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院外急救广义/ 狭义定义院外急救的重要性: 医疗角度、社会救灾角度院外急救的特点: 社会性强、随机性强时间紧急、流动性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以对症治疗为主、体力强度大。院外急救的任务总任务: 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疾苦,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具体: 平时对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的院外急救特殊任务时救护值班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急救知识的普及院外急救的原则总原则: 经院外急救能存活的伤病员应优先救治。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治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抬起就跑”→“暂等并稳定伤情”10-20 分钟白金时间1 小时黄金时间6 小时白银时间>6 小时白布单时间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现场伤员分类的意义: 提高急救效率。现场伤员分类的要求: 边抢救边分类、有经验技术承担先危后重,再轻后小快速、准确、无误现场伤员分类的判断:1-2min 呼吸是否停止: 看、听、感脉搏是否停止: 触、看、摸、量SOAP 程序: 主述(S) 观察(O) 估计(A) 计划(P) 创伤评估CRAMS 评分: 循环(Circulation) 、呼吸(Respiration) 、腹部(Abdomen) 、运动(Motor) 、语言(Speech) 每项2 分,总分10 分,≤8 分为重度创伤,≥9 分为轻度创伤。评估顺序:A 颈部制动和气道维持、B 检查呼吸和通气、C 检查循环、D 神经系统状况—意识水平、E 暴露和环境控制。评估顺序: 进一步评估A 询问病史和损伤机制;B 头面部: 有无出血、脑脊液漏、挫伤、防止颅高压;C 颈部: 有无压痛、畸形、肿胀、气管移位,必要时予以颈托固定、制动;D 胸部: 呼吸运动是否对称,有无压痛、畸形、肿胀、血气胸表现,可予以加压包扎固定、胸膜腔穿刺或闭式引流减压;E 腹部: 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浊,肠鸣是否消失,判断有无出血、穿孔;F 骨盆: 有无压痛,要注意骨盆骨折可伴有多量的失血,单处骨折可失血500ml 以上;G 四肢: 有无畸形肿胀、骨擦感,否则予夹板固定。现场伤员急救的标记伤标分类卡: Ⅰ级红色: 急危症Ⅱ级黄色: 急重症Ⅲ级绿: 普通急诊Ⅳ级黑色: 死亡伤员急救区的划分: 收容区、急救区后送区、太平区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我国城市院外急救模式卫星定位GPS 广州模式重庆模式上海模式我国大多城市采用北京急救中心急救指挥系统急救指挥系统科学化平时任务、紧急任务群众急救普及化设立、训练急救员急救系统网络化设置急救网络电话呼救计算机显示救护车动态、自动记录呼救、资料存贮与咨询医院急救专业化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成都市人民南路一段122 号院外急救人员应掌握的主要知识和技术常见病情、伤势的判断。心跳、呼吸骤停的心肺脑复苏技术。止血技术。骨折固定技术。伤口的清理和包扎技术。搬运伤病员的脱险技术。呼吸的技巧。各种灾害伤病员的脱险技术。伤病员的心理治疗。急救时的催吐、灌肠、注射、给氧、搬运、体位等操作技术和四大生命体征(T 、P 、R 、Bp) 的监测。急救技术的应用通气开放气道: 仰卧体位、抢救者跪在病人肩部、仰头抬颏、仰头抬颈或托下颌法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止血判断出血性质: 毛细血管、静脉、动脉出血院外止血法: 一般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指压止血包扎: 固定搬运包扎包扎材料: 绷带和三角巾、就地取材。包扎目的: 保护伤口、帮助止血、固定下敷料、减轻痛苦。包扎要求: 快、准、轻、牢。暴露伤口包扎前处理: 特殊伤包扎: 开放性气胸、腹部内脏脱出、脑膨出、异物刺入、开放性骨折。急救用品的配备急救包急救盒急救箱救护车* * 12 ~18 6 ~12 2 ~4 1 ~4 运输(H) 8.5 5.8 2.4 1.7 一战二战美军侵朝美军侵越死亡率( %) 战争上海青岛天津武汉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外貌包扎原则是远心端→近心端,起止处匀环形两圈。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