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社会科学 > 经典社科 > 心理学
分析心理学第4讲.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社科语言:简体中文
社科类型:国产软件 - 经典社科 - 心理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社科大小:84.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19:02:55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社科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社科真差劲!就请您
      0%(0)

分析心理学第4讲.ppt介绍

分析心理学第4讲.ppt
* 变形—自性的呈现分析心理学第四讲max.book118.com 中德心理医院吴和鸣 自性 ego  self  the self 申荷永《论心理学术语翻译的标准化》:1994 年8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托马斯·科茨( Thomas Kirsch )博士和秘书长斯坦恩( Murray Stein )博士一行5人,代表国际分析心理学会来我们中国做学术访问,在华南师范大学专门为他们的来访举办了一次学术研讨会。科茨博士做了“荣格与道”的专题演讲,其中涉及到对荣格心理学中 “self” 的理解,以及荣格 “self” 的翻译问题。科茨一行转回美国后,斯坦恩博士根据其当时的录音,来整理广州研讨会的内容,并邀我也做一个总结。我专门写了封信给他,其中解释了荣格 “self” 的翻译,以及我本人对该翻译的设想:“由于汉语的‘自我’通用于所有西方心理学家的自我概念和理论,若是想突出荣格自我概念的特殊意义的话,可以考虑用‘自性’来表达。自性本来是佛家语,表示诸佛法之本质,如‘自性唯心’;也是二十五谛中之第一谛,为万有之生因;同时,我认为汉语的‘性’字是心与生的结合,可表示与生俱来的心理本质,生活或生命的心理意义和内含,正符合荣格之自我概念的本意。 ”自性是我们生命的目标,它是那种我们称之为个性( individuality )的命中注定的组合的最完整的表现。        —— 《荣格文集》,卷七, 238 页变形transformation 变形:内心的赞歌,方舟前的舞蹈,在正在长熟的藤蔓上的喧闹和炫耀。— 赖纳·玛利亚·里尔克 “变形( transformation )”的词源transformation :trans formatrans :“横越、越过,在另一边”大体上讲,传达了“从一个地方、人、东西或状况到另一个地方、人、东西或状况”的意义,如移情( transference )。forma:“ 形式 ”transformation: 从一个外形或形象到另一个外形或形象的变化。 变形的时代( the Age of Transformation ) 一个梦 我正沿着一条路步行,心中闷闷不乐。突然我跌倒在一块墓碑上,朝下在它上面看到了我自己的名字。起初我受到震惊,但后来奇怪地释然了。我发现自己在力图把那尸体弄出棺材,但认识到我就是那尸体。因为没有东西留下来让身体再保持在一起了,要把我自己维持在一起正变得越来越困难。 我走过棺底,进入了一条又长又黑的地道。我继续着,直到来到一扇小的、很矮的门为止。我敲门。一位极老之人出现并说:“你终究来了。”(我注意到他正搬弄一根有两条蛇面对面盘饶着的柱子。)静静而意志坚定地,他拿出一码一码的埃及亚麻布,把我从头到脚包在里面,所以我看起来像一具木乃伊。然后他把我挂在低矮的天花板的许多钩子中的一只上面吊起来,并说:“你必须做一个病人,它将要花很长时间。 ” 茧房里暗无天日,我另一边,成8字形。与此同时,我看到那老人坐在一扇窗前,看着流逝的季节。我看到冬天来了又去;然后是春天、夏天、秋天,再又是冬天。许多季节次第而来。房中别无他物,只有我在这茧房中,与蛇、那老人和面向季节开放的窗户相伴。 那老人终于打开了茧房。有一只湿漉漉的蝴蝶。我问道:“它很大呢,或是一只小东西? ”“ 既大又小,”他回答说。“现在我们必须到阳光房去,以便把你弄干。 ” 我们来到了一间顶外有圆形坑道的大房间。我躺在这房屋下面的光圈上以便变得干爽,而那老人则监视着这一进程。他告诉我不要想过去或将来,而“只要在那儿并保持平静就行”。 最后他把我领到门口并说:“当你离开时,你可以四散行走,但你仍将生活在中间。 ”现在这蝴蝶飞上了空中。然后它又降到地上,落在一条烂泥路上。渐渐地,它长出了一个女人的头和身子,那蝴蝶被吞并了,我能感觉到它在我胸中。 讨论:变形是这样发生的 (毛毛虫)将化生为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命存在:一只蝴蝶。它再也不为泥土所累,而代之以盘旋花上,穿梭花间,以空气的流动和自己的直感为依归。它将使自己摆脱坟墓般的茧缚,弄干它的翅膀,生出展翅高飞的技能。— 默里·斯坦因 一个故事— 小威廉·拉里摩尔·梅隆 1989 年8月5日,《纽约时报》登载了关于小威廉·拉里摩尔·梅隆的一篇死亡报道。它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张照片占了并置在一起的两个半版,这张照片显示,梅隆随意地穿着一件开领衫,头发有点乱,眼睛透过厚厚的眼镜细眯着看,面带微笑。这张照片拍摄时他六十多岁,看上去显得漂亮。那篇文章讲,梅隆先生死于他在海地得斯查佩勒斯的家中,时 79 年岁。 作者大意好像是说,威廉·梅隆是美国最富有家庭之一的成员。出生在匹兹堡,他上过一些好学校,继后结婚、离婚、再结婚。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他在亚利桑那买了一个大牧场,定居下来,变成了一个从事经营的牧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供职于战略情报局(中央情报局的前身),被派到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士执行任务。 在 1947 年,梅隆偶然在《生活》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阿尔伯特·史怀泽的文章。文章讲阿尔伯特·史怀泽是“阿尔萨斯的医学传道士,哲学家,音乐家,其在现加蓬拉姆巴朗的医院闻名世界”。梅隆对史怀泽的使命深深倾倒,给这医生写了一封信,询问如何创办这样一所医院。 史怀泽寄回一封亲笔写的信,告诉梅隆需要有医学方面的训练,并谈到了在第三世界的条件下创办一所医院牵涉的实际问题。从这封信开始,梅隆的生活确立了未来的方向。他上了一个医科学校,四年后成了一名医生。同时,他的妻子做了实验科学的学习研究。毕业后,他们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国家,在那里按史怀泽的拉姆巴朗模式建立了一所医院。他们在海地一个公司弃用的处所居住下来,并于 1956 年让医院开业。梅隆和他妻子在这里度过了他什了余后的生活,在医院里工作经营,投身于当地的社区事务。 *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上一社科:分析心理学第3讲.ppt
·下一社科:分析心理学第5讲.ppt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分析心理学第4讲.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