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标本采集标准化一、静脉采血时间标准化二、采血时体位标准化三、静脉采血操作步骤标准化一、静脉采血时间标准化人体内血液中的许多成份受季节、月经周期、昼夜节律等因素影响。季节影响:25羟基维生素D3 夏天比冬天高,T3 夏天比冬天低20%;月经周期影响:胆固醇、无机盐和铁在经期下降,血浆蛋白在排卵时减少,纤维蛋白原在经前期最高;昼夜节律影响:胆红素以清晨最高生长激素入睡后会出现短时高峰血浆蛋白在夜间降低血钙往往中午出现最低值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清晨5-8时达峰值,而夜晚21-3时处于低值期,其变化幅度可达180-200%。为保证测定结果的相对稳定,采血时间应标准化,尤其是对于需要每天或定期检测的患者更应定时采血,采血尽可能在上午7-9点之间进行,如不得不在其它时间急查一些项目,评价检验结果时应注意上述影响因素。某些与生殖有关的激素,如黄体激素(LH)、卵泡刺激激素(FSH)和睾酮,因为它们每2分钟释放一次需间隔采血,测定结果取均值;在进行临床治疗药物监测(TDM)时,应在药物的稳定期采血,各种药物的稳定期不同,但通常是该药物的五个半衰期左右。一、静脉采血时间标准化病人采血应禁食12小时,餐后及延长空腹时间(饥饿)对血液的化学成分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从科学角度讲,医院采血时间不能一味延长。采血应尽量安排在检查和治疗之前进行。二、采血时体位标准化坐立位与卧位相比,静脉渗透压增加,一部分水从心血管系统转移到组织中。直立位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2%左右(相当于血液浓缩)。血管内大分子(颗粒大于4 nm)物质不能透过血管壁转移到组织中,使血管内大分子浓度增加,其血浆含量可升高5-15%。胆红素等与白蛋白结合的小分子物质也不能透过血管壁,测定值坐位时高于卧位。二、采血时体位标准化患者取卧位时,组织液从血管外向血管内转移,使血容量增加,蛋白质和与其结合的物质相对被稀释,它们的浓度势必减少,与蛋白结合的激素、药物浓度也会降低。采集静脉血标本时应注意体位的一致性,比较检验结果时,要考虑到体位的影响。建议采血体位标准化,取血时以坐位5分钟后取血为宜,以保证血液相对平衡,避免体位的影响。三、静脉采血操作步骤标准化普通注射器采血步骤:选择、消毒、系带、穿刺、松带、抽血、拔针、整理真空采血步骤:选择、消毒、安装、系带、穿刺、插管、松带、拔管、拔针、整理1. 止血带使用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应少于1分钟(建议在针头穿刺进入血管后即可放松止血带)如止血带使用3分钟,Alb、Ca、ALP、AST 、chol、Fe 等浓度可分别升高5-10%,BUN 浓度下降4%。1. 止血带使用时间使用时间长,使血液淤滞,局部出现缺氧使无氧酵解增加,造成乳酸测定值增高,血pH 值下降;导致细胞内钾外移,引起假性血清钾升高血pH 值下降可导致Ca、Mg 从结合蛋白中游离,使游离Ca、Mg 增加,同时导致与蛋白结合的药物游离, 而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1. 止血带使用时间病人反复攥拳会使血钾上升0.8 mol/L,如果运动幅度很大或从深静脉采血时,上升幅度会更大,禁止检验血钾时反复攥拳。2. 防止标本溶血血液中细胞内外成分有很大差异,很多生化成分在血细胞中的浓度比在血浆中高许多,例如血细胞中乳酸脱氢酶、钾和镁的浓度分别比血浆中高160倍、22倍和3倍,溶血后细胞内的物质向细胞外转移,使测定结果偏高,类似的生化项目还有AST、ALT、ACP 等等;2. 防止标本溶血血细胞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对结果也产生影响,例如溶血释放出来的腺苷酸激酶可以影响CK 总活力的测定,同时还能干扰CK 同工酶电泳测定,受化学物质干扰的测定还有β-HB、TBIL、DBIL、TC 等2. 防止标本溶血肉眼可见溶血,是由于红细胞被破坏,血浆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已达20 mg/dl,称为显性溶血血小板和白细胞破坏时没有血红蛋白释放,称为非显性溶血血小板破坏可使血清钾、镁、酸性磷酸酶升高,粒细胞破坏可释放多种酶当肉眼未见溶血,而上述指标出现异常增高时,应警惕非显性溶血的发生。2. 防止标本溶血造成溶血的原因采血后将血从注射器注入试管,血细胞受外力而溶血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而溶血混匀含添加剂的试管时用力过猛或运输时动作过大从已有血肿的静脉采血,血样可能含有已溶血的细胞;2. 防止标本溶血用止血带时间过长,引起血管内溶血血液和抗凝剂比例失调(血量不足),由于渗透压的改变发生溶血静脉穿刺处用酒精消毒,酒精未干即开始采血注射器或盛血容器带水或容器污染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产生泡沫,发生溶血。3. 