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16) 逻辑原理 知识要点 逻辑原理问题,并不需要多少特别专门的知识,关键在于审题,要认真仔细地分析题意,弄清楚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例题精讲 例1 小明、小强、小华三人参加迎春杯赛,他们是来自金城、沙市、水乡的选手,并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现在知道: 小明不是金城的选手; 小强不是沙市的选手; 金城的选手不是一等奖; 沙市的选手得二等奖; 小强不是三等奖。 根据上述情况,小华是 的选手,他得的是 等奖。(第三届迎春杯决赛试题) 分析:显然选手所在城市与选手获奖情况有联系,我们就从这里找突破口,搞清了各个城市的选手分别获得哪等奖,问题就解决了。 解:由(4)知:金城的选手获一等奖或三等奖,又由(3)得金城的选手获三等奖,从而水乡的选手获一等奖。 由(2)知:小强是金城或水乡的选手,又由(5)得小强是水乡的选手, 由(1)得小明是沙市的选手,从而小华是金城的选手,他获三等奖。 例2 教室里的椅子坏了,第二天上学时,老师发现椅子修好了。经了解,椅子是A、B、C三人中的一个人修好的,老师找来这三人。 A说:“是B做的。” B说:“不是我做的。” C说:“不是我做的。” 经调查,三人中只有一个说了实话,椅子是谁修的呢? 分析:因为三人中只有一个说了实话,所以可以假设椅子是某人修好的,看结论是否符合“三人中只有一个说了实话”这一条件。 解:(1) 假设椅子是A修好的,那么A说的是假话,B、C说的都是实话。这样有两人说了实话与“三人中只有一个说了实话”这一条件相矛盾,所以椅子不是A修好的。 (2) 假设椅子是B修好的,那么B说的是假话,A、C说的都是实话。这样有两人说了实话与“三人中只有一个说了实话”这一条件相矛盾,所以椅子不是A修好的。 (3) 假设椅子是C修好的,那么A、C说的是假话,B说的是实话,符合“三人中只有一个说了实话”这一条件,所以椅子是C修好的。 评注:本题运用先假设,再根据假设推出一个结论;如果结论与已知条件相矛盾,说明假设不成立;如果结论符合已知条件,说明假设正确。这种假设的方法是逻辑推理中经常使用。 例3 赵、钱、孙、李四人,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售货员,一个是工人,一个是个体户,根据以下条件,判断这四人的职业。 赵、钱是邻居,每天一起骑车上班; 赵年龄比孙大; 赵在教李打太极拳; 教师每天步行上班; 售货员的邻居不是个体户; 个体户和工人互不认识; 个体户比售货员和工人年龄都大。 解:由(4)和(1)可知,赵、钱不是教师。由(2)和(7)知,孙不是个体户。因为假设孙是个体户,则由(2)和(7)知,赵不是售货员,不是工人;由(4)和(1)可知,赵也不是教师;这样赵也是个体户,与假设矛盾。于是我们可得出下表: 售货员 工人 教师 个体户 赵 ( 钱 ( 孙 ( 李 假设赵是工人,个体户是钱或李,由(6)可知,赵与钱或李应互不认识,这与(1)、(3)相矛盾,这样可知赵不是工人。 又假设赵是个体户,由(1)、(3)、(6)可知,孙是工人,钱是售货员,但又与(5)矛盾,所以赵是售货员。这样又可得出下表: 售货员 工人 教师 个体户 赵 √ ( ( 钱 ( ( 孙 ( ( 李 ( 根据(1)、(5)继续分析,把上面的表格填满,可得:钱不是个体户,则钱是工人;则孙不是工人,孙是教师,最后得李是个体户。如下表: 售货员 工人 教师 个体户 赵 √ ( ( ( 钱 ( √ ( ( 孙 ( ( √ ( 李 ( ( ( √ 最后得:赵是售货员,钱是工人,孙是教师,李是个体户。 评注:分析逻辑推理问题,借助表格,能使已知条件和推出的有用结论一目了然。在填表时通常把正确的结论打“√”,错误的打“(”。这样可以确保推理的速度和正确性,而且不易被错误信息干扰。 例4今有棋子100颗,甲、乙两人做取棋子的游戏,甲先取,乙后取,两人轮流各取一次,规定每次取p颗,p为1或20以内的任一质数,不能不取。谁最后取完谁为胜者。问甲、乙两人谁有必胜的策略。 解:乙有必胜的策略。 由于p为1或20以内的任一质数,所以p或者是2,或者可以表示为4 k +1或 4 k +3(k为0或正整数)形式,乙可以采取如下的策略: 若甲取2颗,则乙也取2颗; 若甲取4 k +1颗,则乙取3颗; 若甲取4 k +3颗,则乙取1颗; 这样,每次甲、乙两人取走的棋子之和都是4的倍数。由于100是4的倍数,因此余下的棋子数必定还是4的倍数。从而经过若干回合后,剩下的棋子数必定为不超过20的4的倍数。因为p不是4的倍数,所以这时甲不能取走全部的棋子,从而最终乙可以取走全部的棋子。 