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暴发疫情现场调查、控制技术登革热防治总目标及时发现登革热疫情预防控制登革热续发病例避免出现较大暴发或流行,减轻登革热的危害。防控原则世界卫生组织:1 .主动的疫情监测与应急控制。2 .社会和部门参与的综合性媒介控制。3 .建立应付突发或散发流行的计划,如社区医学教育、住院治疗、疫情管理和紧急媒介控制等的计划。4 .能力建设与培训。5 .媒介控制研究。防控原则我国以监测为重点控制蚊媒密度严防输入传播提高诊治水平加强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参与行动方针一、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二、全民总动员,清除孳生地三、有效监控,控制扩散四、追踪溯源,管理传染源五、提高能力,科学防控登革热流行时的首要任务控制疫情,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阻止疫情暴发和扩散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一步)1. 核实诊断(1 )流行病学资料(2 )主要临床特征(3 )实验室检查2. 流行病学调查(1 )个案调查(2 )分布特点调查(3 )传染来源及流行因素调查(4 )媒介调查(5 )病原调查相关定义1 .疫点:登革热病人、隐性感染者能够造成周围人群感染的范围。主要是根据伊蚊活动距离,通常以病家或与病家相邻的若干户、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划定半径100 米之内的空间范围。2 .疫区:当发生登革热暴发或流行时,由于登革热病人、隐性感染者和蚊媒的活动范围可能引起疫情扩散的区域。农村一般以疫点周围自然村、屯,或以乡、镇划为疫区。在城市一般以疫点周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划为疫区或者根据地理区域划定。相关定义3 .输入性病例:发病前15 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南美等),有蚊虫叮咬史的登革热病例。“输入”是一个相对概念,在外地感染或发病后来到某地,对于该地来说,也是输入病例。4 .本地感染病例:登革热病人发病前15 天内未离开过本地区(以县区为单位),或未到过有登革热疫情报告的地区,其感染地点属于本地。表示病家、工作或活动地点附近已有带病毒之成蚊存在。相关定义5 .登革热暴发:一个最长潜伏期(15 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居委会、学校、自然村、集体单位等),发生3 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登革热首次发现病例县区内,年度内首例1 周内,1 个县(市、区),发生5 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二步)实施控制措施1. 组织措施(1 )成立防治领导小组(2 )组织专业队伍(3 )广泛深入宣传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二步)实施控制措施2 . 技术措施(1 )疫情报告(2 )疫点、疫区的划分(3 )隔离和管理病人(4 )防蚊、灭蚊(5 )保护易感人群疫情控制发生输入性疫情防控重点查明患者病毒血症期在境内的停留地点落实清除孳生地蚊媒密度调查卫生宣教喷药灭蚊及疫情监测等防治措施做好传播风险评估控制与现场调查发生输入性疫情1 .组织协调与沟通2 .病例管理3 .流行病学调查4 .媒介伊蚊的控制疫情控制发生输入性疫情1 .组织协调与沟通第一时间通知疫情发生地的街道办事处居会或乡镇政府及村委会做好组织协调登革热防治工作,组织相关药物、试剂,物资储备与调拨。开展宣传教育。疫情控制发生输入性疫情2 .病例管理救治病人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病例救治与管理:病人治疗、卧床休息地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住院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 天并热退。疫情控制发生输入性疫情2 .病例管理防蚊隔离要求: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纱门(网)、蚊帐,发热病人可用杀虫剂浸泡蚊帐;或在住处喷洒击倒杀虫剂或滞留杀虫剂。并在隔离室周围100 米范围内每周杀灭伊蚊成蚊和随时清除伊蚊孳生地。采样:血清,急性期(即发病5 天内)与恢复期血液5ml 以上分离血清送检。疫情控制发生输入性疫情3 .流行病学调查(1 )个案调查: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 天的活动地点,尤其是入境后活动、叮咬史、就诊经过等(2 )病例搜索:①主动追查旅行史,在同行人中追索可疑病例。②若病例病毒血症期在本地,在本地发病十一天(最短外潜伏期加最短内潜伏期)以后,对其发病期间活动地点的接触者或共同暴露者,需跟踪观察一个月(最长外潜伏期加最长内潜伏期)是否有疑似病例发生。疫情控制发生输入性疫情3 .流行病学调查(3 )蚊媒密度调查与评估:在疫点开展幼虫调查(布雷图指数),调查疫区内50 ~100 户居民,检查室内外所有积水容器及幼虫孳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疫情控制发生输入性疫情4 .媒介伊蚊的控制(1 )紧急喷药,杀灭成蚊:隔周喷药,共喷药三次。(2 )清除伊蚊孳生地:在疫点周围半径100 米范围内开展清除伊蚊孳生地工作。根据在本地传播风险,结合蚊媒监测情况,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紧急蚊媒控制工作。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二步)实施控制措施1. 组织措施(1 )成立防治领导小组(2 )组织专业队伍(3 )广泛深入宣传疫情控制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时,单靠卫生、爱卫部门控制疫情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需要的是成立登革热防治领导小组,需要组织措施保障。领导小组在当地(疫情所在县和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卫生、爱卫、宣传、教育、城建、交通、财政等部门组成。疫情控制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救治医院,组织相关药物、试剂,物资储备与调拨隔离治疗病人,减少死亡病例。培训医务人员。健全疫情监测报告与通报。