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社会科学 > 经典社科 > 心理学
危机及其心理干预.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社科语言:简体中文
社科类型:国产软件 - 经典社科 - 心理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社科大小:183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19:14:52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社科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社科真差劲!就请您
      0%(0)

危机及其心理干预.ppt介绍

危机及其心理干预.ppt
Free template from www.brainybetty.com 危机及其心理干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中心 陈晓鸥 危机的概念 危机是一种临时性的混乱、无序状态, 处于危机中的个体不能用通常的方式去处理 某种特殊的情景,危机的潜在后果可能是正 性的,也可能是负性的。 常见的危机性事件 天灾:山崩、泥石流、洪水、海啸、火山、地震等 人祸:战争、种族灭绝暴行、集中营、战俘营等 凶杀、抢劫 车祸、空难、沉船 性骚扰、性虐待、躯体虐待、言语虐待 情感剥夺、溺爱、严重的分离与客体丧失 疾病、身体损伤 总的特征:天灾易复,人祸难平 危机与危机干预 所谓危机,实际上是个体丧失了有效地应对各种 应激性事件的能力,其内在精神世界的动态平衡被打 破的一种状态。 一个事件是否构成危机,除了事件本身的性质以 外,也与当事人有效地应对事件的能力有关。 所谓危机干预,则是解决危机造成的心理功能损 害,使之恢复至危机前的功能水平。 危机干预者的角色 根据创伤发生后的时间,危机干预者所扮演的 角色不同。 在创伤刚刚发生后 : 细心的父母 在创伤发生 1—2 天后 : 耐心的教师 在创伤发生 1—2 周后 : 心理治疗师 在创伤发生 1—2 月后 : 心理治疗师 第一阶段 — 细心的父母 应该做的事情:提供简单而贴心的照顾 将当事人带出混乱状态,进入有规律的稳定状态; 营造温暖、安全的氛围,如“我在这里,我可以帮助你”; 交谈的语言要简单、清晰、温和的目光接触、; 提供实际的帮助,如食物、住房、保暖、给亲友打电话、护送当事人回家、整理散失的财物。 第一阶段 — 细心的父母 最不该做的事情: 将事件大事化小; 责备当事人; 开愚蠢的玩笑; 打探内幕 / 内情; 不恰当的猜测; 遗忘或不重视此事 第二阶段 — 耐心的教师 前期准备条件: 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 充足的食物、饮水; 安全的住所 创伤复原水平相似的当事人 第二阶段 — 耐心的教师 集体心理教育:创伤复原 安静、没有打扰的环境里,有足够的时间,当事人参加; 组成互相支持、有凝聚力的团体,分享创伤中的体验; 团体成员共同完成整个创伤性故事,以达到互相帮助; 利用团体故事进行心理教育; 准备应付来自家人、朋友、陌生人的反应:责备当事人、 开愚蠢的玩笑、打探内幕、回避当事人等等。 第三阶段 — 心理治疗师 详细回顾整个创伤性事件的全过程; 检查创伤症状; 发现“特殊的痛点” 帮助回到正常的生活; 应对环境的反应; 强化团队的凝聚力; 保持原有的职业; 早期发现、预防 PTSD 。 第四阶段 — 心理治疗师 继续完整创伤性故事,但更小细节,更简洁; 检查创伤性症状; 发现个体的特殊“痛点”; 帮助恢复正常生活、应对外界的反应; 寻找事件的积极意义; 评估创伤的康复情况; 准备应对“周年祭日”反应。 危机的慢性后果的处理 最常见的慢性后果: PTSD 、 AD 、 DID 处理:恰当的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长期系统的心理治疗 常用的方法: CBT 、 EMDR 、哀伤辅导、 动力性治疗 人在经历灾难后的心理反应 行为失眠 —— 染上各种易成瘾的恶习 身体动作迟缓 —— 过度警觉爱哭 ——“ 受迫”式笑容重复性动作 —— 不想离开灾难现场 情绪症状 焦虑和神经质 —— 悲伤 压抑 —— 易怒 内疚(幸存者内疚) —— 已崩溃 害怕进一步害到自己或其他人 认知症状 丧失记忆,健忘症 —— 作决定有困难 不能从重大问题中认识到一般常识 —— 注意力难以集中 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 —— 对数字有困难 闯入性记忆 身体症状 疲倦 恶心 呕吐 得不到医学解释的疼痛感 晕眩 盗汗 神经性颤栗头痛 磨牙 噩梦 发冷 “休克”症状 积极的应对方法 跟别人诉说或跟别人呆在一起,获得他们的支持 搜集有用的信息 充分休息,吃好,注意锻炼身体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转移注意力,如体育运动,读书或做自己喜欢的其他事情 尽量保持以往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规律 告诉自己,情绪不好是这种特殊时期的正常反应 积极的应对方法 有计划地去做一些有趣的活动 运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暗示自己保持平静心态、听舒缓的音乐等) 回忆去世的亲人 集中精力做一些切实可行且对现状有好处的事情 写日记 使用过去对你有效的应对方法 求助心理咨询 消极的应对方法 酗酒或吸毒 拒绝参加有趣的活动 远离家人和朋友 过度工作、加班 乱发脾气 过分责怪自己或别人 暴饮暴食或不思茶饭 长时间看电视或打电子游戏 做冒险的事(如开快车、滥用药物、凡事都不小心) 消极的应对方法 不好好照顾自己,如不好好睡觉、吃饭、锻炼等 极力回避去说或去想灾难事件或死去的亲人潜在受灾者 第一级	直接卷入大规模灾难;丧亲;财产损失	