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 生殖系统一、幼虫的内生殖器( 一)、雄蚕的内生殖器:雄蚕的内生殖器主要由睾丸、生殖导管、赫色腺组成。1 、睾丸:(1) 位置形态:睾丸位于第5腹节背面,背血管的两侧,左右成对,呈肾脏形,乳白色,半透明状,其凹面向背中线。(2) 组织构造:a 、睾丸的最外面包有一层无构造的薄膜,称睾丸外膜。b 、膜内是一层结缔组织,由多细胞疏松排列而成。c 、最内层是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的内膜。该层内膜向内(内陷)延伸成三片隔膜,将睾丸分成了四个小室,每一个小室称一个睾丸胞。在每个睾丸胞的顶端,有一个大型的细胞,其内有一个很大的核。在该细胞的周围有很多精原细胞,这些精原细胞靠端细胞供给营养,逐步发育成许多精囊。端细胞的生理作用:a、供给精原细胞发育所需营养。b 、释出原生质丝,将精原细胞逐个包围,使每个精原细胞发育成一个生精囊。(3) 睾丸基室:在每个睾丸的基部有一个空心的小室,此称睾丸基室。睾丸基室在幼虫期与睾丸不通,但各个基室的底部相通,形成一个共同腔,与生殖导管相连。2 、生殖导管:为上连基室,下连赫色腺的一个细管。生殖导管在幼虫期为实心,在蛹期发育成成虫的输精管。(其分泌物能抑制精子运动) 3、赫色腺:是由体壁内陷而成的,由8~9腹节腹面交界处的体壁内陷而成的。前头大,后头小,呈梨形。4~5令从外面可透见一乳白色的囊状体,这是幼虫期鉴定雌雄蚕的依据。赫色腺在蛹期经变态形成成虫的贮精囊、附腺和外生殖器的阳茎。(二)、雌蚕的内生殖器:主要由卵巢、生殖导管、石渡氏腺(生殖芽)组成。1 、卵巢:是产生卵子的地方。(1) 、位置形态:位于第5腹节背脉管的两侧,左右成对,略呈三角形,两三角形的底边相对,乳白色,半透明状。(2) 、组织构造:与睾丸基本相同。记:到3令期,卵巢小室形成一个大型的端细胞,(p18 图106) 。至4令期,卵巢小室延长,弯曲成管状,盘旋在卵巢室内,称卵巢管。2 、生殖导管:上端着生于卵巢外侧的顶点,下连石渡氏腺。生殖导管对称地附着在第5~7腹节的腹面体壁上,在蛹期发育成成虫的侧输卵管和中输卵管。3、石渡氏腺(生殖芽):又可区分为石渡氏前腺和石度氏后腺,分别位于第8、9腹节腹中线两侧。在蛹期,石渡氏前腺发育成成虫的交配囊、受精囊及受精囊附腺,以及产卵管的前半部分。石渡氏后腺则发育成产卵管的后半部分和粘腺。石渡氏前腺和石渡氏后腺在蛹期合并成“x”形花纹。用来鉴别雌蛹。二、成虫内生殖器成虫内生殖器由幼虫内生殖器在蛹期发育、分化而来。( 一)、雄蛾的内生殖器:雄蛾的内生殖器由睾丸、输精管、贮精囊、射精囊和附腺等组成。1 、睾丸:位于第5腹节背血管的两侧,左右成对。睾丸的基本构造与幼虫期相同,但睾丸胞内充满已发育完成的生精囊,睾丸胞与基室也以相通,外形上比幼虫期略为缩短而近乎球形。2、输精管:呈长管状,前接基室,后连贮精囊,由幼虫的生殖导管转化而成。输精管是精子通道,其分泌物能抑制精子运动。3、贮精囊:是输精管后端的膨大部分后连射精囊,由幼虫的褐色腺转化而成。作用:是贮存精液和分泌一种液体,分泌的液体也能抑制精子运动。4 、射精囊:呈倒梨形,为左右贮精囊的膨大部分,下连射精管,外包强大的肌肉层。作用:(1) 、贮存一次射出的精液。(2) 、肌肉收缩时射出精液。(3) 、能分泌一种与贮精囊分泌物相同的液体。5、射精管:上连射精囊,下连阳茎,特别长,表面附有强大的肌肉。从机能上分,又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教材P124) (1) 、靠近射精囊的部分称精英腺,也称精托腺。能分泌粘稠性极强的透明液,在射精前形成精托(精珠、精包)。