长,切不可认为此为员工的份内工作而不予奖励或大幅削减其应得奖金。 2、把你的点子大声说出来 英国的著名企业维京集团是一家年营业收入高达30亿英镑的大企业,企业创始人兼董事长理查德 布兰森建立起一种“把你的点子大声说出来”的创意机制。这种机制包括:该公司所有员工都知道布兰森的电话,员工一有好的构想,就能通过各种渠道让他知晓。每年举办的一次“家宴”,为那些想要贡献创业点子,平时较不易碰到布兰森的员工制造了毛遂自荐的机会,“家宴”为 期一周,参加人数多达3500人。集团旗下的每一个企业都有一套可以使员工点子上达的“渠道”。如财务服务机构,常务董事在当地一家餐厅常年预留8个空位子,任何员工认为自己的新点子够好,都可以申请和常务董事共进午餐,在用餐时商讨创业大计。成立事业开发部和特别审查委员会,以确保好的构想付诸实施。事业开发部门还以紧迫盯人的方式,逼着全公司各阶层经理人向员工收集好的构想。另外,维京集团还有一个性质接近总部办公室的机构——“维京管理团队”,协助新事业的实际开发作业。在这一“创意机制”的激励下,维京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了 极大的调动,各类点子层出不穷,如维京新娘公司,维京日益壮大的国际互联网事业,都是员工向布兰森提出的建议。 3、创意提案库 最好的企业创意应用方式,是构建一个“创意提案库”,通过营造全员提议的企业文化与环境,激励全公司全员脑力激荡,以培养公司员工,无时无刻不在动脑,积极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的习惯,并藉以汇集每一位员工的创意,由点至线乃至于面的创意联结与累积,构建一座丰沛的创意库。 创意库是一种创意的交流与累积,随着创意不断的激发与累积,资讯库的内容将愈来愈丰富多彩。富有全方位并具新 意的创意与想法,不论是天马行空或是实际的节省成本方案,都是公司的创意宝库,是弥足珍贵的无形智慧资源。 4、及时反馈与回复 在培养员工积极提出想法与建议后,更重要的是整理与运用的功夫,最好归档与整理,专案经理在员工提出提案后,应立即予以回应(最好在三天之内),若该提案已重复提出,则应将原提案人的资料告知,虽因创意已重复而无法给予奖励,但仍应感谢该员工的提案与对创意提案制度的支持。 5、开放性查询架构 在整套制度施行中仍有许多应注意事项,首先,“开放性查询架构”是整个全员 脑力激荡的精髓,每个员工都应能自由地查阅公司内创意库的资料,藉以从前人的创意中,寻求创意激发的来源,虽然可能因此而增加了资源外泄的危险,但为了工作的突破与创新,仍应以开放性的系统为佳。 6、全力保卫原创者 为求源源不断的创意,切不可将之据为己有,称自己亦早有该想法。只要企划的内容源自该创意提案,即使只是部分取用,都应按比例给予原创者奖励,否则若扼杀原创者的心血,制度将名存实亡。 7、奖赏与激励 3M公司有一整套激励(好的创意)的办法,如果谁的某个好创意被公司采用了,谁 可以立即休一年的假,到世界任何他想去的地方旅行,而该产品将来产生的利润,还有他的一份。 更富创意的奖励办法是,公司里的某一个员工在提出一个开发新产品的方案后,便由他组成一个行动小组来进行开发,薪金与晋升和这种产品的进展情况挂钩。 8、根本上的认识 企业的本能就是要使自己的产品(包括某些服务)过时变旧,如果我们自己不这样做,我们的竞争对手会迫使它过时。 十二、研制特种化武器 1、访问竞争对手 美国斯图公司为培训和教育中层干部成为零售业务和竞争分析方面 的专家,采用了很独特的方法,就是访问竞争对手。斯图公司经常挑选一个与自己商店的经营有相似之处的竞争对手作为访问对象。去访问时,不管是远是近,中层干部也会带上15个下属一同前往。为此,公司还专门设计了定员15人的面包车。当这些下属随着中层干部出发时,就意味着他们参加了一个“主意俱乐部”。他们的挑战是:谁能第一个从竞争对手的经营管理中受到启发,提出对本公司有用的新思想?每个人访问回去返回后都必须立即谈出自己的想法。从竞争对手那里获得的新思想… 2、幽默与趣味 美国有一个公司设立了感谢周,员工 把球掷向编了号的目标,投中哪一号,就会有相应的一位高级主管掉进水池中,引来围观者哈哈大笑。 美国某公司在公司三天度假开始时,先由总裁一本正经地读公司的策略、报表,读到一半时总裁大吼:“全都是些狗屁不通的东西!”,然后把那些东西全部扔掉,宣布度假开始,下面的员工干部们开心极了。 在科罗拉多州,美国某公司的100优秀经理坐在椅架上由人们抬到山顶,同时在山顶上颁奖,录影,令其久久难忘。 