幸存者需要即时心理社会援助 第二级	与一级受灾者有密切的个人和家庭的联关系,可能遭受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个体幸存者需要心理社会工作队的援助,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 第三级从事救援或搜寻工作者,但也是社区成员,帮助进行重建或康复工作的成员和志愿者 潜在受灾者 第四级	受影响区域以外的社区成员	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他们可能隶属某些组织,这些组织对灾难的可能原因负有一定责任 第五级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易感性高,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 第六级	不同人群的混合在家中等候消息的与第三级受灾者(但处境安全)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救援或搜寻工作者的家属) 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有关自杀的谬误 与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 说者不干,干者不说 自杀是没有道理的 自杀者有精神病 自杀未遂者者一般不会再自杀 自杀总是一种冲动性行为 年幼儿童不会自杀也不能理解自杀 评估工具介绍 精神问题自评问卷 Self-rating questionnaire(SRQ) 量化评估 自评,或调查者评估,不能交叉用 长短适中、条目合理 简单,明确,易懂,好用 筛查与培训工具SRQ-20 1. 	您是否经常头痛? 	是/否 2. 	您是否食欲差? 		 	是/否 3. 	您是否睡眠差? 		 	是/否 4. 	您是否易受惊吓? 		 	是/否 5. 	您是否手抖? 		 	 	是/否 6. 	您是否感觉不安、紧张或担忧? 	是/否 7. 	您是否消化不良? 	 	 	是/否 8. 	您是否思维不清晰? 	 	是/否 9. 	您是否感觉不快? 	 	 	是/否 10. 	您是否比原来哭得多? 	是/否 SRQ-20 11.您是否发现很难从日常活动中得到乐趣? 	是/否 12.您是否发现自己很难做决定? 	 	是/否 13.日常工作是否令您感到痛苦? 	 	是/否 14.您在生活中是否不能起到应起的作用? 	是/否 15.您是否丧失了对事物的兴趣? 	是/否 16.您是否感到自己是个无价值的人? 	 	是/否 17.您头脑中是否出现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	是/否 18.您是否什么时候都感到累? 	 	是/否 19.您是否感到胃部不适? 	是/否 20.您是否容易疲劳?		 	是/否SRQ 评分 所有20个条目的评分都为“0”或“1” “1”表示在过去的一个月存在症状 “0”表示症状不存在 最高总分为20,界值为7或8 阳性表明被试有情感痛苦,需要精神卫生帮助 评定方法——自评前指导 仔细阅读 在过去30天内 独立完成 给个人认为最恰当的回答 保密 评定方法——他评前培训 统一询问方式 统一解释语言 指导语 危机干预的核心是“谈话” 在混乱的灾难环境中 , 人际交往可减少孤独 , 并提供健康帮助 把感受用言语表达出来可增强自我控制感 减少无助感和无望感 , 可加强幸存者的应对策略 居丧的心理干预 术语 丧亲、居丧以及悲恸几个词交替着使用,但它们各有不同的含义,它们的意义也有所区别: ◆丧亲( bereavement )是因所爱的人死亡而造成的丧失。 ◆悲恸( grief )是因丧亲而不由自主产生的情绪或行为反应。 ◆居丧( moruning )是指自愿的行为表达和仪式,是被社会认可的对丧亲的反应,其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宗教团体中有不同的形式或持续时间。 丧亲反应指所有由亲人离丧而引起的反应。无论这些反应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 正常的反应被称作悲恸, 异常的反应包括异常(或病理)的悲恸、 PTSD 和抑郁障碍。 悲恸悲恸为一连续的过程,但为了便于描述,其可分为 3 个阶段正常的悲恸反应 阶段 I :数小时到数天 否认、怀疑 “麻木” 阶段 II :数周到 6 个月 悲哀、哭泣、阵阵的悲恸 焦虑的躯体表现 不安 睡眠差 食欲减退 内疚、埋怨他人 死者仍存在的体验错觉或鲜明的映像 听到死者讲话的幻觉 有关死者记忆的先占观念 社会性退缩阶段 III :数周到数月 症状缓解 社会活动恢复 怀念过去的好时光 (症状可能在周年忌日复发)丧失亲人后的心理反应 1. 休克期:可能会出现情感麻木,甚至出现否认丧失亲人的事实; 2. 埋怨:有些人会自责,后悔自己没有救出亲人,有些人会愤怒,对灾难造成的亲人丧失感到非常生气; 3. 抑郁期:有些人会出现情绪低落,不愿意见人,特别是丧失了孩子的家长不愿意看到与自己孩子同龄的儿童;有些人什么都不想干,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夜间有噩梦,失眠等。 4. 恢复期:不再做噩梦 , 开始适应新生活。 异常或病理性悲恸 ( 1 )异常强烈的悲恸 -- 达到抑郁性障碍的诊断标准; 35% 的丧亲者在一定时间内可符合抑郁性障碍的诊断标准 , 注意迟钝症状和自尊的全面丧失现象(比自责更严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上一社科: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ppt
·下一社科:为坚强喝彩.ppt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危机及其心理干预.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