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本质; 2.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过程与方法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将几根铁用砂纸打磨干净,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不用取下),静置1~2分钟,注意实验现象并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二、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4.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max.book118.com,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1.B D D 2.不对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1)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 (2)生成二氧化碳 (3)生成氧气 4.(1)对 (2)不对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质量加氧气的质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这种式子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 : 1 : 1 粒子个数比 质量比(量的含义) 反应物:S、O2 生成物:SO2 条件:点燃 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质的含义) 32 :32 : 64 S + O2 == SO2 点燃 点燃 点燃 S + O2 == SO2 S + O2 == SO2 意义 碳酸钠 + 盐酸 氯化钠 + 二氧化碳 + 水 Na2CO3 + HCl NaCl + CO2 + H2O 镁 + 氧气 氧化镁 点燃 Mg + O2 MgO 点燃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C + O2 CO2 点燃 碳酸氢钠 + 盐酸 NaHCO3 + HCl 氯化钠 + 水 + 二氧化碳 NaCl + H2O + CO2 NaCl + AgNO3 氯化钠 + 硝酸银 氯化银↓+ 硝酸钠 AgCl↓ + NaNO3 氢氧化钠 + 硫酸铜 硫酸钠 + 氢氧化铜↓ NaOH + CuSO4 Na2SO4 + Cu(OH)2 ↓ S + O2 == SO2 点燃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本质: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和 条件 生成 32 :32 : 64 S + O2 == SO2 点燃 质量方面: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S + O2 == SO2 点燃 1 :1 : 1 粒子个数方面: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 “两”变 “六”不变 “一”可能变 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守恒”是指质量守恒 “参加,生成,质量总和” 内容 本质 注意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课堂小结 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表明: (1)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 化学方程式 1.加热10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 2.在化学反应A+B=C中,5克A和足量的B反应生成8克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 A.8克 B.5克 C.3克 D.2克 0.48克 C 课堂练习 3.某一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H2O和CO2,因此该物质一定含有( ) A.氧气、氢气、碳 B.氢气、碳 C.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 D.氢元素、碳元素 D C 课后习题答案 * * * * 新课导入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火柴燃烧只剩下灰烬;酒精燃烧连灰烬都没有留下;生锈的铁钉质量比未生锈时的质量大…… 在2400 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失。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 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以防白磷燃烧后坠入底部的物质温度太高,而造成锥形瓶的破裂),放入一小块白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七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2)称量并记录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橡皮塞塞紧,将白磷引燃。观察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4)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变化前后质量是否相等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的物质 白磷 五氧化二磷 有新物质生成 是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 O2 P2O5 点燃 实验二: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产生红色物质,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天平平衡、质量相等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变化前后质量是否相等 变化后的物质及溶液颜色 变化前的物质及溶液的颜色 铁钉和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铜和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 有新物质生成 是 铁 + 硫酸铜 铜 + 硫酸铁 Fe + CuSO4 Cu + FeSO4 实验二:铁和硫酸铜反应 托盘天平是用来测量“质量”的,使用时应注意以下易犯的错误: (1)调水平和调平衡的顺序颠倒。 (2)调水平后的天平随意移动位置。 (3)在调平衡时游码未放到零位置。 (4)不遵从由大到小的顺序选用砝码。 (5)各组之间互借互换砝码。 天平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是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的,不一定所有的物质都参加了反应。 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和分子个数的守恒。 质量总和:不能忽略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气体等。 实验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将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烧杯中。 (2)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3)将试管内的溶液倒入烧杯(试管仍留在烧杯中),使二者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碳酸钠粉末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 (4)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天平指针向右偏,失去平衡,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大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 原因: Na2CO3+HCl NaCl+CO2 ↑+H2O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四:镁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天平指针向左偏,失去平衡,反应前的物质质量小于反应后的物质质量。 Mg + O2 2MgO 原因: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还有空气中的氧气。 “两”变 “六”不变 “一”可能变 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守恒”是指质量守恒 “参加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