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社会科学 > 经典社科 > 心理学
儿童与青少年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社科语言:简体中文
社科类型:国产软件 - 经典社科 - 心理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社科大小:2.07 M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19:03:01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社科真真棒!就请您
      100%(2)
  • 差的评价 此社科真差劲!就请您
      0%(0)

儿童与青少年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ppt介绍

儿童与青少年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ppt
心理健康的标准 4 一个随遇而安的人 自我满足 接纳自己的缺点 经常把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 心理健康的标准 5 一个做事有目标的人 对各种事物有广泛兴趣 有内在动机 有抱负 心理健康的标准 6 一个遇事看得开的人 灵活、变通 适应性强 失败和受挫时不泄气 心理健康的标准 7 一个情绪平和的人 情绪稳定 不动怒,不大喜大悲 乐观,遇事往好处想 心理健康的标准 8 一个爱说爱笑的人 心境好 有幽默感 心理健康的标准 9 一个互助合作的人 帮助别人 接受别人帮助 与同伴相互依存 心理健康的标准 10 一个懂得爱和被爱的人与别人共情 知道怎样爱和被爱 七、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马斯洛:当我们“努力培养自己原来没有的心理品质、努力地去做自己能够做的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达到了自我实现的境界。” 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罗杰斯:“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达到一种乐观的感觉及对生活的满足。但是这种美好的生活不是静止的状态。要成为一个自我完善的人,就要面对生活中不断的考验。 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人的本性是善的,当然,人有时也会很敌对、残忍,但如果让我们自由发展,不被生活困难所累,那么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充满爱和信任的人。完善的人有时也会表示气愤,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掩饰某些情感,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积极的、亲切的态度始终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自我完善者的特征 1. 完善的人应该坦诚地对待自己的经历。他们努力体会生活的全部内容,愿意去发现什么样的生活是最有价值的,然后珍藏这种特殊的经历。 自我完善者的特征 2. 完善的人关注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们生活在现实的空间里。 自我完善者的特征 3. 完善的人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他们感到一件事应该去做,就会去做,不会因为过去学到的准则或者因为想到别人的看法而放弃。 自我完善者的特征 4. 自我完善的人不屈从于社会的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需要更加敏感。 自我完善者的特征 5. 他们能深层次地体会自己的情感,不论这些情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自我完善者的特征 6. 完善的人在生活中有更丰富的经历,他们“更熟悉痛苦的感情,但对快乐也有更生动的体会”,他们比大多数人更理解愤怒和恐惧,这也使他们更深层次地享受爱和快乐的代价。 自我完善者的特征 7. 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可以遏制那些限制我们自己的情绪。 自我完善者的特征 8. 完善的人生活在他们自己的生活当中,而不仅仅是生活的过客。 3. 气质 活动水平 在课外活动、体育锻炼中表现出的动作能力 节律性生活、学习、作息方面的行为规律性 主动或退缩对陌生人和新情境的最初的进退反应。 适应性 对新的或变化了的情境作出反应的能力。 反应阈限 能够引起反应所需的最小刺激量。 反应强度 行为反应中能量的大小。 情绪特征 愉快、友善或者不愉快、不友善。 分心程度 面对分心物能继续从事原来行为的能力。 注意广度和持久性 完成一个任务或遇到困难时能集中注意力多久。 气质中的抑制性维度 抑制型(胆小):怕生,退缩,爱脸红,自我保护,敏感,文静,小声说话,听话,富于同情心,不爱打架骂人。 非抑制型(胆大):不怕生,进取,爱自我表现,活泼好动,容易违反纪律,不敏感,缺乏同情心,爱打架,大声吵闹。 我国儿童的行为抑制性 - 非抑制性分布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两岁儿童的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呈负偏态 ( 图 1) 。其中,抑制型儿童的比例略高,大约占全部被试的 20% ;非抑制型儿童的比例较少,约占总样本的 10% 。 4. 两种情绪类型 积极型(大脑前额叶左侧脑电活跃):容易引起快乐情绪,爱笑不爱哭。 消极型(大脑前额叶右侧脑电活跃):容易引起悲伤情绪,爱哭,爱生气,且不易恢复正常。 5. 青少年的依恋类型 依恋是人对周围人的一种追随、依附和亲密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婴幼儿期与养育者形成的依恋关系类型,将变成一种无意识的内部工作模式,影响着今后与人交往的方式,并且对以后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儿童青少年的依恋类型- 1 安全型:很容易与人相处及信赖对方。