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2010年南京中考语文试题.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566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4-24 08:29:13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2010年南京中考语文试题.doc介绍

 南京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 (27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⑴学而不思则罔,                   。(《 十则》)
    ⑵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⑶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⑷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⑸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⑹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⑺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⑻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⑼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⑽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玷污(zhān)   肃穆(mù)   巧妙绝伦(1ún)   B.无垠(yín)   畸形(qí)  相形见绌(chù)
    C.迁徙(xǐ)   干涸(hé)  一丝不苟(gǒu)     D.凋零(diāo)  酝酿(niàng)  参差不齐(cān)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称职    气慨    销声匿迹    B.真谛    阔绰    妙手回春
    C.幅射    荒谬    略胜一筹    D.仰慕    淳朴    心旷神贻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当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C.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5.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南京过江隧道的开通,有助于解决长江大桥的交通拥堵问题。
    B.世界月球大会上,有关人士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的远景规划。
    C.在“五个一工程”的推动下,南京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D.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辑古诗】
    6.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2分)
    诗集名称:《              》
【品诗句】
    7.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写寄语】
    8.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2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
二  (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                            
  12.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     ”;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    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一17题。(13分)
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
    ①南京云锦,被誉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一座里程碑。这一由历史沉淀出的华美织物,在上海世博会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②南京云锦雍容华美,内涵丰富。它用材考究,极为奢华,大量使用金线、银丝、孔雀羽等昂贵材料,生产出来的面料可谓“寸锦寸金”。在封建社会曾成为御用贡品。从色彩上看,整个织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相传玉皇大帝为装饰天宫,命织女们日夜织锦,朝为锦云,暮为绮霞。当人们仰望那满天的霞光异彩时,无不为织女们的心灵手巧而赞叹不已。传说归传说,但南京云锦确如彩云般绚烂多姿,瑰丽华美。从图案上看,形象各异,寓意鲜明。它吸收了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精华,既有象征高洁的莲花,也有寓意多子的石榴;既有龙凤麒麟这等祥禽瑞兽,也有喜鹊鹦鹉之类喜庆小品;既有祈盼长寿的仙翁寿叟,也有活泼可爱的顽童婴孩……无怪乎明末文人吴梅村赞曰:“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③南京云锦工艺高超,巧夺天工,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其织造非常独特,须在5.6米长、4米高、1.4米宽的木质提花机上,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方能生产。从设计图稿到完成织物,整个过程如同电脑运算一般精确而复杂。“挑花结本”、“通经继纬”等独特织锦工艺,至今尚不能为现代机器所替代。正在世博会上展出的《九龙图》,更藏玄机。如果变换角度和光线,正中的那条墨绿祥龙便能显现紫、蓝、绿、棕、黑等不同色彩,金翠交辉,奇丽夺目,其精妙的制作工艺唯南京云锦独有。
    ④当然,南京云锦的织造也特别耗时费力。据介绍,两名熟练织工在木织机上配合无间地工作,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诗云:“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这是说织造缭绫的;如果用来形容云锦,则要“扎扎千声不盈寸”了。要是织造大型艺术云锦,耗费的心力更是无法估计。就连六巡江南的康熙皇帝,幸临曹雪芹祖上任职的江宁织造府时,也在诗中感叹“终岁勤劳匹练成”。
    ⑤南京云锦在继承中创新。以世博吉祥物“海宝”为主题的南京云锦装饰画上,设计师以深浅不一的蓝色,勾勒出8个生动活泼的“海宝”形象。每个海宝的色彩造型各异,甚至连勾边的蓝色都有细微区别,让见惯了传统型云锦的人们眼前为之一亮。还有一幅不到一平方尺的云锦,上面惟妙惟肖地织出一座牡丹花掩映的世博中国馆“东方之冠”。其花色的变化,斗拱结构的光影明暗对比,无不精细入微,配合左上角的世博会会标及主题词,颇具收藏价值。这幅小型云锦装饰画,在牡丹这一雍容华贵的传统形象中,巧妙地融入“上海世博会”的现代元素,为南京云锦的传统工艺焕发青春活力提供了借鉴。
    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世博会上尽显风采的南京云锦,不正是南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一张城市名片吗?
13.阅读第②节,说说南京云锦的“雍容华美,内涵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4.第③节介绍《九龙图》有什么作用
2010年南京中考语文试题.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2010年南京中考语文试题.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