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现代文明病什么是”现代文明病”? 现代文明病:随着经济水平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吃得多”,表现高热量、高脂肪、高嘌呤饮食增多,“运动少”,如喜欢乘电梯、开车、久坐电视机前,不爱运动。肥胖人群增多,因此,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风、血脂异常、肥胖等疾病发病率急剧增高,这些与现代人生活方式改变有关的疾病,称之为“现代文明病”。中国主要死因的因素分析(%) 死因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人类生物学因素卫生服务因素心脏病18.1 47.6 28.6 5.7 脑血管病14.8 43.2 36.1 6.0 恶性肿瘤7.0 45.2 45.2 2.0 意外死亡67.6 18.8 10.3 3.4 呼吸疾病17.2 17.2 13.3 30.5 消化疾病23.8 17.0 28.4 28.4 传染病15.9 18.9 56.5 8.8 其他8.7 19.6 18.9 52.9 合计37.3 19.7 10.9 32.1 梁浩材《全国19 个城乡点的典型调查》结果(1981~1982 年) 广州、珠海两市1岁以上主要死因的因素分析死因占全部死因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人类生物学因素卫生服务脑血管病23.28 7.94 51.29 34.55 6.22 心脏病7.79 7.05 50.64 35.90 6.41 恶性肿瘤10.93 3.76 60.65 33.08 2.51 呼吸疾病14.64 8.53 59.04 24.57 7.85 意外死亡8.64 54.04 32.59 1.86 11.18 消化系统5.64 7.96 53.10 17.70 21.24 其他20.68 7.73 27.78 49.28 15.22 合计100.00 10.79 10.79 31.32 8.84 梁浩材(1991~1993 )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防治”现代文明病”的意义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头号杀手”; 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风、血脂异常、肥胖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动脉粥样硬化成分构成的“斑块”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1- LDL 由血液转移至内皮下空间,并转换成氧化型LDL 2- 单核细胞由血液转移至内皮下,分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胞吞氧化型LDL 形成泡沫细胞3 - 平滑肌细胞从基质转移到内皮下,增殖,共同形成斑块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因是什么? 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久坐的生活方式主要授课内容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发生,有哪些临床表现,哪些人容易发生? 如何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血脂异常的种类有哪些? 患血脂异常后如何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痛风常被称为男性现代文明病。以前称为“富贵病”、“宫廷病”。男女患者比例可达20 :1 。发病率:欧美国家0.13%~0.37% ,我国60 年代报道不足30 例,80 年代后上升,1991~1996 年7000 例。1998 年上海高尿酸血症男性14.2% ,女性7.1% 。痛风,0.77% ,均为男性。南方>北方。痛风是由体内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也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体内嘌呤合成增强/或尿酸排泄减少均可引起血尿酸增高,若超过尿酸在血液中饱和度,尿酸盐即可沉积在组织中。主要沉积组织有(1)关节软骨、滑膜、腱鞘及周围组织(多关节分布,尤其远端关节:足趾、踝、足跟、腕及手关节);关节炎, (2)皮下结缔组织(耳廓、脚趾、手掌、指、腕等);痛风石(痛风小结)(3)肾脏和输尿管肾结石(4)其他部位心肌、心内膜、血管。活检:尿酸盐结晶。痛风的发展-四个阶段无症状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无症状期:仅有高尿酸血症而无症状。多在体检发现。 急性期:以急性关节炎为主。多见于20~50 岁男性,关节红肿热痛,多数数天或一周自愈,但以后反复发作。 间歇期:在两次发作期间有一个静止期。一年内复发者占2/3 。(1~2 年有第二次发作) 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及痛风性肾炎。多数人发现自己患有痛风时表现为急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多于夜间有突发性疼痛,脚部的拇指关节和跖趾关节常最先受侵犯,其次是踝、膝、手、腕部的诸关节。急性关节炎期可持续数天到数周,关节可还原。但是,关节炎常常反复发作,间隔期越来越短,最后关节炎进入慢性期,关节肿胀持续存在,关节畸形或僵硬,活动受到限制。有的患者还可能有肾功能减退及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合并症。 什么是尿酸?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内源性尿酸占体内尿酸的80% ,是由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和其它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产生;从食物中核苷酸分解而来的外源性尿酸约占20% 。尿酸的代谢途径正常人体内尿酸池平均含量为1200mg ,每天产生750 mg ,排出500~1000mg 。正常情况下,约2/3 经肾脏排泄,其余1/3 在肠道分解排出。什么是高尿酸血症?男性血尿酸超过416umol/L(7.0mg/dl), 女性超过357umol/L(6.0mg/dl), 即超过尿酸在血液中的饱和度,尿酸盐即可沉积在组织内,造成痛风性组织改变。男性>420umol/L , 女性>380umol/L; 高尿酸血症发生率:20 岁以上2.4%~5.7% ,老年人24% 以上。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关系血尿酸越高或持续时间越久,越容易患痛风。