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心血管系统的调节高职高专生理教学课件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迷走神经的作用是抑制心脏的活动。表现为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速度减慢三个负性效应。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使心脏活动加强。引起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传导速度加快三个正性效应。交感神经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全身小血管平滑肌。交感缩血管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使血管收缩。血管神经支配及其作用正常情况下,有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存在,故安静时血管能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缩。当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增强时,血管平滑肌收缩加强;而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减弱,血管平滑肌收缩减弱时,引起血管舒张。心血管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与心血管反射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从脊髓至大脑皮层都有与调节心血管活动有关的中枢。延髓的心血管中枢通常认为,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延髓。动物实验表明,延髓的心血管中枢可分为:心迷走中枢(又称心抑制中枢);心交感中枢(又称心加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心血管的高位中枢很多实验结果还表明,延髓以上的脑干各段以及小脑和大脑中,都存在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而且这些部位的心血管中枢对心血管活动所起的调节作用比延髓心血管中枢更为高级,对心血管活动与机体其他功能活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反射弧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传入神经末梢,它感受动脉血压对血管壁的牵张刺激,称为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为窦神经,它加入舌咽神经进入延髓。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为主动脉神经,它加入迷走神经进入延髓。效应器为心脏和血管。压力感受性反射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所受牵张刺激增强,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的冲动增多,使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强,而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减弱,经心迷走神经传至心脏的冲动增多,而经心交感神经传至心脏的冲动减少,故而心率变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压力感受性反射与此同时,由交感缩血管神经传至血管平滑肌的冲动减少,故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使动脉血压下降至正常水平,故这一反射又称为降压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如果动脉血压降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受到的牵张刺激减弱,沿相应的传入神经传入冲动减少,使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紧张性活动增强,而心迷走中枢紧张性活动减弱,从而引起心输出量增多,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回升。化学感受器反射的反射弧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分别存在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动脉弓区域,是一种能够感受血液中某些化学成分变化的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的传入纤维行走于窦神经中,主动脉体的传入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内。化学感受器反射缺O2、CO2 分压过高、H+ 浓度过高等,均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冲动沿传入纤维传至延髓,一方面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另一方面使缩血管中枢紧张性活动增强,沿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加强,从而心输出量增多;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使皮肤、肾、胃肠道等器官的血管收缩,但对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在小剂量时使其舒张,而大剂量时使其收缩。故小剂量肾上腺素,使总的外周阻力变化不大。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的作用弱于肾上腺素,但它可使除冠状动脉以外的全身血管收缩,引起外周阻力明显增加,动脉血压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肾血流量减少,或流经近球小体致密斑的小管液中Cl- 和Na+ 含量减少等因素的作用下,均可促进肾脏的近球细胞释放一种酸性蛋白酶称为肾素,经肾静脉进入血液。肾素使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原(由肝脏生成后进入血液的一种糖蛋白)水解,相继生成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Ⅲ。R-A-A 系统血管紧张素Ⅰ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升高血压。血管紧张素Ⅱ可使全身微动脉平滑肌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而升高血压;它还能促使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醛固酮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和排出钾,起保钠、保水和排钾的作用,从而引起血量增多,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Ⅲ缩血管的作用弱于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升压素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的一种激素,经下丘脑一垂体束被运输到神经垂体内贮存,并由神经垂体释放入血。血管升压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它还有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作用。血管升压素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升压素不参与对血压的调节。如果发生失血等情况,由于循环血量减少,可引起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增多,对于维持动脉血压起到一定的作用。 局部体液因素对血循环的影响血浆以及肾、唾液腺、胰腺、汗腺等组织中均有激肽释放酶,它作用于血浆中的激肽原,使其水解为血管舒张素和缓激肽。这类物质能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起到增加局部组织血流量的作用。实验证明,血管舒张素和缓激肽是舒血管作用最强的物质。局部血流的调节代谢产物的影响组织代谢产物C O2、H+、乳酸、腺苷、等许多代谢产物,当其在组织中的浓度升高时,均可引起局部血管舒张,使局部血流量增加。此外,尚有心房钠尿肽、前列腺素、阿片肽等多种体液因素,都具有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作用。组织胺对血循环影响组织胺:皮肤、肺和肠粘膜等许多组织的肥大细胞中均含组织胺。当组织发炎或出现过敏反应等情况时,都可引起组织胺释放。它能使血管舒张,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管壁的通透性增加,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间隙,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 、心迷走中枢兴奋使血压下降的直接因素是A 、回心血量减少B 、心输出量减少C 、搏出量减少D 、外周阻力降低E 、心率减慢2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A 、大脑B 、中脑C 、脑桥D 、延髓E 、脊髓课堂练习二、填空1 、影响心血管活动的体液因素中,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2 、临床上作“强心”的药物是______ ,用作升压药的是______ 。3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是______ 。课堂练习4、影响外周阻力的因素有______ 、______ ,其中起决定因素的是______ 。5 、临床上作“强心”的药物是______ ,用作升压药的是______ 。6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是______ 。课堂练习三、名词解释1 、减压反射2 、缩血管神经四、简答题1 、箭头方框表示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2 、心交感神经有何作用?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动脉血压长期调节* * 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传导减速收缩力增强传导加速心率加快血管的神经控制延髓血管中枢交感链脊髓心血管调节中枢延髓的心、血管调节中枢交感神经链交感神经血管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延髓上心血管中枢压力感受器与传入神经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反射弧体位对血压的影响体位对血压的影响化学感受器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