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训练——D T T 训练法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傅俊俐ABA 和DTT 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 运用行为分析法DTT(Discrete Trial Teaching) ---- 分离式试验教学(回合训练法)特点:1. 把每个技能分解成最小步骤一步一步教。2. 强化性教学,反复练习每个步骤。3. 利用提示帮助孩子反应正确。4. 利用强化和强化物。评估与计划评估:依据:病史发育访谈观察工具计划:依据:评估基线家长要求训练环境特定场景:开始几乎没有刺激的环境。增加刺激:自然环境:真正的教室,家庭中。D T T 及步骤DTT---- 分离式试验教学(回合训练法)四步骤:指令→反应→结果→停顿(开始下一回合)五步骤:指令→反应→结果→停顿辅助(开始下一回合)指令指令:一般指老师/家长向孩子发出的口头要求。指令前三原则:1. 得到孩子的注意力;离孩子较近眼对视利用孩子兴趣2. 确定孩子的理解;3. 增加配合能力。指令要求简单清楚只讲一遍清楚要求指令一致指令与模仿的区别听指令:老师/家长只是发出口头命令,无动作示范,孩子执行命令。模仿:老师/家长发出指令“这样做”, 随时做出示范动作,孩子做出同样动作。反应反应:老师/家长给出指令后,孩子做出的回答或其它反应。反应形式:正确反应错误反应无反应指令等待反应正确反应错误反应无反应强化停顿辅助停顿重新指令强化重新指令辅助停顿强化重新指令停顿重新指令在“反应”这一步骤中的几个概念反应标准的一致性反应标准的变化反应中附带行为没有正确反应时的操作辅助辅助:一种附加的刺激,用于帮助给出正确反应。目的: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原则:从手把手辅助减少辅助辅助消退。危害:依赖辅助做出正确反应。形式:手把手辅助半辅助视觉辅助方位辅助示范辅助语言辅助NO,NO,YES 法辅助无错辅助结果结果:老师/家长的反应,随孩子的反应不同而同。通常用“强化”的方式来表示。强化:刺激导致行为有保持与增强作用的过程。强化方式:正强化:正确反应后给予的正强化物。负强化:把一个负强化物或者厌恶刺激拿走。强化物强化物:一种可以使行为保持或增强的刺激。强化物包括: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或代币制活动顺序强化对比最有效强化物变化尝试评定选择合理使用强化物及时强化间歇强化强化消退少量强化物缓慢出示强化物不正确反应的反馈停顿停顿:“结果”出现之后,下一个回合开始前,停顿3—5 秒钟。目的:记忆记录等待区分两个回合一个完整的回合指令→反应→结果→停顿(开始下一回合)指令→反应→结果→停顿辅助(开始下一回合)准备学习的能力模仿能力眼对视安坐坐好听指令学习内容准备学习早期的语言和认知能力粗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玩社会交往生活自理纠正不当行为记录项目目录表/月具体目标/周ABA/DTT 记录表/天曲线图/天ABA/DTT 训练项目目录项ABA /DTT 训练项目目录(100 项)1. 2. 3. 4. 功能评定一个目标十个回合,连续三次达到80% 正确,为有此项功能;第一次指令能完成,人员,环境改变后,能够泛化,为有此项功能;不给辅助,对口头指令能独立完成,为有此项功能;时间:现在会,下次不会,为没有此项功能。* * 马上制止他的行为,这个回合结束,继续训练。不适当行为(站起来,尖叫刻板行为等)等待五秒钟,给予辅助。没有反应,没有不良行为。告诉他“不对”,再试一次,给予辅助,确定他理解了指令要求。错误,因为是新课题,畏难。“忽视法”:几秒钟不看他。错误,且明知故犯。结果-老师/家长的反馈孩子的反应项目/目标表姓名:项目目标开始日期完成日期备注ABA/DTT 记录表如果孩子反应正确,给他:+ 如果孩子反应正确(有辅助),给他:+FZ 如果孩子反应不正确或没有反应,给他:—- 姓名::项目/目标:指令:辅助日期老师1. 2. 3. 4. 5. 6. 7. 8. 9. 10. % 注释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曲线图姓名开始日期项目月日具体目标开始日期具体目标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