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2011常州中考语文模拟卷1.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87.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4-23 08:25:30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2011常州中考语文模拟卷1.doc介绍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卷1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或加点汉字的拼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2分)
摘自《》200年2.默写。(6分)
	⑴▲       ,。⑵,▲       。
	⑶▲       ,。⑷,▲       。
⑸:“          ▲          ,▲          。”
3.选出对《》的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2分)【▲  】
4.下面是某同学的作文片段,请仔细阅读后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修改。(4分)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我没有去感受大街上车水马龙的田野风光,也没有去感受亲戚朋友相聚一起的温馨情意,这个腊八节静密得不可思议。空荡荡的房子里,孤独正在蔓延,一点点,一丝丝侵蚀着我的思念。我不敢开灯,怕灯光太白亮太空旷,怕它带给我孤独和寂寞。我宁愿在黑暗中回忆,回忆以往的腊八节,母亲那刮静的笑容;慈爱的话语和忙碌的背影。细细想来,这真的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腊八节。
⑴删掉与文段中心意思不一致的一个句子。(1分)
⑵文段在标点、语法、文意等方面还有多处错误,请选择34处在原文上加以修改。(3分)
5.(2分)
6.。(4分)
▲                                        
(2)如果班会上举行“中学生与低碳经济小论坛”,请结合材料写一段发言内容,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作相关阐述,60字左右。
                                    ▲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独一无二的指纹》一文,完成7~8题。(共5分)
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受遗传影响,每个人的遗传基因均不相同,所以每个人的指纹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警察在犯罪现场找到罪犯留下的指纹,而它又和某一指纹档案中的指纹相吻合,那就立刻能确定罪犯的身份了。当警探们检查一个犯罪现场的时候,幸运的话能发现肉眼可见的指纹,如沾了血迹或油污后留在物件上的指纹,这样他们只需拍摄下指纹的照片就行了。但更多的时候,指纹是隐蔽或难以分辨。对这样的指纹有两种方法能将它们变得清晰可见。如果指纹是印在硬物上的,如木质或金属物件,就可以在上面洒一些极细的粉末(粉末的颜色必须与物件的颜色不同),然后用柔软的小毛刷轻轻刷几下,这样,留在物件上的粉末就能将指纹显现出来。如果指纹留在纸张、皮革等较软的物品上,必须经过化学处理才能在化验室显形。常用的化学法有:碘熏法。就是使用碘晶体加热产生蒸气,它与指纹残留物产生反应后,便会出现黄棕色的指纹,然后立即拍照或用化学方法固定。
现在,利用一种名为“红外光谱成像”的精密技术,可在用胶带提取到的指纹中找到爆炸残余、毒品以及化妆品成分,还可以凭指纹中尿素(汗液成分之一)的含量判别出嫌疑犯的性别,因为总体来说男性的汗液分泌比女性更旺盛,所以释放的尿素也更多。如果使用更为尖端的技术,甚至能分辨指纹里所含的氨基酸成分,这将有助于了解嫌疑犯的饮食习惯,比如是否是素食者。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0年第2期)
7.。(2分)【▲  】
A.。
B.。
C.。
D.。
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分)【▲  】A.。
B.文。
C.。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上下文,简述“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想,而恰恰在这一面钢铁盾牌面前,金钱折断了蜡做的枪头”这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简要阐述你对末节中“精神才是人类最大的财富”这句话的认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苦痛者的天籁》(作者:马德)一文,回答12~16题(共15分)
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我有点讨厌父亲,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 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父亲真没出息。
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但父亲很少上白班。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
父亲说,蔡婆不容易。蔡婆那个做生意的丈夫卷走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扔下三个孩子跑了。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然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嘟——,嘟嘟——,舅奶,睡了没有?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还没睡。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有时候,父亲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还小,不懂。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地喊。
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父亲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见。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就经常来劝他,说,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但你爷爷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拉家常,或者聊东说西。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们家就没有今天。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的。
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                                                 。
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而且那也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其实,这个世界还有更多不愁吃穿却心底痛苦的人。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唠唠嗑、说说话的人。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嘟嘟”的敲门声,也是好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09年第7期) 
12.“我”对父亲为何总去敲蔡婆的门这一举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内容梳理这一认识过程,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幼时	                    ▲⑴                    	      ▲⑵      		初中	“我”认为父亲是想白吃人家养的鱼儿去敲蔡婆家的门	“我”不理解父亲		大学毕业	                    ▲⑶                    	      ▲⑷      		13.选出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15.根据全文内容及主旨,补写出最后第3小节中省略的句子。(2分)
                                   ▲                                           
16.“天籁”本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选文标题“苦痛者的天籁”该怎样理解?并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5分)
                                   ▲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②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释】①今:若,如果。②予子冠履:给你帽子和鞋。③一言:指一句关系到
2011常州中考语文模拟卷1.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2011常州中考语文模拟卷1.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