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中考化学单元汇编之燃料及其利用 (10武汉29)(4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给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燃烧不当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1)燃烧不完全燃烧既浪费资源,产生的气体又对环境造成污染。为研究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现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 将燃烧匙内小木炭块灼烧至红热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将注射器内氧气迅速推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炭发白光。该实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燃烧的剧烈程度还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如 (举一日常生活实例) (2)小明、小刚同学在研究灭火的原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分别在两个小铁盒中倒入少量植物油并点燃,小明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冰水共存的水面上,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该实验证明了灭火的原理是 ,小刚同学将一块湿抹布盖在小铁盒上,火焰也立即熄灭,他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答案:29.(1)氧气的浓度(或氧气的含量、氧气的纯度、氧气的质量分数、氧气的体积分数) 将煤做成蜂窝状,燃烧更剧烈(或木材架空后燃烧更旺等) (2)环境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10武汉2).“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的主流。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近距离出行时,用自行车替代机动车 B.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C.大量实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D.推广使用氢氧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 (10哈尔滨2).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② ③ ④ ⑤ A.①②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 (10哈尔滨34).(4分)某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整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所示)。请用理化知识解释试管中液面上升的原因 答案:(1)5O22P2O5(2)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B试管内液面上升。 (10哈尔滨13).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会减少 B.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D.更多的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 1.(10娄底1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10邵阳24)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1)可燃物 (2)开门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使室内氧气更充足 (3) A (4)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1.(10日照1)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各国共同协商对策,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臭氧 C.甲烷 D.二氧化硫 2. (10日照4)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是 A.煤 B.太阳能 C.天然气 D.石油 1.(10茂名15)煤能源是我国现阶段主要能源之一,但煤燃烧排放的SO2会污染环境。某发电厂采用“亚硫酸钠循环法”吸收SO2,其基本过程是:用NaOH溶液在低温下吸收烟气中的SO2,得到Na2SO3;将生成的Na2CO3溶液继续吸收SO2,得到NaHSO3;将生成的NaHSO3吸收液加热再生,回收释放出的纯SO2气体,并将得到的Na2SO3返回吸收系统。 (1)SO2遇雨水会形成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①NaOH溶液吸收SO2:_______________;NaHSO3吸收液加热再生:_________。 (3)氢气是未来的绿色能源之一。若你戴上一副能够看清分子、原子等微粒的眼镜,则观察到得氢气燃烧过程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酸雨 (2)①2NaOH+SO2=Na2SO3+H2O ②2NaHSO3△+SO2↑+Na2SO3+H2O(3)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分别分成了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然后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答案合理即可) 2.(10邵阳28)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低碳生活”成为热点话题。“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均答一点)。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科学家正在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化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请你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 (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引起温室效应(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等也可) (2)植物的光合作用 CO2+4H2=CH4+2H2O (3)随手关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8(10红河19)(2)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 条件是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 (3)今年红河州遭受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天干物燥易引发火灾,我们每个人 都要增强防范意识。 一旦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 增大空气的流通, 使燃烧更旺 。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 是 隔离(或清除)可燃物 。 1.(10年云南玉溪9)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1.(福建省福州.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A.剧毒品 B.爆炸品 C.禁止放易燃物 D.禁止吸烟 1.今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 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的是A.某些工业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C.禁止秸秆就地焚烧,提倡用秸秆代替煤作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D.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 和实验 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3)实验 和实验 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 (4)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式煤矿安全事故的一种。为了生产安全,要求井下通风状况良好,控制天然气浓度在1%以下,禁止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挖掘时防止和减少摩擦火花的产生。上述措施可以防止爆炸式因为破坏了燃烧的某些条件,分别是 。 1.(10广州24)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要议题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上海世博会也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 (1)现代生产、生活所消
2010年全国中考化学单元汇编之燃料及其利用.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