(2) 、中间部分称白色部,能分泌白色且透明的颗粒物,其作用是堵塞精托口和隔离上下部的分泌液。(3) 、下部称摄护腺,能分泌稍带粘性的透明液和激动素,分泌物能促进精子运动。6、附腺:从射精囊前端伸出两条屈曲的附腺(并不是着生在贮精囊上),两条腺体大部分已经愈合,但少部分仍分离着。据其分泌机能,又可分成两部分:(1) 、其上部的分泌物为透明而带粘稠性的液体,交配时最后射出来形成栓塞,以堵塞雌蛾的交配孔。a、防止精液流出。b、防止再交。(2) 、附属腺下部的分泌物为乳白色的液体,较精液稍迟射出。a 、与精子混合形成精液。b 、稀释精液,促进精子运动。c 、供给精子营养。(二)、雌蛾的内生殖器:由卵巢、输卵管、产卵管、交配囊、受精囊、粘液腺组成。1 、卵巢:化蛹后2~3天,卵巢管显著伸长,使卵巢膜破裂。每个卵巢脱出四条卵巢管,游离于体腔,稍端以端丝相连。2 、输卵管:每侧的四条卵巢管的基部合并成一条共同管称侧输卵管。四条侧输卵管又合并成一条中输卵管。输卵管是由生殖导管在蛹期缩短而成的,前接卵管,后接产卵管。3 、产卵管:中输卵管的下端就是产卵管,其末端有一个产卵孔,开口于侧唇腹面。4、受精囊:是一小囊状体,着生于输卵管与产卵管的交界处,以螺旋形导管与产卵管相通。5 、交配囊:位于产卵管的一侧,为椭圆形的囊状体。交配囊的后端较细,为交配囊导管,简称交尾管。其末端是交配孔,它与产卵孔分别开口。6 、粘液腺:位于产卵管的两侧,左右各一,末端呈树枝状分支,是分泌粘液的部分。产卵时,粘液就附着在卵的表面,使产下的卵能粘附在物体上§15 ~2 精子和卵子的形成一、精子的形成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睾丸内的每个精原细胞经过增殖、生长、成熟和变形四个时期,在理论上可形成256 条精子,但实际调查只有234 条。( 一) 增殖期:据调查,蚁蚕睾丸内的精原细胞数目很少,每个睾丸仅119.5 个,但随着蚕儿生长,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形式迅速增殖,到3~4令,每个睾丸内可达3000 ~4000 个。精原细胞紧紧的围绕在端细胞的周围,在精原细胞分裂的同时,端细胞不断地伸出原生殖丝,将周围的精原细胞一个个地包起来,形成生精囊(也称育精囊)。精原细胞形成生精囊后,就逐渐离开端细胞,而在生精囊内继续进行有丝分裂,经6次分裂形成64 个细胞后就停止分裂增殖。分裂形成的这些细胞,称初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一般从3令开始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到4令几乎全部形成。( 二) 生长期:(又称长大期)此期初级精母细胞的体积略微增大,生精囊也随着增大,但精子的生长期极短。( 三) 成熟期:(3令末4令初--熟蚕)一般从3令末到4令初这段时间,初级精母细胞开始进行成熟分裂(即减数分裂)。初级精母细胞在熟蚕时,大部分结束成熟分裂。生精囊内的初级精母细胞,经第一成熟分裂变为2个次级精母细胞(其染色体数目已减半)。接着,次级精母细胞又进行第二成熟分裂,生成4个精细胞。(即:每个初级精母细胞经成熟分裂形成4个含有半数染色体的精细胞。)这样以来,一个生精囊内就有256 个精细胞了。(四) 变形期:(熟蚕至蛹期)从熟蚕开始,生成的精细胞逐渐由圆形变成有尾的精子。精子的形状似长线,主要由顶体,头部(含有精囊),尾部等部分组成。其长度约400μm ,宽度仅约1μm 。精子束长600-700μm 。其变形过程大致如下:1. 