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考学习方法系列指导(一):如何预习 每年都有很多家长,会问和老师,为什么我们家的孩子上课总走神,不能专注的听课?我对我们家孩子都快要无助了,我.... 家长有很多的困惑,其实,孩子比你更困惑,因为父母是他们最亲的人,自己的困惑如果父母都不能全心的接受和帮助,还能找谁?孩子的注意力是有一定时间的,年龄越小,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短,从开始的10—15分钟,到后来的30-40分钟。其实,即使成年人上课时,也会走神的。对于孩子上课能否集中听课,最大的解决办法是调动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是有一个好的预习。 很多孩子,都没有预习,有预习的,做的也不太好。预习是什么呢?将第二天要将的知识,过一遍,了解个大概,知道老师第二天讲什么嘛?这是不够的!记得去山西一个中学做讲座时,一个高一的孩子跟我说,和老师你说预习怎样最有效呢?然后,他一口气列出了4、5种方法,接下来又说复习,考试,每一个又有好几种方法,我当时很感慨,孩子,你是在学习知识,还是学习方法呢?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其实,预习很简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第一,第二天老师要将的知识点是什么? 很多人只是对课本看看,了解下都什么内容,实际这只是粗略的,考试真正考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难得题目都是基本知识点的累积。好的预习,应该是,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来这节的知识点,都涉及了那些知识点,前边学习的知识点,与这节的知识点有联系么? 第二,新知识点,所包含的知识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第一步基础上,在知识点下简要列出你自己认为的这个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第三,新知识点内容,包含了哪些解题方法? 新的知识点,都有例题,可是多数人看例题,尽是自己做遍,或者看下只要了解了会了就可以了,实际是不够了,例题的研究很重要,要学习课本上例题的步骤,这个题是对这个知识点的哪个角度的演示,为什么按这样的步骤写下来,每一步有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从上一步拖到下一步,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这类题的方法步骤是什么。我们需要将这个总结出来。 第四,新知识点,你有什么是不明白的? 新的知识点,自己预习,有不明白的地方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将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全列出来,这些是第二天听讲的重点,你要在第二天听听老师的思路,老师解释这个知识点的思路。听老师讲这个知识点与你自己的想法有什么出入,有对比才能集中精力,如果你的思路好,甚至可以提出来告诉老师,分享它,这就是一种学习的快乐。 第五,拿一页新纸,勾画知识点内容。 在这页纸上将这节知识点的所有点列出来,自己画一棵知识点树,每个枝节都是这些知识点的细节,每个细节上列出解题方法,解题方法按照这样的样子列出来: 考察知识点角度: 步骤安排: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该解题方法的陷阱是: 该类题目考核的意图是: 以上是我对预习的一些看法。有些孩子可能一开始不能适应,习惯养成的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只要坚持21次,就会有一定的雏形,从“刻意不自然”到“刻意自然”再到“不刻意自然”你就将掌握一个好的方法,提升自己注意力,掌握知识点背后的东西,掌握解题的规范化步骤。 请记住,例题很重要,一定要重视,要养成规范化解题的步骤,我曾就有个师兄,在二模时,数理化三科老师找错误才扣掉了5分,用老师的话说“他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现在的考试,是按照答题步骤给分的,每年我跟很多出题阅卷的朋友交流,深感现在的孩子在步骤上做的不到位,不是粗心马虎,而是你自己不了解什么是规范化步骤,没有总结好例题的步骤,没有思考上一步到下一步的知识点,怎么得到的下一步,以后凡是做题都要检查上一步是否能推出下一步,如果推不出一定是错误的,推出来了用的是什么知识点。 一旦养成了好的习惯,掌握了规范化答题,你的成绩就会出现奇迹性的变化。 2011中考学习方法系列指导(二):如何做题 这个问题是我被问得非常多的一个问题,也是现在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经常说自己的孩子疲劳于作业,做课外习题的时间不够。这里我要谈的一个问题是,孩子一定要搞“题海”战术么?做题的目的是什么? 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其主人公张无忌集各派神功于一身,他精通“九阳神功”、“乾坤大摩移”、“七伤拳”、“少林龙爪手”、武当派的“太极拳”和“太极剑”,其功力已然天下无双。现在仔细分析张无忌练就这一身武功的历程,就可以发现,他的所有功力都是以“九阳神功”为根基稍加修炼而成的。金庸先生书中言道,张无忌被困深山之中,花四年时间练就了九阳神功。在光明顶的密室中花两个时辰练就了“乾坤大摩移神功”,并且一练就练到了第七层。在光明顶上与六大门派高手比武之时,忽而回忆起小时候背诵的口诀,当即炼成了七伤拳,观看了少林神僧的武功后理科领悟到了少林龙爪手的精要,在武当山上只由张三峰指点了一个时辰便领悟了太极拳和太极剑。他之所以能进展如此神速,完全在于他有强大的九阳神功作为根基。 