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化学易错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师版) 1、3 g镁在3 g氧气中燃烧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 ) A.小于6 g B.大于6 g C.等于6 g D.以上都可能 2、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O3===4Al+3O2↑。对“电解10 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一题,小丽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小丽同学的解法 小明同学的解法 解:设铝的质量为x[来源:max.book118.com] 2Al2O3===4Al+3O2↑ 204????????????????? 108 10t x 204/108=10t/x x=108×10 t/204=5.3 t 答:最多可生成5.3 t铝 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Al的相对原子质量×2/ 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27×2/27×2+16×3×100%=53% 铝的质量为:10 t×53%=5.3 t 答:最多可生成5.3 t铝 3、化学课上,老师提供信息“10 g CuO用氢气还原一段时间后,程得残留固体质量为8.4 g”,要求学生编制成化学计算题并求解。现摘取部分学生自编自解题中所设未知量的求解表达式,请你参照示例(1)在相关表达式右边短线上用文字简述x表示什么? (1)16/1.6 g=18/x x=18×1.6 g/16 示例:x表示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来源:Zxxk.Com] 2)x=1.6 g×80/16÷10 g×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10 g×2/80-2×1.6 g/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把足量的铁粉放入100 g稀硫酸中,并想通过硫酸的多少来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但发现少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什么?若想通过一定的方法测出生成氢气的质量,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简述实验操作)(友情提示: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解析】运用化学方程式解题时,必须将纯物质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本题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为:Fe+H2SO4=FeSO4+H2↑,现只知道硫酸溶液的质量,要想求得制取氢气的质量,必须知道纯硫酸的质量,因此所缺数据为硫酸溶液中溶硫酸的质量分数;若从另一角度思考:用铁的质量进行计算也可以,具体操作如下: 在反应前称取加入铁的质量,反应后称取剩余铁的质量,两者质量之差便是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也可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 【易错点点睛】此题让学生通过对所缺计算数据进行思考,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所需计算数据的来由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考生对无数据计算考题和多余数据计算考题的数据处理能力,再次利用另一反应物的质量进行求解,开拓的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5、小意和小思同学对化学计算很有心得。以下是它们解答一道计算题的实录。请你一起参与研究并完成相关问题。(计算结果精确到0.01)[来源:学|科|网] 2KClO32KCl+3O2↑,将10 g氯酸钾和2 g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大试管中加热,收集所需氧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2 g,求生成氯化钾的质量。[来源:max.book118.com] 6、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能杀菌消毒,且能与水反应产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某同学把1.8 g不纯的过氧化钙样品(杂质不与水反应)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完全反应后,生成了0.224 L氧气(氧气的密度为1.43 g/L).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g) (2)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解析】(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224 L×1.43 g/L=0.32 g; (2)设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为x,2CaO2+2H2O=2Ca(OH)2+O2↑ 144 32 x 0.32 g[来源:Zxxk.Com] 7、在一烧杯中盛有22.3 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来源:max.book118.com]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3)当滴加了73 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 8、向盛有22.3 g 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216.1 g稀盐酸恰好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质量为300 g。 回答下列问题: (1)当固体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需时间约为???? ?S。 (2)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质量?????? g。 (3)反应后,得到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析】由图像变化趋势可知:从0~20秒,m逐渐减少,其原因必然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跑出去了;从20秒开始,m不变了,即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结束了。故: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00 g—295.6 g=4.4 g,然后据此代入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出反应产生的碳酸钠。 答案:(1)20;??????? (2)4.4 g; (3)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106????? ???????117?????????? 44??? ?? x?????? ?????? y????????????4.4[来源:学科网] 解得:x=10.6 g,y=11.7 g; 烧杯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 11.7 g + (22.3 g-10.6 g) = 23.4 g; 烧杯里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22.3 g+216.1 g-4.4 g = 234 g; ?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 答:略。 【易错点点睛】此题与例1的难度和所考知识点相似,此题的易错点是溶液质量弄错,容易把295.6 g当作溶液的质量,另外容易忽视二氧化碳的质量。[来源:学科网]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总质量是______ g。 (2)在实验过程中加入80 g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的pH是___? _7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来源:Zxxk.Com] 【解析】由图像知,NaOH溶液的质量在0~40 g之间并没有沉淀产生,故先发生的反应是:2NaOH+H2SO4=Na2SO4+2H2O。NaOH溶液的质量在40 g~80 g之间,沉淀质量随着加入NaOH溶液质量的增加而逐渐达到最大值,故发生:2NaOH+CuSO4=Na2SO4+Cu(OH)2↓。在NaOH溶液加至80 g时,两个反应刚好结束,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钠且质量为上述两个反应产生的硫酸钠质量之和。 答案:(1)4.9 g;(2)等于; (3)解:设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碳酸钠质量为x,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y, 2NaOH+H2SO4=Na2SO4+2H2O???????????????????????? ???????? ??80????????142 ? ??????40 g×10%???? x????????????????????????????????????? 解得:x=7.1 g; 2NaOH? +? CuSO4? =? Na2SO4+?? Cu(OH)2↓?????????? ?????????? 80?????????????????? 142 ???? (80 g—40 g)×10%????????? y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不饱和溶液中Na2SO4总质量为: 7.1 g+7.1 g = 14.2 g; 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100 g+80 g-4.9 g = 175.1 g; 所得不饱和溶液中Na2SO4质量分数:×100%=8.1%。 答:略。 【易错点点睛】此题较前面两个例题复杂,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像的分段,能够意识到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能够理解几个特殊点的化学含义。在求不饱和溶液中硫酸钠质量时,还可以根据元素守恒思想,建立H2SO4和Na2SO4的对应关系,根据硫酸的总质量一步求出硫酸钠质量。 10、小强的妈妈要焙制面包,叫小强去商店买回一包纯碱,小强仔细看了包装说明(如下图),并产生疑问。回到学校,他取出从家里带来的一小包纯碱样品进行实验:准确称取5.5 g样品放入烧杯中,在滴加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时,共用去稀盐酸25 g,所得溶液质量为28.3 g(杂质溶于水但与盐酸不反应)。求: ???????????[来源:Zxxk.Com] ? (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_______次实验后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上表中M的数值应为多少? (4)足量盐酸与100 t这种石灰石反应,能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13、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
2010年中考化学易错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师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