3、管理智能化 在企业实现信息化的今天,集团总裁可以在电脑上搜索寻找自己想要查看的各方面 信息,而当企业管理决策智能化后,集团总裁打开电脑并进入MAS系统后,既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查询信息,同时有一个重要信息分层分类提示窗口,告诉集团总裁今天有哪些重要事项应该考虑,有哪些重要信息必须浏览。这些重要信息提示必定是由MAS系统在全部信息中按一定的规则自动分析、识别和选“优”的结果。 4、不要内部竞争 废除夺去人们工作快乐的措施,如年终排名或评估等,内部竞争只能带来浪费和内耗;建立企业内双赢的合作机制。研究,设计,销售和生产部门的人员必须作为一个团队,共同预测生产质量问题和服务质量问题 ; 5、干部每月推荐一篇好文章 学习没有,学得怎么样。 企业生存的10道护身符
许多人一听到办公室政治,第一个反应就是避之唯恐不及,不愿卷入办公室的尔虞我诈里,遗憾的是,有这种想法的人,并没有认清自己跟其它人身在同一条船上的事实。 那些想要明哲保身、图个耳根清净的上班族,最后的下场不只是求仁得仁,远离是非圈,甚至可能连工作都莫名其妙丢了,还搞不清楚为什么。你大可不必跟着别人惹事生非,但千万别以为洁身自爱就可置身事外,因为办公室风暴从来就不长眼睛。 第一道护身符――办公室政治没有台风眼 忌:置身事外、漠不关心 宜:与人为善, 耳聪目明 很多人抱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心态在看待办公室政治,以为只要能独善其身就可以远离是非,但实情是,地球上没有真正的中立国,办公室里也没有可以明哲保身的人,只要身在办公室里,就是处在暴风圈,没有所谓的「台风眼」可容藏身。 很多人天真地相信,只要自己专业过人,工作脚踏实地,又不惹事生非,总有一天老板会注意到我这块璞玉,但最后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专业不是升迁的唯一指针,躲在计算机后面,不与同事交流,不会让你成为领导者、管理者。 又有些人说,办公室政治是高层才有的勾心斗角 ,跟我们这种基层的员工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事实上,管理阶层有管理阶层的政治学,基层员工也有基层员工的政治考题。 组织既然是人的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先级和利害关系,如果学不会如何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别痴心妄想平步青云。 上班族应认清办公室政治没有旁观者的现实,这是一场你不下场参赛就会自动被判出局的游戏。想要独善其身的人,下场可能是被大家遗忘,甚至哪一天你就得卷铺盖走路。 我们绝对不是鼓吹上班族在办公室里兴风作浪、每役必与,你可以不必下场打混战,但却必须保持消息灵通,随机应 变。 
 第二道护身符――你成就了团队,团队也会成就你 忌:公然搞小团体 宜:努力储蓄人脉存折 前阵子岛内知名会计师阮吕芳周领着109人的团队跳槽,引起会计界一番震荡,阮吕团队业绩占旧东家众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八分之一,每年签证收入高达1.8亿台币。这是个人与团队相得益彰的最佳例证。 要不要在公司里搞小圈圈,一向是个难解的两难习题,孔夫子云:「君子不群」,但团队工作本来就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想要飞黄腾达没有班底的帮助,将很难成事。要认清团队的成功,就是个人的成功,个人对 团队的贡献度愈高,在团队里的份量也愈重,另外,切记将功劳与荣耀归于团队的伙伴。 如果你是个还搞不清楚状况的新人,别急着建立自己的小团体或是加入别人的小圈圈,万一不小心犯了高层的大忌、踩了别人的地盘,甚至选错边站,那就别想在办公室里混得下去。首要之务是先弄清楚公司里的党派生态,良心的建议是跟每个同事都保持良好关系,尽量不要被贴上派系卷标,除非环境里朋党的强弱分明,那当然要选择「西瓜偎大边」啦! 第三道护身符――口水即祸水,当心祸从口出 忌:搬弄是非,散播流言 宜:不过问 他人私事,不张扬个人隐私 小心别在办公室谈论自己的私事,或是在同事间散播别人的八卦,这两种行为都会不自觉把自己推入危险的境地。但你绝对应该张大耳朵,封紧嘴巴,「有耳呒嘴」不只是大人教训小孩子的话,也是办公室丛林的生存法门之一。 