做题时,我们的“九阳神功”是什么?我们现在分析下如何做题,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九阳神功”。 谈如何做题,首先需要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题?做题的目的应该是掌握知识点,因为不同的题目考察的是知识点的不同侧面。处于这个目的,我们做题应该区分,应该掌握题目背后的东西——知识点的类型。很多同学,做题不善于总结不善于分析这道题考察什么。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谈做题: 第一,对于课本上的例题怎么看待? 很多人觉得书本上的例题很简单,一看就会了,就不太重视了。其实,我们犯了一个大错误,就是轻视例题,纵观考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题目都是源于例题,又衍生变化的。对待例题我们要做到这几点: 1、掌握例题的标准解法。 很多人做题只求会做,对于标准化答题不注重,这是最要不得的,熟不知你的马虎粗心大意都是由于做题不标准导致的。我曾经有一个师兄,在高三二模的时候数理化三科450分,判卷子时老师硬是找错误才扣去5分,用老师的话说他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 现在判卷子是按照步骤给分的,如果答案不正确,你的步骤不在得分点上,你的分数就打了折扣,关注标准化解法是做题的根本。 2、掌握例题考察的知识点,从中得到这类题的标准解法。任何一道题都是考察一个知识点的,或者是一个定理的应用,或者是推论的应用,题目无非就是知识点的应用。从例题中学习知识点怎么在实践中应用。 第二、对于做课后习题和老师作业的看法 我对于课后习题的看法是,不要图做完作业,作业的目的在于对今天学习的知识点的考核,习题一般是从多个角度去考查知识点的,我们做完后也需要总结下,都从哪几个角度考查了,角度不同,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是变化了,找到题目背后的不变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老师的作业,我同样抱这样的看法,老师给我们的作业一般不是无的放矢的,综合复习的试卷作业,考查的知识点就多了,每一道题都需要认真对待,做一道掌握一道,然后,将这份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列到纸上,看看考核了多少,这些知识点有哪些是你不太熟悉的,这个题目考查的是不是你不熟悉的,如果是自己把它改进就是进步。 第三、做题之后你是否总结了? 做题之后一定要总结,很多人做完题不返回来看看题目,直接做下一道了。这种做法在平时的作业中,我是不提倡的,做完后看看自己的步骤是不是合理,有没有可以再优化的,是不是只有一种做法,这道题目和别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同一个知识点的考察,做法有没有不同。 第四、如何做题? 怎么样分析题合做题呢?我喜欢数学也最喜欢讲数学的题目,拿数学题目来说,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将题目的已知条件列出来,然后,在条件下边列出需要求解的问题。不要都在脑子里思考,写出来是最直观的,便于你思考和解决问题。见到题目,列出已知后,思考下这道题的知识点是什么,考核这类知识点,一般怎么入手,这是你总结的结果,从这类题目方法入手思考,看已知条件是否可以直接得出结论,如果不能利用已知条件怎么样求出未知条件再去解题。 从上一步得到下一步一定是有理由的,即使最简单的四则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也是理由,每一步推出下一步的理由自己要明白,然后看是否能够推出来,如果推不出来,就一定是错的。 有些人由于不列出已知条件,不时刻关注条件,就会出现做着做着已知条件就变没了或者自己创造出来了,这是要不得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想我们需要的“九阳神功”就浮出水面了,就是规范化的解题步骤和良好的做题习惯,就是上边所提到的四个需要注意的点。归纳下来,做题就是几个步骤: 1、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明白要考察的知识点; 3、按照这类知识点的做法,拿笔写下去,不断讲条件应用进去(直接或者利用条件推出新条件); 4、每推出一步都要检查上一步是否能推出下一步; 5、做完题目后做个总结和思考,看是否自己的步骤很完善(每应用一个定理或者推论,条件,一定要列出来,然后写明通过什么定理,得出你的结论); 6、将这类题目地方法总结出来,写进自己的总结本和脑子。 2011中考学习方法系列指导(三):如何考试 现今中国是一个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国,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分分学生的命根”,所有的考核到了老师、父母的眼里都是成绩,如果成绩不好,意味着丧失了很多,甚至是一切。不可否认,在当今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学校上,不容易成功。从个人体会来讲,一个好的大学,就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譬如说,同样计算机系,北大的学生就更容易找到工作,工资也更高些。正是由于这样,老师、家长甚至孩子也都越来越看重成绩,只有好的成绩,才有好的出路。 也正是由于孩子被灌输了这个观念,学习成绩才成了重担,原本学习的乐趣成了不断追逐成绩的重担。失衡的心态带来了学习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考
2011中考学习方法系列指导(一) 如何预习.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