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知识积累与创新学习的重要性——如果当初苹果是砸在你头上,万有引力会被你发现吗?* * Fire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USA Mello: Wochest University, MA * Dr. Kornberg, who said he was “simply stunned”by the award, is the son of Dr. Arthur Kornberg, who shared the Nobel in medicine in 1959 for his work in DNA information transfer. The Kornbergs are the sixth father and son to win Nobel Prizes *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 月8 日电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8 日宣布,将200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两名美国人马里奥· 卡佩基(Mario R.Capecchi 图中)、奥利弗· 史密斯(Oliver Smithies 图右)和一名英国人马丁· 埃文斯(Martin J. Evans 图左)。 他们的获奖原因是其研究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技术利用胚胎干细胞,改造老鼠体内的特定基因。 在“基因靶向”技术的帮助下,科学家可以使实验鼠体内的一些“不活跃”基因失去作用,从而发现这些基因的实际功能。科学家希望借此发现人类一些疑难杂症在分子水平上的发病原因,并最终找到治疗途径。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诺贝尔奖6 个奖项中第一个揭晓的。2007 年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将在今年12 月10 日举行。今年诺贝尔奖每个单项的奖金仍为1000 万瑞典克朗(1 美元约合7 瑞典克朗) 。2006 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 法尔和克雷格· 梅洛。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 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 2005 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 马歇尔和罗宾· 沃伦。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2004 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 阿克塞尔和琳达· 巴克。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3 年,美国科学家保罗· 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 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的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2 年,英国科学家悉尼· 布雷内、约翰· 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 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1 年,美国科学家利兰· 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保罗· 纳斯和蒂莫西· 亨特。他们发现了导致细胞分裂的关键性调节机制,为研究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开辟了途径。 瞄准疾病—— “基因靶向”技术 有了“基因靶向”这一强大的武器,人们就可以瞄准某一特定基因,使其失去活性,进而研究该特定基因的功能。 自古以来,狙击手在战场上的作用一直不可忽视。精准是对狙击手的根本要求,而瞄准镜是狙击手的最好帮手。在现代医学领域,如果把科学家比作搜索致病基因的狙击手,那么“基因靶向”技术就是他们的瞄准镜。 正是由于在研究“基因靶向”技术方面获得重大成果,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英国科学家分享了2007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所谓“基因靶向”技术是指利用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 可与外源性DNA 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性质,定向改造生物某一基因的技术。借助这一从上世纪80 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人们得以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式对生物遗传信息进行精细改造。 有了“基因靶向”这一强大的武器,人们就可以瞄准某一特定基因,使其失去活性,进而研究该特定基因的功能。打个比方来说,使用“基因靶向”这具高精度瞄准镜,科学家们就能够精确瞄准任何一个基因,并对它进行深入研究。 尽管“基因靶向”技术刚刚诞生20 余年,全世界的科学家已经利用该技术先后对小鼠的上万个基因进行了精确研究。根据导致人类疾病的各种基因缺陷,科学家培育了超过500 种存在不同基因变异的小鼠,这些变异小鼠对应的人类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和癌症等。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新闻公报中说:“今年的奖项所涉及的发现引领人们掌握了一个无比强大的研究武器:小鼠的‘基因靶向’研究技术。它如今已经被应用在生物医学所有领域。” 新闻公报说:“从长远看,‘基因靶向’技术对人类在理解基因功能方面将带来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并且不断造福人类。”* Modification of genes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Embryonic stem cells –vehicles to the mouse germ line Two ideas come together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ES cells Birth of the knockout mouse –the beginning of a new era in genetics Gene targeting is used to study health and disease * Modification of genes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Embryonic stem cells –vehicles to the mouse germ line Two ideas come together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ES cells Birth of the knockout mouse –the beginning of a new era in genetics Gene targeting is used to study health and disease * 美国Albert & Mary Lasker 基金会9 月15 日宣布了2007 年拉斯克奖(Albert Lasker Award )的获奖者,共有三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法国科学家获得殊荣。