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社会科学 > 经典社科 > 心理学
心理评估的基础知识.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社科语言:简体中文
社科类型:国产软件 - 经典社科 - 心理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社科大小:179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19:14:52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社科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社科真差劲!就请您
      0%(0)

心理评估的基础知识.ppt介绍

心理评估的基础知识.ppt
心理评估的基础知识 2007 年 12 月天 津 狭义的心理评估与诊断紧密相连,习惯上称“心理评估-诊断”。 心理评估-诊断可作为精神病诊断的辅助手段;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是制定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案的依据。 要切实解决当事人的心理问题或障碍,就必须对其心理状态做一个确切的判断,所以心理评估-诊断是治疗前的决策。 心理评估 —— 决策的过程 心理诊断 —— 决策的结果 心 理 测 验Psychological Testing 心 理 测 验 * 心理测验也叫心理测量 —— 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量的确定的过程。 心理测验的产生和发展* 心理测量的故乡在中国 中国古代著名的人物、著名的思想以及著名的测量方法。 * 现代心理测量起源于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其理论和技术产生于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国家。 *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是 1905 年问世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 第一次世界大战 陆军甲种测验和陆军乙种测验开创了团体智力测验之先河。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个人资料检核表 ,最早的自陈式人格问卷。后成为许多人格适应和情绪适应问卷的原型。依社会需要和测验理论及统计技术的发展,心理测验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如火如荼的发展。无论是在测验的内容和范围、测验的材料、施测的形式还是在测验分数的解释上,都更丰富多彩。 心理测验的产生和发展 *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 * 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 纸笔测验和操作测验 难度测验和速度测验 最高行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标准化心理测验的主要特征通过一套程序编制、筛选及确定测验条目 统一的评分标准 固定不变的施测方法 具备心理测量学技术指标 标准化测验的主要技术指标 难度和区分度 —— 评价测验条目的技术指标 信度和效度 —— 评价测验的技术指标 常模 —— 分数解释的参考系和标准 难 度难度 —— 测验条目的难易程度。通常是以被试通过该项目的百分比,作为难度指标。 测验的难度要求 所有条目的平均难度应在 0.5 左右(中等难度)。 整个测验的难度分布呈正态分布,即特别难和特别容易的题目较少,越接近中等难度的题目越多。 区分度 区分度 —— 项目能区分被试在所测心理特质上的差 异的能力。项目的区分度其实就是项目的效度 区分度的计算指标 鉴别指数 D 相关系数 R 测验信度 测验信度 测验信度的检验方法 重测信度 —— 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用两次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示。 同质性信度 —— 又称内部一致性系数。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通常以α系数表示。 评分者信度 —— 多个评分者对同一组被试的测验答卷评分结果的一致性程度。通常用w系数表示。 测验效度 测验效度 —— 一个测验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测验效度实质上是测验工具的正确性的问题,是测验质量高低的根本所在。 心理特质的内隐性所制约的心理测量的间接性,决定了心理测验特别关注效度问题,因为内隐的心理特质是否被所编制的心理测验测到了,并非可一目了然。 测验效度检验效度的方法 内容效度 效标关列效度 结构效度 测验常模* 任何测验的原始分数是没有意义的,不能解释的。只有按照转换规则,把原始分数放到统一的计分系统中,以这个计分系统为参照,才能解释。 常模就是测验分数解释的参照系统。 常模就是常模团体在测验上的平均分及分数分布。 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群体的一个样本。综上所述 从心里测量学的角度,我们是以难度和区分度来评价测验条目的质量而筛选条目的;以信度、效度和常模来评价整个测验的质量而选择测验的。 具备较高的测验信度和效度,具备方便实用的常模的测验,才是一个合格可用的心理测验。 如何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测验使用者应该具备一定的资格基础知识 掌握心理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测验技能 接受系统的心理测验培训,熟悉有关测验 的内容、适用范围、测验程序和计分方法等。 职业道德 恪守职业道德。严肃、求实、保密、不滥用。     访谈法Interview 访谈法是怎样一种研究方法? 