提供技术支持: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媒介控制、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分析疫情动态,预测发展趋势,向政府或公众提出预警报告医务人员培训健康教育疫情控制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4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爱国卫生的发动工作、灭蚊技术指导工作发动群众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外伊蚊幼虫孳生地组织人员分片指导灭蚊工作,检查灭蚊措施落实情况疫情控制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2. 现场调查(1 )初步核实疫情(2 )调查准备(3 )个案调查(4 )采样送检(5 )确定病例定义(6 )主动搜索和核实病例(7 )流行因素调查(8 )在病例搜索时,同时开展居民健康宣传(9 )媒介状况快速评估疫情控制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2 .现场调查(1 )核实疫情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主要临床特征(无卡他症状的“感冒发烧”,肌肉骨关节痛,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对报告登革热疑似病例作出初诊意见现场核实的基本情况和分布特征,判定情况和严重程度(2 )调查准备人员、表格、采样器材、个人防护与蚊媒控制物(用)品。(3 )个案调查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 天的活动地点,活动情况、被蚊子叮咬史、就诊经过等疫情控制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2 .现场调查(4 )采样送检疑似病人采集双相血清捕捉伊蚊(成蚊)(5 )确定病例定义根据登革热诊断标准在一定时间、地点和人群范围内相应病例疫情控制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2 .现场调查(6 )主动搜索和核实病例①发病期间活动地点的接触者或共同暴露者,医学观察15 天②对疫点、疫区的医疗机构(社区门诊、卫生站、医院等)搜索可疑病例。③追踪可能的传染源。对于指示病例、首例或首批病例发病前25 天内④必要时在疫区内开展人群血清学调查,以判定可能感染的范围或隐性感染的情况。疫情控制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2 .现场调查(7 )流行因素调查详细查清疫区中的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件、流动人口特点和环境卫生、卫生设施、卫生习惯、植被、地形地貌、气温、降雨量等,分析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8 )在病例搜索时,同时开展居民健康宣传。疫情控制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2 .现场调查(9 )媒介状况快速评估及监测调查疫点内50 ~100 户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房屋指数蚊媒应急监测在疫区内,重点是疫点及周围地区开展捕捉伊蚊成蚊分离病毒,鉴定型别。疫情控制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3 .控制措施要遵循边调查、边调整、边控制的原则。(1 )严格管理传染源(2 )灭蚊防蚊,切断传播途径。(3 )保护易感人群疫情控制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3 .控制措施(1 )严格管理传染源①救治病人②病例救治与管理③防蚊隔离室要求④采样。⑤暴发疫情,病例较多时,应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做好灭蚊防蚊工作。尽量避免远距离就医,减少传播机会,降低病死率。(2 )灭蚊防蚊,切断传播途径。(3 )保护易感人群疫情控制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3 .控制措施(1 )严格管理传染源(2 )灭蚊防蚊,切断传播途径。紧急灭蚊和开展以防治伊蚊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必要时可实施对交通工具灭蚊:在流行期内对进、出疫区的各类交通工具进行预防性灭蚊。(3 )保护易感人群疫情控制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4 .调查报告与疫情分析。每宗疫情应有初始报告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基本情况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流行特征临床特征流行原因及传播途径流行趋势分析病原学检测结果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评估与总结评价指标包括发病率(罹患率)、流行持续时间、伊蚊成蚊密度和幼虫指数。伊蚊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可作为登革热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评估的参考指标。当该指数超过20 时,判定为危险——如控制措施不落实更大风险低于5 时,流行将停息。具体行动:现场处理(1 )引起重视:①指挥领导:组织队伍,深入疫区,制造声势;②要求当地抓卫生的行政领导参加现场会议,通报疫情,要求当地各级政府要正视疫情,明白登革热传播和控制途径,要充分理解控制疫情的各项具体措施;③当好领导参谋,做好专业培训指导,提供宣传资料。具体行动:现场处理(2 )广泛深入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墙报等手段开展宣传,使群众懂得登革热的防治知识,自觉参与防治登革热行动。专业队伍与全民参与相结合。具体行动:技术措施- 疫情报告登革热为乙类法定传染病,登革热疫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上报。疫情证实后,临床诊断病例即可报,不必每例均需实验室确诊。应通报邻近市(县、区、乡镇),必要时组织联防。具体行动:技术措施- 疫点的划定无论城市和乡村,已证实登革热发生或流行时,划定以病家为中心半径100 米周围的居民区作为疫点。大村、乡镇或居委会内有多个疫点划为疫区。受登革热疫情直接威胁的地区为“危险区”。具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