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脊柱枢椎齿突的垂线基于脊柱的垂直状态从第七颈椎和第十二胸椎的前上缘,到第三腰椎的背侧,最后落在第一骶椎的前上缘。具有4个互相衔接弯曲的柱状结构,可成熟超过垂直柱17 倍的机制。脊柱前突节段通过强有力的脊肌保持平衡,后突节段依赖其他的骨性固定,胸部通过胸廓,骶部通过骨盆环。背侧肌群- 项肌,由浅层(斜方肌、头夹肌、肩胛提肌、头半脊肌)和深层(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头上斜肌、横突脊肌和颈棘间肌)- 躯干肌(背阔肌、斜方肌、菱形肌、后锯肌、竖脊肌)- 骨盆伸肌前外侧肌群- 颈(浅面的胸锁乳突肌,深面的斜角肌,前、外侧头直肌,颈长肌和横突间肌)- 胸(肋间肌和膈肌)- 腹(前外侧组和背侧髂腰组)脊柱全部运动的不同节段的份额颈椎胸椎腰椎总计旋转2*75°=144° 2*35°=70°2*8°=16° 2*115°=230° 侧屈2*33.5°=67°2*20°=40°2*20°=40°2*73.5°=147° 屈伸45-0-75°=120°30-0-20°=50°53-0-30°=83°128-0-130°=258° AO 分类基于在典型损伤时作用于脊柱的3种重要力的作用压力,造成压缩和爆裂损伤:A型骨折拉力,引起横向撕脱损伤:B型骨折轴向损伤:引起旋转损伤:C型骨折上颈部脊柱50 Jefferson 骨折齿突骨折的治疗-I 型:颈部支架4-6 周-II 型:开始禁忌手术时:头环牵引或12 周;此外新鲜骨折时力求直接螺丝钉固定:在陈旧骨折、假关节或具有不利解剖条件的病人,可考虑半椎体融合。通过关节突的骨折治疗:- 用颈部支架保守治疗后持续不稳定可考虑背侧融合。中和下颈部脊柱治疗原则对不稳定骨折、神经损伤或显著畸形可以考虑前方融合。当不能排除前方神经压迫,或许需要背侧减压。胸部和腰部脊柱分类诊断同总论治疗脊柱上胸部骨折是高能损伤的结果。由于上胸部通过胸廓加强,常见脊髓损伤由于时锥管的直径小,因此在不稳定损伤时快速减压和背侧稳定化占突出地位。对稳定的骨折类型进行保守治疗。胸腰过渡区4 个特点肋的稳定作用消失在脊柱前凸脊柱后凸变化区椎间关节方向的变化临近脊髓圆锥。脊柱中和下腰部损伤的特殊治疗对没有神经损伤的稳定骨折和没有较大脊柱后凸畸形者尽快在3点支架中活动。神经损伤时多位于神经根范围,力图尽可能快地进行减压和稳定化。特别的目标时避免在这个区域出现脊柱后凸畸形,这可能对脊柱的静态负重能力发挥长期不利的作用。在脊柱后凸明显发展时要进行前方稳定手术。* *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