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 2010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光现象 2 2010年中考物理实验汇编1--声现象 16 2010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声现象2 23 2010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电学部分(填空题与实验题) 29 2010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电和磁 56 2010中考物理分类汇编------运动和力 68 2010中考物理分类汇编-----质量与密度 86 2010中考物理分类汇编-----机械、功与能部分 108 热和能 129 2010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光现象 一、选择题 (济宁)1.如图1所示的四种中,由光的形成的是 A.水中塔 B.水面“折”枝 C.镜中花 D.手影 答案:D (咸宁)2.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答案:B (荆门)3. 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2009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 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的实际位置 A. 小女孩在灯光照射下出现影子 B. 放映电影时在银幕上得到放大的画面 C. 小鸭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D. 用相机拍下美丽的油菜花 答案:C (上海)5.在图1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B.C. D. 答案:B (芜湖)14.物理课上,同学们正以“科技创新让上海世博更精彩”为主题开展活动。以下是几位同学介绍世博会中的物理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图6甲:中国馆主要部分呈现红色,是因为反射日光中的红色光 B.图6乙:园区多处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图6丙:多数场馆顶部有雨水回收系统,水从顶部流下时重力势能不变 D.图6丁:游客等待区大量采用喷雾降温技术降低气温,主要利用水汽化吸热 答案:C (盐城)7.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答案:C (成都)10.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警示语或成语中,涉及到光学知识的是 A.图书馆挂的警示语“请勿喧哗” B.高速公路挂的警示语“保持车距” C.成语“一叶障目” D.成语“刻舟求剑” 答案:C (成都)3. 如图16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答案:C (潍坊)1.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 C.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D.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人现场观众耳内的 答案:D (广东)3、如图2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答案:A (河南)13.如图6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答案:A (潍坊)1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 A.v f B.f v 2f C.u 2f D.f u 2 答案:C 苏州)6.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答案:C (重庆)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通过玻璃观赏白鹤梁水下奇观 B、小鸭在水看见自己的像 C、阳光透过树林时留下树的影子 D、岸边植物的倒影 (宿迁)3.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答案:B (湛江)2.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答案:A (湛江)13.(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 B.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C.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答案:BC (黄冈)17.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杯弓蛇影 B.形影不离 C.形单影只 D.立竿见影 答案:A (襄樊)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 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海市蜃楼 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像 答案:C (德州)6. 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C. D.(德州)4.如图所示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的是A.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红色光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C. 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D.士兵的口号,是通过传入观众耳内2. 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D.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重庆)8、2009年7月22日,重庆市民领略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天象奇观,每一个观测者都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所吸引和震憾,其实日食的产生是由于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由于光 传播,太阳光被月球遮挡,于是在地球上落下阴影,在影子里面的人看不到太阳就形成了日食。我们的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 ,能会聚光线,日食过程中光线强烈如果用肉眼直接观测就会损伤我们的视网膜,所以要用专用工具去观测。 19.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入射角i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 6.7° 13.3° 19.6° 25.2° 30.7° 35.1° 38.6° 40.6° (l)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 (4分)(1 ) b.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2分);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2 分)(2分)(2)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i 与折射角( 近似成正比关系; 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答出成正比即得1分) (安徽)10.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甲表示,O点为光心,F为其焦点。图乙是运用经过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所画物体AB 经凸透镜成的像A'B'的光路图。请参照图乙,在图丙中画出物体CD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D'的光路图。 答案: (苏州)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2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 ▲ 、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5cm时,成 ▲ 像,在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 答案:.缩小 正立放大虚 放大镜 (扬州)16.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将移动。(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 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上,放大 (衢州)26.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内有一只直径8米的“青瓷巨碗”,内装6吨“水”。在灯光下,青瓷碗内碧波荡漾,伴随着悠扬悦耳的丝竹,游客宛若置身如画江南。 (1)游客看到碧波荡漾的“水”面,是因为“水”面对灯光的 ▲ 答案:反射 (南昌)25【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22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
2010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