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中考化学单元汇编之金属和金属材料 (10武汉5).将金属M置于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而将其置于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由此可判断M、Zn、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M、Zn、Cu B. Zn、M、Cu C. Zn、Cu、M D. Cu、 M、Zn (10武汉31).人类每年都要从大自然中提取大量的金属,用于满足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1)钢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高炉炼铁常以焦炭、铁矿石、石灰石、空气等为原料。炼铁过程中,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我国钢铁年产量很高,但因锈蚀造成的损失也很惊人。人们常采取在铁制品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等方法,以防止其锈蚀。上述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 (3)我国矿物储量很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并不多,请保护金属资源!下面几种做法中,可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填字母)。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制品 b.任意开采铁矿石 c.铁制品不加处理,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 d.寻找、开发金属的代用品 答案:31.(1)3CO+Fe2O3===2Fe+3CO2 (2)将铁制品与空气和水隔绝(或将铁制品与潮湿的空气隔绝) (3)a d (10哈尔滨)31.(3分)世博同学在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实验,并由此得出了正确结论。 (1)请指出上述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 (2)写出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胶头滴管都倾斜伸入试管中(2)Cu+2AgNO3=Cu(NO3)2+2Ag 1. (10内江15)金属不具有的物理通性是 A.银白色光泽 B.导热性 C.延展性 D.导电性 2. (10内江16)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NH3+CO2+H2O=NH4HCO3 B.8Al+3Fe3O4高温4Al2O3+9Fe C.2KmnO4 △ K2MnO4+MnO2+O2↑ D.HCl+AgNO3=AgCl↓+HNO3 1.(10娄底7)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A.金Au 银Ag 铜Cu B.钾K 钙Ca 钠Na C.锌Zn 铁Fe 贡Hg D.铝Cl 镁Mg 锌Zn 2.(10日照18)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X Y Z B. X Z Y C. Z X Y D. Y Z X 1.(10娄底25)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Br2 ; Br2+2KI=2KBr+I2; I2+Na2S=2NaI+S↓ 由此可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C12+2NaI = 2NaCl+I2 B.I2+2KBr = 2KI+Br2 C.Br2+Na2S = 2NaBr+S↓ D.C12+K2S = 2KCl+S↓ 1.(10年邵阳30)某校同学以“比较Al、X、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实验探究。 【所用药品】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大小形状都相同的Al、X、Cu三种金属。 【实验记录】 Al X Cu 现象 开始时 几乎无气泡产生 产生气泡速度慢 无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 产生气泡速度快 产生气泡速度慢 无气泡产生 【分析与结论】 (1)实验开始时,铝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表面始终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1)铝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 (2)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3)Al X Cu 2. (10内江10)2009年3月,中铁集团某公司的一处生活用房发生爆炸并坍塌,造成多人伤亡,经调查,事故有残留的铝粉。试分析发生爆炸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取一块铝片,打磨光亮后灼烧,它既不会燃烧更不会爆炸,铝粉是一种危险化学品,而铝锅为什么可以安全地用于烧水炒菜呢? 铝粉(或铝粉遇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混合后)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引发爆炸(2分)铝锅与氧气的接触不如铝粉与氧气的接触充分,不易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或铝锅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组织了铝的反应(2分) 3. (10内江12)(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采用下图甲乙两种装置,甲装置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当温度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会观察到____________现象。乙装置可视为甲的改进装置,乙装置与甲装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_______(任答一点)。 (2)乙装置实验完后,变黑的捅死可用稀硫酸处理得到硫酸铜。工业上制备硫酸铜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 方案二: 其中方案_______更适合工业生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点)。 (3)方案二产生的SO2具有和CO2类似的性质,都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除此之外,SO2还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使高锰酸钾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无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煤燃烧的气体产物,将煤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石,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现象,猜想一: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CO2; 猜想二: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 猜想三: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此气体成分,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实验,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猜想三成立。 (1)水进入到A瓶 ,约占A瓶容积的1/5 测量更为精确或减少污染(2)一 无污染大气的SO2产生或H2SO4利用率更高 (3)SO2和CO2的混合气体 检验SO2是否被除尽 A瓶溶液褪色,B瓶溶液不褪色,C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或变浑浊 1.(10邵阳5)工业上将赤铁矿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高炉中主要发生了下列反应:①C+O2CO2 ②CO2+C2CO ③CaCO3CaO+CO2↑ ④Fe2O3+3CO2Fe+3CO2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1.(10娄底22)钢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建造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东方之冠”的核心筒就是用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其中用了大量的钢铁。 (1)钢铁属于 30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请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1 ; (3)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32 和 33 共同作用的结果; (4)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 34 的方法(任写一种)来达到目的。 30. 混合物 31. 3CO+Fe2O32Fe+3CO2 32. 氧气(O2)(
2010年全国中考化学单元汇编之金属和金属材料.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