评注:本题中,甲虽然先取,但他没有必胜的策略。而乙虽然后取,但他能根据甲的取法,应对有序,后发制人,最终取胜。由此看出,谁能取得最后胜利,一要看他所面临的情形,二要看他采用的策略,两者缺一不可。 例5 有三堆小石子。每次操作从每堆中取走同样数目的小石子(不同次操作,取走的小石子数目可以不同),或将其中任一堆(如果其小石子数是偶数)的一半小石子移到另一堆上。开始时,第一堆有小石子1989块,第二堆有小石子989块,第三堆有小石子89块。能否使 (1) 某两堆小石子一个不剩? (2) 三堆小石子都一个不剩?(第十五届全俄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分析:(1)很容易发现三堆小石子刚开始时的小石子数的末两位数字相同,因而首先三堆各取89块,这样剩下的石子数是:1900、900、0,接下来将第二堆移450块到第三堆,石子数变为:1900、450、450,再接下来三堆各取走450块就可以了。 (2) 发现最初三堆的石子数的和是:1989+989+89=3067,它不被3整除。而题目中的两种操作方法不改变这个特征,因而可得出结论。 解:(1) 可以使某两堆小石子一个不剩。只要按如下步骤取即可。 (1989,989,89) ( (1900,900,0) ( (1900,450,450) ( (1450,0,0) (2) 最初三堆石子的总数是1989+989+89=3067,它不能被3整除。 而进行任何一次操作后所得的三堆石子的总数被3除所得的余数不变,所以不管进行几次操作,三堆石子的总数被3除所得的余数都不为0,即不可能将三堆石子都取光。 评注:本题第二步中,抓住了三堆石子的总数被3除所得的余数不变这个特征,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因而解题时应认真分析,抓住关键。 例6 人的血型通常为A型、B型、O型、AB型。子女的血型与其父母血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父母的血型 子女可能的血型 O、O O O、A A、O O、B B、O O、AB A、B A、A A、O A、B A、B、AB、O A、AB A、B、AB B、B B、O B、AB A、B、AB AB、AB A、B、AB 现有三个分别身穿红、黄、蓝上衣的孩子,他们的血型依次为O、A、B。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戴着同样颜色的帽子,颜色也分别为红、黄、蓝三种,依次表示所具有的血型为AB、A、O。问穿红、黄、蓝上衣的孩子的父母各戴什么颜色的帽子?(第五届华杯赛复赛试题) 分析:因为父母都戴着同样颜色的帽子,所以父母的血型都相同,这样血型表只需保留一、五、八、十这4行。又由于三种颜色的帽子分别表示AB、A、O三种血型,所以第八行也可划去。这样血型表就比原来简单多了,再讨论这个简表就不难得出血型间的关系,从而再得出题目结论。 解:因为父母都戴着同样颜色的帽子,所以父母的血型都相同,根据血型表,只有O、O,A、A,B、B,AB、AB符合条件。 又因为父母都戴着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帽子,而三种颜色依次表示所具有的血型为AB、A、O,所以符合条件的只有O、O,A、A,AB、AB。因而,可以得出下面的简表: 父母的血型 子女可能的血型 O、O O A、A A、O AB、AB A、B、AB 从上面的简表可以看出父母的血型为O的,孩子血型一定为O,即穿红上衣的孩子,父母戴蓝帽子。 划去简表的第一行及子女血型中的O,又三个孩子中没有AB血型,所以子女血型中的AB也可划去,这样只剩第二行。 由第二行,父母的血型为A的,子女的血型一定为A,即穿黄上衣的孩子,父母戴黄帽子。 最后,穿蓝上衣的孩子,父母戴红帽子。 评注:1、本题先将问题简化,再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把结果能确定下来的先确定下来,然后再继续讨论,结果不能确定下来的,就分情况讨论,这种方法叫枚举法。枚举法在逻辑推理中常用。 2、上面的解法是从父母的血型出发分析,从而确定孩子的血型,本题也可从孩子的血型出发分析来确定父母的血型。 例7 在某市举行的一次乒乓球比赛中,有6名选手参赛,其中专业选手与业余选手各3名.比赛采用单循环方式进行,就是说每两名选手都要比赛一场。为公平起见,用以下方法计分:开赛前每位选手各有10分作为底分,每赛一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16)逻辑原理.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