八卦一向是同事间联络感情最佳的共同话题,尤其在茶水间、洗手间这两间「谈话室」里,往往是众家流言的最大集散地,也是大家说老板坏话的「秘密花园」。然而,就算你在办公室受了多大冤屈,苦水满腹,都不应该向同事诉苦,原因有二,牢骚如同狐臭,人人避之惟恐不及,没有人有义务当你 的情绪垃圾桶;其二,办公室不是你找心理医师的地方,有些人会以为互相交换心事是两人结盟的保证,但万一有一天两个人不再是朋友呢?过去的秘密可就成了对方手上的把柄了。 因此,不论你跟老板私交多好,或是心结多深,都不要在公司里张扬。如果你条件不错,工作认真,也交出漂亮成绩,一定不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被归因于跟上司的「特殊关系」吧!万一你跟上司之间有误会或摩擦,被有心人知道了,难保不会成为被利用的话题或炒作的题材,两者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 八卦可以多听,但不能多讲,最好只进不出。所谓「祸从口出」,口 水是名符其实的「祸水」,不管是泄露自己的私事,或转述听来的是非,都可能让自己陷入言多必失的危险,更要不得的是以成为八卦中心为荣,到处打探小道消息,当心变成被利用的对象还不自知。第四道护身符――扛责任,但别背黑锅 忌:推托卸责,脚底抹油 宜:在适当时候勇于承担责任,展现解决问题的诚意 虽然恨得牙痒痒,你不得不佩服某些同事的高明,他们练得一身好推手,总是能轻松把工作、责任推得一乾二净,就像泥鳅一样地溜手。职场上一定会有劳逸不均的现象,你也不能保证自己在工作上从不犯错,这时责任的归属 常会造成同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如果错在自己,良好的态度可以弥补一切过失,但千万别急着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当你说「都是你的错」时,别忘了伸出去的只有食指,而另外四指却指向自己,最糟的莫过于自己犯了错还企图掩盖事实,撒一个谎,得用一百个谎来圆第一个谎,谁有把握每一个谎言都能编织得天衣无缝呢? 人不可能不犯错,你的老板也知道这件事,某些时候,勇于承认错误反而会给同事、主管留下深刻印象,建立负责任的形象,但认错也要适可而止,若不分青红皂白乱认一通,恐怕变成黑锅大王,成了办公室里的小可怜。 有时帮 老板背黑锅,也不失为以退为进的方法,但这黑锅怎么背?帮谁背?都是学问,黑锅背得好,哪天老板翻身,你也跟着鸡犬升天;但若遇人不淑,碰到黑心的老板,要不认栽赶快走人,要不只能无语问苍天了。 第五道护身符――你是职场亮点,还是暗点? 忌:一人独揽全部功劳 宜:善于表现、适时邀功 挑选LCD屏幕时最怕买到有亮点或暗点的瑕疵品,但在职场上,不怕成为明亮的超新星,就怕变成不亮的白矮星。想成为职场上的「一等星」,自然要多下点功夫提高自己的能见度。 如果你自认是职场千里马, 千万别再傻傻痴等伯乐的出现,天真地以为埋头苦干终能一举成名天下知,要知道这年头伯乐也常面临自顾不暇的困境,或者也在苦等他们的伯乐。适度为自己制造「出锋头」的机会,有助于开展个人事业的康庄大道。 所谓「人要衣装、佛要金装」,现代社会所有商品的销售多少都要靠包装,何况是竞争激烈的职场,你总不希望自己「做到流汗」,被别人「嫌到流涎」。当你做出某些成绩或经过努力而提前完成任务时,可别忘了做做个人公关,会议场合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舞台,适时掌握发言机会,展现个人能力,要能发出声音才能引起老板的注意。 但锋头太健,则可能招致嫉妒,适时把人情做给同事可以赢得好感,也算为自己买张保单,「有福大家享,有难自己当」,跟老板邀功时,把功劳归诸团队和上司,再巧妙提到自己的贡献,老板记得你,同事感激你,下次有机会,你的亮度就展现出来?!不要害怕别人批评你好大喜功,如果努力没被同事、上司看到,那你才该担心自己的才华被埋没。 办公室政治难精通,却不复杂,简而言之,就是广结善缘,你大可不必跟着别人惹事生非,但千万别以为洁身自爱就可置身事外,因为办公室风暴从来就不长眼睛。第六道护身符――把同侪当队友,而非对手 忌:排挤人者,人恒排挤之 宜:多一友不如少一敌 同一个办公室里有年龄、条件相仿的同事实在是件很讨厌的事,人人都会把你们两个人拿来比较,本来没有心结的慢慢也会感染不自然的情绪。其实办公室里同事间本来就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若换个角度想,以健康心态看待竞争关系,当同事能力愈来愈强,等于是在无形中促使你提升实力。