访谈法是访谈者通过与受访者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受访者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访谈法是怎样一种研究方法? 与观察法相比,访谈可以了解受访者的所思、所想、所感。 与测验法相比,访谈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及对意义进行解释的空间。 访谈是访谈者与受访者面对面的沟通,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不能获得的信息,所以可以说,访谈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心理评估方法。 访谈法的特点 * 目的性 访谈不是日常聊天,访谈目的明确,并围绕目的组织访谈内容。 * 互动性 在访谈者和受访者组成的人际关系互动中收集资料。 * 艺术性 “ 谈话的艺术”。虽然人人都有谈话的能力但并非都能谈得成功访谈会体现出访谈者的个人风格和特征。 访谈法的分类 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一定的结构结构型访谈非结构型访谈半结构型访谈我们的回访 类型半结构型的心理评估访谈。 回访目的通过访谈进一步收集被试资料,其主要目的是印证、澄清、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为诊断提供更详细的依据。 如何做访谈? 访谈前 对访谈的目的、内容、程序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访谈者的态度 什么叫尊重? 访谈者的态度 消除受访者的焦虑增强受访者的谈话动机 访谈的恰当切入 是受访者了解访谈的意义,激发他的谈话动机 访谈的循序渐进 使心里本就没底的受访者有个适应的过程,以免受访者产生回避、阻抗。 承诺保密 绝大部分受访者都不愿让无关的人自己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何提问? 访谈中的两种提问方式 开放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 如何提问? 开放式提问 —— 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等词提问,让受访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感受给予详细说明。 举例: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做了些什么? 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为什么不喜欢参加班里举行的活动? 能不能告诉我你当时的反应是怎样的吗? 如何提问? 封闭式提问 —— 使用“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等词提问,受访者就用是或否、对或不对、有或没有等一两个字就能回答。 举例: * 你是不是对这件事感到很气愤? 你和那个同学的关系很紧张,对吗? 你是不是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感到内疚? 如何提问? 两种提问方式各有其作用 开放式提问有助于受访者开放详细的表达,有助于我们收集更客观全面的资料。 封闭型提问有助于我们所小讨论范围,突出重点,澄清事实。 一般原则:在心理评估访谈中,两种提问方式可以结合使用,但要尽量多的使用开放式提问,尽量少使用封闭型提问,尤其是在访谈的开始阶段。 如何提问? 当你还没有了解受访者的问题时,当你还没有很好掌握语言交流技巧时,最有帮助的办法,就是把封闭式提问变成开放式提问。 举例: 你是不是经常和宿舍的同学闹别扭? 能不能谈谈你和宿舍同学的关系? 如何提问? 同样的问题,提问的方式不同,效果截然不同。“ 我在祈祷时可以抽烟吗?”( No!) 小故事,大道理。 “ 我在抽烟时可以起到吗? ”( Of course!) 如何提问? 逐步缩小问题的范围 —— 从范围较广的问题,逐步缩小问题的范围,直到靶问题的提出。 这样的提问不但可以避免突然问及核心问题出现的紧张,也可以避免受访者不说实话,避重就轻,含糊不清或答非所问。 而且在这样的提问中,受访者也会认识到,他最终总的面对真实的问题。 如何提问? 体会这样的问题: 你小时候和父母相处得怎么样? 你的父亲的关系如何 ? 你觉得和父亲的关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如何提问? 嵌入式提问 —— 把靶问题放到一系列例行性提问当中。 这样的提问即使被问到难为情的事情,受访者也会当作例行性的提问而不会产生太大的顾虑。 如何提问? 体会这样的问题: 你曾有过胃肠道方面的毛病吗? 你曾有过耳朵、眼睛等五官方面的毛病吗? 你曾有过与性行为有关的毛病吗?(靶问题) 你曾有过睡眠方面的问题吗? 如何提问? 带领式提问 —— 提问靶问题前,有一个因领语句,使受访者觉得所讨论的问题并不是不好的,或是在别人身上也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何提问? 体会这样的问题: 直接提问:你平均几天手淫一次? 带领式提问:手淫是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你有过手淫吗? 手淫过后你生理上有什么反应? 你觉得这与手淫的次数有联系吗? 你平均几天手淫一次? (这样的提问方式,受访者会感到,访谈者关心的不是自己手否频繁的手淫,而是守印后的生理反应是否与次数有关)。 如何提问? 例 2 在高中时,很多人都会对女同学(男同学)产生兴趣和爱慕,而且也会体验到性方面的烦恼,你在这方面有什么经历和体验吗? 如何倾听? 倾听是建立和谐访谈关系的基本要求,倾听既可以表达对受访者的尊重,同时也能使受访者在比较宽松信任的氛围中倾诉,以便充分收集资料。 对于访谈者,听比说更重要。 Counseling is learn to use your ears 如何倾听? 感兴趣地全神贯注地听 不仅用耳,更要用心去听,才能听懂 用非评判的态度去听 用大脑听,区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上一社科:心理测验.ppt
·下一社科:心理素质训练.ppt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心理评估的基础知识.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