准确使用抗凝剂正确选择抗凝剂严格掌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注意抗凝剂剂量(1)正确选择抗凝剂常用的抗凝剂有正确选择抗凝剂含有K+、Na+ 的抗凝剂不能用于测定K+、Na+ 的标本;EDTA、氟化物、草酸盐等不能用于测定Ca2+ 的标本,因为Ca2+ 可与它们形成不溶性物质。草酸盐、氟化物不能用于测定酶和用酶法测定的标本。因为它们有激活或抑制某些酶活性的作用,如草酸盐可抑制淀粉酶、ACP、LDH 的活性,氟化物则有激活尿素酶、淀粉酶的作用。因此正确选择抗凝剂并避免抗凝剂污染,才能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2) 严格掌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标本的质量。血液比例过高时(采血过量),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阻塞检验仪器,影响检验指标。血液比例过低(采血不足),抗凝剂相对过剩对许多检验指标会造成严重影响。严格掌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对凝血实验来说,当血液与0.105 M 枸橼酸钠的比例由9:1降至7:1时,APTT(凝血酶原消耗时间)试验的结果就会有显著升高,降至4.5:1时,PT(凝血酶原时间)试验结果就会有显著改变。对血常规实验来说,EDTA 的最佳浓度是1.5 mg/ml 血,当EDTA 浓度达2.5 mg/ml 血时,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肿胀、崩解,使常规检验得出错误结果。(3)注意抗凝剂剂量同种抗凝剂的不同剂量用于不同实验。如枸橼酸钠可用于凝血实验也可用于血沉检测,但其用量不同,凝血实验:0.105 M 或0.129 M 枸橼酸钠与血比例为1:9,而血沉实验其比例为1:4。4. 输液时采血部位的选择一侧手臂静脉输液时应从对侧手臂取血,以免血液被稀释或输入的液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若二侧手臂同时进行静脉输液,应选择输液穿刺点的远心端取血,且避免采血部位距输液处太近。5. 减少标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5. 减少标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20份标本室温下放置不同时间后结果比较放置时间( h) K+Na+Cl- CO2 0.5 ↑1.15%↑1.87%↑1.64%↓2.5%1 ↑3.91%↑2.81%↑2.83%↓5.0%4 ↑6.7%↑6.4%↑7.5%↓14.1%5. 减少标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48份标本加入样品杯后不同时间测定结果比较(mmol/L,x±S)时间 K + Na+ Cl-P 值立即4.00 139.5 104.1 10 min 4.04 140.6 105.3 <0.05 20min 4.12 141.6 106.2 <0.01 40min 4.19 143.3 107.3 <0.001 60min 4.27 144.8 109.0 <0.001 90min 4.36 148.4 112.3 <0.001 5. 减少标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上述结果表明,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因此,从临床到实验室应尽量减少标本放置时间。有条件者试管应加盖或用封口膜,以减少蒸发。结束语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我们不仅要加强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要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提高静脉血标本的质量和采血的安全性。谢谢说明标本水份蒸发,标本浓缩,K+、Na+、Cl-测定结果明显增高;二氧化碳可迅速逸出表中结果显示:血清标本加入样品杯中,10 min 后测定K+、Na+、Cl-与立即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20 min 后测定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一、静脉采血时间标准化一、静脉采血时间标准化一、静脉采血时间标准化二、采血时体位标准化1. 止血带使用2. 防止标本溶血3. 准确使用抗凝剂4. 输液时采血部位的选择5. 减少标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三、静脉采血操作步骤标准化3. 准确使用抗凝剂草酸盐枸橼酸盐EDTA 肝素正确选择抗凝剂严格掌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细胞的代谢蒸发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气体逸散温度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