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数学
2009数学竞赛题分析.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数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504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3-13 09:05:47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2009数学竞赛题分析.doc介绍

从真题中看方法、提升高度(2010)
讲其所以然,听其所以然
田祥彪析题方法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42分,每小题7分)
1. 若均为整数且满足,则        (    )
A.          B.C.D.满足等式,,则可能取的最大值为     (    )
A.          B.C.D.是两个正数,且  则                                  (    )
A.    B.C.D.的两根也是方程的根,则的值为 (    )
A.          B.C.D.中,已知,D,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且,,,则                                                        (    )
A.          B.C.D.如图,延长AB到F,使BF=ED,连CF,EF.
∵ ,∴,,
,,
于是,,.
又∵,,
∴ ,.
在△CDA和△CBF中,CA=CF,,AD=BF,∴ △CDA≌△CBF,
∴ .
于是,.
6.对于自然数,将其各位数字之和记为,如,,则                                                      (    )
A.          B.C.D.不足四位,则在前面加0,补足四位,这样做不会改变的值).
1在千位上出现的次数为,1在百位上出现的次数为,1在十位和个位上出现的次数均为,因此,1出现的总次数为.
2在千位上出现的次数为11,2在百位和十位上出现的次数均为,2在个位上出现的次数为,因此,2出现的总次数为.
类似的,可求得出现的总次数均为.
因此=28068.
二、填空题:(本题满分28分,每小题7分)
1.已知实数满足方程组则        .
二元方程组而已,如何降次而已
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正方向交于A,B两点,与轴正方向交于点C.已知,,则        .
【答】 .
目标:关于C的方程!它在哪里呢?
分析:数形结合,并结合韦达定理,易得结论
3.在等腰直角△ABC中AB=BC=5,P是△ABC内一点,且PA=,PC=5,则PB=______.
【答】  .
田老师解析:
本题解法其实用更高的视角观察,只是在求P点坐标,其实P点即为
分别以A和C为圆心的圆的交点
X2+(Y-5)2=25
Y2+(X-5)2=5
 联立得,P(3,1)或p(4,2)
又点p在三角形ABC内部,所以只取P(3,1)
所以,PB=
从此题看,许多初中问题,如果拿到高中来看,其思路和方法都有质的提升,原来的陌生变为熟悉,原来的难题变得容易了,其思维方式也变得更加自然和流畅。
希望同学们细心体会。
解题最重要的如何使思维更加自然,大家最需要学习的是,这个题目为什么这样去想,它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它是不是最自然的思维,为什么这样去想,为什么这样想和做是最自流畅的“数学翻译”,数学不过是三种语言之间的互译,我们是不是得到的是通法,否则,你只是会解题,只是知道,这样可以把题目做出来,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当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时,我们没有使自己的视野变得高远,我们只是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打转转,这时候,我们所欠缺的,就是知识了。
这正说明:学习,就是不断提高自己起点的过程。
学习是有乐趣的,只要你肯钻进去。
作PE⊥AB,交AB于点E,作PF⊥BC,交BC于点F,设,分别在△PAE、△PCF中利用勾股定理,得                           
                      ①
                     ② 
②-①,得,所以,
代入①中,得,解得,.
当时,,在Rt△PA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当时,,此时,所以点P在△ABC的外面,不符合题意,舍去.
因此.
4.将红、黑两种颜色的球摆两种球都要出现,且任意中间夹有5个或10个球的两个球必为同一种颜色的球按摆放将这些球的位置标号为1,2,3,4,由于1与7号中间5个球,1号与12号中间有10个球,12与6中间有5个球,7与13中间有5个球,13与2中间有10个球,2与8中间有5个球,8与14中间有5个球,14与3中间有10个球,3与9中间有5个球,9与15中间有5个球,15与4中间有10个球,4与10中间有5个球,因此1,7,12,6,?13,2,8,14,3,9,15,4,10,5,11为另外的一种颜色如果多于15个则16号球与10同色,5号球与16中间有10个球,所以5与16同色所有的球,与要求不符.按摆放()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求符合条件且周长不超过30的三角形的个数.此题可暂不讲
解  由已知等式可得
                                            ①
令,则,其中均为自然数.
于是,等式①变为,即
                                                         ②
由于均为自然数,判断易知,使得等式②成立的只有两组:和  …………10分
(1)当时,,.又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所以,即,解得.又因为三角形的周长不超过30,即,解得.因此,所以可以取值4,5,6,7,8,对应可得到5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 …………15分
(2)当时,,.又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所以,即,解得.又因为三角形的周长不超过30,即,解得.因此,所以可以取值2,3,4,5,6,7,对应可得到6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
综合可知:符合条件且周长不超过30的三角形的个数为5+6=11.             ……………………20分
三.(本题满分25分)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两点P,Q.此题可先不讲
(1)如果都是整数,且,求的值.
(2)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为A、B,与轴的交点为C.如果关于的方程的两个根都是整数,求△ABC的面积.
解  点P、Q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故,,
解得,.                                   ………………………………5分
(1)由知解得.
又为整数,所以,,.      ………………………………10分
(2) 设是方程的两个整数根,且.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消去,得,
两边同时乘以9,得,分解因式,得.
………………………………15分
所以或或或
解得或或或
又是整数,所以后面三组解舍去,故.
因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0分
易求得点A、B的坐标为(1,0)和(2,0),点C的坐标为(0,2),所以△ABC的面积为.
………………………………25分
第二试 (B)
一.(本题满分20分)设整数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求符合条件且周长不超过30的三角形的个数(全等的三角形只计算1次).
解  不妨设,由已知等式可得
                                            ①
令,则,其中均为自然数.
于是,等式①变为,即
                                                         ②
由于均为自然数,判断易知,使得等式②成立的只有两组:和  …………10分
(1)当时,,.又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所以,即,解得.又因为三角形的周长不超过30,即,解得.因此,所以可以取值4,5,6,7,8,对应可得到5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 …………15分
(2)当时,,.又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所以,即,解得.又因为三角形的周长不超过30,即,解得.因此,所以可以取值2,3,4,5,6,7,对应可得到6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
综合可知:符合条件且周长不超过30的三角形的个数为5+6=11.             ……………………20分
三.(本题满分25分)设是大于2的质数,k为正整数.若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至少有一个为整数,求k的值.此题正是二次函数,可讲一下
解  由题意知,方程的两根中至少有一个为整数.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从而有
                   ①………………………5分
(1)若,则方程为,它有两个整数根和.………………10分
(2)若,则.
因为为整数,如果中至少有一个为整数,则都是整数.
又因为为质数,由①式知或.
不妨设,则可设(其中m为非零整数),则由①式可得,
……………………………15分
故,即.
又,所以,即
                                            ②………………………20分
如果m为正整数,则,,从而,与②式矛盾.
如果m为负整数,则,,从而,与②式矛盾.
因此,时,方程不可能有整数根. 
综上所述,.                                          ………………………………25分
3
200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4页(共7页)
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5页(共7页)
2010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6页(共7页)
2010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7页(共7页)

2009数学竞赛题分析.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2009数学竞赛题分析.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