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11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 文 第一部分 (3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夏日深夜,万籁( ▲ )俱寂,我翻开鲁迅的《朝花夕拾》,畅游在文学的海洋里。那一串串脍炙( ▲ )人口的故事,传达着人类的chōng( ▲ )憬和理想,引领我们汲取智者的思想,体悟人生的真dì(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 3分) A.“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B.夏日的宿迁嶂山森林公园,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C.泗洪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观鸟台就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D.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确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默写古诗文。(10分) (1) ▲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默而识之, ▲ ,诲人不倦。 (《论语》) (3)万里赴戎机, ▲ 。 (《木兰诗》) (4)受任于败军之际, ▲ 。 (诸葛亮《出师表》) (5)人生自古谁无死,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6)谈笑有鸿儒, ▲ 。 (刘禹锡《陋室铭》) (7) ▲ ,故克之。 (《曹刿论战》) (8)老骥伏枥, ▲ 。 (曹操《龟虽寿》) (9)“荷”因其风姿绰约、品格高洁,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请写出有关“荷”的两句古诗文:“ ▲ , ▲ 。”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名人传》——罗曼·罗兰——法国——托尔斯泰 B.《童年》——高尔基——苏联——阿辽沙 C.《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英国——“星期五” D.《西游记》——吴承恩——明代——李逵 5.语文综合性学习。(10分) 2011年9月,“江苏省第七届园艺博览会”将在宿迁市风景秀丽的骆马湖畔举办。西楚中学决定举办系列活动迎接此次盛会。请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1)下图为本届园艺博览会会徽,方框内是对会徽的说明文字。本段说明文字主要从构图设计方面体现园博会的理念,按 ▲ 顺序进行说明,主要采用了 ▲ 的说明方法。(2分)。 (2)园博会上,江苏省十三个市都建设各自的展园, ▲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分) ▲ 10.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分) ▲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8分) 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父女两个告道:“若是能够回乡去,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 史进道:“值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吩咐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哪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 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三人再吃了两角酒,下楼来叫道:“主人家,酒钱洒家明日送来还你。”主人家连声应道:“提辖只顾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辖不来赊。”三个人出了潘家酒肆,到街上分手。史进、李忠各自投客店去了。 只说鲁提辖回到经略府前下处,到房里,晚饭也不吃,气愤愤地睡了。 11.以上选文出自著名长篇小说《 ▲ 》,作者是 ▲ 。(2分) 12.下面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选文除了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鲁达的性格外,还通过史进、李忠、店主等人物侧面烘托其为人。 B.“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一个“丢”字,表现了鲁达对李忠吝啬小气的不满。 C.“气愤愤地睡了”,“气愤愤”表现了鲁达因金氏父女的啼哭而破坏其喝酒雅兴后内心的愤愤不平。 D.选文语言极具个性化,寥寥数语就能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同时又大量运用口语,充满生活气息,可读性极强。 13.鲁提辖的姓、字、法号中巧妙地隐含着他的性格特征:“鲁且达而又智深”,请在“鲁”“达”“智深”中任选一个,结合上面选文以及你所知道的相关情节简析他的性格特征。(3分) ▲ ,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2分)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 白剑峰 ①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②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尔奖又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家的素质。当我们回望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 ③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例如,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发现了导致艾滋病和宫颈癌的病毒。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无疑为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带来了曙光。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等三位科学家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因而也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 ④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面对荣誉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在科学的禁区,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这种探索也可能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⑤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与其说是一个光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最缺少的不是光环,而是“诺贝尔精神”。眼下,中国不乏才智过人的学者,但鲜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一些人过分关注科研的“果实”,忽略了生长的过程;过分关注个人的小得失,忽略了社会的大利益。因而,他们常常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从事科研活动,作风浮躁,急功近利。此种短期行为,注定只会催生“学术泡沫”,而无益于人类的长远进步。事实上,获得诺贝尔奖,绝非一朝一夕的“突围”,而是经年累月的苦守。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怀着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耐得寂寞,不慕纷华。惟其如此,才能孕育出非凡的科学之果,最终被历史铭记。 ⑥也许,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懂得了这一点,中国人就离诺贝尔奖近了一步。 14.根据第①节内容,指出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 的具体含义。(2分) ▲ ▲ 15.结合原文,说说你对“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这句话的理解。(2分) ▲ ▲ 16.指出第③④节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 ▲ 17.根据你对全文的理
2011宿迁中考语文试题.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