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Ralph Steinman 凭借发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并阐明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哨兵”作用,被授予拉斯克基础医学奖。美国普罗维登斯卫生系统(Providence Health System )的Albert Starr 和法国巴黎第五大学蓬皮杜医院(Hopital Européen Georges Pompidou )的Alain Carpentier 因分别利用机械手段和动物源获得了心脏瓣膜,共同分享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而2007 年拉斯克公众服务奖则授予了美国过敏和传染病国立研究院(NIAID )的主任Anthony Fauci ,以表彰其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抵御艾滋病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在美国制定了全国性的生物防御策略。拉斯克奖是生理学和医学领域除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外的又一顶级大奖。该奖项始于1946 年,由纽约的艾伯特- 玛丽· 拉斯克基金会设立。拉斯克奖分为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公众服务奖,其中前两项专门授予科学家。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 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68 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在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奖后再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高达48% ,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出生于中国香港的华裔科学家简悦威曾获得了1991 年度的拉斯克奖。2007 年拉斯克医学奖将于9 月28 日在纽约市正式举行颁奖仪式,届时每个奖项的获奖者将获得15 万美元的奖金。* 1923 年 糖尿病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顽症。苏格兰生理学家麦克劳德和加拿大医药学家班廷,用他们所提取的胰岛素在控制糖尿病的病情方面取得成功。1922 年,同时发表了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论文。1939 年 1935 年,多马克发表了有关药物的实验报告之后,立即引起了一系列磺胺类药物的发明。这样,磺胺类药物就成为人类征服链球菌感染的各类疾病的有效药物。1945 年 青霉素在1928 年由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1938 年,牛津大学的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病理化学家钱恩等人合作进行青霉素的开发研究,终于在1940 年研制成功最初的青霉素制品。在经过一系列的动物中间实验之后,证明青霉素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的疾病确实具有特殊疗效。1941 年,青霉素投入临床使用获得成功,1943 年实现工业化生产。1952 年 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1939 年,瓦克斯曼从土壤中发现了一种链丝菌。经过实验研究,他发现链丝菌对于结核杆菌具有强有力的抑制和杀伤作用。结核杆菌是引起肺结核等疾病的病菌,而当时已投入临床使用的青霉素对结核杆菌不起作用。这样,链霉素的发现与发明,便成了治疗结核的有效抗菌素,瓦克斯曼也因此获得1952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54 年 1948 年,美国医学家恩德斯与他的两名助手韦勒和罗宾斯合作,成功地发明了在试管内培养小儿麻痹症病毒的简易方法。正是以恩德斯等人的方法为基础,美国病毒学家索尔克和萨宾先后培养出了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索尔克疫苗”和“萨宾疫苗”。自此之后,人类才算走出了小儿麻痹症的阴影。为了表彰恩德斯、韦勒和罗宾斯所作的开拓性贡献,1954 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授给了他们三人。* 精神分裂症:WHO :0.07~0.14‰;中国:0.09~0.35‰1993 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严重精神疾病(多为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1.347% ,估计患者约1600 万,精神疾病负担为全国疾病负担的20% ,排在首位。* 发病率10% ≥65 y 20% =75-84 y 50% ≥85 y 患病人数4 million (2002 y) 14 million (2050 y) 医护费用$80-100 billion/y 发病率10% ≥65 y 20% =75-84 y 50% ≥85 y 患病人数4 million (2002 y) 14 million (2050 y) 医护费用$80-100 billion/y Gradual memory loss Decline in the ability to perform routine tasks Disorientation Difficulty in learning Loss of language skills Impairment of judgment and planning Personality changes * 早在诺贝尔奖首次颁奖之前32 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排列规律。从此以后,世界上所有科学课堂都讲授这个内容,这是多么巨大的科学发现。可是,诺贝尔奖委员会始终并没有授予他任何荣誉。这位1905 年诺贝尔奖的候选人,在1906 年又以一票之差与诺贝尔奖失缘。1907 年,他告别人世,给诺贝尔奖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现代内分泌学科的创始人厄万斯,33 岁就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他不但确定了老鼠的生长激素、发情周期,而且发现了抗不孕的药物维他命E 。这些成就举世公认,诺贝尔奖委员会也承认:“即使与其他人竞争,他失败了,但也是值得获诺贝尔奖的。”可是,值得并不等于现实。1944 年,阿维利证实DNA 是遗传物质,这是20 世纪生物科学的重大发现,现代生物学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在此之后,建立DNA 分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阐述DNA 生物合成机理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发明DNA 复制技术的科学家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可是,DNA 的发现者或确定者始终没有被授予诺贝尔奖。阿维利完成这项惊世之作时已经67 岁!当诺贝尔奖委员会认识到他的发现伟大之时,他已经谢世了。* 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