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衢州卷)
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A C B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 12、70 13、200
14、安全;2004年满意度统计选项总和不到100%
15、(,)
16、当,;,;
或,;,;
三、(本大题共8小题,第17小题8分,第18、19、20小题各6分,第21题8分,第22、23小题各10分,第24小题12分,共66分)
17、解:(1)原式=
(2)原式=
=
=2
18、解:去分母,得
整理,得
19、解:(1)
(2)需用2号卡片 3 张,3号卡片 7 张。
20、解:(1)由题意可知,50次摸球实验活动中,出现红球20次,黄球30次,
∴红球所占百分比为2050=40%;
黄球所占百分比为3050=60%;
答:红球占40%,黄球占60%。
(2)由题意可知,50次摸球实验活动中,出现有记号的球4次,
∴总球数为
∴红球数为
答:盒中红球有40个
21、解:(1)平均单株盈利株数=每盆盈利
平均单株盈利=每盆增加的株数
每盆的株数=3+每盆增加的株数
(2)解法1(列表法)
每盆植入株数 平均单株盈利(元) 每盆盈利(元) 3 3 9 4 2.5 10 5 2 10 6 1.5 9 7 1 7 … … … 答: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0元,每盆应该植入4株或5株;
解法2(图象法)
如图,纵轴表示平均单株盈利,横轴表示株数,则相应长方形面积表示每盆盈利。
从图象可知,每盆植入4株或5株时,相应长方形面积都是10
答: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0元,每盆应该植入4株或5株。
解法3(函数法)
解:设每盆花苗增加x,每盆的盈利为y元,根据题意得可得:
当y=10时,
解这个方程得:,
答: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0元,每盆应该植入4或5株;
解法4(列分式方程)
解:设每盆花苗增加x株时,每盆盈利10元,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经检验,,都是所列方程的解
答: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0元,每盆应该植入4或5株;
22、(1)解法1
证明:∵DE∥AB,AE∥BC,
∴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
∴AE∥BD,且AE=BD
又∵AD是BC边上的中线,
∴BD=CD
∴AE∥CD,且AE=CD
∴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
∴AD=CE
解法2
证明:∵DE∥AB,AE∥BC
∴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B=∠EDC
∴AB=DE
又∵AD是BC边上的中线
∴BD=CD
∴△ABD≌△EDC(SAS)
∴AD=EC
(2)解法1
证明:∵∠BAC=Rt∠,AD上斜边BC上的中线,
∴AD=BD=CD
又∵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DCE是菱形
解法2
证明:∵DE∥AB,∠BAC=Rt∠,
∴DE⊥AC
又∵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DCE是菱形
解法3
证明:∵∠BAC=Rt∠,AD是斜边BC上的中线,
∴AD=BD=CD
又∵AD=EC
∴AD=CD=CE=AE
∴四边形ADCE是菱形
(3)解法1
解:∵四边形ADCE是菱形
∴AO=CO,∠ADO=90°,
?又
∵AB=AO
∴
∴在Rt△AOD中,
解法2
解:∵四边形ADCE是菱形
∴AO=CO=,AD=CD,∠AOD=90°,
∵AB=AO
∴AB=
∴在Rt△ABC中,
∵AD=CD,
∴∠DAC=∠DCA
∴
23、(1)解法1:如图甲,由题意,得AE=DE=EC,即EC=1,
如图乙,设MN=x,则由题意,得AM=MQ=PN=NB=MN=x,
∴,解得
∴
又∵
∴甲种剪法所得的正方形面积更大。
说明:图甲可另解为:由题意得点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
解法2:如图甲,由题意得AE=DE=EC,即EC=1
如图乙,设MN=x,则由题意得AM=MQ=QP=PN=NB=MN=x,
∴,解得
又∵,即
∴甲种剪法所得的正方形面积更大。
(2)
(3)解法1:探索规律可知:
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
解法2:由题意可知,
第一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
第二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
第三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
……
第十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
24、(1)解法1:由题意易知:△BOC∽△COA
∴,即
∴
∴点C的坐标是(0,)
由题意,可设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把A(1,0),B(,0)的坐标分别代入,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解法2:由勾股定理,得
又∵OB=3,OA=1,AB=4
∴
∴点C的坐标是(0,)
由题意可设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把C(0,)代入
函数解析式得
所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2)解法1:截得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为KD=DE=EF
理由如下:
可求得直线的解析式为,直线的解析式为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由此可求得点K的坐标为(,),点D的坐标为(,),点E的坐标为(,),点F的坐标为(,0)
∴KD=,DE=,EF=
∴KD=DE=EF
解法2:截得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为KD=DE=EF
理由如下:
由题意可知Rt△ABC中,∠ABC=30°,∠CAB=60°,则可得
,,
由顶点D坐标(,)得
∴KD=DE=EF=
(3)解法1:(i)以点K为圆心,线段KC长为半径画圆弧,交抛物线于点,由抛物线对称性可知点为点C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点的坐标为(,),此时△为等腰三角形
(ii)当以点C为圆心,线段CK长为半径画圆弧时,与抛物线交点为点和点A,而三点A、C、K在同一直线上,不能构成三角形
(iii)作线段KC的中垂线l,由点D是KE的中点,且,可知l经过点D,
∴KD=DC
此时,有点即点D坐标为(,),使△为等腰三角形;
综上所述,当点M的坐标分别为(,),(,)时,△MCK为等腰三角形。
解法2:当点M的坐标分别为(,),(,)时,△MCK为等腰三角形。
理由如下:
(i)连接BK,交抛物线于点G,易知点G的坐标为(,)
又∵点C的坐标为(0,),则GC∥AB
∵可求得AB=BK=4,且∠ABK=60°,即△ABK为正三角形
∴△CGK为正三角形
∴当与抛物线交于点
2011年衢州中考数学试题答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