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菌(coccus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楚雍烈教授球菌(coccus):指个体形状呈球形或椭圆形的一大类细菌。病原性球菌(pathogenic coccus):球菌中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球菌。包括四个属的一些球菌:①葡萄球菌属:G+球菌②链球菌属:G+球菌③肠球菌属:G+球菌④奈瑟菌属:G-球菌(脑膜炎、淋病奈瑟菌)化脓性球菌(pyogenic coccus):引起机体化脓性炎症的球菌。第一节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1.形态与染色球形,无鞭毛,无芽胞葡萄串状,革兰染色阳性(G+)2 .培养特性易培养:普通平板血平板产色素:金黄色白色柠檬色有些菌溶血,产生溶血环: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于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后,在菌落周围还可见完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3. 生化反应多数菌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气。致病性球菌分解甘露醇。触酶阳性(与链球菌区分标准)4. 抗原构造SPA (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2)根据有无凝固酶分型:凝固酶阴性菌和凝固酶阳性菌两大型。继而依据噬菌体分为4个噬菌体群和23个噬菌体型。III群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3)根据核酸分析的遗传学分型:DNA脉冲电泳分型、PCR分型等方法。依16S rRNA不同,葡萄球菌属分48个种和亚种。6 .抵抗力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对碱性染料(龙胆紫)敏感易产生耐药性,特别对青霉素(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最强,通过在宿主体内增殖、扩散和产生有害的胞外物质(酶和毒素)引起宿主疾病。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致病物质)包括:①酶;②毒素;③细菌的一些表面结构蛋白。1. 致病物质①酶凝固酶:血浆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使血浆凝固耐热核酸酶:水解DNA 纤维蛋白溶酶:水解纤维素(纤维蛋白溶酶、葡激酶)透明质酸酶:降解结缔组织(扩散因子)脂酶:分解脂肪触酶:分解H2O2 ②毒素葡萄球菌溶素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③表面结构或蛋白如粘附素、荚膜、胞壁肽聚糖和SPA 等凝固酶(coagulase )概念:使含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游离凝固酶(free coagulas)结合凝固酶(bound coagulase)意义:鉴别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致病机理: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使感染局限化和形成血栓。肠毒素(enterotoxin )—约1/3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引起急性胃肠炎(即食物中毒)—耐热,抗胃肠液中蛋白酶—作用机制: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还具有超抗原(superantigen)作用葡萄球菌溶素(staphylolysin )—α溶素—损伤细胞膜的毒素(细胞毒素)3.免疫性人类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只有当皮肤黏膜受伤后,宿主免疫力降低时,才易引起葡萄球菌感染。感染后能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强,难以防止再次感染。泌尿系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术后及植入医用器械引起的感染第二节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A群(化脓性)链球菌(S. pyogenes)肺炎链球菌(S. pneumoniae)概述1.概念链球菌属是一大类G +、排列呈双或长短不一的链状球菌。2.分类1 )溶血现象分类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按产生溶血与否及其溶血现象分为3类:①甲(α)型溶血;②乙(β)型溶血;③丙(γ)型溶血。2 )抗原结构分类据链球菌细胞壁中抗原结构(C 多糖抗原)不同, 运用血清学方法分成A ~V 20 群。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90% 左右属A 群,其他群少见。同一群的链球菌又分若干型。A 群根据其M 抗原不同,可分成约100 个型。3)生化反应分类对一些不具有群特异性的链球菌(如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等),需用生化反应、药物敏感和对氧的需要分类。对氧的需要分类分为:需氧、厌氧和微需氧链球菌。2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血平板或含血清培养基;液体培养为沉淀生长;血平板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小菌落,不同菌株溶血不一,多数有透明溶血环(β溶血现象)。3.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分解葡萄糖。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可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链球菌不产生触酶,与葡萄球菌不同。5.抵抗力一般链球菌均可在60℃被杀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在干燥尘埃中生存数月。乙型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杆菌肽和磺胺药都很敏感。A群链球菌有较强的侵袭力,产生多种外毒素和胞外酶。1.致病物质致病物质可分三大类:细菌的胞壁成分,胞壁上的粘附素外毒素胞外侵袭酶类1)胞壁成分(1)粘附素,包括:①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TA)与生物膜有高度亲和力,是该菌定植在机体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等表面的主要侵袭因素。②F蛋白(protein F)位于化脓性链球菌细胞壁内,其结合区暴露在菌体表面,是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 FBP)的受体。有利于细菌定植和繁殖。(2)M蛋白(M protein)是A群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含M蛋白的链球菌具有抗吞噬和抵抗细胞内杀菌作用;与某些超敏反应疾病有关。