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 目录 一、现代企业未来面临的挑战 二、现代企业的增长极限 三、奠定现代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 一、现代企业未来面临的挑战环境变化的 3C 模式: 全面激烈竟争 顾客主权至上 快速的变化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传统体制下的中国企业面临艰难的选择,要么自主改革转制成为未来市场体系中的行为主体;要么拒绝变化把生存希望寄托在政府的父爱主义之中。 大多数中国企业走上了第一选择。即便如此,要想真正成为未来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成为有竞争力的公司,中国企业至少面临两个基本问题: 1)对企业自身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以便建立起符合市场体系的企业制度及运行机制,解除国有企业的制度缺陷。 2)建立起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市场竞争意识,经营方式,管理模式,以便形成真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解除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缺陷。 第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等,理论上说这个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然它的外化 —— 挂上股份有限公司的牌子通常会给人误解,以为很容易。 第二个问题就是经营与管理的转型与提升,大家都知道这问题要解决需要长期的工作与实践,需要不断地创新。正因为难,时间长;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而应积极去寻求这问题的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企业在解决上述两个基本问题的同时,目前还面临三大挑战: 新经济带来的挑战 WTO 进入后带来的挑战 技术进步快速带来的挑战 1. 新经济带来的挑战 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的标志是诞生了新的生产方式: 网络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 新经济的产业引擎为新兴产业,诸如 IT 产业、生物制药、新型材料、智能家电产业,等等。 新经济带来新的经济运行法则,导致产业更替加快。为此,中国企业必须在未来若干年中加快转型,把自己转变成为新企业方能适应新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企业本质上仍是一个传统的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也必须尽快改制、改革,转型成为全新的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2、 WTO 进入后带来的挑战 2001 年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进入 WTO 意味着中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关税壁垒将进一步降低,跨国公司将大规模进入中国,尤其是上海。 中国的市场已成为世界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市场上竞争就是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 3、技术进步快速带来的挑战 莫尔定理: “ 计算机芯片的运算速度每 18 个月翻一番”。进入 21 世纪后,技术进步的速度愈来愈快。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导致: ① 新技术、新产品不断产生,导致产业更替加快,产业链发生巨大变化 ② 领先者永远领先,赢者通吃 ③ 创新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在上述状况下,中国的企业必须进行战略转型: 1 )进行选择性企业制度改革,推进治理结构调整。 2 )把握产业更替的节奏,抓住产业链中高附加价值的环节,才有竞争力。 3 )及时进行变革,设计发展新型经营模式。 4 )创新,保持自己永远领先,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二、现代企业的增长极限 企业寿命与生命周期曲线 现代企业的增长极限 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危机 1. 企业寿命与生命周期曲线 企业寿命指企业诞生至破产失败的时间历程。 企业平均寿命为 30 年。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目前平均寿命为 28 年。 企业的一生可用生命周期曲线来表示: Ⅰ—— 诞生期 Ⅱ—— 成长期 Ⅲ—— 成熟期 Ⅳ—— 衰老期 Ⅴ—— 复杂期 企业每生命阶段都会面临一些关键问题: 2. 现代企业的增长极限 企业增长极限的原因: 市场容量有限(无战略新思路) 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下降) 企业自身的资源与能力约束(资金等约束) 延续过去的发展与技术思路(守旧无创新) 企业增长极限的突破:持续发展 增长极限突破的要求: 果断实施战略转型:重新研究企业未来的愿景与发展定位 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树立全新发展理念 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持续竞争优势 发展创新、自我超越、永远领先 3。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危机 企业成长中的制度危机 成长过程中将面对产权结构的变化,产权的变化将导致企业的治理结构发生变化,会要求企业的相关制度发生变化,如激励制度等。 如果不进行相应的变革,企业就会发生制度危机。 