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数学
八年级数学上册小结教案.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数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129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3-19 08:59:52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八年级数学上册小结教案.doc介绍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小结
一、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二、全等三角形
1、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注意:
(1)两个三角形全等,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能够完全重合”是指在一定的叠放下,可以完全重合,不是胡乱摆放都能重合。
2、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读法
△ABC与△A′B′C′全等记作△ABC≌△A′B′C′,“≌”读作“全等于”。
注意:
(1)计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对应的两个字母为端点的线段是对应边;对应的三个字母表示的角是对应角(若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角亦是如此)。
(2)对应角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边的夹角是对应角。
(3)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角形而言的,指两条边、两个角的关系,而对边、对角是指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的位置关系,对边是与角相对的边,对角是与边相对的角。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4、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和“SSS”。
(2)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和“SAS”。
(3)两角和他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和“ASA”。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和“A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和“HL”。
注意:
SSA、AAA不能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如果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5、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思路
         找夹角——SAS
(1)已知两边  找直角——HL
         找另一边——SSS
                   找边的对角——AAS
(2)已知一边一角  边为角的邻边  找夹角的另一边——SAS
                   找夹边的另一角——ASA
           边为角的对边——找任意一角——AAS
(3)已知两角  找夹边——ASA
         找任意一边——AAS
6、全等变换
一个图形与另一个图形的形状一样,大小相等,只是位置不同,我们称这个图形是另一个图形的全等变换,三种基本全等变换:(1)旋转;(2)翻折;(3)平移。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注意:(1)定理作用:a.证明线段相等;b.为证明三角形全等准备条件。
(2)点到直线的距离,即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2、逆定理: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3、三角形的内心
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以导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I,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说明:(1)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2)三角形两个外角的角平分线也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边所在的直线的距离相等。
   (3)三角形外角角平分线的交点共有3个,所以到三角形三边所在的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共有4个。
第十二章 轴对称 小结
一、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或轴)对称。
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三角形、四边形、梯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一定不是轴对称图形。
注意:
(1)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一定只有一条,如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正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需要注意的重点:①一个图形;
②沿一条直线折叠,对折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即重合到自身上)。
二、轴对称的概念: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经过翻折之后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做对称点。
注意:(1)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前提不一样,前者是两个图形,后者是一个图形。
  (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不仅大小、形状一样而且与位置有关。
三、轴对称的性质:
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是全等形;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注意:(1)全等的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的,轴对称的图形一定是全等的。
(2)性质4的作用是判定两个图形是否关于某直线对称,它是作对对称图形的主要依据。
四、轴对称作(画)图:
1、画图形的对称轴
(1)观察分析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任意一组对称点;
(2)连结对称点;
(3)画出以对称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如果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点之间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该图形的对称轴。
注意:
对于(1)来说,对称点要找准,特别是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要认真地观察、分析,必要时要动手操作实践一下;对于对称轴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图形,要从各个角度找对称点,对于(2)是找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3、画某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的方法
(1)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对称轴)的垂线,标出垂足;
(2)在这条直线的另一侧从垂足出发截取相等的线段,那个截点就是这点关于该直线的对称点。
4、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1)画出图形的某些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
(2)把这些对称点顺次连结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符合条件的对称图形。
注意:
“某些点”是指能确定图形形状和大小及位置的关键点。如果是多边形, “某些点”就是指所有的顶点;如果是线段,“某些点”就是指线段的两个端点;如果是直角,“某些点”就是指角的顶点与角两边上每一边一个任意点,其余类推。
五、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区别	①指两个图形而言;
②指两个图形的一种形状与位置关系。	①对一个图形而言;
②指一个图形的特殊形状。		联系	①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
②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反过来,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六、轴对称几何图形的对称轴:
名称	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有几条	对称轴的位置		线段	是	2条	垂直平分线或线段所在的直线		角	是	1条	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长方形	是	2条	对边中线所在的直线		正方形	是	4条	对边中线所在的直线和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圆	是	无数条	直径所在的直线		平行四边形	不是	0条			
七、轴对称变换的概念:
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八、轴对称变换的有关知识点:
规律:对称轴方向、位置发生变化,得到的图形的方向、位置也发生变化;
性质: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
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3、连结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4、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看做由另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后得到的;
   5、一个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做以它的一部分为基础,经轴对称变换扩展而成的。
九、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1、垂直于一条线段,并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做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十、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
注意: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作用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2、若CD垂直平分线段AB,可得到:
① △ABC是等腰三角形;
② CO是△ABC底边AB上的高和中线,也是顶角∠BCA的平分线;
③ 不仅AC=CB,取CD上任意一点P都有PA=PB。
十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注意:
(1)“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作用是:判定一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在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
(3)如果两点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两点所在直线是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十二、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注意:(1)“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作用是:证明线段相等;
(2)三角形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必在第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上;
(3)证明三线共点,可先找到两直线交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也过这一点即可;
(4)锐角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恰是斜
边中点,钝角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外部;
(5)此定理给出了作一个点到三个不共线的点距离相等的作图方法,只需顺次连结这三点组
八年级数学上册小结教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八年级数学上册小结教案.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