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医药 > 医学ppt
第33章 反转录病毒.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医药 - 医学ppt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555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0:57:46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第33章 反转录病毒.ppt介绍

反转录病毒 山东大学医学院赵蔚明教授一组含有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RNA病毒。共同特性①球形,直径为80 ~120 nm,包膜表面有刺突。②基因组有两条相同的单正链RNA,病毒体含反转录酶和整合酶。③复制有独特的反转录过程,病毒DNA整合到细胞DNA中,构成前病毒。④具有gag、pol和env 3个结构基因和多个调节基因。⑤宿主细胞受体决定病毒的组织嗜性,成熟病毒以芽生方式释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AIDS ——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HIV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2006年全球新增HIV感染者430万,HIV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2006 年根据最新评估结果,中国现有HIV感染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12 月1 日世界艾滋病日2006 年12 月1 日,是第19 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一、生物学性状1. HIV的形态学特征*gp120  病毒的表面糖蛋白,与病毒吸附 有关,有中和抗原位位点,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易发生变异,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清除。*gp 41  为跨膜蛋白,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基因组:单正链RNA,有3个结构基因以及6个调节基因;两端有LTR。HIV 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分型*HIV-1:分M(main)、O(outlier)、N(new)3个组,进一步又分不同的亚型。*HIV-1:M组的9个亚型(A -D、F-H、J  和K)及数种重组亚型在全球流行,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及重组亚型不同。HIV- 2 和HIV-1的O组和N组主要局限于西非等地。变异性*HIV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它的高度变异性,H IV的反转录酶无校正功能、错配性高是导致HIV基因频繁变异的重要因素。抵抗力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一般化学消毒剂处理10 ~30 min,可灭活病毒。*高压灭菌121℃20 min,或者煮沸100℃20 min均可灭活病毒。*病毒在20 ~22℃液体环境下可存活15天;在37℃可存活10~15天;在冷冻血制品中须68℃加热72 h才能保证灭活病毒。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 主要的传播途径:1.性传播:是HIV的主要传播方式,性活跃人群(包含同性恋和异性恋者)是高危人群。2 .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器官移植、注射等方式传播,静脉毒品成瘾者是高危人群。3 .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播,其中胎儿经胎盘感染最多见。我国的传播特点* 吸毒、性传播和采供血途径传播并存* 经性传播途径呈上升趋势* 自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致病机制*细胞受体:CD4 分子辅助受体CCR5 与CXCR4  致病机制*HIV借助于gp120与上述细胞受体结合,gp41融合肽暴露,介导膜融合,使病毒侵入细胞。*受感染的CD4 T细胞被溶解破坏,T细胞数量的进行性减少和功能丧失,导致免疫功能缺陷。*HIV损伤CD4 T细胞的机制:(CD4 T 细胞表达大量CD4分子和CXCR4)①导致CD4 T 细胞融合,最终导致细胞的溶解;②CTL 对CD4 T 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抗体介导的ADCC 作用,NK 细胞的杀伤作用;③诱导CD4 T 细胞细胞凋亡;④HIV 复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 ,抑制细胞正常的生物合成;⑤HIV 可作为超抗原激活大量CD4 T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表达少量CD4分子,其辅助受体为CCR5趋化因子)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感染后不被溶解,长期携带HIV,使病毒向其他组织播散。临床特点*潜伏期长,大约10年左右。*临床感染过程分为4个时期:1 .急性感染期:约2 ~3周2 .无症状潜伏期:10年左右3 .AIDS相关综合征:开始出现症状4 .免疫缺陷期:典型AIDS期——合并机会致病菌感染和AIDS相关恶性肿瘤。*细胞内病毒的清除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可限制病毒感染,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并随疾病进展而下降*病毒抗原频繁变异逃避了免疫清除作用三、微生物学检查法检测目的①AIDS的诊断;②指导抗病毒药物的治疗;③筛查和确认HIV感染者,以阻断HIV的传播途径。*检测病毒抗体:ELISA筛查,Western  blot 确认*检测病毒抗原:检测HIV p24抗原早期辅助诊断*检测病毒核酸:定量RT-PCR *病毒分离:特征性细胞病变为融合细胞1.治疗HIV感染的药物*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融合抑制剂(FI)。*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al therapy, HAART)。2. 预防研制安全、有效的HIV疫苗,但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上市。①普遍开展预防AIDS的宣传教育;②建立全球和地区性HIV感染的监测网,及时掌握疫情;③对献血、献器官、献精液者必须做HIV抗体检测;④禁止共用注射器、注射针、牙刷和剃须刀等。⑤提倡安全性生活;⑥HIV抗体阳性妇女,应避免怀孕或用母乳喂养婴儿等。思考题1. HIV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是什么?2. HIV的复制周期有哪些特点?3. HIV 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致病机制?4.目前治疗HIV感染的药物主要有几类?其机制如何?免疫性四、防治原则*  * 第33章反转录病毒*对人致病的反转录病毒主要有:1.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为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原体。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人类艾滋病的病原体。第一节HIV-1于1983年从一例淋巴腺综合症患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出。*分类:反转录病毒科(Retraviridae)慢病毒属(Lentivirus)* 型别:有两型HIV-1:大多数AIDS由HIV-1引起。HIV-2:主要在西非和西欧流行。自美国1981年诊断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HIV在全球的传播速度惊人。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11月21日共同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已达3950万。我国处于艾滋病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群体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球形、包膜表面有刺突(含有gp120和gp41)。核心含两条相同的正链RNA基因组和包膜外的核衣壳蛋白(p7)、衣壳蛋白(p24),并携带反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提高HIV 的复制能力和感染性Nef Nef 调节mRNA 的剪接和促进mRNA 转运至细胞质Rev rev 反式激活蛋白,激活HIV 基因的转录Tat 调节基因tat 使病毒吸附于细胞表面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gp120 gp41  env 有反转录酶活性和DNA 聚合酶活性水解RNA :DNA 中间体中的RNA 链切割前体蛋白使病毒DNA 与细胞DNA 整合反转录酶RNA 酶H 蛋白酶整合酶pol 衣壳蛋白和核衣壳蛋白内膜蛋白p24 和p7 p17 结构基因gag 蛋白质的功能编码蛋白基因病毒的复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机制*主要感染细胞: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细胞等。*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CD4 +T 细胞表达大量CD4分子和CXCR4 AIDS 患者常发生的恶性肿瘤:Kaposi's sarcoma *  *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第33章 反转录病毒.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下载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