成长中的战略财务危机 快速成长的财务特点: 1 )现金流出大。为了维持增长的市场需求必须扩大投资,根据投资的加速原理,销售的增长会导致投资的成倍的增长。 2 )现金流入小。现金流入仅是销售收入。其中还要扣除应收帐款。 3 )负债率往往比较高。 市场需求的假象危机 啤酒商的游戏证明了市场信号传递过程中可能被放大,进而导致企业被假象迷惑做出继续投资的决策。 市场信号是短期的,投资到出产则是比较长期的,因此其中存在时间差。一旦在此时发生变化,则企业危机就产生了。 过分追求“快”和“大”的战略危机 盲目扩大规模会导致企业成本结构的变化,即成本可能会上升。 过大过快可能使企业的可支配资源不够运用,可能使企业的能力难以支持,可能使企业管理水平下降。 战略“花心”危机 为新的商机所诱惑,大规模进入不相关的业务领域,进行多元化发展。 为前期的成功而鼓舞,一厢情愿过高设定企业战略目标。 无自己的主见,总是跟着别人走,不断地变化。 缺乏良好价值链危机 企业成长中未能建立自己的良好价值链,价值环节相互没有衔接。 不清楚自己价值增加的核心在哪里,不知应该在何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缺乏与企业的业务相关者的价值链接,如供应商、分销商、代理商、外包商等。 不学习的战略危机 自以为从前的成功可以指导未来,自以为自己是天才,故不再学习知识,不再学习环境。 没有学习的能力,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再变革,不再创新,尚未成长成熟便已衰老。 三、奠定现代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 树立全新战略理念 果断实施战略转型 建立发展核心能力 推进战略学习创新 1、树立全新战略理念 1).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就是指公司和全体员工应该克服小富即安的心理,始终保持居安思危、不进则退、失败风险长存的意识。与成功之时看到不足,于失败之时看到希望,积极进取,事在人为。 2).创新竞争 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地进行创新,使新发展公司从一个平台阶跃到新的发展平台,保持永远的领先,能够持续的发展。 3).速度制胜 现代企业要建立快速应变机制,以快制胜: 面对市场需求变化应能快速应变 面对技术进步应能快速创新 企业的决策应能科学和快速 使企业于 21 世纪中立于不败之地。 4) . 服务第一 对顾客的服务应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做到“设身处地”,才能“服务第一 ” 服务顾客,是要让顾客真正的满意,让我们的顾客成为本企业的忠诚的顾客、合作的伙伴。 2. 果断实施战略转型 战略转型的本质 企业从原有的发展道路阶跃至全新的发展道路,从原来的发展模式到全新的发展模式,从原来的生命周期曲线转型至全新的生命周期曲线。 战略转型的难点 ● 如何确定企业新的发展战略? ● 如何克服企业发展的惯性? ● 如何调整企业现有的利益格局? ● 如果进行资源的再配置? 确定企业战略的四个出发点 ●产业发展趋势 ● 技术发展前景 ● 竞争性博弈格局 ● 资源支配条件 企业发展惯性的决定因素 ●员工固有的心智模式、价值理念 ● 企业程序化的行事方式、业务流程 ● 企业既定的制度规则 ● 环境约束、约定俗成 企业发展的相关利益者导致既定 利益格局,利益格局的破坏就是均衡 的破坏。战略转型的成功在于企业在 新的发展前景下建立各方利益相关者 都欢迎的新利益格局。 3. 建立培育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 是指企业独特拥有的、对立的、模仿 的,将企业多种技术、技能整合起来的最 关键的能耐。 这种能耐是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本质是一种默会的知识。 核心竞争力具有刚性特征,故战略转型也意味舍弃原有核心竞争力,构建新核心竞争力,或实施核心竞争力的变控。然而这是相当困难而又必须的工作。 因为建立与企业转型后一致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间主要优势(业绩)的差异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差异 企业的知识差异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异 企业知识积累与创新的差异 建立核心竞争力或实施核心竞争的 转换,现在看来,最重要的是对企业进 行知识管理,进行知识的积累与知识的 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独有的默会的知 识。 4. 推进学习创新 知识积累与知识创新的基础在于 学习,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 建立企业的学习能力,选择有效 的学习方式,开展组织学习,把企业 变成学习型组织也就成了企业持续发 展的关键。 组织学习产生于个人学习的基础 之上,又与个人学习有相当的区别。 组织学习强调: ● 互动学习沟通 ● 激发思想火花 ● 干中学、学中干 学习的目的不光是为了知识的积 累,更为了创造新的知识,尤其是创 造企业独特的默会知识。 一个企业能 否持续发展,实际上取决于是否能够 不断创新,不断地与时俱进找到当时 最有效的企业资源配置方式。 组织学习创新的另一个目的,是 提高组织的素质、经营的素质、管理 的素质、文化的素质,使组织做为社 会的一员,在社会文化氛围中具有很 高的品味,很高的层次。 * * 中国培训师大联盟 www.china-trainers.com 顾客 变化 竟争 Competition Customer Change S T Ⅰ Ⅱ Ⅲ Ⅳ 生命周期曲线 诞生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当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时,企业在任何一生命阶段都可能“生病”,失败。 发展方向,如何发展的问题 迅速扩张后的资金链及组织控制问题 对市场变化反应不敏感,追求安逸的问题 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丧失问题 生命周期曲线 S T 增长的极限 第一曲线 S T 第二曲线 阶跃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