5%~12% 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持续540umol/L 患痛风在70%~90% 之间。病因与分类原发性:酶及代谢缺陷,PRPP(5- 磷酸核糖-1- 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加;分子缺陷,如嘌呤生成过多,尿酸合成增多;尿酸排泄减少,肾脏清除减少。继发性:血液病,肾功能减退;特发性:原因不明。嘌呤代谢紊乱,嘌呤和尿酸关系?嘌呤来自哪里?嘌呤主要有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等,分别与磷酸戊糖作用构成嘌呤核苷酸。嘌呤核苷酸由核酸分解出后进一步经过复杂的分解代谢途径最后分解生成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谢最终产物。尿酸生成速度主要取决于PRPP 的浓度,嘌呤核苷酸。PRPP 合成酶等酶在尿酸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尿酸的排泄途径90% 痛风有肾脏排泄缺陷;体液尿酸溶解度较低,其溶解度与尿液酸碱度有关:pH=5, 游离尿酸仅15% ;pH=6.6 ,尿酸处于游离状态。临床,检查尿液,如pH<6.0 ,需加用小苏打。痛风诊断标准关节滑液和痛风结节找到尿酸盐结晶,是诊断痛风“金标准”。美国诊断标准(1977 ),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 项中6项即可诊断: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1977 ),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 项中6项即可诊断:一、关节液中有特征性尿酸盐结晶二、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结节中含尿酸盐结晶三、具备以下12 条中6条以上者:1.1 次以上急性关节炎发作;2. 炎症表现在1天内达到高峰;3. 单关节炎发作4. 关节红肿5. 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6. 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7. 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8. 可疑的痛风石9. 高尿酸血症10.x 线关节非对称性肿胀11. x 线片不伴骨质浸润的骨皮质下穿凿样透亮缺损12. 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下列情况应考虑有痛风1. 反复发作关节红肿热痛,典型部位为跖趾关节,也可以是踝、膝、腕、肘和掌指关节等;2. 急性关节炎发作期间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3. 有明确的痛风家族史;4. 中、老年男性,超重或肥胖者,有高嘌呤饮食史;5. 血尿酸水平偏高;6. 关节周围皮下或耳廓处发现结节者;7. 有痛风相关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8. 原因不明的泌尿结石,尤其多发性或肾脏广泛肾结石。治疗目前无法病因治疗。治疗目的:控制急性关节炎发作;治疗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坏。一般治疗避免高嘌呤饮食;禁酒,特别是啤酒,防止急性发作;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入,减轻体重;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受湿冷、关节损伤等;定期监测血尿酸及肾功能。饮食治疗原则:不喝酒,不吃海产品、动物内脏(肝脏、肾脏、脑、心脏)和肉汤,并要大量饮水。适当食用其他食品。注意事项:嘌呤摄入量不超过100~150mg ;蔬菜水果:除香菇、豆类、紫菜和菠菜不宜大量食用,其他可食用。饮料:碱性饮料如苏打水。饮水:每天2000~3000ml, 促尿酸排泄,避免结石形成。禁酒:尤其啤酒。痛风患者的参考饮食建议低嘌呤饮食主食类米(大米、小米、玉米、糯米)、麦(大麦、小麦、燕麦)、面类、高粱、马铃薯、甘薯、山芋等;奶制品鲜奶、炼乳、奶酪、酸奶等肉蛋类鸡蛋、鸭蛋、皮蛋、猪红、鸭血、鸡血等建议低嘌呤饮食蔬菜类白菜、卷心菜、莴笋、芹菜、韭菜、番茄、茄子瓜类(黄瓜冬瓜丝瓜南瓜苦瓜等)萝卜、芥菜叶、木耳、葫芦等水果苹果、香蕉、橘子、葡萄、石榴、枇杷、菠萝、桃子、李子、西瓜、梨、枣等饮料类苏打水、矿泉水、茶、果汁等其他西红柿酱、花生酱、果酱、蜂蜜、油脂类(瓜子、杏仁、核桃、榛子、植物油等限量中嘌呤饮食豆类制品豆制品(豆腐、豆腐干、乳豆腐、豆奶、豆浆)、干豆类(绿豆、红豆、黑豆、蚕豆)豆苗、黄豆芽等肉类鸡肉、鸭肉、鹅肉、鸽子肉、鹌鹑、猪肉、猪皮、牛肉、羊肉、狗肉、鹿肉、兔肉水产类草鱼、鲤鱼、鳕鱼、鲈鱼、鳝鱼、鲍鱼、螃蟹、鱼丸、鱼翅限量中嘌呤饮食蔬菜类菠菜、笋类(冬笋芦笋笋干)、豆类(四季豆青豆菜豆豌豆)海带、金针菇、银耳、蘑菇、菜花、龙须菜油脂类花生、腰果、芝麻、栗子、莲子等禁忌高嘌呤饮食豆类和蔬菜类黄豆、扁豆、紫菜、香菇肉类动物内脏(肝脏、肠、心脏、肚、腰子)、肉脯、肉馅、浓肉汁等水产类鱼类(鱼皮、鱼卵、鱼干、沙丁鱼、鲢鱼、带鱼、鲳鱼等)、贝类(蛤蜊、牡蛎、蚝、干贝等)、虾类、海参其它酵母粉、各种酒类(尤其啤酒)药物治疗急性关节炎的治疗特效药:秋水仙碱:机理是干扰吞噬尿酸盐的中性白细胞和滑膜细胞的趋化性,以减少或停止化学因子的分泌,终止急性发作或预防发作。急性早期效果好。用法及剂量:开始0.5mg ,每小时或1.0mg ,每2小时,一般4~6mg, 出现效果或出现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即停。副作用: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如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年老体弱伴有心脏、肝、肾或胃肠道疾病慎用或不用。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形成,具有抗炎作用。短时间内迅速消除疼痛。西乐葆0.2,q.d. 、布洛芬、扶他林等激素及ACTH 间歇期:目的防止急性发作、降低血尿酸、减少痛风石,预防肾功能损害。预防急性发作:急性发作趋势或开始服用减低尿酸药物时,一般给予秋水仙碱,0.5mg~2.0mg, 从小剂量开始。减低尿酸:饮食控制后尿酸>416umol/L; 每年急性发作2次以上;痛风石或功能损害需控制〈320umol/L. 促进尿酸排泄:抑制近曲小管对尿酸重吸收促进尿酸排出。主要有:苯溴马龙(立加利仙)50mg,q.d. 主要副作用,肝功能异常、肝病、肾脏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者不用。其他:丙磺舒,过敏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