更何况,在全球化时代,本来就不应该把眼光局限在一个屋檐下的同事,而应该将全球的精英视为真正的竞争者,如此一来,自然就不需要把同事当「冤家」看待了。 器量狭小、排挤同事的 人,一定也会遭到其它人的排挤;把同事当作阻挡前途的障碍,一定难以在办公室里立足。对于在办公室里跟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人,不妨试着去赞美他,或请他帮一个小忙,往往可以神奇地化解彼此之间的敌意,在职场上,减少一个敌人的价值胜过增加一个朋友。 更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将能量放在挑战更高的目标上,真正的敌人永远等在你视线以外的地方伏击,何不把在内部竞争的力气省下来向外发展? 第七道护身符――野心可以有,不必露 忌:夸夸其言,四处放话 宜:高表现,低姿态 人人都想出头天,但在 办公室里若过分显露自己对事业或职位的野心,无疑是公然挑衅同事、上司,使同事对你提高戒心,就是老板也要担心你是不是暗中觊觎他的高位,对你百般提防,甚至把你架空、外调。 树大招风,企图心强烈是好事,野心可以有但不可露,事事强出头、求表现,反而会招致异样眼光,你可能会不解,表现积极难道有错?基本上,积极是值得鼓励的工作态度,但应该表现在分内的工作上,若积极到捞过界,抢了别人的工作,会让别人觉得在公司的地位受到威胁,看不过去或心眼较小的人,甚至会暗中扯你后腿、耍些小动作阻挠你的工作进行。 野心人 人有,可惜升官的事一向是僧多粥少。最好的方式是称职地做好分内之事,保持卓越的表现,但尽量维持低姿态,不要给别人威胁感,「能人」能在做大事上,而不在大话上。第八道护身符――伴君如伴虎 忌:逢迎拍马,阿谀谄媚 宜:不卑不亢,勇于沟通 坊间许多书标榜「如何管理你的上司」,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不要害怕面对上司、不要害怕沟通、不要害怕冲突。 在老板面前,不必自觉矮人一截,与上司沟通,只要考量「天时、地利、人和」,多半出师必捷。所谓天时是「时机」,别挑老板正在气头上时找他谈事情,只会 白碰一鼻子灰。地利是「场合」,若是不适宜在公开场合谈论的事情,最好私底下找老板有空的时间,或利用中午邀老板到外面共进午餐。人和是「话题」,先了解老板的个性,才知道施力点何在,花最少功夫达到最大效果。 此外,别以为只有当众吐老板的槽才是挑战老板权威,当老板骂人时,你的解释有时反而只会让他的火气更旺,有的时候当老板怒火攻心、骂不绝口时,嘻皮笑脸地对他说一声「谢谢!」反而能让他霎时转怒为喜。 所谓「高处不胜寒」,身居高位的老板有时也会感到孤独,也会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如果能从老板的角度设身处地着 想,说不定会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让老板视你如亲信如知己。 第九道护身符――越级表现,越急越慢 忌:急功近利,犯权侵位 宜:慢慢来,比较快 如果你有个看起来能力不怎么样的上司,非但不能帮助你在事业上成长,还卡住你的升迁之路,实在叫人跳脚。若他感觉到你是他潜在的敌人,恐怕还要处处跟你作对,沉不住气或一心力求表现的人,若自恃才高,可能会想越过上司直接跟老板接触,在西方国家这样的行为并不少见,也许还被组织所鼓励称许,但在东方社会,可是犯了兵家大忌。 你越级向老板提出自 己的企划构想,以为老板会对你的勇气和才气另眼相看,殊不知这么一来,得罪上司,同事不齿,老板还觉得你企划构想也不怎么样,落得里外不是人。 有些角色是只有坐在某个椅子上的人才能扮演的;有些决策,是只有具备一定身分的人才能决定的;有些场合,是只有某个阶级的人才能领风骚的,若想越级表现,恐怕只会适得其反,不如将自己在组织里所应扮演的角色,做恰如其分的演出,等待属于自己的灯光亮起。 第十道护身符――适应天外飞来额外工作 忌:怯于说不,白做奴工 宜:标清底线,妥善评估 当上司交代 你不属于份内的工作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他认同你的能力,给你超越职位的挑战;另一种则是他假公济私,把你当小妹使唤,要你帮他处理私人的事。 理想的状况是,你做了份外的事,而且表现得很好,将来得到应得的回馈,如新的职位或新的工作机会,或者你私底下帮了老板的忙,将来他会还你一个人情。