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东营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题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类型A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微笑是一缕轻柔的春雨,可以平息肆nüè的狂风;微笑是一颗闪亮的星辰,可以慰藉夜间跋涉者的心灵;微笑也是一座坚实的精神桥墩,可以承载千万吨的重负。 ①nüè ②载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病。(2分) ①通过参加这次为玉树灾区捐款捐物活动,让我领会了“同舟共济”的精神内涵。 ②我们既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又要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 必然要求。 3.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请仔细观察,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解说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含义等;语言简练,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 4.下列句子中各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改正过来。(2分) ①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浅尝,即浅尝辄止;有的可以吞咽,即囫囵吞枣。只有少数需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②这令我想到一则名言,“所谓的‘大人物’,使每个人觉得自己渺小;真正的大人物,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伟大。”(埃文·埃萨尔) 5.名著阅读。(2分)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塑造了 这一鄙视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的形象,生动地再现了 的生活状况。 6.填空。(5分) ①孔子以“ , , ”告诫我们,无论为人做事还是求知治学都应该矜持坦诚,实事求是。 ②《与朱元思书》中的语句“ , ”形象凝炼地表现出富春江水疾速奔腾之势。 ③王湾《次北固山下》的语句“ , ”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④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语句“ , ”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突出了特定位置江岸的特征和江水的态势。 ⑤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 , , ”抒发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7.综合性学习。(4分) 材料一 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认为,这次云南等地干旱,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而造成的。 材料二 近四十年来,中国冰州面积缩小了3248平方公里。受气温升高影响,像近年在中国西藏、印度等地发生冰碛湖特大溃决型洪水造成严重灾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材料三 科学预测,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洋水平面上涨速度加快,不久的将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岛有15%将被海水淹没,沿海城镇也将受到被淹没侵袭的威胁。 ①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②请结合对以上材料所述问题或现象产生的人为因素的思考,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倡议;联系现实生活,有针对性地拟写一则公益广告。 二、阅读(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4分) 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8.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9.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二)(8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三)(8分) 看上去,这个洞似乎永远也填不满似的。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并且,也许越往深处洞的直径越大吧。“填洞公司”的经营规模一点一点地扩大了起来。 …… 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拼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并且,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然而,现在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由这个洞来逐步地加以妥善解决。 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丢进了这个洞里。还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的照片扔进了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始了新的恋爱。 警察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巧妙的假钞票没收来以后,也统统交给这个洞处理,从此便可万无一失了。而犯罪分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悄悄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喂——出来!”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睛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喂——出来》 14.在“人们”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洞”?(2分) 15.选文写天空变得瓦蓝清澈、高楼大厦不断竖起、建筑工人对传来的叫声和飞来的小石块毫不在意等内容,说明了什么?(2分) 16.“喂——出来!”是“探洞”时一个年轻人的叫声,选文中这一叫声再次出现。它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其含义是什么?(4分) (四)(14分) 动物为何不会迷失方向 于海琴 一家著名的研发定位图的公司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想弄清楚有多少人能够在陌生的地方辨别方向。来自13个国家的1.25万人参与了答题。,四分之一的人不借助专门的仪器就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许多人承认,需要利用一些外在的标志来判断方向只有7%的人表示,总能找到所需的道路。与此同时,大多数填表人认为,方位辨别能力是一种天生的少有的能力。事实确实如此吗? 科学家们早就开始研究人是否具有辨识方向的天赋。古希腊时已有人思考,既然信鸽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回家的路,人行不行呢?发生过许多猫、狗在离后又顺利找到主人事每年候鸟迁徙飞行路线经年不变通过给鸟系戴标环办法,也发现一些飞禽能一次又一次地顺利返回祖先栖息地。让人得出结论,动物有某种类似罗盘或导航仪的“仪器”, 能够帮助它们准确地确定方位。这种“仪器”被称作“生物罗盘”。 多年来一直折磨着科学家们的问题是这种“生物罗盘”的工作原理。1975年马萨诸塞大学的研究人员理查德·贝克莫尔发现一组能够准确地朝北极方向移动的微生物。动物体内所寄居的这些微生物含有微量的磁铁成分随后在许多动物体内都找到了这种成分。科学家在人脑的灰色物质中也找到了这种磁铁成分。科学家,这种磁铁就是“生物罗盘”的奥妙所在。 但这一说法未能得到证实,所有研究停留于纸面上。从技术上复制这一罗盘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而且,动物和人之所以能够确定方位是因为磁极的存在这种说法本身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对。飞到了磁场异常区,绝对会晕头转向什韦佐夫从一种假设开始,即只有在某个空间内频繁移动的生物才需要这一空间的定向能力。他说:“如果一个生物生长在一个固定的地点,无需移动,则事实上也就不需要知道方向。只有必须从A点到B点时,才需要罗盘。也就是说,只有在移动时定向系统才需启动。”在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和测算后,什韦佐夫发现,当动物移动的时候,它的周围就会出现某种力场。这种力场是在循环移动与近地空间,即地球重力和昼夜更替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这种力会“晃动”动物的身体,仿佛一只无形的手。 现在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搞清动物是如何组织“定位机能”的。为此需要找到动物体内记录和解读物理场信息的专门器官。没费多少周折就找到了,这就是动物的前庭,那个所谓的“生物罗盘”。无论从角度精度,稳定性来说,它都远远高于磁罗盘。任何磁场或其他障碍物都
2010年东营中考语文试题.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