“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心的事。我不怎么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 儿童青少年的依恋类型- 2 回避型:他们怀疑那些说爱他的人,害怕离他们太近会受到伤害。他们也因分离不可避免而害怕付出情感。 “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 儿童青少年的依恋类型- 3 焦虑 - 矛盾型:他们对同伴的爱缺少安全感,过于苛求对方。他们太希望受到注意以致于吓跑了同伴。“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离我而去。我想和他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 三、 青少年应对压力的策略 当等待生产的父母看一部会引起焦虑的、介绍婴儿猝死症的电影后,一些父母不愿去面临那些关于他们的孩子可能在婴儿期死亡的任何事。另一些父母表示,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信息,以便这种不幸事件发生时有思想准备。 这两种不同态度反应了不同的焦虑应对策略。 积极策略和回避策略 回避型:努力不去想这个情境,所以能尽可能多地或尽可能长时间地回避焦虑。“担心也没有用”,“别想它了,想点别的吧”,就是压抑策略。推迟去看医生或推迟同教授的谈话,因为你预料到这种场面对你有压力,你用的就是压抑策略。 积极型:尽可能多而快地寻找解决办法,以积极的行动迎接压力。就一个安排好的治疗程序努力去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或花大量时间考虑一个即将到来的工作面试,这时你用的是积极策略。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1 积极认知策略 祈求指导和权威 做最坏的准备 努力去看积极的一面 考虑处理问题的几种选择 凭过去经验办 在一段时间里整天忙于做事 努力置身这种情境之外,客观地看待它 仔细考虑这种情境并争取理解它 自言自语说些能让自我感觉好一些的事 对自己发誓,下一次事情会不一样了 认为做什么也没用,接受这个事实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2 积极行动策略 努力寻找更多的有关信息 跟父母、亲戚、朋友谈论这个问题 找专家 ( 医生、律师等 ) 谈一谈 忙于别的事使自己不去想这个问题 订一个行动计划然后去施行 暂时不考虑这些事 弄清必须做什么而且设法实现 设法让自己的情绪超脱出来 从有相似经历的人或群体那里寻求帮助 交换或折衷以从这个情境中得到一些有利的东西 用体育锻炼来缓解紧张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3 回避策略 当我感到生气或沮丧时,就冲别人发泄 继续将自己的情绪保持在正常状态 一般避免和他人呆在一起 拒绝相信它发生了 喝很多酒来缓解紧张 吃很多东西来缓解紧张 抽很多烟来缓解紧张 吃很多镇静药来缓解紧张 引自 Holahan 和 Moos(1987)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4 问题中心策略 直接关注于问题,由此克服焦虑。例如经济上有问题,适当的行动过程就是想办法多赚钱或减少开销。有了问题时,哪怕想出的只是很简单的方法也比什么也不干好。 (“ 我先制订一个行动计划然后实施计划” ) 情绪中心策略 减轻伴随问题产生的情绪压力。例如,在考试失败时,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会使自己好受一点,或者考虑能做点什么让自己感觉好一点。 (“ 我尽量去看事物好的一面” )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5 应对策略的效果 研究发现,要缓解焦虑,使用应对策略总比不用策略好。一项有关戒烟的研究中,至少用到一种应对策略的吸烟者成功戒烟的可能性比没用任何应对技巧的吸烟者大三倍。另一项研究发现,对于在婚姻生活中体验到压力的夫妇,用了应对策略的比没用应对策略的能更有效地缓解情绪的消沉。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6 应对策略的效果 有一项调查询问成年人常用的应对策略有哪些,所给出的 27 个应对策略各有多大效果。结果发现,越是凭借有效的应对策略的人,在快乐和总的生活满意度测验中的得分越高。由此可见,人们面临焦虑时倾向于采用一些应对策略,并且有证据表明,使用这些策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6 回避策略在短期内更有效,从长期看,积极策略更有效。 有些问题一两天后烟消云散了。一场令人生气的谈话所带来的刺痛或者某个令人尴尬的时刻常常刚过一会儿就消退了。用回避策略,仅仅是不去想这种体验,就可能渡过难关。 很多时候,问题不会消失。一个学生可以不理会他的学习困难问题,可这些问题并不会消失。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不融洽这些问题是不会自生自灭的。所以,为了彻底地消除焦虑,更多时候应该采取积极策略。 四、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 埃里克森提出的人生发展 8 个阶段 婴儿期 信任对不信任 学步期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儿童早期主动性对内疚 小学期勤奋对自卑 青少年期 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 亲密对孤独 成年期繁殖对停滞 老年期自我完善对失望 婴儿期: 0 - 1 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新生儿处在周围人的慈爱中。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儿童与青少年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