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2011年铜仁中考语文试题 .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671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4-23 08:25:08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2011年铜仁中考语文试题 .doc介绍

保密★启用前
铜仁地区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清楚地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卷I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卷II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眷恋(jùn)恻隐(cè)铲除(chǎn)给予(jǐ)
B、咀嚼(jué)忌讳(jì)   颤抖(zhàn)差役(yì)
C、狼藉(jí)匀称(chèng)褶皱(zhě) 泯灭(mǐn)
D、酝酿(niàng)应和(hè)   蓦然(mò) 娴熟(xián)
 2、下列词语的一项是(      )
A、多姿多彩  心旷神怡  转弯抹角   消声匿迹
B、明辨是非  川流不息  迫不及待   阴谋鬼计
C、周道如砥  遮天蔽日  鳞次栉比   张皇失措
D、变换莫测  流连忘返  幅员辽阔   谈笑风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也享受了天伦之乐。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铜仁当之无愧地取得了中国国际龙舟赛的举办权。
C、老画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居,驻足端详,触景生情,不禁潸然泪下。
D、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切不可一叶障目,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B、每当站在祖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感慨。
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D、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5、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年老的母亲欣慰地看到使人陶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和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很久没有回家的儿子忍不住哼起了那久违的家乡小调。
A、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B、母亲看到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C、秋色和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D、母亲看到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③一个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⑤④②③              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②④①⑤
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B、《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D、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二(9分)
阅读《出师表》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
B、临表涕零涕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    
D、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之事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  
D、何陋之有              策之不以其道
10、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先帝不以臣卑鄙”铺垫。
B、第②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势在必行。
C、③④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
D、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第II卷(共120分)
一、(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分)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3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13、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初中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咏史,有写景,有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14、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我区青少年体质状况有什么特点?(2分)(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2分)
(3) 请为“阳光体育运动”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2分)
二、(37分)
  (一)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5—18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5、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4分)
16、选文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
    18、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别踩疼了雪
                                                   (选自《今日教育》)

2011年铜仁中考语文试题 .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2011年铜仁中考语文试题 .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