但事情也有可能发展不如想象的那般美好,比如你接下了额外的工作,以为会就此获得老板赏识,结果老板却是抱着不用白不用的心态,或是把你当成免费的菲佣,替他接送小孩兼临时褓姆。 也有可能同事私底下情商你帮忙,你不好意思说 不,担心拒绝会影响人际关系,以为这样可以巩固同事情谊,一次两次以后,对方却食髓知味,存心占你便宜,令你后悔莫及。 私底下帮忙,只能偶一为之,而且要让对方清楚知道你是卖他一个人情,不能养大他的胃口,该拒绝时,还是要明白说不,当对方知道你的分寸底线何在,自然就不会再三试探。 有一种情况,是即使没有报酬你也应该去争取的分外工作,那就是当你想要争取某个职位,却没有相关背景或任何优势的时候。比如你现在只是一个总机小姐,但你想成为公司的业务人员,你大可以向主管表达愿意不支薪分担业务工作,当你具备一定 经验、也向该部门主管证明你的能力后,自然有机会转任正式业务。 管理员工的三种力量
 一个企业,不管它是属于哪种类型,影响员工行为的都有三种力量――制度、管理和文化。这三个东西从不同的侧面影响着组织的个体行为及其结果,它们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第一种力量:制度。不管企业大小,首先必须建立制度。我国古人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就算是两个人合伙开公司,也要约法三章,对不对?何况对于一个人数众多的公司,假如没有了制度,怎能保证大家步调一致?  这里说的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为准则,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作什么; 二是工作标准,即应该怎样做,包括岗位作业标准及业务流程。前者是强制性的,后者是指导性的,两者应当互相配合,相辅相成。  第二种力量:管理,具体的讲是指员工上司即主管的管理行为。一个企业有了制度和程序,难道就能运作起来了么?显然不是,当然还需要组织各阶位上的管理人员发挥作用才行。  主管的管理功能大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控制,一个是指导。控制是指,主管人员依照公司目标、制度、标准和程序,对部属的工作进行安排和监控,使部属的工作在预期的范围内进行运作,以期达成工作目标。当然只懂 得控制的主管算不上一个称职的好主管,一个称职的主管还应当懂得指导。指导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导部属怎样正确地执行标准规范以及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二是例外事务的调整与指导。我们应当懂得,制度和标准是死的,而现场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有的时候如果按照“标准”做就可能发生问题,这时应当怎么办?员工只可以按规定做,而主管则应当依据经验和“例外法则”(譬如公司核心价值观、客户导向或趋利弊害原则等等)作出判断,对部属的行动做出调整和指导,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第三种力量:文化即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无论 怎样的下定义其实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的看待和运用才是最重要的。笔者在这里必须澄清一个错误的观念,在管理界许多的专家主张说,构建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是大企业的事情,这完全是一个误导。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那个民族精神和物质文明的传承,同样的道理,一家公司的文化当然是这家公司精神物质文明的传承。