(3)肽聚糖A群链球菌的肽聚糖具有致热、溶解血小板、提高血管通透性和诱发实验性关节炎等作用。2)外毒素类(1)致热外毒素(pyrogenic exotoxin)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致热外毒素抗原性强,具有超抗原作用,对兔有致热性和致死性。3)侵袭性酶(invasive enzyme)A群链球菌可产生多种侵袭酶,均是扩散因子。(1)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分解间质内透明质酸,使病菌易扩散。(2)链激酶(streptokinase, SK ):与葡激酶类似,使血液中纤维蛋白酶原变成纤维蛋白酶,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利于病菌扩散。(3)链道酶(streptodomase, SD):亦称链球菌DNA酶,降解DNA,使脓液稀薄,促进病菌扩散。3.免疫性可刺激机体产生各种抗体,获得对同型链球菌的特异性免疫力。型别间无交叉免疫。抗M蛋白抗体有保护作用,不同型M蛋白均可诱生γ-干扰素。猩红热患者可建立牢固的同型抗毒素免疫。血清学检查抗O试验(ASO test):链球菌侵入体内产生SLO,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ASO,当两者中和后,在加入SLO乳胶试剂,因病人血清中ASO量很多,未被中和的抗体与乳胶试剂反应,产生凝集,为阳性;无凝集,为阴性。原理:中和试验,用SLO检测血清中的ASO 方法:间接凝集结果:效价大于400单位意义:活动性风湿热及肾小球肾炎辅助诊断二、其他链球菌(一)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草绿色链球菌(streptococcus viridians)。因无多糖抗原,故不属于Lancefield血清学分类的任何族。包括多个种,条件致病,可引起下列两种疾病:1 .龋齿(dental caries):常由变形链球菌引起。2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ubacute bacterial endocarditi s, SBE )由此菌引起的SBE占全部病例50%。(二)B族链球菌又称无乳链球菌。可寄居于正常妇女阴道和直肠,也寄居在健康人鼻咽部,故可引起皮肤感染、心内膜炎、产后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三)D族链球菌(条件致病菌)本菌包括粪链球菌、牛链球菌和马链球菌。D族链球菌正常寄居在皮肤、上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偶尔引起泌尿道感染、腹部化脓性感染、败血症和心内膜炎。身体虚弱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第三节肺炎链球菌S. pneumoniae 3.抗原结构(1)荚膜多糖抗原具有型特异性,可将肺炎链球菌分为型。(2)其他抗原肺炎链球菌含有M蛋白和C多糖。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 CRP)不是抗体,在炎症活动期(如风湿热)含量增多。二、淋病奈瑟菌N. gonorrhoeae 思考题简述葡萄球菌的分类及意义。简述链球菌的分类依据及意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 哪些方法可以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对脑膜炎奈氏菌应如何进行分离培养(为何需要床边接种)?快速诊断方法? 简述淋球菌的致病性。根据涂片染色镜检可作出微生物学初步诊断的病原性球菌有哪些? 1.形态与染色G -双球菌,肾形或豆形,无鞭毛、芽胞,有菌毛。2.分离培养专性需氧菌巧克力培养基(一)生物学性状3. 抗原构造与分类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分群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分型脂多糖抗原核蛋白抗原4. 抵抗力很弱四怕:热、寒冷、干燥、消毒剂1. 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2. 所致疾病呼吸道传播,飞沫或接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暴发型慢性败血症型三种临床类型菌毛:粘附于黏膜上皮细胞,利于定植;荚膜:有抵抗吞噬的作用;内毒素: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严重者可致内毒素休克、血栓、DIC等。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免疫性人对脑膜炎奈瑟菌抵抗力较强:机体感染后以体液免疫为主,血清中特异抗体能杀死脑膜炎奈瑟菌;抗体的调理作用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分泌型IgA可阻止脑膜炎奈瑟菌对上呼吸道黏膜的粘附。母体中的IgG还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故6个月内婴儿极少患流行性脑膜炎。(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 标本3. 分离培养与鉴定脑脊液、血液、出血点渗出液、鼻咽拭子保暖、保湿、立即送检,培养基预温。2. 直接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内、外有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作出初步诊断。巧克力(色)培养基4. 快速诊断对流免疫电泳,SPA 协同凝集试验(三)微生物学检查法预防:儿童注射流脑荚膜多糖疫苗治疗:抗生素(四)防治原则G -双球菌,似一对咖啡豆。有菌毛,有荚膜专性需氧,巧克力血琼脂平板2. 培养特性1. 形态与染色3. 抵抗力弱:热、冷、干燥和消毒剂极敏感,1%石炭酸3 min或1:4000硝酸银2 min即死亡。本菌能自溶。(一)生物学性状1. 致病物质菌毛:粘附作用;抵抗吞噬。外膜蛋白Ⅱ:有助于粘附。IgA蛋白酶:能破坏黏膜表面sIgA。内毒素:损害人体黏膜的重要因素。(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 淋病人类是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宿主,属性传播疾病(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主要通过性接触引起泌尿道和生殖系统炎症。2. 所致疾病gonorrhea 2.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 新生儿脓漏眼新生儿由产道感染有淋病性阴道炎或子宫颈炎的孕妇,胎儿经产道娩出时可被感染。3. 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及幼女阴道炎2.所致疾病通过毛巾、浴池间接感染。根据溶血现象分类无致病性丙型链球菌不溶血性链球菌不溶血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类别致病力强溶血完全溶血环多为条件致病菌溶血草绿色溶血环致病性名称溶血环现象医学常见链球菌龋齿,心内膜炎α或不溶血;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