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肾上腺 检查方法 (一)平扫 1. 病人仰卧位,双手上举抱头。 2. 先扫定位像,层厚层距 2-5mm ,从肾上腺上方扫至肾上腺下方。 (二)增强扫描 静脉内快速注射 60% 泛影葡胺 60-100ml 或非离子型造影剂后再扫描。 、 正常表现 11 、 位置:(1)右肾上腺位于右肾上极以上 1~2cm ,在下腔静脉的背侧肾上腺外侧面靠近肝脏右叶的内面,内侧缘与右膈脚平行,它们之间均有低密度的脂肪相间。(2)左肾上腺位于左肾上极的前内方,内侧支与左侧膈脚、主动脉接近,外侧与胰尾和脾血管相近,位于它们的背侧。 2、 2 、形态:肾上腺=内侧肢+外侧肢+内、外侧肢相交构成的体部。在 CT 图象上,右侧肾上腺多呈线条影,与膈脚平行。左侧肾上腺多呈倒 “V” 或倒 “Y” 型。正常肾上腺轮廓光整,边缘较平或略凹,绝不明显外突或呈圆形。 333 、密度 肾上腺密度在 CT 平扫时与临近肾脏相似,大致均匀。 444 、大小 单纯测其大小无明显意义。 常见疾病 (一)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增生、腺瘤) (一) 嗜铬细胞瘤 ( 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无功能性、髓性脂肪瘤、转移瘤、神经母细胞瘤) (一)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1. 病理 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腺瘤可导致皮质功能亢进,若是盐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则表现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征;若是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则表现为柯兴氏综合症。 1. 临床表现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表现为高血压、周期性软瘫、失钾性肾病及血钾过低症;实验室检查见尿钾增多、血钾下降、血浆醛固酮升高。 (2)柯兴氏综合症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高血压等;实验室检查尿和血中 17- 羟和 17 酮皮质激素增高。 CT 表现 (1)肾上腺皮质增生 通常为双侧性改变,表现为肾上腺肢体增粗或延长,轮廓轻度隆起,但肾上腺基本形态无明显改变,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 (2)肾上腺腺瘤 通常为单侧性,表现为圆形、椭圆型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 CT 值 -33-28Hu ,大小不等,一般从几毫米至 2-3cm 。增强扫描肿块强化不明显或呈簿壁环状强化,而其中央仍为低密度,这是由于腺瘤细胞内含较多的脂类之故。 70-80% 的柯兴氏综合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增生所致, 80% 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腺瘤所致。 (一) 嗜铬细胞瘤 1 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次为交感神经节和旁交感神经节。 肿瘤通常较大,直径在 3-5cm 的居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切面观常见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嗜铬细胞瘤有三个 “10%” 的特点:即 10% 为双侧性, 10% 位于肾上腺外,常见部位有肾门、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旁、膀胱和纵隔等; 10% 为恶性嗜铬细胞瘤。 1、 临床表现 (1)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各种降压药物治疗无效。 (2)头痛、心悸、焦虑、出汗和代谢紊乱。 (3)实验室:血浆或尿儿茶酚胺升高、 VMA 升高。 (4) 本病多见于 20-40 岁。 CT 表现 ① 平扫,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不均匀者系肿瘤内有坏死、液化或囊变。肿块多较大,多数直径在 3-5cm 。 ② 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瘤内不强化低密度区代表出血和坏死。 *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