首先,精细胞的核向一端移动,集中于前缘,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也渐浓缩。2. 同时,中心体逐渐拉长而变形成轴丝,由线粒体等组成的附核将轴丝包围,突破细胞,成为精子的尾部。3. 随后,浓缩的细胞核变成针尖状的精子头部。4. 最后,精子头部前端的高尔基体形成尖锐的顶体,这样就形成了长丝状的精子。精细胞发育成丝状精子后,生精囊也拉长形成精子囊,其中的精子也积聚排列成束,所有精子的头部向一个方向。(在育精囊的顶端有一个大型的滋养细胞。)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理论上每头雄蛾体内有多少条精子?(1) 3000 ~4000 精原细胞形成3000 ~4000 个生精束。(2) 每个生精囊内的:精子64×4 =256 (3) 每个睾丸内的精子数:3000 ~4000×256 =76.8 ~102.4 万条。(4) 每头雄蛾的精子数:2×76.8 ~102.4 =153.6 ~204.8 万条。实际调查结果是:每个生精囊内只有234 条精子,故实际上每头雄蛾内约有3000 ~4000×234×2 =140 ~187 万条。精子囊内的精子可区分为两类:有核精子和无核精子。无核精子是指精子没有头部,或虽有头部,但无精核,或虽有精核,但散在尾部各处等非正常类型的精子。据调查:幼虫期完成成熟分裂者,全有核。上蔟至化蛹前期成熟分裂者,二者都有。蛹中后期完成成熟分裂者,全无核。 无核精子的形成,与睾丸内糖元积累的多少有关。蛹期睾丸内的糖元,随睾丸发育而逐渐减少,精母细胞由于营养贫乏而形成无核精子。由此可见,蛹期保护温度过高,可导致雄性不育或增加不受精卵。原因:(1) 高温可影响雄蛾生殖器官的形成,使交配异常。(2) 高温可使睾丸、生精囊、精子内贮存的糖元迅速消耗,从而使无核精子增加。(3) 高温可使精囊萎缩,经交配进入雌蛾交配囊后,不能解离,也因精子活动能力弱,而到达受精囊内的数目很少。精子的形成过程(小结): 1 、围绕在端细胞周围的精原细胞不断进行分裂增殖,并不断被端细胞伸出的原生质丝,一个个地包围形成生精囊。2 、精原细胞在生精囊内6次有丝分裂,形成64 个初级精母细胞。3 、初级精母细胞经生长增大后,就进行成熟分裂,使每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4个含有半数染色体的精细胞。4 、精细胞又经伸长、变形,最后发育成具顶体、头部、尾部的长丝状精子。经以上四步,每个精原细胞在理论上可形成256 条精子。二、卵子的形成(一) 卵管的形成:卵管的管壁由两层构成,外层称卵管膜,内层称卵胞细胞层。1 、在二令之前,卵巢有4个卵巢小室,每个卵巢小室内都有卵原细胞和上皮细胞。卵巢小室外有一层固有膜(即卵巢内膜),将来成为卵黄管的外膜。2 、在2令期,固有膜内的一些上皮细胞分化形成卵泡细胞,进一步形成卵胞细胞层。即卵管的内壁。3 、3令初期,小室内顶端有一个大型的上皮细胞分化形成端细胞。3令末期,卵巢小室的上皮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并分化形成卵泡细胞,而充满卵巢小室。在此过程中,卵巢小室不断延长弯曲。4 、4令期,卵巢小室进一步延长,弯曲成管状,盘绕在卵巢内,其顶端的部分称生殖区(原卵区),末端部分称生长区(卵黄区)。5 、到了蛹期,卵巢管将破卵巢膜,游离于体腔,这样,每个卵巢就形成了4条卵管。( 二) 卵子的形成: 卵是在卵巢产生的,卵巢内的卵原细胞经增殖、生长、成熟三个时期形成卵。1 、增殖期:蚁蚕时,每个卵巢内约有100 多个卵原细胞,整个体内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