企业文化不是写在墙上或者是文件的表达形式,而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的东西,不管你是否承认,它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每一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客观事实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给企业以好的导向,不好的企业文化则会 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或更有甚者可能会毁掉一个企业。而且,形成一个企业文化的主导因素往往是这家企业老板的价值观、习惯与修养。老板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部属员工的情绪和行为,老子说,一言能兴邦也能毁国,说明领导人的言行极其重要。所谓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种力量中,制度和管理是有形力量,文化是无形力量;制度是基础是硬件,文化是动力是软件,管理是桥梁,制度和文化透过管理(人)发挥作用;制度、管理、文化就是一个系统,它们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缺一不可。我们忽略了 哪种力量的存在和影响都将是不明智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认知和承认它们的存在,而且,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用心构建这个系统,通过不断实践、调整,以实现三者的最佳动态的配合,这才是我们的管理者所需要考虑的。  制度、管理、文化是管理员工的三种力量,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三个层次。  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低层次,执行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基层员工,因为基层员工的管理职能是作业。员工按照规章或规范做事情,规规矩矩,人众才能步调一致,产品才能减少差异,工作才能减少失误,才能达成工作目标。一个企业必 须管理制度化,但制度化的管理绝对不是好的管理,这是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的观点,我赞同。因此仅有制度化的管理远远不够,还必须有管理和文化相配套。  管理的中级形式就是企业的干部即主管人员所实施的管理,这也说明管理是干部的职责。老板一般不应当直接干涉或参与管理,否则干部将无所适从,公司运作将发生混乱。  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这是因为企业文化靠老板发起,是老板的责任而不是干部的责任。请试想一下,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了老板,没有的老板的认同、参与和支持,仅凭着人 力资源部门在咨询师的指导在那里穷捣鼓,无疑是徒劳无功的,必将使得企业文化建设走入死胡同。  认识了这些道理,了解了事实真相,管理就变的轻松愉快而有效率了.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为了达到最快的下载速度,推荐使用快车下载本站软件,千万不要使用迅雷下载,因为迅雷下载有很多问题。
* PDF文件请使用foxit pdf阅读,PDG格式为超星阅读器格式DJVU格式,电子书制作视频教程,如何将电子书放在手机上看,重复下载不会重复扣点的前提是:用户登录后不能退出去。如果退出去,就有可能重复扣点。
游客每天只能下载50个免费电子书(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会增多下载免费个数,因为每人下载阅读50本书已足够)。如果要继续下载更多,必须进行游客下载点数充值
下载前请先启动迅雷软件,如果还没有下载,那就请赶快安装迅雷。这样才能顺利快速的正常下载。
* 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 版权说明:所有电子书均为3~10年以前的电子书,大部分为5年以前的电子书,本站绝无最新出版的电子书。但仍旧存在很多经典、精彩之著作。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